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金融科技贷款机构宣布,从印度尼西亚合作伙伴获得的贷款额度大幅提升,不过增加的数额不大,仅为3,000万美元左右

重点:

  • 信也科技宣布,从印尼合作伙伴PT Bank Jago获得的融资额度大幅提升
  • 这家金融科技信贷机构在海外的业务比重仍然微不足道,国际贷款仅占其贷款交易额的2%

阳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你离开熟悉的国内市场,进入陌生的土地时,这第一步就更加重要。

这可能正是金融科技信贷机构信也科技(FINV.US)的心声,它刚刚宣布在印度尼西亚迈出新的一步,其象征意义似乎大于实际业务方面。该公司称,建立伙伴关系近一年之后,其印尼分公司AdaKami在当地合作伙伴PT Bank Jago Tbk的融资规模扩大到了之前的五倍。

虽然如此大的增幅听上去令人印象深刻,但经过货币转换之后,就没那么激动人心了,其最新的贷款规模仅为5,000亿印尼盾,相当于3,300万美元(2.35亿元)。这意味着之前的规模1,000亿印尼盾相当小,如果平均贷款规模是1万美元,或许只能向几百人提供贷款。

因此,此举或许不会很快对信也科技的业务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如我们在开头所说,每一段旅程都有第一步。确实,信也科技似乎在这场国际征途中处于领先地位,因为没有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在最新的季报中提到国际业务。

投资者似乎对信也科技有限的国际化进展表示谨慎的认可,其纽约股市股票周一上涨3.3%,但在最后一小时的交易中回吐了所有涨幅,收盘时股价无变化。不过,这仍然好于标准普尔500指数1%的跌幅,因此我们认为投资者对其持谨慎的认可态度。

与其他金融科技信贷同行相比,投资者似乎更偏爱信也科技,它的市盈率达到3.7倍。与之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是3.5倍的陆金所(LU.US),但该公司规模更大,并且由于享有金融巨头平安保险(2318.HK; 601318.SH)的福荫,因此各方面的关系更扎实。规模类似的360数科(QFIN.US)和乐信(LX.US)市盈率都较低,分别为3.0倍和2.2倍。

信也科技的海外旅程跟许多中国科技公司类似,它们经常选择东南亚作为出海的第一站。这些市场与中国有更多接近之处,因为发展阶段相似,西方国家市场虽然更有利可图,但远没有那么令人熟悉,竞争也非常激烈。

小米(1810.HK)和Oppo等大部分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在东南亚都十分活跃,将那里作为进入西方市场的跳板。同样地,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京东(JD.US; 9618.HK)也选择在该地区开展中国以外的一些大型项目。

像信也科技这样的金融科技信贷机构,还没有在中国境外有过类似的大动作,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公司还很年轻,它们的历史只能追溯到约七八年前,当时北京首次向私营领域放开国内金融服务市场。但由于对缺乏风险控制经验导致的激进借贷行为感到担忧,中国对该群体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其他公司可能很快追随信也科技海外扩张的脚步。

不断增长的足迹

说到这里,我们就来仔细看看信也科技在东南亚的成长足迹,以及这个市场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潜力。其最新年报显示,早在2018年和2019年,它就在菲律宾拿到了在该地区最早的许可证。2019年,它成立了印尼子公司,之前它获得了该市场的金融科技贷款牌照。在其最新年报中,该公司还将越南列为国际市场之一,但没有提到是否获得在那里开展业务的许可证。

去年10月,它与印尼Jago银行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最新公告表明,该行可能成为它未来在印尼市场的主要合作伙伴。从逻辑上讲,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进展,因为这样一个当地合作伙伴不仅将为它在印尼的业务提供资金,或许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关系有助于信也科技开拓这个东南亚最大的陌生市场。

从规模上看,信也科技的国际业务与它在中国的业务相比仍然很小。在今年二季度,它的国际借款交易总额只有9.1亿元,仅占其总额的2.1%。更重要的是,它的国际交易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对于一个潜在的新增长领域来说,这并不是最健康的迹象。

