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的股价上市首日下跌26%,比它更大的竞争对手叮咚将于本周开始上市交易

重点:

  • 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上市首日交易疲软,或许是因为投资者担心它增长缓慢,会失去行业老大的地位
  • 如果中国生鲜电商领域的新任老大叮咚本周的首秀同样疲软,这或许表明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兴趣正在降低

阳歌

但凡说到中国公司,投资者们对增长的热衷超过一切,即便是以巨额亏损换来的增长。

这是生鲜电商每日优鲜(Missfresh Ltd.,纳斯达克:MF)正在学到的教训。每日优鲜成功赶超竞争对手叮咚买菜(Dingdong Maicai),早后者数天在华尔街上市。近来许多中国科技公司加速冲刺IPO,这两家可算是其中最快的之二。然而尽管每日优鲜比叮咚买菜更早上市,但是它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在周五开始交易时,并没有获得任何率先上市的溢价。

相反,每日优鲜的股票在第一天就损失了大约四分之一的价值,以13美元上市,以9.66美元收盘。它的IPO价格已经处于该公司之前宣布的13美元至16美元区间的最底部了。在第一个交易日结束,这家中国生鲜电商第一股共募集了2.73亿美元(远低于它在招股说明书中给出的3.86亿美元最大募资规模),市值约为25亿美元。

这一令人失望的表现延续了最近中国科技公司在纽约上市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其中之一是在线社交应用运营商Soulgate Inc.上周在最后一刻撤回其价值2亿多美元的IPO。另一个是共享单车运营商哈啰出行(Hello Inc.)也决定推迟IPO。

我们将在本文后半部分详细讨论这对整体中国境外IPO的影响,因为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强劲表现后,目前还不清楚市场是否会转而看空这类公司。

但是首先我们将仔细看看每日优鲜的各项指标,包括它与叮咚和中国整体生鲜市场的比较。叮咚计划最早于纽约时间周一晚间定价,最早于周二开始交易。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每日优鲜可能因其增长放缓吓到投资者。或者换句话说,叮咚可能因为它最近的爆炸性增长而为投资者所青睐,它的IPO招股说明书显示,叮咚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飙升了46%。相比之下,每日优鲜的销售额在截至3月份的三个月内,实际下降了9.4%,出现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此一时彼一时,2020年第一季度是中国新冠疫情暴发的高峰期,许多人开始在网上购买食品。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总结,每日优鲜失去了它2020年中国最大生鲜电商的地位,让位给后起之秀叮咚。如果第一季度的表现能说明什么,那就是叮咚似乎在巩固它作为中国无可非议的生鲜电商老大的地位,与此同时财力更雄厚的电商巨鳄阿里巴巴和拼多多也在大举进入生鲜电商领域。

每日优鲜招股书中提供的第三方研究显示,每个人都在追逐中国的生鲜食品市场,2020年它的价值达11.9万亿元(1.8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15.7万亿元。这项研究指出,中国的生鲜食品市场是高度分散的,前10名参与者仅占总销售额的6.7%。相比之下,美国的前10名则占了市场的一半以上。

增长、增长、增长

在所有这些背景之下,每日优鲜的财务数据看起来的确不大诱人——至少是从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增长的角度来看。事实上,这样的策略有时是管用的,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追逐市场份额的过程中,它经历了多年的巨额亏损,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一战略失败的案例也很多,共享单车运营商Ofo就是最近的一个典型案例,之前它曾获得数亿美元的投资。

2020年,每日优鲜的收入同比增长2%,达到61.3亿元人民币,考虑到疫情期间,许多人转向网上购物,这个数字实在不怎么样。比较起来,叮咚买菜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同期收入增长了近两倍,达到113亿元,超过了它的老对手。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而叮咚三年后才出现。

叮咚买菜去年交易总额(GMV)也大约是每日优鲜的两倍,为130亿元,而后者为76亿元。叮咚的目标是6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这也将是每日优鲜的大约两倍。所有这些信号确实表明,它正在迅速拉开与每日优鲜的距离,巩固新近赢得的市场领导地位。

