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交易占了公司四季度收入的三分之二,而较早开展的汽车金融业务萎缩至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重点:

  • 灿谷集团四季度收入环比增长,但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与此同时,较新的汽车交易服务占据收入更大份额
  • 公司面临诸多宏观经济不利因素,包括疫情防控措施,以及抑制了全世界新车销售的芯片短缺

阳歌

当你无法掌控的宏观经济因素抑制了你的业务时,你该怎么办?风物长宜放眼量,你要为情况好转时做准备。

这似乎正是汽车交易专家灿谷集团(CANG.US)采取的策略。该公司最新财报反映出,面对重大的经济不利因素,它正在努力调整方向。灿谷起步时是一家汽车金融机构,但目前正在把重点放在汽车交易和保险等相关服务。它还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前景,在上周四发布业绩公告之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详细说明了这一点。

公告发布第二天,灿谷集团股价下跌11%,此后继续下挫——说明投资者对它当前的转型故事反应一般。

但实际上,投资者可能根本没注意到公司的业绩,而是在无差别地抛售所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导致更广泛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当天大跌17%。在此之前,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醒所有人,如果美中两国政府在2023年12月前无法达成一项关于如何分享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审计记录的协议,根据美国法律,这些股票可能被迫退市。

灿谷在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简要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就像许多其他公司一样,它更多是采取观望策略,看中美证券监管机构之间的谈判如何进展。

同理,我们也可以认为灿谷股票上周的大跌与它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有关。但即使没有这些监管方面的阻碍,公司也面临着自2018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放缓的不利因素。由于近期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困难重重。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努力消除高风险的借贷操作之际,灿谷最初的汽车助贷业务也受到严厉审视。

但同样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还有频繁造成干扰的全球疫情,当本土疫情暴发时,企业被迫暂时关闭,人们也不得不待在家里。

“由于芯片和电力短缺,以及新冠疫情成为新常态的一部分导致供应链持续中断,汽车业经受了多重考验,”CEO林佳元在灿谷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展望未来,我们对于近期前景仍然保持谨慎,其中的原因包括新冠疫情的持续爆发,全球芯片短缺,以及其他宏观环境方面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灿谷四季度录得收入10.5亿元,高于三季度的8亿元,但略低于上年同期的11亿元。就本案而言,环比的情况或许比同比数据更能说明公司的发展情况,因为灿谷去年四季度的业务看起来与一年前有很大不同。

汽车交易和新能源汽车

说了这么多,我们接下来在文章后半部分看看灿谷正在进行的转型,以及相关进展情况。

除了从汽车金融转向汽车交易及相关服务,该公司的业务重点不仅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上,还有中国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这些市场由于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和价格敏感度高,往往不受许多汽车品牌的重视。

在最高层面上,灿谷从汽车金融服务转向交易领域,这一点可以从两个类别的此消彼长中一窥究竟。第四季度汽车交易收入为7.04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67%。这个数字较上一季度大幅上升,当时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53.6%。

与此同时,该公司第四季度的汽车金融收入只有2.52亿元,远低于上年同期的3.98亿元,目前仅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该公司明确表示,它没有退出汽车金融领域的计划,但这项业务将只是其围绕核心汽车交易服务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中的组成部分。

此外,在中国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而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并且努力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之际,灿谷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举动显得尤其经过了周密考虑。政府的举措加上配套的相关刺激措施,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去年增长160%,达到创纪录的352万辆。这一大幅增长与汽车销量的整体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汽车整体销量小幅增长3.8%,至2,630万辆,这是自2018年销量开始萎缩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增长。

灿谷指出,在去年售出的约2.3万辆汽车中,有5,742辆是新能源汽车,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占其总销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它指出,已经与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极狐理想汽车(LI.US; 2015.HK)等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展开紧密合作,并在高合汽车和理想汽车的车主APP中嵌入其服务,来努力建立这部分业务。

