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镍产品贸易商已向港交所申请上市,计划筹资拓展上下游业务,捕捉电动车电池市场的庞大机遇

重点:

  • 宁波力勤资源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并于上周二提交文件
  • 公司业务延伸上下游业务,需要大量资本开支,或对财务水平带来挑战

刘明

电动车市场高速发展,令动力电池需求大增,电池原材料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全球主要镍产品贸易商的宁波力勤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加快发展步伐,上周二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准备筹资以扩大上下游业务。

镍铁以往主要应用于不锈钢制造,随着电动车迅速发展推动电池增长,成为镍需求上升的动力。三元聚合物锂电池是使用镍、钴及锰作为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动车锂电池,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续航里程关键,因应高镍三元电池能拥有更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增加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加上镍价明显低于钴价,高镍电池便成为商用电动车制造商的主要锂电池选择,为力勤资源带来庞大商机。

不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镍矿消耗国,镍矿储量却有限,需要高度依赖其他国家进口。以2020年计,中国占全球镍矿贸易量高达82.3%,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灼识咨询报告预计,2020年至2026年全球对中国镍铁贸易量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2.2%。据力勤资源于招股文件引用的资料显示,该公司为中国最大镍矿资源贸易商,其镍矿贸易进口量约占全国市场30%,同时为全球第四大镍矿贸易商,相信可以受惠于镍矿需求持续增长。

目前全球的镍矿资源主要由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俄罗斯、土耳其和危地马拉等国家供应。为了发展国内镍产业链,镍产量占全球30%的印度尼西亚,2020年开始禁止矿商直接出口原材料镍,要求企业在当地投资及设厂生产镍产品才可以出口。因此,当地贸易商及中国企业均转向投资镍产品业务,以去年为例,已有华友钴业(603799.SH)、中伟股份(300919.SZ)、亿纬锂能(300014.SZ)、赣锋锂业(1770.HK, 002460.SH)等中资公司在当地开拓相关项目。

力勤资源却早着先机,早于2018年已开始与印度尼西亚合作伙伴投资镍钴化合物湿法冶炼(HPAL)项目,目前已有2条相关生产线投产,总设计年产能为3.7万金属吨,另有4条镍钴化合物生产线正在施工阶段,预计将于2022至2023年陆续投产,届时生产规模将比目前增长超过两倍。

此外,力勤资源与当地合作伙伴在当地开发镍铁生产矿热炉工艺(RKEF)项目,目前正在建设20条镍铁生产线,预期于2022开始投产,总设计年产能为28万金属吨镍铁。公司持有该项目一期、二期项目分别36.9%和65%股权,而这次上市筹资的用途,便主要是投资HPAL项目第三期及RKEF项目的第二期。

除了布局上游业务外,力勤资源也向行业下游扩展。集团与宁德时代(300750.SZ)成立合营企业宁波普勤时代,专注电动车电池项目的开发及建设,而这次申请上市的另一部分资金,也就是准备向这家公司注资。

上下游的协同效应

力勤资源围绕镍资源上游及下游垂直发展,可以全面受惠镍需求快速增长,推动长期收入及利润。同时,发展整个产业链,也可以减少单一贸易业务波动影响,辅以能提供稳定原材料供应的上游业务,也能为下游业务贡献较高毛利率,提高盈利能力。

但是,上游生产业务属于资本密集型,需要持续及大量资金投入,或会对现金流造成压力,以最近两年九个月为例,集团的资本开支便高达15.9亿元,但截至去年9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只有6.9亿元,也因此说明公司确实有筹资需要。

另外,镍价及镍产品价格的起伏,或令公司未来业绩变得波动。以最近为例,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 (LME)的镍现货价格曾涨至每公吨2.41万美元(15.3万元),创11年新高,虽然这可能对力勤资源的收入带来正面影响,但集团认为若情况持续,客户或会寻求最终产品的替代路径,例如以另外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或其他更经济可行的能源解决方案,以代替三元电池,令镍产品需求减少。

庆幸的是,力勤的收入与盈利近年一直录得增长,去年首9个月的收入与纯利分别为82.9亿与4.15亿元,同比大增58%与82%。要评估其市值,参考在香港上市的镍钴股洛阳钼业(3993.HK)与金川集团(2362.HK),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9倍和8倍,如果力勤第四季的盈利水平相若,参考上述两家同业的市盈率中位数,力勤的市值可达75亿港元(61亿元)。