在整体的未偿还贷款余额方面,它的国际业务看起来略好一些。该公司在中国境外的未偿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0%至4.8亿元。但同样,绝对数字相当小,截至二季度末,国际贷款占该公司未偿还贷款余额总额的比例不足1%。

就用户数量而言,截至去年年底,信也科技的海外业务注册用户为900万,是2020年底400万的两倍多。但同样,与去年年底该公司在中国的1.31亿注册用户相比,900万用户仍然微不足道。所有这些都说明,信也科技的海外业务正在增长,但与中国本土市场相比,规模仍然很小。

这并不是说,一旦公司找到了正确的成功模式,业务就只能缓慢增长。另外两家金融科技公司——在线券商富途证券(FUTU.US)和老虎证券(TIGR.US)就是很好的例子。过去十年,这两家公司都是从帮助中国客户在美国和香港购买股票的经纪商起家。但在中国的监管机构发出越来越多的不祥信号,表明这两家公司缺乏必要的运营执照后,它们目前都把业务重心放到了中国境外。

信也科技及其金融科技贷款同行似乎比这两家中国经纪公司拥有更稳固的监管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对于在海外实现业务多元化缺乏紧迫感的原因。尽管如此,对于这样的金融科技贷款机构来说,现在开始考虑未来永远都不嫌早,因为中国的监管机构为了消除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年轻的私营金融部门的整顿力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WeRide is enjoying a payoff from expanding its global taxi flee

自驾出租车收入暴增 文远知行看见盈利曙光

文远知行海外布局春暖花开,带动第三季毛利率大幅提升,似乎有望率先走出“烧钱循环” 重点: 第三季收入1.71 亿元,按年增长144%,创公司最大季度收入升幅 第三季公司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26.4个百分点至32.9%    李世达 在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世界里,众多竞争者都在加快城市布局、扩大车队规模,仿佛扩张得越快,离真正商业化就越近,却也难以摆脱“越跑越亏”的困境。在这场赛局中,文远知行(0800.HK; WRD.US)用一份亮眼的业绩,让行业看见终点的亮光。 公司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度,受惠全球车队规模持续扩张,以及服务渗透率提升,期内总收入按年大增144%至1.71亿元(2,400万美元)。其中,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作为核心增长动力,实现761%的爆炸式增长,贡献3,530万元收入,占收入比重由5.8%提升至20.7%。 毛利率大幅提升 期内股东应占亏损3.07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0.43亿元显著收窄。经调整净亏损则由去年同期2.4亿元小幅扩大至2.76亿元。而同期毛利率则按年大升26.4个百分点至32.9%领跑行业。 以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按年升68.2%至3.71亿元,净亏损10.99亿元,亦较2024年同期亏损19.24亿元大幅收窄。这也是文远知行自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收窄,对于不断扩大测试规模、研发投入有增无减的L4自动驾驶企业而言,这种改善已属不易。 其竞争对手小马智行(PONY.US; 2026.HK)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业绩就显示,收入虽然按年增长72%至2,540万美元(约1.81亿元),毛利率也增长9.2个百分点至18.4%,但净亏损仍扩大46%至6,160万美元(4.38亿元)。 事实上,无论是小马智行或文远知行,亏损的规模都远高于收入规模,这说明行业仍属于“烧钱换市场”的阶段。但文远知行能够将毛利率大幅提升,已算是率先拿到盈利的钥匙。 究其核心原因,相信是其在多个市场同时步入“具备商业价值的纯无人营运阶段”,而非仅靠扩大车队或补贴来推动增长。 中东市场有望放量 最重要的突破来自阿联酋阿布扎比。今年当地政府批准文远开展纯无人商业营运,这是美国以外全球首张城市级纯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用牌照,也是全球监管难度最高的级别之一。这意味著文远的车队可以在无安全员的情况下长时间、跨区域运作,使车队首次实现单位经济盈亏平衡。 目前,文远知行在中东的车队规模已超150辆,并预计到2030年车队规模将扩大至数万辆。在阿布扎比,文远知行车队覆盖约50%核心城区,随着纯无人运营牌照的落地,成本摊薄效逐步显现,毛利率大幅上升也就不令人意外。 此外,公司在欧洲市场也有突破。今年11月,文远知行拿下瑞士苏黎世的纯无人出租车营运牌照,预计2026年展开服务。瑞士的审批程序在全球属于最严格行列,一旦能在此站稳脚跟,等于取得全球市场最具含金量的背书。 截至10月底,文远知行运营的自动驾驶汽车车队规模已超1,600辆,其中近750辆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加上在瑞士获得的最新监管许可,截至2025年10 月,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已在全球8个国家获得运营许可。 文远知行在技术路线上的推进,同样是其得以在多个海外市场快速落地的重要底气。公司与德国大厂博世的深度合作,双方联合推出的一段式端到端L2+解决方案,已获中国大型车企采用即将量产。 今年11月,公司宣布L4级技术向L2+的“端到端”方案成功下沉,并完成SOP。意味其自研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不再只局限于自动驾驶出租车,而是首次进入乘用车量产体系,打通了自动驾驶技术从高阶场景向消费车型输出的通路。 业绩公布后首交易日,文远知行美股大涨14.7%,收报8.26美元,但年初至今仍跌约40%,港股市场则冷静得多,仅升1.75%报20.88港元,较本月初的挂牌价低约16.4%。以港股数据,文远知行市销率约35.9倍,低于对手小马智行的46.8倍。显示其估值尚未反映其海外市场的进展。 虽然短期股价仍受市场风险偏好影响,但文远知行已展现出在海外市场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这在自动驾驶领域仍属罕见。若阿布扎比、瑞士等高门槛市场提供稳定的运营数据,加上L2+产品线未来在车企端的销售释放,文远知行的估值有望修复。这也意味着,文远知行可能正在建立自动驾驶产业少见、且真正具可持续性的商业化路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上半年净利翻倍 遇见小面招股集资6.9亿元