灿谷在第四季度实现利润1.24亿元,尽管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出售持有的理想汽车股份而产生的一次性收益。该公司的营业亏损录得1.57亿元,这主要是由担保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和信贷损失拨备,以及部分业务的毛利润率下降所致。

坎坷的道路上,灿谷并非唯一的前行者。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早些时候公布了惨淡的第四季度业绩,包括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而利润的跌幅更大,从去年同期的11亿元下降到2.68亿元。这表明,中国所有的汽车经销商眼下日子都不好过。至少对灿谷来说,这样的环境提供了一个调整业务方向的好时机,待最终出现复苏的时候,它能够迅速踩下油门。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同行努力勒紧裤头 BOSS直聘却花大钱

这家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平台去年四季度营业成本飙升70%,导致期内录得亏损 重点: BOSS直聘上季度营收持平,却因花巨资在世界杯上打广告和在香港二次上市而录得亏损 该公司表示,今年前两个月招聘服务需求激增,因为企业在去年底因疫情大规模裁员后,已开始重新招人   阳歌 人人都喜欢逆向投资。这是领先的在线招聘公司看准科技有限公司(BZ.US; 2076.HK,又名BOSS直聘)最新业绩中的关键看点之一。去年四季度,该公司加大支出,而其他所有公司几乎都正好相反。 根据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季报,该公司在去年最后三个月的经营成本飙升70%。这导致这家旗下运营着广受欢迎的BOSS直聘服务的公司陷入亏损,并使其净现金流入量下降了70%。 但投资者似乎并不介意,在业绩公布后的第二天,更把其股价抬高了6%。经历了小幅上涨后,BOSS直聘目前的股价为18.95美元,与近两年前IPO时的19美元几乎持平。这虽然不算是甚么成就,但在当前的市况下,看上去还是相当不错,因为在那时于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现在的交易价格大多都比IPO价格低80%甚至更多。 BOSS直聘与大多数亏损的互联网同行的区别,在于其盈利能力,在四季度陷入亏损之前,它大部分时候都是盈利的。该公司也是中国利润丰厚的在线招聘市场当仁不让的领导者,以有效利用技术连接雇主和求职者而闻名。 其领先地位反映在市盈率上,远期市盈率约为26倍。这是美国巨头万宝盛华(MAN.US)约11倍的两倍多,也远高于国内同行同道猎聘(6100.HK)的12倍。 随着中国在去年10月和11月实施了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BOSS直聘和中国的大部分公司一样,在四季度的日子不好过。在那期间,企业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由于很多公司被迫长时间关门或缩短营业时间,这使得它们不太可能招聘新员工。 该公司12月的情况依然艰难,因为在中国突然取消大部分防疫措施后,全国感染病例激增。这导致找工作的人大幅减少,很多人因为患病而被迫居家数周。 尽管如此,BOSS直聘四季度却继续大举花钱。当季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猛涨82.6%,而管理费用也增加了一倍多,甚至连研发开支都增长了48%,但该公司当季营收同比持平,约为11亿元。 BOSS直聘解释说,巨额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大因素。营销成本大幅上涨是因为适逢卡塔尔世界杯,后者被BOSS直聘当作了重要的宣传机会。与此同时,早已在纽约上市的该公司,还于12月在香港进行了二次上市,这不仅产生了与上市相关的成本,还有与当时授予的股权激励相关的支出。 前景光明 大举花费导致BOSS直聘从上年同期的盈利2.33亿元,转为亏损1.85亿元。即便是经过调整,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后,该公司的利润也从前一年同期的3.485亿元,骤降至仅5,950万元。 我们在本文开篇说过,投资者似乎喜欢BOSS直聘在其他人都在控制成本的困难时期大举花钱。 但这种积极反应背后更大的原因,是该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的指引相当乐观。所有疫情影响和感染的结束,显然是其前景更加光明的主要推动力,但有人可能也会认为,BOSS直聘的巨额支出,让其能够抓住中国经济在1月农历新年前后开始反弹的机会。 “今年初以来,由于品牌知名度提升,竞争优势增强,我们迎来了强劲的用户增长和参与度,”BOSS直聘创始人兼董事长赵鹏在业绩报告中说。“随着招聘需求的复苏,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为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 预示着出现转机的最大指标是,BOSS直聘预计一季度营收将在12.5亿元到12.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10%。这将标志着该公司在连续三个季度营收持平或下降后恢复增长。 赵鹏表示,BOSS直聘的新用户数量在今年前两个月出现大幅增长,同期应用程序端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增长50%以上。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去年四季度因疫情导致的经营中断期间,许多人失业,还有许多公司裁员,在今年的头两个月,双方都在忙着复工。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繁荣可能是暂时性的,可能要到二季度,我们才知道目前的积极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赵鹏还指出,随着该公司在一线城市白领中的传统优势以外扩大基础,它在蓝领员工和雇主当中的新注册数,以及在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的活跃度都在增长。 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中,BOSS直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加上知名度很高,我们大体上看好这家公司。但需要注意的是,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58同城等其他公司,都曾利用类似的优势成功实现海外上市,但由于未能引起投资者的太大兴趣,最终还是决定私有化。BOSS直聘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但如果它想保住投资者的关注,随着把业务恢复到更为正常的水平,它需要实现更为强劲的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Z.US 2076.HK

