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HK
SenseTime completes reorg to focus on GenAI

该公司曾是传统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专注于视觉识别,现已正式重组,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

重点:

  • 中期盈利增长超过两成
  • 期内存货及应收账均大幅上升 

 

肖林

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HK)是中国最早的纯人工智能(AI)公司之一,在人脸识别领域享有盛名。但随着这一技术因用于监控而变得越来越有争议,公司感到是时候做出改变,现正全力以赴进入争议没那么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领域。

这个转变是一项全面重组计划的主题,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在上周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详细介绍了该计划,讨论公司将优先发展GenAI,将其作为新的主要增长动力。

徐立在周二的内部信中表示重组已完成:“我们进行了一轮组织调整,以更好地应对AI 2.0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如周三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所披露的那样,公司战略核心是采用“1+X”架构。在这个模式中,“1”代表商汤在基础AI模型和云技术方面的核心能力,这是其业务的支柱。“X”指的是针对汽车、医疗、机器人和零售等行业的定制化行业特定解决方案。

这一战略转变,标志着商汤正式脱离传统AI产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智慧城市业务,该业务备受争议,由于在监控应用中的使用,它在西方面临着收入下滑和审查加剧的问题。

徐立在信中没有提到这些敏感问题,而是强调盈利能力是此次重组的长远目标。他说: “通过这次重组,我们将把集团升级成为一个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和强劲增长潜力的组织,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者似对该公司之前就讨论过的这一转变不太感兴趣。商汤的股价在公告后的两天基本保持不变。但该股在上周五的交易中飙升了14%,这表明也许一些人开始注意到——并且乐于看到该公司进军一个争议更小、大众市场潜力更大的AI领域。即便是在经过这一轮反弹之后,该股仍比2022年初的高点下跌了约75%。

随着亏损持续和竞争加剧,商汤的转变不足为奇,尤其是考虑到最近有报道称,该公司已启动新一轮裁员。自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以来,作为传统人工智能市场领导者的商汤一直在顺应潮流,涉足GenAI。

官方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4年6月底,中国GenAI用户数量达到2.3亿,约占这个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网民的五分之一。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约为11亿。

虽然从用户数量来看,这个消费市场规模巨大,但商汤似乎更专注商业GenAI客户,他们往往更愿意花钱购买能为他们带来竞争优势的技术。

竞争激烈的领域

商汤是中国不断涌现的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初创企业之一。源自牛津大学的牛津智能,在一份白皮书中列出了全球价值最高的30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有8家中国公司上榜。

商汤由已故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于2014年创立,他在21世纪初开始将计算机视觉技术投入实际运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他儿子的相册进行分类和整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成为该公司智慧城市产品的核心,广泛应用于摄像头等监控系统,已被中国各地的公安系统采用。该应用引起美国政府官员的注意,他们于2019年10月将商汤列入黑名单,限制其获得美国技术,称其涉嫌协助与存在争议的新疆地区有关的监控活动。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广泛利用它的技术监测感染情况、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该公司的业务在疫情期间继续蓬勃发展。在政府推动的支出浪潮下,商汤的年收入在2021年攀升至47亿元的峰值,是2018年18.5亿元的两倍多。

2021年12月,就在商汤计划在香港上市前夕,华盛顿再次以类似原因对其实施制裁。但这一次,美国投资者被禁止持有或交易它的股票,这实际上是将他们排除在IPO之外。当时估值1,390亿港元的商汤将IPO推迟了大约两周,但最终筹集了57.8亿港元。

随着疫情结束和中国经济放缓,政府在安全和监控方面的支出减少,导致商汤的年收入在2022年首次出现下降。到今年上半年,其智慧城市业务的收入贡献已从高峰时的45.6%的降至不足10%。

自2022年以来,商汤科技已经从对智慧城市的依赖转向GenAI。虽然该公司尚未正式放弃该业务,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并未出现在该公司新的重组计划中。

成立十年后,商汤仍在亏损。尽管亏损有所缩小,但预计公司至少到2026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今年上半年,其亏损为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1亿元亏损有所减少。作为成本削减措施的一部分,该公司的员工人数从2021年的6,114人降至6月底的4,672人。

在新架构下,GenAI已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分为专注于不同领域的业务单元,每个业务单元都有自己独立的CEO,以及更灵活的激励机制和融资渠道。

商汤的GenAI转型在过去两年进展迅速。今年上半年,该业务的营收为10.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占当期17.4亿元总营收的60%以上。

商汤的智能汽车业务,支持自动驾驶和车内交互,是其最具前景的领域之一,今年上半年实现了1.68亿元的收入,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几乎占总收入的10%。公司在财报中并未提及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板块,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尚未产生显著的收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简讯:津上精密预告年度利润急升