这两家公司目前的亏损都依然非常可观,尽管叮咚因其积极扩张而亏损额迅速膨胀。每日优鲜第一季度净亏损同比增长约一倍,至7.64亿元。但同期,叮咚的亏损要高得多,增加了5倍,达到14亿元。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回到了早些时候提出的问题,即每日优鲜令人失望的IPO表现究竟是特定于公司的,还是代表着市场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整体情绪降温。两家公司似乎都感觉到了市场情绪可能正在发生变化,它们都将在提交第一份招股说明书后不到三周完成上市——对于这样的新上市公司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快的周期,

这里我们应该指出的是,虽然上周发生在Soulgate和哈啰出行身上的事令人失望,但在过去几周里,另外两家公司——卡车物流专业公司满帮集团(Full truck Alliance)和电子产品回收商爱回收(Aihuishou)的首日交易表现就相当强劲。

因此,叮咚买菜的首日交易可能颇具参考价值,看看大市是否真在降温。如果它定价高、首秀成功,那就意味着:对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市场领军企业来说,市场情绪仍然振奋,即使这种增长伴随着巨额亏损。而如果首秀令人失望,那可能表明,长达数月的中国科技股IPO的连胜势头可能终于接近尾声,或者至少要暂停一下。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天齐锂业预告首季扭亏赚最多1.23亿元

锂资源开采销售商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9696.HK; 002466)周三公布,预计3月止三个月净利润介乎8,200万元(1,124.13亿美元)至1.23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38.97亿元。 公司表示,上季业绩好转,得益于公司控股子公司Windfield Holdings Pty Ltd.锂矿定价周期缩短,其全资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在以前年度存在的时间周期错配的影响已大幅减弱。同时,由于自产工厂技术改良,公司首季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 公司港股周四高开5.5%,至中午休市报22.7港元,升4.1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山办公首季盈利增长近一成

金山软件有限公司(3888.HK)周三公布旗下的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688111.SH)首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6.2%至13亿元,股东净利润4亿元,按年升9.8%。不过,金山办公的经营现金流同比大幅下跌77%至3,522万元。 金山软件的核心业务主要分两方面,一是提供办公室软件及产品服务,即是金山办公的业务;另外是从事游戏研究、提供端游及手游服务。 周四金山软件平开报38.1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上升超过5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nti-toxin provider Jiangxi Institute joins biopharma IPO rush