快讯:上季收入减少 宝尊股价大挫

最新:宝尊电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三公布,去年四季度总营收同比减少19.5%至25.5亿元,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经调整利润则大増82.7%至1.38亿元。 利好:该公司的业务去年四季度受新冠疫情冲击,但经调整利润仍比三季度的1,690万元大增718%,主要受惠于品类多元性及增值服务高渗透力,令业务韧性提升,协助实现利润增长。 值得关注:该公司上季的交易总额(GMV)为255.6亿元,按年减少1.7%,主要因为小家电和电子品类销量下降,令经销GMV大减37.2%至8.68亿元,而非经销GMV则为246.9亿元,按年表现持平。 深度:宝尊电商的总部位于上海,2015年开始在纽约纳斯达克交易,并于2020年在香港二次上市。该公司长期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合作,提供与信息科技、门店营运与仓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被喻为“中国版Shopify”。该公司近年渴望摆脱阿里巴巴的影响,并寻求主业之外的多元化发展。以去年四季度为例,非天猫交易平台占宝尊的GMV比例为29.8%,高于过去两年同期的26.1%及21.7%。 市场反应:宝尊电商的股价周三在纽约大挫9.4%至5.2美元;其港股周四中午收市也下跌8.4%,报13.82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区间。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ZUN.US 9991.HK

