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審計機構指出存在違規行爲後,雲計算服務商容聯雲披露,公司去年可能僞造了高達8,000萬元的銷售額,該審計機構已辭職

 

陽歌

差不多兩年前的這個時候,一家星巴克模仿者——瑞幸(LKNCY.US)登上了全球新聞頭條。在承認大規模財務造假之後,瑞幸跌落了神壇。現在,一家規模較小的名爲容聯雲(RAAS.US)的中國雲計算服務商也在醞釀類似的醜聞。容聯雲稱其去年第二季度多達10%的銷售額、第三季度多達20%的銷售額可能是不良員工僞造的。

現在,美國和中國正要敲定一項協議,該協議將允許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查閱中概股的審計記錄,這是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努力希望獲得的權利。中國此前一直禁止此項授權,但它似乎意識到,把這項權利交給美國最終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因爲它能迫使中國公司以誠信爲本。

這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隨著雙邊信息共享協議的簽署,我們是否將看到更多這樣的醜聞。

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在瑞幸和容聯雲事件中,最終揭露財務欺詐的催化劑是外部壓力,而不是內部審查。在瑞幸事件中,在一份匿名報告指出其銷售數據造假後,瑞幸才開展了內部調查。瑞幸最終承認在2019年僞造了約3億美元的銷售額,大約相當於其當年銷售額的40%。

在容聯雲事件中,該公司被自己的審計機構——全球巨頭畢馬威的中國分公司警告,可能存在類似的欺詐行爲。畢馬威中國最近辭去了該公司的審計工作。該事件涉及的數字比瑞幸咖啡要小得多,但仍然不容忽視,容聯雲稱,去年第二季度收入的5%至10%和第三季度收入的15%至20%可能受到影響。這相當於大約8,000萬元的虛假銷售額,使該公司此前公布的這兩個季度40%至50%的增長降至15%至35%。

這種誇大銷售額的誘惑在中國並不罕見,在這裏,增長是一種痴迷,老闆經常向員工宣布他們的宏偉目標,然後員工有時候會不惜一切代價實現這個目標。在過去,這些公司的審計機構——通常是全球大會計事務所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懷疑可能存在違規行爲時,往往會視而不見。那是因爲它們可以拿中國的法律作掩護,即禁止企業與美國的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分享審計材料。PCAOB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合作進行欺詐調查。 

這些審計機構現在知道,它們恐怕很快就要爲自己對中國企業的審計工作承擔更大的責任,所以在此類審計獲得批准之前,許多審計機構可能採取更爲積極的策略。這可能有助於幫助投資者恢復對中概股的整體信心,但這也可能導致出現更多類似容聯雲這樣的事件,審計機構有可能對過去一些視而不見的做法發出警告。

陽歌是咏竹坊主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Bain sells Chindata, which operates infrastructure

簡訊:貝恩資本40億美元出售中國數據中心業務予本地買家

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周三宣布,已同意以40億美元將其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出售予深圳東陽光實業(600673.SH)為首的財團,這筆交易是中國歷來最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出售案。 此次出售的資產原名為秦淮數據,是WinTrix DC集團的中國業務,標誌著貝恩資本全面退出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該公告發布前,今年8月下旬曾有媒體報道數家企業競購WinTrix中國資產,交易估值或達42億美元。 貝恩資本2019年整合亞洲兩項數據中心資產組建WinTrix,2020年推動秦淮數據在美國上市,後於2023年以31.6億美元估值完成私有化。 伴隨人工智能崛起推高算力需求,數據中心近兩年已成為熱門投資領域。與此同時,中國政策要求國內通信基礎設施由本土企業和投資者持有,貝恩資本可能因此面臨出售WinTrix中國資產的壓力。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特朗普擬限制中國藥品與療法 引發製藥巨頭反彈

美國特朗普政府正考慮簽署行政命令,限制來自中國的藥品和實驗性療法,措施若落實,恐衝擊美國製藥產業與病患用藥來源。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草案要求,美國製藥公司收購中國新藥須經外資審查委員會(CFIUS)強制審查,並提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中國臨床數據的審核門檻與監管費用;同時推動本土生產抗生素與止痛藥,並給予稅收優惠與政府採購優先,以降低對中國依賴。 此舉在華府引發正反雙方的激烈遊說。支持該項草案的保守派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創投家喬·朗斯代爾(Joe Lonsdale)等,主張中國生技業快速崛起已對美國形成「生存威脅」,必須果斷反制。他們在美國初創生技公司持有龐大投資,卻因中國競爭而難以退出。相對地,輝瑞(PFE.US)、阿斯利康(AZN.US)、默克(MRK.US)等跨國藥企,近年大量收購中國低價實驗藥物,視其為研發管線的重要來源,因而對新政感到不安。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型藥企收購案中有38%涉及中國藥物,十年前幾乎為零。同時,中國今年上半年發起的新藥臨床試驗數量已超越美國,而美國生技IPO市場則陷入低迷。業內人士稱:「美國目前仍領先,但我們正在失去優勢,必須立刻行動。」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inklogis provides supply chain finance