凭破伤风药物冲击港交所 江西生物IPO前大额分红

2024年江西生物在中国人用破伤风抗毒素市场的市占率65.8%,同期在全球市占率为36.6% 重点: 人用破伤风抗毒素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超九成,但该业务在中国的未来增长潜力有限 大股东持股76.64%,两年派息1.26亿元,股息额度甚至远高于同期公司总利润    莫莉 随着今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回暖,新股市场亦持续火热,近期登陆港股的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明星企业映恩生物(9606.HK)在上市首日就获得大涨117%的好成绩,吸引了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近期,中国最大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提供商和出口商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江西生物专注于抗血清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抗血清是指一类含有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F(ab’)2片段的生物制品,用于破伤风、蛇伤中毒及狂犬病等疾病的免疫保护及治疗。人用破伤风抗毒素作为江西生物的核心产品,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超九成。破伤风抗毒素(下称“TAT”)是一种抗血清,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感染。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2024年,江西生物在中国人用TAT市场的市占率65.8%,同期在全球市占率为36.6%。 2022年至2024年,江西生物分别录得营收1.42亿元、1.98亿元和2.21亿元,其中人用TAT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33亿元、1.84亿元和2.06亿元,公司业绩高度依赖单一产品,同期公司的利润分别为2646.8万元、5548.1万元和7514万元。但是,高收入国家通过免疫接种和公共卫生保护,几乎消除了破伤风,中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后,破伤风疫苗的覆盖率也达到90%以上,中国人用TAT市场的未来增长潜力有限。除了销售人用TAT,江西生物的其他业务包括销售兽用TAT,以及向一家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但是这些业务贡献的收入在2024年占比不足7%。 江西生物的在研产品管线中包括抗蛇毒血清产品、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以及授权引进的部分兽药产品,自研的产品管线均处于临床前研究的早期阶段,而授权引进的部分兽药有望在2025年获得兽药证书。从支出占比来看,江西生物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并不高,2024年的研发支出为1368万元,甚至远不及同期的分销成本2,686万元和行政成本3,235万元。 江西生物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西分所,经过多次改制后,于2002年被江西生物的大股东敬玥家族所控制,现年32岁的敬玥自2016年从美国纽约大学本科毕业后,次年即加入江西生物,如今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她25岁的妹妹敬瑞华亦在江西生物担任执行董事,负责人力资源工作。招股书显示,敬玥家族通过两间公司持有江西生物共76.64%的股权。 递表港交所并不是江西生物第一次试水资本市场,这间生物制品公司曾在2024年6月提交过新三板的申请,但是在问询环节中因公司存在多次股权代持,且实控人家族曾与多名股东约定回购、优先认购等一系列特殊投资条款,江西生物未回复问询函即在同年8月撤回申请。 递表前突然大额派息 江西生物的研发投入并不算高,有稳定且正向的利润收入,但是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5,467万元。这与最近两年公司大手笔派发股息直接相关,在2023年5月、10月以及2024年9月,江西生物分别派发股息1,000万元、7,600万元和4,010万元,累计派发股息为1.26亿元,而派息前的2022年和2023年的利润合计为8,194.9万元,股息额度甚至远高于同时期公司总利润,实在匪夷所思。因大股东所持股份近八成,这3次分红让敬玥家族获利上亿元。 在2020年和2022年,江西生物分别完成了A轮融资、B轮融资和B+轮融资,合计募集资金为9,000万元,但不少投资者与江西生物的股东有亲属关系或业务存在关联。根据2025年3月的最后一次股权转让的金额计算,江西生物每股的价值约为8.1元,以总股份2.72亿股计算,公司的估值约为22亿元。 招股书显示,此次赴港IPO所募资金将会被用于候选产品的研发、建设并扩展新基地及生产线、优化技术及流程等。以最新估值22亿元计算,江西生物的市盈率约为29倍,从事血液制品、疫苗等生物制剂生产销售的行业龙头华兰生物(002007.SZ)的市盈率也只有27倍,但后者2024年的净利润超10亿元,远高于江西生物。这意味着,若江西生物期待以高市值登陆港交所,恐怕难以获投资者买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ongcheng buys Wanda's hotel management business

