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水果界麦当劳’的深圳百果园实业申请到港交所上市,传闻计划筹资33亿元

重点:

  • 这家中国规模最大、但仅占1%市场份额的水果零售商,申请到港交所挂牌
  • 公司的线上销售渠道有助收入增长,但同时拖累毛利率表现

李尧尧、何文俊

扩展线上销售渠道有助传统零售企业增加收入,但对盈利是否有帮助,却是另一个故事,这就是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佳描述。这家自称是中国 “水果界麦当劳 “的公司在其蓬勃发展的在线业务中发现了巨大的销售额,但也发现了负利润率。

百果园上周向港交所入表申请上市,据香港传媒引述市场消息报道,该公司计划筹资5亿美元(33亿元)。

中国水果零售市场极为分散,渠道遍布批发市场、水果品牌连锁、私人店铺、超市与电商,其中品牌连锁店占比不到5%。据招股书引述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按水果零售总额划分,百果园为规模第一大公司,但仅占1%的市场份额,而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合计也仅占3.6%市场份额。

百果园拥有超过5,300家门店,遍布全国22个省超过13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商业街等高人流位置;线上渠道则相当多元化,包括手机百果园应用程序、微信小程序以及天猫、京东(JD.US; 9618.HK)等主流电商平台,以及抖音等流行社交商务平台的网店。另一方面,公司也与美团(3690.HK)、口碑及饿了么等第三方送餐平台合作,共享对方的实时送货车队来完成线上订单。

虽然新冠疫情在2020年爆发,多地实施封城防控措施,但受惠布局线上零售,公司过去两年的收入未受重大影响,更从2019年的89.8亿元增至去年的102.9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金额更在两年间大增8.9倍。然而,公司在2020年仅录得4,568万元净利润,比之前一年大减82.5%,主要因为销售与研发费用上升,到2021年的净利润已回升至2.26亿元,接近2019年水平。

连续两年负毛利率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集团自营门店的毛利率高达27.3%,但因为加盟门店毛利率较低,而且线上渠道侧重推广毛利率较低的大众市场产品,连同高昂的配送费及包装成本,线上业务过去两年均出现负毛利率的情况,分别为-4.9%及-0.3%,拖累集团去年水果销售毛利率低至8.6%,可见开拓线上渠道是一把“双面刃”,虽能增加公司收入,但对盈利表现不一定带来正面影响。

创始人余惠勇于2001年创立百果园品牌,并于2002年在深圳开了首家百果园门店。他在一次访谈中曾表示“要像麦当劳一样卖水果”,更称百果园从线下到线上再到布局整个电商生鲜市场,是对标亚马逊(AMZN.US)的业务模式。

2016年,百果园公司内部第二个“五年规划”出炉,定下了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的目标,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万店计划已经落空。截至去年底,百果园的线下网络包括5,351家门店,当中绝大部分为加盟门店,但平均每家店铺每年贡献营收从2019年的208万元降至去年的196万元,可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门店效率有所下降。

上市前夕爆出丑闻

百果园在招股书也说明,由于政府实施若干隔离及其他限制措施,位于受影响地区的若干线下零售门店暂时闭店,但线上订单仍维持运营。余惠勇曾经扬言,在疫情下,公司不会主动降薪和裁员,更坚定做世界第一的果业公司,希望有一天百果园能占到中国水果零售行业10%的份额,但以目前仅占1%份额的水平来看,该目标看来过于进取。

另外,在申请上市的重要时刻,公司也爆出丑闻。有博客揭发百果园有门店工作人员不仅售卖隔夜切块水果,更售卖变质水果,公司调查后随即把涉事的门店停业整顿,并要求相关员工停职再教育。公司其后在官方微博发表道歉声明,直言“辜负了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未来将加强监督和强化培训,全力保障顾客的权益和体验。

尽管如此,百果园始终资本的宠儿,公司近年经历多轮融资,吸引天图投资、中金资本、深创投、越秀金融(000987.SZ)与招商基金等投资,其中最近一笔股权交易为2021年10月,上海晨光创业投资中心以每股8元的价格购买了206.25万股,总额1,650万元。以百果园总股本15亿股计算,公司最后一次股权交易时的估值为120亿元,对应2021年净利润2.26亿元,市盈率高达53倍。

对比同类企业,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洪九果品最新一轮投后估值约为75.9亿元,以去年净利润为2.9元亿元计算,市盈率为26倍;业务包括水果加工及配送的宏辉果蔬(603336.SH)的市盈率则为47倍。比较之下,可见百果园估值偏高。

在水果生鲜领域,百果园并非首家谋求IPO的公司,另一行业头部企业浙江鲜丰水果曾在2019年12月起接受A股上市辅导,惜未能成功;重庆洪九果品亦在2021年9月30日终止A股上市辅导后,也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而上述两家公司分别获得红杉资本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等市场大腕投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游戏相关收入年增12% 网易第三季多赚近三成