聯易融加碼區塊鏈布局 欲讓供應鏈金融「再次偉大」

受中國曠日持久的房地產低迷持續拖累,這家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將採用XRP Ledger結算數字交易 重點: 聯易融計劃將其平台接入XRP Ledger區塊鏈網絡,結算國際貿易相關的數字資產交易 這家供應鏈金融服務商積極應用區塊鏈技術,相關業務已成為其最大收入來源    梁武仁 加密貨幣有潛力徹底改變金融交易,這已不是秘密。但另一個較少人關注、同樣能從數位資產技術中獲益的領域,則是供應鏈金融。至少聯易融科技集團(9959.HK)似乎認同這一觀點,該公司正試圖擺脫對中國低迷房地產行業的傳統依賴,謀求回歸增長軌道。 上月底,這家運營供應鏈金融在線平台的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部分業務中採用XRP Ledger(XRPL)。根據公告,聯易融將把供應鏈金融平台接入XRPL的「主網」,一個功能完備的區塊鏈網絡,旨在「實現基於真實貿易流數字資產的流通與跨境結算」。 這基本上意味著,聯易融將利用XRPL將真實的國際貿易發票進行代幣化。這能夠大幅提升供應鏈金融的效率,並降低潛在詐騙風險。這將進一步強化聯易融既有的服務,該公司一直致力於透過數位化交易,讓供應商與買方的業務往來更加便捷。不過,儘管概念聽起來很美好,但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聯易融還是 XRPL,目前都沒有詳細解釋這項合作將如何具體落地。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核心企業(或稱「anchor」)憑借自身信用資質,以應付賬款為信用載體協助上游供應商獲取融資。雙方各得其所,核心企業得以延長賬期,供應商則獲得營運資金。聯易融作為居間服務商,以自有資金或貸款折價收購應收賬款票據,待票據兌付時賺取微薄利潤。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能發揮多種作用。作為一種去中心化且高度透明的技術,它能讓交易更容易追溯,這對防止詐騙和解決爭議尤其重要。區塊鏈還能減少人工操作以降低成本,並通過去中介化提升交易效率。 聯易融已在「多級流轉雲」產品中應用區塊鏈技術,該產品將中小型供應商與大客戶間交易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化為數字憑證(digipos)。自2017年推出以來,該業務現已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 今年上半年,「多級流轉雲」平台的供應鏈資產處理量同比激增54%,在公司總交易量佔比接近三分之二,顯著高於上年同期的約54%。 戰略意義非凡 儘管目前合作細節有限,但可以預見XRPL將助力聯易融深化區塊鏈服務體系。XRPL在加密領域舉足輕重。該網絡於2012年基於打造「不依賴挖礦的比特幣」理念創立,其原生加密貨幣XRP(也稱瑞波幣)在賬本啓動時即預置大額初始原生代幣,避免後續能源密集型挖礦的成本損耗。 這種機制使XRP交易兼具高速與低成本優勢,成為實時跨境支付的理想選擇。瑞波幣市值位居全球加密貨幣前三甲,與比特幣、以太幣齊名,因此聯易融選擇攜手XRPL順理成章。 雙方將在穩定幣研發、基於智能合約的供應鏈資產交易、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在全球貿易金融中的融合應用等領域探索深度合作。 聯易融正擴展其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業務能力,試圖扭轉因過度依賴中國房地產相關業務而陷入低迷的局面。雖然公司一直努力推動客戶基礎多元化,但進展並不顯著。截至6月底止的一年內,基礎設施與建築企業仍佔其交易總量的三分之一。不過,與房地產行業直接相關的比例則持續下降,已降至不足一成。 因此,透過區塊鏈服務提升業務量,對聯易融而言可能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癥結在於,此類服務的利潤率似乎偏低,因為數字化交易的成本本就不高,導致盈利空間受限。但低成本恰恰是吸引企業採用「多級流轉雲」的關鍵優勢,本質上是「以利潤換規模」的策略抉擇。 這種兩難困境在財報中顯露無遺。儘管「多級流轉雲」產品需求激增,聯易融上半年營收及毛利率仍同比收縮。期內淨虧損同比擴大58%至3.78億元(約合5,300萬美元)。 聯易融需要大幅提升交易量,才能克服利潤率偏低的問題。最新的區塊鏈合作看似前景可期,但在中國當前的經濟環境下,能否迅速見效仍有待觀察。 市場情緒仍顯樂觀,過去一個月聯易融股價漲超50%,與XRPL合作公告後更是顯著拉升。但其估值仍屬審慎,市銷率(P/S)為5.7倍,雖遠高於信也科技(FINV.US)(市銷率僅1倍)為代表的線上消費金融平台。 鑒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短期未見起色,聯易融轉型征途注定艱難。但著眼於區塊鏈技術的戰略聚焦,或能為長期復蘇奠定根基,投資者此刻斷言出局為時尚早。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ai Lab under pressure over clinical results and rival drugs