双赢方案各取所需 同程25亿购万达酒店管理

中国第三大在线旅游企业,将收购昔日风光无限的商业帝国旗下的酒店管理业务,该集团如今正忙于应对债权人追索 重点: 同程旅行同意收购大连万达的酒店管理部门,此举将令同程的2,300家管理酒店网络新增高端物业资源 这笔交易对昔日的房地产和娱乐巨头大连万达而言,为债务偿付赢得现金流 谭英 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0780.HK)上周宣布出资25亿元(3.42亿美元),收购万达酒店发展(0169.HK)的酒店管理、建造和设计业务,至少在同程旅行的股东看来,这并非天作之合。消息公布后,同程旅行的股票下跌6%,而万达酒店发展的股东则对此消息表示欢迎,该股一度上涨24%,后在收盘时涨幅收窄至10%。 4月17日,适逢复活节长假前夕,同程旅行宣布交易消息。通过这笔交易,同程旅行将获得万达酒店的九个品牌的管理、设计和建造资产的100%股权,品牌从豪华到中档,共计204家酒店的40,200间客房,另外还有376家已签约但尚未开业的酒店。这些资产将并入同程旅行现有的2,300家管理酒店网络,另外还有1,400家酒店正在筹备中。 同程旅行现有的酒店管理业务主要由雅泽、艺龙和美豪等中档和经济型酒店品牌组成。此次交易后,同程旅行将接管万达酒店发展的品牌和管理团队,但不涉及相关物业资产所有权转移。 这两部分资产具有互补性,同属于同程旅行旗下一个快速扩张的业务板块。到目前为止,同程旅行在财报中仅将这个板块归类为 “其他”,该类别包括酒店管理和旅行社服务。同程旅行的核心业务 —— 在线住宿和交通票务预订,去年分别占其173亿元总收入的27%和42%。 不过,尽管这两项核心业务的收入同比都增长了20%,但“其他”类别的业务增长速度更快,高达35%,收入达到了2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13%。新收购的万达酒店资产,可能会让其酒店管理业务实现更快的增长,因为这些酒店通常属于高端品牌,每处物业带来的管理费也更高。 同程旅行的主要投资方包括互联网巨头腾讯以及领先的在线旅游平台携程集团(TCOM.US,9961.HK),是中国第三大在线旅游平台(OTA),市场份额为14%,远远落后于携程集团的50%份额。不过,其商业模式不断演变,使其有别于同行,而且如果同程旅行在其平台上给予旗下管理的酒店优先地位,这些酒店最终可能会从中受益。 同程旅行也有充足的现金来支付此次收购费用,截至去年底,现金储备达80亿元,是收购价格的两倍多。此次收购价格看起来也划算,仅相当于同程旅行自身486.7亿港元(62.7亿美元)市值的5%。 在宣布此次收购时,同程旅行表示,这些资产将“增强本公司在高端酒店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于行业内的地位”。 陨落的巨头 这笔交易的另一方是大连万达集团的创始人王健林,该集团持有万达酒店的65%股份。王健林曾是中国首富,2017年时凭借彼时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帝国,他的身家达到313亿美元。但早在2016年,情况就开始变得不妙,当时他将自认为价值遭到低估的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随后,他又未能按照计划让该公司在上海重新上市,结果欠下为其提供资金进行私有化的一家集团的债务。 万达是中国较早一批背负过多债务而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巨头之一,自2017年以来,万达一直在出售资产,以满足债券偿还期限的要求。2018年,万达将包括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和美国AMC娱乐控股公司等重要资产挂牌出售。过去三年里,万达还出售了30多座标志性的万达广场商业办公综合体项目,以及旗下的英国豪华游艇制造商圣汐国际。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万达希望提前赎回22.7亿元境内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万达急于完成与同程旅行的交易,以获得一些新的资金注入。万达酒店发展去年亏损近10亿元,它可能也需要现金。 同程旅行收购的资产去年实现利润2,160万港元,较2023年的1.486亿港元大幅下降。 此次出售前,去年3月也出现过一笔类似的交易,当时万达以600亿元的价格,将负责管理全国496座万达广场的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60%的股份,出售给由太盟投资集团牵头的一个财团。至少到目前为止,通过处置系列资产,王健林尚能自如应对债权人。 那么,该如何解释同程旅行股东的消极反应呢?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这笔交易为同程旅行现有的中低端酒店管理业务,提供了九个新的高端品牌,看起来是有益的补充。但这笔交易达成之际,正值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收紧支出,市场进入下行通道。 投资者可能会青睐同程旅行的低端酒店管理业务,在消费降级趋势下,平价住宿需求激增或将助推该业务的增长。但这种业务重心向中低端的转移,可能会以牺牲同程收购的高端业务为代价。 同程旅行与万达的合作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10年前,尽管最近双方的命运走向截然相反。万达是2016年同程旅行10亿元融资的三家投资方之一,另外两家投资方是携程和腾讯。 同年,同程旅行以7亿元收购了万达的旅行社业务,当时该业务在全国有近1,000家门店。万达于2013年成立这项业务,当时集团正处于雄心勃勃的时期,致力于打造一个堪比中国版迪士尼的休闲娱乐帝国。但如今,这个愿景已成为遥远的记忆,同程旅行等公司成为了昔日帝国资产的收购方,而万达可能也希望能就此翻篇,开启新的篇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