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爲核心K-12教育業務終止入帳作出减值,天立教育去年前八個月錄得13.3億元虧損

重點:

  • 天立教育因最新財務報告延遲發布而結束三個月的停牌後,股價隨即暴跌60%
  • 在中國政府禁止其核心教育服務後,該公司計劃提供新的增值服務,並改名爲天立國際

裴梓龍

過去一年,對中國教育行業的老闆來說,絕對是一場惡夢。本來處於 “黃金賽道” 的教育業務,自從中國政府去年推出 “雙减” 政策後,市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大教育巨企頓時失去了大部分收入,部分放棄治療,但更多的是思考轉型,不少上市的教育股份,股價在一年間蒸發超過八到九成。

2002年成立的天立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73.HK),正是其中一家受 “雙减” 政策衝擊的民辦K-12(從幼兒園到12年級)教育企業。去年11月,公司本來要發表財報,但因爲與核數師就國家教育新政策可能對集團截至2021年8月31日的業績造成相關的會計處理的影響並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未能如期公布業績而需要停牌。

直到3月3日晚間,天立教育終於在港交所上載截至去年8月底的8個月的業績,由於公司去年5月宣布把財政年度結算日由之前的12月31日改爲8月31日,令集團與中國營運的學校學年保持一致,所以這份年度財報比正常少了4個月。期內,公司收入比2020年全年减少19%至3.5億元,虧損高達13.3億元,遠差過2020年的3.8億元盈利。上述這些數字主要是在新政策生效之前,說明了該公司去年遭受的巨大財務挫折。

天立教育在3月4日復牌當天,一開盤已經暴挫超過60%,早盤雖然有資金抄底,使股價曾經從最低的0.59港元反彈到1.15港元,但由於沽壓嚴重,當日最終收報0.74港元,比停牌前暴跌61%。與政策公布前的高位9.26港元比較,市值更蒸發了92%。公司並非袖手旁觀,當日曾耗資736.5萬港元(595萬元)回購760.1萬股,但未能力挽狂瀾。

投資者反應激烈並非全無道理。天立教育的巨額虧損中,最大部分來自非流動資產的减值虧損,涉及高達10.9億元,那就是天立教育核心業務K-12教育要終止入帳而作出的减值,意味公司核心收入將受到重大影響。

根據財報,截至去年8月底,來自12個綜合教育服務的收入達12.1億元,佔總收入75%,而天立教育在中國27個城市營運40所學校,其中30所屬於K-12,新政策對公司的影響可想而知。

去年7月,中國國務院要求减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也就是市場稱爲 “雙减”的政策;同時,去年9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規定,社會組織及個人不得通過並購或協議控制的方式,以控制提供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及提供學前教育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而且提供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不得與關聯方進行交易。

被捲入漩渦的教育企業反應各異,例如新東方(EDU.US;9901.HK)變陣搞直播帶貨精銳教育(ONE.US)暫停大部份業務,瑞思教育(REDU.US)則計劃將大部分資產轉讓給一個私營集團。這三家公司最新的市淨率約0.58倍到0.96倍,低於天立教育的0.97倍,反映後者的估值稍微存在溢價,市場對它的看法可能並非最悲觀。

改名天立國際

作爲天立教育的創始人和董事長,羅實也要面對現實,因此决定優化營運結構,

例如把高中年級從其K-12學校中分離出來,作爲獨立的許可實體運作,再合並到其財務業績。另外,公司作出業務轉型,爲學生提供綫上校園商城、藝體升學指導、後勤綜合運營服務、出國留學諮詢及游學團等一系列增值服務,還把公司名稱删除 “教育”二字,改名爲 “天立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淡化教育元素。

那麽,解除併表的30所K-12學校怎麽辦?羅實稱將本著對學生、家長、老師及社會負責的態度,仍然會繼續營運,同時爲回應中國教育行業的政策方針及發展態勢,公司不會再拓展新的自營義務教育業務,意味變相將以私人公司維持運營。

光大證券國際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分析說,目前資本市場對中央的政策不能完全理解,連天立教育也在財報中說,條例的詮釋及應用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因爲國家及地方政府仍未就實施條例頒布相應的分類管理規定及規則。

“對教育公司來說,尤其是做K-12的,說穿了根本做不下去,轉型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但新業務能不能成功呢?沒人知道,但持股的投資者就肯定會賣掉再算。既然港股最近跌了那麽多,市場上估值便宜的公司比比皆是,爲什麽要投資這類前景不明朗的公司呢?” 溫杰說。

羅實這次轉型仍然圍繞老本行,新方向是面對學生提供增值服務,可以與自身教育業務有一定的協同效應。但是,過去天立教育靠積極擴展學校的增長模式已壽終正寢,營辦義務教育更不能以賺錢爲前提,而且新業務也需要前期投資。但值得留意的是,公司負債高達21.6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值物僅約12.7億元,加上國際教育、出國留學及游學等業務競爭激烈,羅實能否帶領公司重新上路,從復牌後的股價反應看,相信目前投資者並不賣帳。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英國零售商Sainsbury’s向京東出售Argos談判告吹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近期積極在歐洲市場尋求併購實體零售商,但其拓展計劃在英國受挫。 英國連鎖超市集團J Sainsbury plc(SBRY.L)周日公告,已終止與京東關於出售旗下商品零售商Argos的談判。公司稱,在媒體披露雙方洽談出售的消息後,京東大幅修改收購條件,但該方案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因此決定退出洽談。 Argos是英國第二大綜合商品零售商,擁有全英第三大訪問量的零售網站及逾 1,100個提貨點,在2016年被Sainsbury's以11億英鎊收購。 Sainsbury's預計,2025至2026財年可實現零售基礎經營溢利約10億英鎊(13.6億美元),以及超過5億英鎊的零售自由現金流。 京東港股周一平開,至中午休市報132.7港元,升0.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祖龍娛樂斥2,420萬美元購理財產品