產品增長疲軟核心臨床進展不順 再鼎醫藥遭遇挑戰

市場用腳投票的背後,是再鼎醫藥核心產品增長疲軟與研發管線受挫的雙重困境 重點: 貝瑪妥珠單抗作為重磅預備產品,最終分析結果不及預期觸發市場負面情緒 市場普遍認為再鼎醫藥的業績不及預期,兩款核心產品艾加莫德、則樂收入表現不佳    莫莉 在生物醫藥行業,一直流傳著一條「雙十定律」——研發一款創新藥需要耗費10年時間、10億美元,並且大約90%的新藥會倒在半路上,藥物研發的臨床進展不及預期在醫藥行業並不罕見。可是,當再鼎醫藥有限公司(Zai Lab Limited, 9688.HK)公布一項核心產品的 III期臨床遭遇挫折後,其港股股價次日卻應聲暴跌,這一劇烈的市場反應似乎不太尋常。 9月3日,再鼎醫藥發布公告稱:合作夥伴安進公司評估貝瑪妥珠單抗聯合化療用於一線胃癌治療的FORTITUDE-101 III期臨床研究完成最終分析,結果顯示在最終分析中,此前於中期分析時觀察到的生存獲益幅度減弱。  因此,再鼎醫藥決定等待另一項FORTITUDE-102研究結果再提交貝瑪妥珠單抗的註冊申請,這意味著該產品的上市申請將被推遲至少半年。 貝瑪妥珠單抗是再鼎醫藥於2017年授權引進的一款全球首創(FIC)的FGFR2b靶向單克隆抗體,再鼎醫藥支付500萬美元首付款和最高不超過4,000萬美元的里程碑款項獲得該藥物在大中華區的獨家研發和商業化權利。在FORTITUDE-101臨床研究的中期分析中,貝瑪妥珠單抗成為全球首個在隨機III期試驗中證實可為某一類胃癌患者帶來顯著生存獲益的FGFR2b抑制劑。胃癌是全球常見高發的惡性腫瘤,中國是全球胃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對於IV期胃癌患者,其總體五年生存率不足10%。 貝瑪妥珠單抗作為再鼎醫藥備受矚目的重點在研產品,其中期分析時展示的優異臨床數據曾極大提振了市場預期,然而最終分析的反差結果顯著挫傷了投資者信心,成為引發市場負面情緒的直接導火索。消息公佈後,再鼎醫藥港股次日開盤低開近7%,盤中一度下探至22.52港元,股價創下逾三個月新低,全日收跌幅11.99%。 不過,此次下跌並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創新藥板塊整體熱度較高、累積漲幅較大的背景下發生,當日創新藥概念股普遍遭遇回調,恆瑞醫藥 、歌禮制藥等個股均錄得超過5%的跌幅。 業績不及預期 市場用腳投票的背後,是再鼎醫藥核心產品增長疲軟與研發管線受挫的雙重困境。2025年第二季度,再鼎醫藥總收入為1.1億美元,同比增長9%,期內的淨虧損為8,916.5萬美元,同比收窄33.33%。儘管公司維持 2025 年全年收入5.6-5.9 億美元的指引不變,但投行浦銀國際認為,該指引目標對應下半年的收入需要實現同比 63%-77%的增速,具有一定挑戰性。 市場普遍認為再鼎醫藥的業績不及預期,產品毛利率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至60.6%,主要原因在於兩款核心產品艾加莫德、則樂收入表現不佳。作為再鼎醫藥的「現金奶牛」,則樂在第二季度遭遇顯著下滑,收入僅為4,100萬美元,環比銳減17.1%,同比下滑8.8%。管理層坦言,這主要源於奧拉帕利仿制藥的集中入市,其激烈的價格競爭顯著蠶食了則樂的市場份額。 另一核心產品艾加莫德的表現同樣不及預期。其第二季銷售額錄得2,650萬美元,同比增幅收窄至14.47%,低於市場普遍預期的20%-25%。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款治療全身型重症肌無力的藥物即將迎來強勁對手——榮昌生物的泰它西普相關適應症有望納入醫保。若其成功入圍,艾加莫德當前依賴的醫保價格優勢將被削弱,直面更嚴峻的市場競爭。 再鼎醫藥是中國License-in模式的開創者和標桿企業,但中國醫藥政策的環境壓縮了創新藥的盈利空間,License-in的商業模式已經面臨挑戰。因此,再鼎醫藥也積極嘗試向自主研發轉型,公司的核心自研項目ZL-1310是一款靶向DLL3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在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顯示出巨大潛力,已經獲得美國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認證,即將在2025年啓動小細胞肺癌的關鍵性研究,預計在2027年獲批。 截至6月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8.3億美元,為下半年市場投入與自主研發的推進提供了充足保證。當前再鼎醫藥的市銷率約為8倍,與同樣以License-in模式著稱的雲頂新耀(1952.HK)相比,後者的市銷率為22倍,顯示再鼎醫藥正遭遇市場的質疑。管理層預計,隨著經營虧損同比收窄,公司有望在第四季度實現盈利目標,再鼎醫藥能否在轉型中獲得成功,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