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数字保险公司的三家知名母公司中,有两家最近减持了股份,突显出该公司独立发展的必要性

重点:

  • 腾讯对众安的持股从10%减少到约8%,不到半年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也减持了对这家在线保险商的持股
  • 去年众安的净利润增长了一倍多,对母公司的业务依赖降低

梁武仁

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60.HK)都差不多是时候走出其大牌创始者的羽翼,靠自己发光发亮了。

这家在线保险商上周被轻轻推向安乐窝之外:上周五的一份文件显示,它的创始机构之一、互联网巨头腾讯(0700.HK)的附属公司,将持股从10%降到8%左右。2013年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蚂蚁集团以及平安保险(2318.HK; 601318.SH)共同创立这家公司时,腾讯持有其15%的股份。此后,众安2017年在香港上市发行新股之后,腾讯的持股被稀释到了约10%。

就在不到半年前,蚂蚁集团也减持了众安的股份,从14%减至约10%。蚂蚁集团今年年初减持众安股份时,投资者显然把此举解读为两者关系的弱化,导致众安股价大幅下挫,蚂蚁集团因此还发布声明,安抚投资者的紧张情绪。

这一次,众安的股票没有出现这样的波动。或许是因为投资者已经知道,该公司与三家母公司的关系变化,对其业务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颇能说明问题的是,虽然减少了对这三家公司在收入上的依赖,众安去年的业绩十分亮眼。

蚂蚁和腾讯先后减持众安的同时,中国政府越来越担心大型科技公司变得过于强大。这种担忧最初在2020年末显现出来,当时,北京在最后时刻叫停了蚂蚁集团在上海和香港规模高达340亿美元(2,650亿元)的IPO。

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只是个开始。对大型科技公司更广泛的打压接踵而至,中纪委要求有关部门“着力”查处“资本无序扩张”等背后腐败行为。

在此背景下,腾讯跟蚂蚁等其他中国科技巨头一样,一直面临着剥离其庞大非核心资产的压力。这个微信的所有者已经出售了在中国第二大电商京东(JD.US)的多数股份,并且削减了在东南亚最大互联网公司Sea的所有权。

这种剥离让投资者感到不安,他们可能会把这种关系弱化视作危险信号,因为在他们看来,众安这样的小公司必然要依赖其庞大而极具影响力的大股东。

早年间,众安通过阿里巴巴的C2C网络购物平台淘宝网出售退货险而声名鹊起。按照合作协议,这家保险商一直依靠阿里巴巴的各种平台销售其产品。同样地,众安还通过腾讯旗下的微众互联网银行销售各类产品,但规模远远小于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此外,众安还把保险卖给了两家腾讯子公司的员工。

越来越独立

但众安也正变得越来越独立,追求产品的多样化,并开发自己的分销渠道。众安支付给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所有第三方平台合作伙伴的费用,占净保费的比例从 2020 年的 26.5% 降至去年的 23.5%。这帮助众安去年首次实现了承保盈利,这意味着在扣除所有成本和理赔后,当年的保费收入还有剩余。

众安还与金融领域的重量级母公司——中国平安合作,提供资产管理服务。根据一项每两年续签一次的协议,众安向中国平安付费,委托对方管理部分资产。

但与在保险销售方面日益独立的情况类似,众安也一直在增强自身的投资能力,逐渐脱离中国平安。众安去年的投资收益暴涨66%,而同时,根据两家公司的合作协议,它支付给中国平安的资产管理费只有此类交易年度上限的40%不到,而2020 年的这个数字在68%左右。

承保利润虽然不大,但良好的投资表现使得众安去年的净利润增长了一倍多。

这家保险商还在探索保险之外的业务,并取得了一些成功。它旗下的众安银行(Za Bank)创办于2019年,是香港首批纯数字银行之一,它正在快速成长,在这个人口不到800万的城市拥有逾50万客户,不过它对众安的收入贡献目前还是相当有限。今年4月,众安还收购了印尼的数字银行Bank Aladin的股份。

所有这些都表明,众安正在减少业务上对母公司的过度依赖。此外,已经得到证明的盈利增长能力表明,它可以在需要时从市场筹集资金,而不是从母公司寻求此类财务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在严格的“清零”政策下蹒跚前行,今年的形势恐怕会更具挑战性。众安将如何度过经济低迷期,可能是对其自身独立发展能力的真正考验。

至少今年到目前为止,众安的表现似乎还不错。根据该公司每月披露的信息,它在2022年前五个月收取的总保费仍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5%。这一数字与去年的22%相比有所放缓,但这家数字保险公司的情况可能好过其他许多公司。例如,中国平安第一季度的总保费实际上同比下降了。

但是,即使众安今年能够卖出更多的保险,随着各国央行的加息,全球各地股价暴跌,可能会对它的投资收入造成打击,而这一块是其利润的主要推动力。

此外,众安需要不断投资来改进技术和扩大规模,这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继续拖累利润。目前,它能否在盈利基础上始终如一地承保其保单,仍无法确定。

尽管如此,根据雅虎财经汇编的分析机构的估计,众安今年的净利润预计仍将出现增长。自2017年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已下跌逾一半,原因是中国互联网类股遭遇一系列坏消息,包括过去一年来自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但众安股票的市盈率仍有27倍左右,远高于中国其他金融科技股的市盈率,比如乐信控股(LX.US)为1.6倍,陆金所(LU.US)则为6.4倍。

众安早年因知名度高的母公司而迅速成名。但在成立近十年后,无论有没有来自母公司的支持,它现在看起来都坚定地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世纪互联首季亏损扩大

