9923.HK

该公司预测,今年面向中小型零售商的核心支付业务总支付交易量将增长约26%,远超去年5%的增速

重点:

  • 尽管核心的商家客户受到疫情影响,但移卡去年的营收和调整后利润仍实现了增长
  • 这家支付服务供应商新推出的到店电商服务录得三位数增长,并预测其核心的支付服务将在今年恢复强劲的两位数升幅

  

阳歌

在中国去年的新冠疫情中,小型零售商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一点在以这类商家为主要客户的移卡有限公司(9923.HK)的最新年度业绩中得到了体现。但在疫情之后,该公司预测其核心业务将在今年恢复两位数强劲增长。

移卡的最大收入来源为小型商户支付服务,同时也设法从消费者电子商务服务中获得额外收入。这体现在其到店电商业务去年的三位数增长中,该业务正在迅速成为重要的增长新动力。

“对我们服务的商家和消费者来说,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移卡在报告中称。“但随着中国从2022年底开始将重心从疫情防控转向经济增长,我们将继续增加市场份额并提高盈利能力。”

投资者对移卡今年核心业务的乐观前景,及其两年前推出的到店电商业务的势头日渐增长表示赞赏,后者是一种线上到线下(O2O)服务,将消费者与餐饮和电影票等本地服务的供应商连接到了一起。

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该公司股价上涨11%。该股今年已上涨20%左右,比2020年的IPO价格高出了50%。但其股价目前仍低于它在上市后的历史高点,当时投资者将该公司比作当红的同行Block(SQ.US)——一家零售支付服务供应商,以前叫Square。

在新冠疫情期间,数以百万计的零售商经常关闭或被限制营业时间,还必须继续支付租金和员工工资。这数百万零售商是移卡“一站式支付服务”的客户基石。该公司还提供更高端的“商户解决方案”工具,协助零售业客户提高运营效率。也提供我们在上文提到的面向消费者的“到店电商服务”。

消费反弹

去年,该公司从上述三个来源获得的总收入增长12%至34.2亿元。其支付业务在总支付交易量及费率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长,而到店电商服务增长最为强劲。

公司全年的净利润下跌63%至1.54亿元,不过这要拜上年同期一笔金额较大的一次性收益所赐。经调整后,也就是不包括此类收益的情况下,该公司去年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实际上增长了73%,至2.13亿元。

看过这些宏观数据后,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该公司的三大产品领域,随着中国走出新冠的阴霾,它们将迎来更好的时代。

该公司全年一站式支付服务的收入增长21%,达到27.5亿元,占该公司全年收入的80%。其中大部分来自公司收费标准的提高,以及活跃商户数量增长11%至810万户。

其商户网络的总支付交易量(GPV)增长5%,至2.23万亿元。但该公司表示,在大多数新冠防疫措施取消之后的1月份和2月份,支付活动剧增。因此,它预测今年的GPV将达到2.7万亿至2.9万亿元,若是以该区间的中点计算,意味着它将恢复26%的强劲增长。

与此同时,到店电商服务是财报中最大的亮点,去年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增长了139%,至3.54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源。该业务的总商户交易量(GMV)实际上增长了733%,达到33亿元,表明其电子商务服务是其当前支付服务的重要延伸。

到店电商的快速增长看起来尤其有前途,因为这部分业务的利润远高于该公司核心的一站式支付服务。在这项业务增长的同时,其毛利率大幅提高,去年达到67.3%,是一站式支付服务30.2%的两倍多。

总而言之,在公司去年的困难期结束之后,投资者似乎也对其恢复了信心。然而该股看起来仍相对遭到了低估。该股的远期市盈率为26倍,高于本土竞争对手拉卡拉(300773.SZ)的14倍,但低于Block的37倍。它也低于美团(3690.HK)的52倍,后者同样专注于O2O服务,这是移卡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行业简讯:华为第三季度痛失中国智能手机王座

国际数据公司(IDC)周三发布数据显示,第三季度陷入颓势的华为在中国市场痛失桂冠,而东山再起的苹果(AAPL.US)公司凭借iPhone 17的热销实现排名跃升。IDC数据显示,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0.6%至6,840万台。 华为市场份额从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从榜首滑落至第三。竞争对手vivo以17.3%的市占率占据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场份额持平。苹果是期内少数实现份额增长的企业,最新季度市占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15.8%,使其从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跃居本季度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品牌。 跻身前六的还有市占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荣耀。六大头部品牌中,仅苹果与OPPO在最新季度实现同比销售增长。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考乐教育折让13%配股筹2.4亿港元

课后教育服务提供商思考乐教育集团(1769.HK)周三公布,向超过六名独立第三方发行合共1.1亿股新股,相当于扩大后股本16.3%;每股作价2.2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13.04%,认购总额2.42亿港元。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将用于提升教学品质与学习体验,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施升级,并用于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思考乐教育是中国华南地区的民办教育提供商,主要提供美术、体育、绘画、表演等通识教育课程及课后托管服务。 今年上半年,思考乐录得收入约4.39亿元,按年上升10.1%;净利润6,29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3.9%,毛利率34.3%,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公司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3.01港元,升18.97%。近半年累跌约4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astroc makes energy drinks