但值得留意的是,其他镍钴股除了在冶炼生产外,也同时拥有矿资源,但力勤作为贸易商却没有涉及矿资产,好处是可以减少矿资源价格波动造成估值上的非经常性利润或亏损,业绩比传统资源股稳定。

总括而言,镍产品需求殷切,力勤早年于行业上游布局,加上扩展至下游业务,表面看是踏出了正确一步,但要发展成为上下游全产业链公司,还要视乎公司的执行力及交出业绩确认。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Cheche completes SPAC listing

车车科技在美上市 中概股IPO迈出一大步

在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后,这家在线汽车保险平台运营商于上周完成了 SPAC上市 重点: 车车科技上周在纽约完成SPAC上市,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后,得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这家在线汽车保险交易平台运营商的股票在前四个交易日波动剧烈,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阳歌 随着车车科技集团(CCG.US)完成与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AC)合并后,于上周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企业在纽约大型IPO的重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该股在前四个交易日波动相当大,最高达到84.70 美元,但本周大部分时候都在下跌,周五收报19.52美元。 但即便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这家数字化车险交易服务平台的公司仍稳居“独角兽”行列,市值超过10亿美元(73.12亿元)。话虽如此,它的市值会因为数据来源不同而略有不同。雅虎财经给该公司最新估值为15.5亿美元,而Refinitiv给出的估值则更高达19亿美元。 这意味着,如果车车科技进行传统的IPO,募集到的资金几乎肯定会达到1亿美元或以上,因为在传统IPO中,公司出售的股份往往在10%或更多。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自从要求所有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之前,要先向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的新规3月底生效以来,我们还没有看到如此规模的中国企业在纽约上市。 据财新网报道,中国证监会的网站上周四发布公告称,车车科技已成功完成备案。早在一年前,车车科技就首次宣布计划通过与Prime Acquisition I 合并进行SPAC上市,那时新规还没生效。 这个时间线稍微有些混乱,但也表明了过去两年中国企业赴美IPO突然遇到了多少障碍。直到现在,大部分障碍终被清除,为车车科技和其他公司恢复赴美融资铺平了道路,过去两年,这种融资活动基本陷入停滞。 除了中国证监会的备案要求外,另一个主要障碍是——美国证券监管机构,他们不满无法获取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审计文件。去年,美中证券监管机构签署了一项具里程碑意义的信息共享协议,允许美国监管机构查阅中国企业的审计记录,问题基本上解决。 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投资者似乎对车车科技的估值表示认可。去年9月首次宣布该交易时,它的企业价值为8.41亿美元。根据雅虎财经的最新数据,之后这个数字已升近40%,达到11.6亿美元。 公司最新股价也让车车科技的市销率达到3.2倍,看起来相对强劲,特别是公司仍在亏损。相比之下,已经有盈利的中国竞争对手泛华控股集团(FANH.US)和水滴(WDH.US)的市销率都更低,分别为0.84倍和1.3倍。就连美国保险科技公司Lemonade(LMND.US)的市销率也比它低,只有2.3倍。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车车科技股价波动剧烈。投资者显然还在想该如何对这家公司进行估值,而且该股几乎肯定会继续下跌,直到找到最终的平衡。 小规模融资 我们猜测,车车科技很快会再次进行融资,可能会给它的股价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公司通过SPAC上市,仅筹集了2,210万美元,其中1,800万美元来自向新投资者出售股票,另外410万美元来自SPAC的内部信托基金。 与公司通过传统IPO有可能筹集到的1亿多美元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短期投资仅有1.55 亿元,约为去年同期4.31亿元的三分之一,这表明该公司正在迅速消耗现金,可能需要更多资金才能继续扩大业务。 车车科技援引第三方数据称,按总保费计算,该公司在2021年成为中国第四大保险科技公司。此后,它一路开挂,收入从2021年的17.4亿元增至去年的26.8亿元,增幅达54%。该公司在支出方面也相对克制,运营成本同期仅增长8%,主要是由于销售和市场成本去年增长了26%所致。 受此影响,车车科技去年的营业亏损从上年的1.56亿元收窄26%,至1.16亿元。与泛华和水滴相比,车车科技的收入看起来尤为强劲,受疫情影响,这两家公司去年收入下降。相比之下,车车科技表示,它的业务相对未受疫情影响。 车车科技并非唯一一家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但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家。上周,浩希数字科技赴美上市的申请也正式获批。但浩希的规模相对较小,其上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其融资目标最多1,500万美元。 为纺织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威美控股,在今年7月也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它当时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赴纽约上市的公司。威美控股尚未完成IPO,不过该公司上周刚刚提交了一份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计划筹集的资金不超过2,000万美元。 中国企业恢复赴美IPO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车车科技是迄今为止获批的最大企业,这表明中国证监会在审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时态度谨慎。尽管如此,威美控股、浩希和车车科技纷纷获批表明,中国有意继续推进这个计划,意味着关注中国的美国投资者应该很快就会有一些新选择。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CG.US
C-Mer Eye Care announced last Friday that it had repurchased a total of 1.35 million shares from the market over the past five trading days.