机床制造商津上精密机床(中国)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称,预计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将实现净利润7.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8亿元增长约60%。 公司指业绩增长因中国制造业信心恢复,带动汽车、气动液压及一般机械加工领域支出增加。公告补充:“本集团推进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日本津上精密专于中国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间业绩发布后,股价应声上涨9%。目前价格处于52周区间的中位水平。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复星医药增持复宏汉霖至63.43%

复星医药(2196.HK)周一公布,于4月11日至17日期间,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收购子公司复宏汉霖(2696.HK)合计2,103.43万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购价24.6港元,约占股份总数3.87%,涉资共计5.17亿港元。 复星医药表示,今次增持是基于对复宏汉霖发展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并拟以自筹资金支付本次增持对价。今次增持完成后,集团持有复宏汉霖的股权比例将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复星医药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但今年1月遭少数股东反对而失败。过去六个月,复宏汉霖股价上升65.5%,来到36.5港元左右。 复宏汉霖股价周二早盘上涨,至中午收市报37.95港元,升11.7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贸易战看不到尽头 新琪安上市阴霾密布

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与美国密切相关,随着关税和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前景承压,其港股上市计划面临不确定性 重点: 尽管国内外面临双重压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 公司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去年占其收入的35.2%,随着新关税的影响显现,可能挤压其盈利能力    夏飞 中国人造甜味剂生产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风暴,其中一员正密锣紧鼓地准备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让这个上市计划增添了一丝苦涩。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剂生产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计划获得了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备案,即将加入其他六家已公开上市的中国甜味剂生产商行列。 产能过剩是中国很多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许多中国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通过专注全球客户,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客户,得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来自海外客户,其中北美地区占总收入的 41%。根据贸易数据库沃尔扎(Volza)的数据,新琪安的主要客户包括美国食品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虽然到目前为止,海外战略让公司获得良好的发展,但随着中美陷入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贸易战,这一战略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拖累。这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新琪安前景产生疑问,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梦渐远? 尽管新琪安的总部位于内陆的江西井冈山(那里是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备受爱国人士推崇的热门旅游景点),但该公司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全球视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费群体对健康注重的商机,大力生产三氯蔗糖,这是一种第五代人造甜味剂。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预计未来五年内,三氯蔗糖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一类甜味剂。 2023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多家全球机构宣布,1965年问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剂、最受行业欢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一消息给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产商带来了机遇。 与金禾实业(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国唯一一家将生产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剂生产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个海外工厂。这一举措颇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卷入中美贸易战。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为分散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风险,我们在印尼工厂生产食品级甘氨酸,并从印尼向美国客户出口我们的食品级甘氨酸。”然而,从印度尼西亚出口的甘氨酸最终仍需缴纳美国征收的4.2%的反倾销税,而从中国运往美国的三氯蔗糖缴纳的关税税率相近,为3.7%。 如今,中美贸易战迅速升级,很可能会给把美国作为最重要海外市场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击。 本月,特朗普政府将所有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国采取了报复性措施。但对新琪安来说更关键的是,特朗普还威胁要对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商品征收32%的关税,对泰国的进口商品征收36%的关税。后来,特朗普对这些威胁要加征的关税暂停实施90 天,以此向这两个国家施压,迫使它们在此期间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国销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5.2%,较2022年的仅9%大幅上升。该公司披露,去年约41%的收入来自北美地区,2022年仅为9.3%,而同期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从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达到7.62亿元(约合1.043 亿美元)。随后,由于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2023年的销售额暴跌逾40%,降至4.47亿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达到5.69亿元,不过仍远低于2022年的水平。 国内挑战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国客户是否会承担部分或全部新增关税,新增关税可能会使产品价格翻倍还不止。如果客户不承担,海外市场利润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会被迫承担部分新增成本,并且还得更加依赖国内需求。但国内市场也绝非一片坦途,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价格战激烈。 这意味着,向国内市场的转移可能是一场硬仗,导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上市文件显示,随着国内三氯蔗糖价格从2022年的每吨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吨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随着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1.22亿元降至2023年的4,500万元,去年进一步降至4,300万元。 在谋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试图在上海和深圳的国内A股市场上市,但未获成功。去年8月,由于频繁的股权变更,以及对计划项目可能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担忧,公司在面临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查后放弃了这一计划。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值得关注,不过这对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并不罕见。67岁的创始人王小强与妻子丁丹通过多家实体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两人34岁的儿子王皓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担任执行董事并领导销售团队。…

简讯:从玉智农发盈警料去年盈转亏

从事农业种植及销售的从玉智农集团有限公司(0875.HK)周一发盈警,截至去年底止料由净利润转为净亏损,预计蚀1.3亿元,而2023年则有盈利5,140万元。 公司表示,期内子公司所获得的收益减少,同时又确认贸易应收款减值损失,相反2023年则有贸易应收款减值损失的回拨。 从玉智农周二开市没起跌,报0.58港元,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从高位下跌超过7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