东鹏多元化转型 再启香港上市路

今年上半年业绩持续强劲增长之际,总部位于深圳的东鹏正加速突破功能饮料的边界 重点: 首次申请失效后,东鹏饮料再递交香港上市申请,数据显示其上半年销售额劲增37% 高达10亿美元的募资计划,将助力这家饮品企业建设新生产基地,推动其突破功能饮料的单一布局   谭英 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5499.SH)的前身是国有企业,1994年在深圳成立。至2017年,公司仍主要局限于中国广东省的基地。如今,在当前的民营体制下,东鹏已将主打饮料销往全中国,并逐步进入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当前,公司计划向香港投资者发行股票,后者正积参与近年来最活跃的IPO市场。尽管具备传统产业背景,但凭借“出海+品类破圈”双轨并行的增长故事,既推进国际化布局,又突破功能饮料窠臼开发新品,东鹏饮料有望赢得市场高度关注。 东鹏饮料的股票已在A股上市,公司趁着最近内地上市企业赴港第二上市的趋势,寻求在香港作第二次上市,以面向更多国际投资者。 最新申请文件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东鹏饮料累计触达超过2.5亿消费者,布局超过420万个终端销售网点,拥有超过3,200家经销商网络。此次是4月首次申请失效后再度递表,公司已委任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及瑞银集团为承销商,据早前报道募资额或达10亿美元。部分资金将用于建造新基地,包括4月已在海南奠基的工厂,旨在服务剛起步但持续扩大的全球业务。 申请文件显示,东鹏饮料正扩建现有四大生产基地并新建三家工厂,第八座生产基地已在规划中。公司年产能从2022年的280万吨跃升至去年的490万吨,产能利用率达89.5%。当前59亿元新建产能项目投产后,年总产能预计将提升至1,200万吨。 东鹏饮料的A股投资者对此次港股上市反应平淡,上周公告后两日股价虽仅上涨2.5%,但随后交易日悉数回吐涨幅且跌幅扩大。 这可能由于公司已先行在上交所披露半年报,加之当前香港新股市炙手可热,截至9月末,港交所年内IPO募资总额达232.7亿美元(66宗上市),其中6宗募资超10亿美元,其融资规模有望超越纽交所及纳斯达克,市场可选的投资目标本就丰富。 绩优龙头 自2021年5月登陆沪市至今,东鹏饮料股价累计飙涨近五倍,市值达1,510亿元人民币(212亿美元),市盈率高达38倍。作为A股唯一市值破千亿的饮料企业,其发展史上长期专注于功能饮料领域,尤以打造红牛平价替代品而闻名。 申请文件援引的独立研究显示,东鹏饮料已超越原版红牛成为中国功能饮料龙头。其市场定位采取差异化策略,产品定价介于高端路线的红牛(主打体育营销)与行业第三的达利食品旗下乐虎(聚焦平价策略及本土赛事赞助)之间。 东鹏饮料销售额从2022年的85亿元激增至去年的158亿元,在1.3万亿元规模的中国软饮市场中,跻身上市企业20强增速之首。2024年利润增速更胜营收,从14亿元跃升至33亿元,净利润率由16.9%升至21%。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利润双线飘红,同比增幅均达约36%。 尽管公司产品已进入越南、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依然贡献99.8%的绝对主力营收。 深耕下沉市场与线下渠道曾助推东鹏饮料逆袭,而新增长来自其功能性饮料矩阵下的细分品类——补水运动饮料。旗下“东鹏补水啦”品牌2023年面世后,当年至2024年销售额激增近四倍,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近三倍,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9.4%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9%。 相较主攻蓝领、学生等抗疲劳群体的功能饮料,运动饮料则锚定体育竞技及电竞用户。虽暂未超越达能(BN.PA)脉动、可口可乐(KO.US)动乐等成熟品牌,东鹏正稳步缩小差距。 公司还加速布局健康饮品赛道(申请文件列为“其他饮料产品”)。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6.7%升至今年上半年的8.2%,主要源自上茶、果之茶、多喝多润、东鹏大咖、海岛椰等品牌。 东鹏饮料董事蒋薇薇去年9月在行业峰会上接受FoodNavigator Asia采访时表示:“众所周知,饮料行业存在Monster的单一爆品路线,也有可口可乐、农夫山泉的多品类开发模式。”她补充称,公司经双轨实践后选择拥抱多品类战略。 由此引出一问:东鹏饮料会否成为中国版可口可乐?这似乎仍是一个梦想,可口可乐全球触达、2,875亿美元市值及去年470亿美元销售额,令东鹏饮料相形见绌。然而,中国典籍有鲲鹏之变:巨鱼化神鸟,展翅九万里。或许东鹏饮料也能效此神迹。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接特斯拉订单股价爆升 三花智控直斥传言不实

制冷元件制造商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002050.SZ)周四发公告,澄清市场传闻公司获得机器人大额订单的消息。公司直指传言不属实,也未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于今年10月15日亦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本周三市场有网络消息传出,特斯拉研发中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向三花智控订购线性执行器,总值达6.85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三花智控在香港的股价大升13%,成交量较周二倍翻,A股更急升10%而涨停。 三花智控今年7月才在港上市,股价在短短三个月内一度急升逾倍,至近日股价略回软,但仍较上市价22.53港元高出66%。 周四公司开盘跌5%报37.54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