快讯:希玛眼科掷490万港元回购股份

最新:希玛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3309.HK)上周五公布,在过去五个交易日从市场回购合共135万股,每股作价介乎3.55至3.73港元,总值490万港元(455万元)。 利好:股份回购会减少公众持有的股票数量,在利润及股息不变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及获分派的股息将会增加。 值得关注:由于希玛眼科的股价正处于过去52周的中低端水平,公司可能选择在此刻回购,以提振股价表现。 深度:希玛眼科由香港著名眼科医生林顺潮于2012年创立,是大湾区领先的连锁眼科医疗集团,公司于2018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6月底,在中国内地拥有8间眼科医院和两间眼科诊所。该公司近年把业务扩展至包括牙科、整型外科、医学美容、家庭医学和肿瘤科等多个专科服务,令收入稳步上升。不过,该公司去年却转盈为亏,主要因为其位于上海及北京的核心眼科业务在疫情中受到打击而出现亏损。 市场反应:希玛眼科周一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1.6%至3.59港元,比52周低位稍高16.6%。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309.HK
Viva Biotech announced Thursday that the acquisition of 20% of Langhua Pharmaceutical by its Weizongchen Pharmaceutical subsidiary for 640 million yuan has been completed.

快讯:维亚生物完成全购朗华制药

最新:维亚生物科技控股集团(1873.HK)周四公布,旗下全资附属公司维宗晨医药以6.4亿元代价,收购朗华制药余下20%股份的交易已经完成。 利好:维亚生物的另一全资附属维亚上海,亦会根据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朗华制药全部股权售予维宗晨医药,令朗华制药将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以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 值得关注:事实上,根据9月13日的公告显示,由于持有该部分小数股权的股东,未能与维亚上海就有关朗华制药的上市计划达成一致,因此决定行使销售权,将所持股份卖出。 深度:维亚生物成立于2008年,2019年以每股4.41港元上市,主要业务是就临床前创新药物开发,向全球生物科技及制药客户提供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服务。该公司于2021年曾录得2.87亿元盈利,但去年却再度亏损5.28亿元,主要因为市场波动,导致其投资孵化企业的股权价值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及中国内地的新冠疫情反复,导致实际开工率受到限制。 市场反应:维亚生物周五股价上升,中午收盘升4.1%至1.26港元收盘,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online to offline car servicing company has finally got its share listing on the road at the third attempt.