研發移動遊戲的祖龍娛樂有限公司(9990.HK)上周五公布,斥資2,420萬美元購入一系列理財產品,其中於上周斥1,260萬美元購入債劵掛鈎票據,並以500萬美元購入三年期首年不可贖回票據。 另外,去年通過瑞銀新加坡認購本金660萬美元的24個月美元股票掛鈎雙贏本金返還票據。 公司表示,購入理財產品是合理有效使用階段性閒置資金,以提高公司的資金收益。同時,通過風險考慮及比較不同報價後,認為可從認購事項中取得相對穩定收益,符合資金的安全及流動性目標。 祖龍娛樂周一平開報1.9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已升逾3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ears of losses and thin profit margins leave 160 Health with few investment highlights

連年虧損毛利率低 健康160乏投資亮點

在線醫療平台健康160申港上市接連受挫後,近日終獲港交所開綠燈,隨即在港公開招股 重點: 公司連續虧損多年,今年首季虧損1,500萬元 藥物銷售毛利率偏低,只有1%   劉智恒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首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香港新股市場,現在絕對是最好時代,公司能趕在這個風口上市,縱使未有亮麗的業績,也可成為投資者的寵兒。 健康160國際有限公司(2656.HK)兩次申港上市均折㦸沉沙,但今天看來並不是壞事,公司今年6月遞交新的申請,本月初終獲港交所批准,正好趕上這班衝刺中的香港新股市場列車。 根據招股書,公司發售3,364.55萬股,每股售價最高14.86港元,香港公開發售超額500倍,集資約5億港元。 健康160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大業務,一是以批發模式向企業客戶(包括區域醫藥貿易公司、醫療保健機構及其他醫藥銷售平台)提供醫藥健康用品,及以零售模式向個人用戶銷售產品。 另外是提供數字化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公司透過健康160平台,整合線上及線下渠道的醫療健康服務,有效地連接醫療健康機構,醫護人員及個人用戶。 截至今年3月底止,健康160的平台累計連接超過44,600家醫療機構。同時,亦與超過90萬名醫護人員建立合作關係,註冊用戶達5,520萬名,平均月活躍用戶達330萬名。 健康160平台已具相當規模,但深入分析,公司的業務及財務仍然疲弱,存在一定問題。 三年累虧3.4億 公司業績表現乏善可陳,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別為5.26億元、6.29億元及6.2億元,收入似乎有點停滯不前,今年首三個月,收入更只有1億元。 期間公司連年虧損,過去三年分別蝕1.1億元、1.09億元及1.07億元,今年首季虧損同比收窄59%至1,550萬元。即是說過去三年多,累計虧損達3.4億元。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並不理想,雖然整體毛利率由2022年的22.5%,上升至今年首季度的27%,但仔細分析,發覺數字醫療的毛利率在今年首季雖高達80.9%,卻只佔整體收入的33%。相反佔公司總收入64.3%的醫藥健康用品銷售的毛利率,由2022年的4.1%跌至去年的1.4%,到今年首季仍停在此水平。 至於公司的負債情況,似乎遲遲未能解決,2022年淨負債一度高達3.8億元,2023年雖跌至3,775萬元,去年又反彈至8,514萬元,今年首季進一步升至9,782萬元。健康160解釋,主要因為增加借款擴展解決方案業務,以及員工增加導致工資及福利開支上升。公司長期在淨負債的狀況,投資者必然對此有所戒心。 經營現金續流走 健康160的經營現金流也是一大問題,過去幾年一直在流血,由2022年至今年首季,分別錄得現金流出4,239萬元、6,453萬元、5,605萬元及1,328萬元。公司解釋是業務正處擴張階段,要在營運能力、技術提升及市場拓展上進行大量投資,以致營運成本高企,導致經營現金流走。 面對各項不利的財務數據,公司強調長期發展策略明確,並已鞏固了商業基礎。目前已建立多項收入來源,覆蓋範圍擴展至全國260個城市。 公司相信,未來的關鍵是提升收入並要改善成本,現已採取一系列措來獲取及挽留客戶、深化用戶參與度、提高技術及優化變現策略等。另外通過標準化及自動化流程,利用數據分析提高營銷的成本效益,專注影響力大的項目研發及精簡行政職能,藉以提升營運效率。 宜短炒暫忌長揸 雖然公司明確指出目標,問題是最終能否達到?何時可以收支平衡?甚至是扭虧為盈,至今沒有給出一幅藍圖。 事實上要買相類的公司,現階段還是買龍頭股較穩健,縱然京東健康(6618.HK)的延伸市盈率達38倍、藥師幫(9885.HK)約67倍或平安好醫生(1833.HK)250倍,估值一點也不便宜,但起碼三家公司已有盈利,業務規模龐大,具有一定優勢。 當然,在新股熱下,投資者暫可考慮作短線買賣,長線似乎要持續觀望公司上市後業務及股價表現才下決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不同集團通過上市聆訊 擬本月底啓動IPO

據國內媒體報道,高端嬰童用品製造商不同集團已於周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為其本月底啓動IPO鋪平道路。 據其周四向港交所提交的最新招股說明書顯示,中信證券與海通國際擔任承銷商,但不同集團尚未公布具體募資目標。 據更新文件披露,該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25%,由上年同期的5.82億元增至7.26億元;同期毛利率自50.2%降至49.3%。同期利潤按年增長72%,從2,820萬元增至4,850萬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