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高集团旗下的血液净化业务最近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有机会成为集团第四家上市公司

重点:

  • 威高血液净化引入知名机构投资者不久,便申请在港股上市
  • 该公司在血液净化领域各主要赛道均处于领先地位,如透析器、血液管路在中国的市占率均排名第一

莫莉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在步入黄金发展期,尽管受限于技术起步较晚,令国内高端医疗器械曾长期依赖进口产品,但在近年来官方鼓励国产、采购国产医疗器械的多项政策支持下,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国产化”,正成为主流趋势。

随着国家对血液净化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重大疾病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以及支持国产医疗器械等政策因素驱动,以进口产品占主导的中国血液净化市场格局将迎来变革。在业务蓄势待发之际,血液净化头部企业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花旗、华泰国际及华兴资本为联席承销人。

血液净化是急性或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也被称作“洗肾”。当病人肾脏受损,无法正常过滤血液时,人体内会积累大量代谢废物,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进而出现昏迷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选项仅有血液净化和肾移植两条路,但由于中国约有360万终末期肾病患者,而合适的肾源有限,血液净化是这类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血液净化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威高血液净化产品覆盖了血液净化的全产品线。与血液净化相关的医疗器械包括血液透析机,以及被称作“人工肾”的透析器、血液管路、腹膜透析液等高值耗材。

该公司在血液净化领域各主要赛道均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威高血液净化的透析器销售额市占率为32.4%、血液管路销售额市占率32.6%,均在中国排名第一;全球血液净化行业巨头费森尤斯医疗(FMS.US)则屈居第二位。

此外,威高血液净化于2010年与知名血液透析机制造商日机装(6376.JP)成立合资企业,研发和生产血液透析机,公司因此获得在中国独家销售合资企业和日机装旗下血液透析机的权益。

在中国血液透析机市场,威高血液净化2021年的市占率为22.1%,仅次于费森尤斯的34.5%。2012年,该公司与日本医疗器械巨头泰尔茂(4543.JP)成立合资企业进军腹膜透析领域,研发生产的腹膜透析液从2019年上市以来,三年累计销售额破亿元。

行业技术壁垒高

中国血液净化市场基数庞大而且快速发展,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报告,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从2021年的133亿元增至2026年的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3%;腹膜透析液市场预计将从2021年的约38亿元增至2026年的约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5%。

作为行业龙头,威高血液净化近三年的财务表现稳健, 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亿、25.7亿和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7%;同期的毛利率分别为48.6%、49.3%和45.9%,净利润分别为1.96亿、3.08亿和 2.69亿元。

招股书解释,去年毛利率下降,与核心产品透析器的收入占比下降有关,因为透析器的毛利率达67.4%,远高于其他产品约20%的毛利率。2021年,透析器为威高血液净化贡献收入15.72亿元,占总收入比重53.4%,低于过去两年的62.6%和60.2%。正处于起步阶段的腹膜透析液收入占比,则从2019年的0.2%大增至去年的3%。

透析器在研发和生产上都存在较高技术壁垒,竞争对手往往需要两至三年才能建立稳定的透析器生产线。威高血液净化是国内极少数掌握血液净化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所研发的透析器在化学性能、生物性能等关键安全性指针,以及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性能等关键有效性指针上,可与国际企业的一流产品媲美。

第四家上市公司

威高血液净化于2004年由威高股份(1066.HK)创立,直到今年3月至4月才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引入工银国际、农银国际、建银国际、华兴资本和阳光人寿等知名机构投资者,投后估值约为107.3亿元。目前公司的大股东为山东威高集团,持股比例为46.39%,威高股份则持股26.55%。

如果威高血液净化成功登陆港股,有望成为威高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除了已在港股上市的威高股份,威高集团2018年收购了主攻精密机床、光伏领域的深圳上市公司华东数控(002248.SZ),至于旗下骨科业务威高骨科(688161.SH)也在2021年6月登陆上海交易所科创板,首日上市大涨193%。集团于不同交易所分拆业务上市,有利于增加融资平台,亦有助于进行二级市场资本运作。