扭亏为盈并获众星拱照 途虎养车未受公众垂青

这家线上线下汽车服务平台经历第三次申请后,终于成功启动港股上市计划 重点: 上周五开始公开招股的途虎养车,获得腾讯、零跑汽车和国轩高科等五名基石投资者捧场 虽然公司今年上半年首度录得经调整盈利,但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未获公众热烈认购   欧美美 一家在四年内亏损153亿元的公司,会获得投资者多大关注? 这里说的,是已经第三度向港交所申请上市、提供独立汽车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途虎养车股份有限公司(9690.HK)。它的收入在近年新冠疫情期间稳步增长,但却由于大洒金钱扩充规模,加上行业竞争激烈,难逃巨额亏损命运。不过,该公司仍矢志上市,去年1月底已首度冲刺港交所,经历两次招股书失效,今年3月第三次递表后,上月终于通过上市聆讯。 途虎发行约4,062万新股,招股价由28港元至31港元,9月26日挂牌,由四间知名投行高盛、中金、美银及瑞银为联席保荐人。 除了保荐人背景雄厚外,据招股书显示,途虎引入的五名基石投资者也非等闲之辈,除了本身为其主要股东、于上市前持有19.7%股份的科网巨擘腾讯(0700.HK)外,也包括去年9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新能源车制造商零跑汽车(9863.HK)、深圳上市的国轩高科(002074.SZ)、上海紫竹高新区和喜实多,合共申购价值1亿美元(7.27亿元)股份,占是次招股约62%。 虽然每手入场费仅3,131.3港元,属于近期上市新股中,入场费较为便宜者,但该公司上周五首日公开发售只获得5,459万元融资认购申请,仅为该部分集资额约1.26亿元的43%。市场传闻该股本周三决定以28港元定价,仅为招股价范围的低端水平,筹资11.4亿港元(10.6亿元)。 从基本因素看,途虎看来商机无限。据中国公安部截至去年9月底的数据,全国共有3.15亿辆汽车,平均车龄超过6年,可见背后的维修及保养机遇庞大;途虎招股书引述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6年,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6%。 截至去年底,该公司拥有逾4,700家途虎工场店,以及超过19,000家合作门店,覆盖全中国大部分地级市,成为全国最大汽车服务门店网络,服务1,020万名活跃用户。 途虎的口号是“让养车更简单”,但这家协助客户养车的公司,又能否养活自己,还是要不断靠股权融资维持运营? 途虎的门店分三种,包括自营途虎工场店、加盟途虎工场店和第三方合作门店,自营店的数量,由2019年的61家倍增至今年3月底的117家,但这类门店平均面积较大,租金及员工成本较高,以去年为例,其收入仅占整体收入不足5%,而且更录得亏损,期内负毛利率为3.3%。 反观途虎近年收入增长主要由加盟商贡献,在这种模式下,该公司只需提供供应链、系统、培训等经营支持,就能收取加盟费,并获得利润分成。这类门店的增速近年相当厉害,由2019年的838家大升至今年3月底的3,771家,去年收入高达87.6亿元,占整体75.8%,其22.4%的毛利率也是各类门店中表现最佳。据该公司统计,其加盟店由开店至达到收支平衡,大约只需要5至6个月,也因此说明为何吸引大量加盟商加入途虎的派对。 上市估值不低 另一方面,其合作门店主要通过途虎的网上平台接获订单,为客户提供汽车服务,再与该公司议定服务收费,能作为途虎门店的补充,并协助该公司向二三线城市延伸。然而,由于该类门店并不受途虎约束、毛利率不高,也未能确保服务素质与作业模式符合规范,其数量在2021年起减少,从当年的顶峰31,623家,锐减至今年3月底的19,624间,同期收入占比也从8.7%减至4.1%。 在合作门店缩减的同时,该公司吸引更多有利可图的加盟商,成为改善业绩的契机。回顾过去四年,该公司收入持续上升,从2019年的70.4亿元,增至去年的115.5亿元,但由于销售成本高企,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大花金钱打广告及获取网上流量,令营销开支持续增加,以致每年录得21.4亿元至58.5亿元净亏损,累计达153亿元。 不过,撤除非营运因素,其实途虎的盈利表现正在改善,除了去年经调整亏损按年大减56.3%至5.52亿元,今年上半年更实现里程碑式的2.14亿元的首次经调整盈利,反映其加盟店模式踏入收成期。 值得留意的是,该公司于2011年成立后,于2013年至2021年合共进行16轮融资,筹得约93亿元,投资者包括腾讯、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和启明创投等知名“大款”;但在2021年11月的F++轮融资后,该公司再无向私募市场伸手,反而在去年初部署进军港交所,或反映该公司找到最适合运作的模式、向盈利逐步迈进后,希望尽快上市,以符合现有股东沽售套利的期望。 途虎并未实现净利润,可利用市销率与同业比较估值,在港股和美股市场上,可参考的公司为易鑫(2858.HK)与灿谷(CANG.US),后两者同样获得腾讯入股,最近的市销率为0.82倍和0.53倍。假设途虎以招股价中间定价,市值约239.5亿港元(223亿元),历史市销率达1.93倍,比前两者拥有明显溢价。不过,观察其公开招股表现,投资者似乎对其高估值并不买账。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