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集团(VNET.US)周三公布,首季度收入按年增长18.3%至22.5亿元(3.095亿美元),录得净亏损2.37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27%。公司称,亏损增加主要由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批发IDC业务收入按年大增86.5%至6.732亿元;零售IDC业务收入增长4.8%至9.683亿元,得益于批发收入的增长,公司IDC业务收入按年增长27.8%至16.4亿元。非IDC业务小幅下降1.4%至6.048亿元。 首季度,经调整后EBITDA同比增长26.4%至6.824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30.4%,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世纪互联周三下跌10.76%报5.39美元。过去六个月仍上涨39.6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目联手高德 发展智能平台生态系统

智能网联汽车("ICV")仿真测试技术的科技公司北京赛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71.HK)周三公布,与高德软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智能装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态系统,合作期限为三年。 高德是中国专业数字地图、导航及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商,向终端用户提供包括导航、打车、酒店预定、景点门票等一站式出行服务。 赛目科技表示,合作是可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及专业优势,联手共同发展实现互补互利而达致共赢。 公司周四开市升3%报14.06港元,股价较今年初上市高约8%。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SBio hits the big time with $6 billion cancer drug deal

三生制药60亿美元出海创纪录 同类靶点海外授权大单频现

辉瑞还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进一步实现价值长期绑定 重点: 资本市场对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应十分热烈,三生制药股价一度触及7年来的新高 PD-1/VEGF双抗备受关注,默沙东去年也曾与另一家中国药企合作获得同靶点产品授权    莫莉 上周二,中国创新药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三生制药(01530.HK)宣布与跨国药企辉瑞(PFE.US)达成一项授权协议,将其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抗药物SSGJ-707的除中国内地之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独家授予辉瑞。 这一交易以12.5亿美元(90 亿元)的“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创下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和总金额的“双料纪录”,三生还将根据授权地区的产品销售额收取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除此之外,辉瑞还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进一步实现价值长期绑定。 资本市场对这一里程碑式交易反应十分热烈,在交易正式披露之前的5月19日,三生制药股价已经先上涨13.81%,5月20日更是跳升32.28%,股价一度触及7年来的新高22港元/股。 在本次交易中,三生制药的控股子公司三生国健(688336.SH)可以获得辉瑞所有支付款项中的30%。在5月19日至5月22日,三生国健的股价连续4天涨停,累计涨幅超过100%,公司甚至紧急发布风险提示称,“本次交易尚需提交本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尚需取得美国和其他境外司法管辖区适用的反垄断监管批准,《许可协议》是否能够发生效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三生制药是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老牌医药企业,拥有全球独家上市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重组人促红素品牌产品益比奥及赛博尔、中国内地首款非处方脱发治疗药物蔓迪等多款核心产品,分别在其细分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三生制药的营收高达91.08亿元,同比增长16.5%;归母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大增34.9%。 此次被辉瑞收入囊中的SSGJ-707,是三生制药独立研发的靶向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同时靶向免疫检查点PD-1及 VEGF 信号通路,可以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时激活免疫系统,实现 "双重抗肿瘤" 效应。SSGJ-707的II期临床阶段性分析数据显示,该候选管线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上获得了优异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无论单药还是与化疗联用,均展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具有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潜力。除了非小细胞肺癌外,SSGJ-707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领域的临床研究也在推进中。 明星靶点产品接连出海 提到PD-1/VEGF双抗,就不得不提及全球首创以及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同靶点产品依沃西单抗,这是康方生物(9926.HK)的王牌产品。依沃西单抗与默沙东(MRK.US)的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的PD-L1阳性NSCLC的“头对头”三期临床研究中获得显著阳性结果,让更多跨国药企看到PD-1/VEGF双抗的巨大潜力。早在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就将依沃西单抗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授予Summit Therapeutics。 2024年11月,默沙东拿下另一家中国创新药企礼新医药的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礼新医药将获得5.8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辉瑞也早已瞄准该靶点,2025年2月,Summit宣布已与辉瑞达成临床试验合作,共同推进依沃西与辉瑞多款抗体偶联药物(ADCs)在多种实体瘤中的联合治疗应用。今年 2 月,三生制药也与百利天恒(688506.SH)达成了 SSGJ-707 与 EGFR/HER3 ADC联用的临床研究合作,显现SSGJ-707与ADC药物联用的治疗潜力。如今,辉瑞直接拿下SSGJ-707在海外地区的权益,或许能更快推进该产品与自家ADC联用的临床试验。 万联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辉瑞的重磅药物专利保护即将到期,急需优质管线填补缺口,中国药企拥有“工程师红利”和快速提升的研发能力,其技术与产品被跨国药企巨头认可的确定性持续增强,未来有望通过联合研发、利润分成等合作方式深度绑定。 三生制药当前的市盈率约为21倍,同样手握重磅创新药产品的药企巨头恒瑞医药(1276.HK;600276.SH)的市盈率高达49倍,显示前者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间。三生制药与辉瑞的合作不仅能为三生带来大笔投入,加快其他管线推进,辉瑞的研发和销售实力更有助于三生快速突破海外商业化瓶颈。…

简讯:营运成本大幅下降 知乎首季录得经调整净利

线上内容平台知乎(2390.HK; ZH.US)周二公布,首季收入按年跌24.1%至7.3亿元(1亿美元),净亏损收窄93.9%至1,009.4万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为69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6亿元。 公司称,首季付费会员收入4.2亿元,按年跌7%,主要由于平均月订阅会员数量轻微下降所致。期内,平均月订阅会员达1,420万人。至于营销服务收入为近2亿元,跌40.4%。 对于首季表现,公司称归功于精细化运营策略及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首季度,公司总营运成本下降34.4%至5.037亿元,研发费用减少28.1%至1.419 亿元。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6.6%增长至61.8%。 业绩公布后,知乎美股周二升1.78%报4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