中国血液净化企业大多在深交所上市,该赛道的代表企业健帆生物(300529.SZ)、三鑫医疗(300453.SZ)与宝莱特(300246.SZ)的市盈率为23倍至52倍,以三者平均值36倍计算,威高血液净化的估值约为97亿元,略低于IPO前的融资估值。

不过,考虑到威高血液净化在行业的龙头地位,以及其姊妹公司威高骨科上市首日的股价表现,投资者或愿意给予更高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金力永磁首三季盈利年增最多1.8倍

稀土磁性材料生产商金力永磁(6680.HK; 300748.SZ)周四公告,预计截至9月底的前三季度,净利润将达5.05亿(6,500万美元)至5.5亿元,按年增长157%至179%。单计第三季,盈利预计介乎2亿至2.45亿,增长159%至217%。 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公司管理层坚持稳健、组织优化及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同时,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策略等措施,积极应对稀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交付能力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目前,第四季度在手订单充足。 另外,金力永磁此前已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首三季度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及磁材产品均有小批量交付;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亦有小批量产品交付。 金力永磁港股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5.86港元,跌0.84%。今年以来股价已升2.4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挚达低位定价 首日挂牌午收升183%

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650.HK)周五首日在港挂牌,开市劲升184%报190港元,之后股价在区间波动,中午收报189.4港元,升183%。 公司发售近600万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由66.92港元至83.63港元,最终以低位定价。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5,440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集资净额3.26亿元。 挚达主要销售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位列中国第一。若按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计,在中国的市占率约13.6%,全球市占率则约9%。 公司过去三年仍然处于亏损状况,今年首三个月,经调整亏损为1,570万元人民币,公司解释是因为受市场影响,销售及经营开支增加,产品平均售价及毛利率波动。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AI时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阳光电源,以储能为核心切入AI供电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5.2%,储能市占率11.9% 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李世达 当AI带来算力革命,能源便成为新的黄金,也为中国光伏企业指明一条新道路。来自中国合肥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试图透过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边界。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闻名全球。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货量计,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8.4%。 这家从合肥起家的企业,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几乎同步成长。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相当于电站的“大脑”与“心脏”,同时负责系统保护与效率管理。然而,当光伏行业进入微利化竞争阶段时,从光伏走向AI供电与智能储能,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近三年,阳光电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升约40%。毛利率则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供电”到“管电” 这得益于储能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降至35.3%),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这一转折标志阳光电源完成从“供电”到“管电”的升级,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公司表示,其储能系统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均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兴起让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了能源产业的新叙事。从逆变器到储能,阳光电源正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与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 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的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的增量支出。这无疑是能源行业的必争领域。 布局AI供电 在技术层面,阳光电源于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以高功率密度与模组化结构为特色。在2025年美国RE+大会上,阳光电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与储能方案,包括模组化逆变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后者为6.9MWh液冷整合型储能设备,采用碳化硅(SiC)功率转换技术,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并支援快速响应与黑启动功能,专为AI资料中心与大型电网场景设计。 不过,储能业务资金投入庞大、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显示营运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虽录得120.7亿元净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约34亿元。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约179.1亿元。 阳光电源在A股的表现不俗,股价今年至今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结构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目前阳光电源市值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0968.HK)约5倍、阳光能源(0757.HK)约3.3倍,估值存在明显分水岭。 由于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的整体估值折让幅度较大,若阳光电源上市定价仍参照A股水平,市场在初期可能出现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的压力。不过,考虑到其AI供电与储能业务的高速成长潜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需求,长线仍有被重估的机会。 阳光电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当光伏行业进入成熟期,AI供电与储能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阳光电源正由“光伏制造”迈向“智能能源运营”。若AI资料中心电力需求如预期释放,这家合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京东物流拟收购母公司旗下两项本地配送业务

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与其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 9618.HK)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企业达盛与达疆。 京东物流表示,此项收购将完善现有业务矩阵、拓展运营版图,并增强末端配送能力。达盛与达疆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合并净利润7,52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61亿元。 京东物流称:“目标公司过去数月业务表现,均具备商业潜力及可进一步让我们拓展业务机会。” 受收购消息提振,京东物流股价周四收涨3.5%,公司年内累计涨幅温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