抗癌药首录收入 乐普生物迎收成

这家主攻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企首次录得销售收入,准备踏入收成期 重点: 乐普生物首款商业化产品去年11月开始销售,在短期内贡献1,557万元收益 该公司在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ADC赛道布局颇多,拥有5款相关候选药物   莫莉 在经历多年“烧钱”研发,以低于C轮融资定价在港交所“打折”上市后,乐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57.HK)终于成功开拓商业化道路,不仅有一款自主研发的PD-1单抗药物去年获批上市,今年初更拿下了跨国药企阿斯利康(AZN.LN)的授权大单,预付款收入达6,300万美元(4.33亿元)。对于去年真金白银在IPO阶段支持乐普生物的投资者而言,上周五公布的2022年业绩报告,或许让他们看到了曙光。 2022全年,乐普生物收入1,557万元,收入来自于唯一获批上市的产品普特利单抗。虽然相比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信达生物(1801.HK)等创新药龙头企业而言,乐普生物的营收数字只是很低,但普特利单抗去年7月和9月才获批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及黑色素瘤患者,其商业化团队仍处起步阶段,产品从11月才开始启动销售,未来营收数字将有很大上升空间。不过,普特利单抗处于竞争极为激烈的PD-1抗体治疗赛道,单在中国已有超过10款PD-1单抗上市销售。 去年2月,乐普生物在港交所上市之际,遇上医药股“资本寒冬”,最终IPO定价较C轮融资价格打了86折,“流血”上市的苦衷,是其高度紧张的现金流。乐普生物在招股书中直言,按照预设的现金消耗率计算,当时拥有的资金仅可维持3.7个月。据财报显示,其2021年底的账上现金仅有1.55亿元,但到了去年底,现金已增至6.69亿元,公司解释主要由于融资活动筹集资金增加,以及研发开支减少。 在2022年生物科技企业的寒冬中,乐普生物成功上市得以“续命”,但公司在过去一年也在努力开源节流,年内净亏损已大幅减少32%至6.89亿元。其中研发开支从2021年的7.91亿元缩减至5.24亿元,同比下降33.7%,主要因为将资源优先用于最具潜力的候选药物及适应症。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恰逢市场因瑞信被瑞银收购等事件影响,港股恒生指数大跌2.7%,乐普生物股价也下挫2%。 收取巨额预付款 今年2月,乐普生物与康诺亚生物(2162.HK)成立的合营企业KYM与跨国药企阿斯利康订立独家授权许可协议,阿斯利康获得癌症候选药物CMG901的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全球许可,并负责进一步开发及商业化CMG901相关的所有成本及活动,KYM将获得6,3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在达成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收取最多11.25亿美元的额外潜在付款,未来亦有望从阿斯利康获得销售净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CMG901是一款抗体偶联药物(ADC),去年4月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资格认证及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胃癌(GC)或胃食管结合部(GEJ)癌症,同年9月获得中国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CDE)破性治疗药物认定,有望加速药物审评。 ADC药物是2020年以来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这种药物具备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癌细胞的优势,可以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杀灭,被称作“生物导弹”。去年底以来,ADC赛道明显升温,授权合作和并购频频发生,今年3月13日,辉瑞(PFE.US)宣布溢价32.7%收购ADC龙头药企Seagen(SGEN.US),总企业价值约430亿美元。 去年12月,默沙东(MRK.US)与科伦药业(002422.SZ)子公司科伦博泰达成合作协议,获得7款临床前候选ADC药物授权,科伦博泰将获得首付款1.75亿美元,未来最多可收到默沙东里程碑付款93亿美元。 乐普生物在ADC赛道布局颇多,拥有5款相关候选药物,涵盖多个热门靶点,适应症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胆道腺癌、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等多个高发癌种,是中国ADC药物研发第一梯队。其中核心产品MRG003和MRG002的多项适应症,已经进入二期甚至三期临床试验。 计划科创板筹资 虽然其定价低于上市前融资,但乐普生物在挂牌以来,股价仍然表现平平。去年9月初因获纳入深港通合资格股票、并建议到上海科创板上市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其股价曾在去年9月9日一度单日飙升386%至31.8港元,但这仅仅是昙花一现。在市值突破400亿港元(352亿元)后,其股价快速回落至5至6港元水平,最新市值仅约92亿港元,仍较招股价下挫约20%。 正如刚才所述,乐普生物计划冲刺科创板二次上市,以筹集更多资金,并直接接触内地投资者。据去年9月的公告,该公司拟向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申请发行不多于4.15亿股A股,但该申请暂未获批。 估值方面,由于其去年营收未能展现全年销售情况,较适合用市帐率与同类药企比较,该公司最新市净率为7.1倍,稍高于同类公司荣昌生物(9995.HK)与信达生物的4.3倍及5.7倍。虽然其估值看来较高,但其股价向来较波动,乐普生物需要在商业化方面有更显著的进展,才可望获得投资者的长期支持。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157.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