中式连锁面馆运营商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2408.HK)周四起至下周二公开招股,计划发行9,734.5万股,招股价介乎5.64港元至7.04港元,集资最多6.9亿港元(8,900万美元),预计下周五挂牌交易。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主打川渝面食产品,餐厅网络包括内地22个城市的451家餐厅及香港14家餐厅,另有115家新餐厅处于开业前筹备中。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升34%至7亿元,净利润则增96%至4,183.4万元。 根据公告,遇见小面引入HHLRA、国泰君安证券、君宜香港基金、Shengying Investment、Zeta Fund、海底捞全资子公司海底捞新加坡为基石投资者,投资总额约为2,200万美元。 公司称,集资所得将用于拓展餐厅网络、升级餐厅网络技术及数字系统,品牌建设、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的潜在投资,以及公司营运之用。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逾9千倍 量化派午收升113%

线上市场营运商量化派控股有限公司(2685.HK)首日挂牌开市报26港元,较招股定价高165%,之后股价回软,中午收市报20.9港元,升113%。 量化派发行1,334.8万股,招股价介乎8.8港元至9.8港元,最终以高位定价,公开发售超额9,365倍,国际配售超额14倍。 量化派的两大核心业务分别是一站式消费平台“羊小咩”,另外是经营汽车零售O2O平台的“消费地图”。去年的盈利1.47亿元,按年上升近40倍,主要因为来自羊小咩的收入大增所致。今年首五个月,盈利按年上升2.7倍至1.26亿, 集资所得净额仅1,237万港元,55%将用于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及改善基础技术设施,45%用于建立及扩大本地消费应用程序。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天域半导体上市集資16.7亿港元

碳化硅外延片制造商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658.HK)周四启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计划以每股58港元发行3,000万股,集資约16.7亿港元,公司于12月5日正式挂牌。 公司今年前五个月实现营收2.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97亿元同比下降13.5%。近五个月期间,实现盈利1,120万元,扭轉去年同期1.12亿元的亏损。 天域半导体计划将62.5%的IPO募集资金,用于未来五年扩大产能,15.1%用于增强研发实力,另有10.8%将投向战略投资领域。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