网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亿元($13亿美元),增速较第二季增长9.4%放缓,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亿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亿元,续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当中在线游戏收入占分部总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亿元,按年增加3.56%;网易云音乐收入跌1.8%至19.64亿元。创新及其他业务收入跌近19%。 网易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未来将聚焦和持续投入现有取得成功的游戏项目,未来新作采精品化策略,避免资源分散于信心不足的新项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AI在游戏创新、开发及营运中的应用。 业绩公布后,网易美股周四收升0.40%,报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金价上升销售策略奏效 六福预告中期多赚5成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发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约20%至30%;盈利则大增40%至50%。 根据公司去年中期业绩,收入54.5亿港元,赚4.17亿港元;按此计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亿至70.9亿港元,盈利约5.8亿港元至6.75亿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及销售策略成功,带动定价首饰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价上涨、定价首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以及营运杠杆带动利润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报25港元,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升7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债务压力挥之不去 希教国际持续卖校求生

民办高教寒冬持续,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再度出售资产求生 重点: 最新一宗交易虽仅作价1,000万元,但涉及每年1.2亿元贷款回收承诺 3.5 亿美元零息可转债已完成重组并全数赎回,外币债务风险正式解除    李世达 在中国民办高教投资热潮退却的当下,债台高筑的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资产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万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诺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买方更要负责为倍诺思教育偿还希教的3.8亿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义的并非交易对价,而是买方承诺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偿还1.2亿元本金与8%利息的股东贷款,等于替公司在未来几年锁定可预期的现金流,协助缓解持续紧绌的财务压力。 事实上,希教近两年来已多次出售资产,市场估算累计变现超过23亿元,涵盖江西、甘肃、云南、上海、苏州等多个教育项目,构成一条渐次收缩的资产处置路线。过往公告中,公司措辞高度一致:“聚焦优质核心资产”“改善资产负债表”“提升股东回报”。 若说过去的民办高教是以扩张换增长,如今希教则是以缩表换生存。 零息可转债拆弹 希教的财务压力说来话长,但最受关注的是2021年发行的3.5亿美元零息可转债。该债务曾于去年3月遭债权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盘呈请,同年8月撤回,重组谈判即告展开。 今年6月,公司与持有逾56%本金的债权人小组达成原则协议,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将以610美元提前赎回,并于7月获95.94%未偿本金持有人支持通过,使方案具备约束力。重组已于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随后公司于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偿债券的赎回,意味其外币债务风险基本解除。 然而,拆弹成功并不代表财务压力从此消失。根据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报告,公司净流动负债达56.27亿元,其中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11.3亿元,而手头现金仅约16.16亿元。 所幸在财务报表的另一端颇为亮眼。期内收入为21.17亿元,按年增长3.6%;股东应占溢利达3.07亿元,大增28.5%,经营现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净流出转正至2.71亿元,公司运营层面似已重回正轨。 至此,化债仍是最重要议题,资产处置成为去杠杆进程中的核心组件。对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诺思,公告明言校舍规模与场地难以满足未来教学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额外投入改造资本。从财务角度而言,这是一场在增长与现金流之间的取舍,而在债务仍需时间化解的阶段,公司显然选择后者。 持续出售边际资产 今年以来,希教密集处置多项教育资产,从甘肃白银、江西南昌与樟树,到陕西西安及广西桂林的项目,市场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现金回收与债务转移规模或超8亿元。 从已披露公告可见,被剥离的项目普遍具备明显共通点,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连续亏损或资产净值为负,且校舍改造与办学条件提升需要持续资本投入,投资回收期较长等。 此外,多数项目位于生源增速放缓、民办本科竞争激烈的二三线地区,招生提升空间有限,难以为集团带来稳定现金流。出售此类边际资产成为公司降杠杆与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策略,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具规模与学科优势的核心办学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后首个交易日,希教股价下挫7.83%,收报0.2港元,今年以来仍录约37%升幅,跑赢大市。市场的定价逻辑亦相对清晰:在零息可转债拆弹后,公司不再面临外币债务违约风险,但能否持续推动资产处置回款,并有效用于补强资本结构,将决定估值能否修复。 希教目前追踪市盈率约3.6倍,仍低于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这种折让反映市场对杠杆与现金流的不确定性,但若未来几次处置交易能顺利收回贷款及对价,尤其在流动性偏紧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负债结构,估值曲线仍可能出现修复空间。 对希教而言,出售资产只是漫长去杠杆的中场。在人口负增长、生源分流与监管审慎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民办高教再难以依靠复制校区达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学科壁垒、区位优势与稳定现金回收能力的资产,是获得市场定价主导权的关键。希教目前估值仍处低位,具一定情绪修复可能,但相信会是一场耐力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通快递第三季净利增长5% 下调全年业务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录得收入118.65亿元(16.66亿美元),按年升11.1%,净利润25.24亿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计,公司收入345.88亿元,按年升10.29%。净利润64.55亿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递包裹量为95.7亿件,按年增长9.8%。期内包裹量增长及包裹单价增长1.7%,带动核心快递服务收入增长11.6%。受惠于电子商务退货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销机构产生的直客业务收入增长141.2%。同期毛利率则按年跌6.3个百分点至24.9%。 此外,公司下调了年度指引,将全年包裹量预计由原本的388亿至401亿件,下调至介于382亿至387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2.3%至13.8%。 中通快递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48.4港元,升0.6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