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0.HK ONC.US 688235.SHG
BeiGene

雖然百濟神州此前對於何時盈利這一問題始終含糊其辭,但是從業務發展趨勢來看,2025年的財務表現值得期待

重點:

  • 澤布替尼2024年前三季度的全球銷售額為18.1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或突破20億美元
  • 百濟神州早已推進「去CRO化」,建立了一個由 3,000 多名員工組成的全球臨床團隊,能降低試驗成本、加快入組速度

  

莫莉

手持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重磅炸彈」藥物(blockbuster drug),百濟神州有限公司(688235.SH; 6160.HK; ONC.US)一向是中國創新藥企業中的佼佼者,但是作為最捨得「燒錢」做研發的藥企之一,百濟神州也一直大額虧損,盈利前景不明朗。最新的好消息是,這家在過去七年巨虧接近600億元的藥企,終於將要邁入經營性盈利階段。

美國時間1月13日,在第43屆JPM摩根大通年度醫療健康大會上,百濟神州公司首席執行官歐雷強在主旨演講中分享,公司預計將實現2025年全年經營利潤為正,即根據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預計2025年營業收入大於營業成本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之總和。公司隨後也發出盈喜,佐證這個說法。

百濟神州此前對於何時盈利這一問題始終含糊其辭,不過從業務發展趨勢來看,2025年的財務表現的確值得期待。

事實上,在兩大明星產品澤布替尼以及替雷利珠單抗的銷售帶動之下,百濟神州在2024年的第二、三季度已經實現經營利潤回正,經調整經營利潤分別為4,800萬美元和6,600萬美元。其中,第三季度的營業總收入為10.02億美元,同比增長28.3%。

拉動百濟神州營收高速增長的最大助力來自於王牌BTK(布魯頓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澤布替尼,自從2023年獲FDA批准用於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後,作為適應症最廣泛的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已成為一線和復發/難治性CLL以及所有其他已獲批的B細胞惡性腫瘤新增患者的主要選擇,銷售額快速攀升。

澤布替尼在2024年第三季度的全球銷售額高達6.9億美元(49.14億元),同比增長91.1%,其中在美國的銷售額達5.04億美元,同比增長 87%;在歐洲的銷售額達9,700萬美元,同比增長217%。這款產品在2023年的全年銷售額為13億美元,讓它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的首款「重磅炸彈」藥物。2024年,澤布替尼繼續銷售放量,前三季度的全球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8.1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很大可能突破20億美元,顯著改善百濟神州的整體財務狀況。

另一方面,PD-1抗體藥物替雷利珠單抗也在競爭及其激烈的PD-1領域佔據一席之地。作為中國市場最暢銷的國產PD-1,第三季度該產品的銷售額為達1.63億美元,同比增長13%。2024年10月,替雷利珠單抗正式獲得FDA的上市批准,即將在2025年開啓商業化之路,有望進一步加快百濟神州的盈利步伐。

當眾多創新藥企業在中國市場「內卷」之際,百濟神州早已轉向支付能力更強的歐美市場,雖然進行全球臨床試驗、自建當地銷售團隊需要高昂開支,這也讓百濟神州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但是澤布替尼在歐美市場商業化的高度成功,也讓更多中國醫藥企業看到希望。

研發效率提升

歐雷強在主旨演講中還透露,2024年百濟神州已經將13個新分子實體(NMEs)推進臨床,還有30多個臨床腫瘤管線正在推進,涵蓋了小分子、抗體、抗體偶聯藥物(ADC)、CDAC等多種分子類型。

高效的研發管線佈局,背後離不開百濟神州龐大的全球臨床開發團隊。與大多數創新藥企高度依賴第三方合約研究機構(CRO)不同的是,百濟神州早已推進「去CRO化」。百濟神州在2024年8月的一份公告中透露,公司建立了一個由 3,000 多名員工組成的全球臨床團隊,能降低試驗成本、加快入組速度,歐雷強表示:「在臨床前、計量遞增隊列和計量遞增到計量擴增的時長方面,公司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當然,自建臨床開發團隊也意味著高昂的研發開支。2024年第三季度單季,百濟神州研發投入金額為4.96億美元,同比增長9%。前三季度研發投入14.11億美元,同比增長10%,佔營業收入比例52.6%,淨虧損為4.93億美元。

百濟神州2016年在納斯達克上市,2018年港股上市,2021年科創板上市,一直以來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即便從2017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虧損577.71億元,公司在港股的市銷率仍然有6.2倍,同樣手握出海PD-1藥物的君實生物(688180.SH; 1877.HK)的市銷率為5.8倍。隨著替雷利珠在美國市場啓動商業化,實現澤布替尼兩大明星產品的強強聯合,百濟神州將迎來更有力的財務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瑞幸咖啡一季度同店銷售重回增長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周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1.2%至88.7億元人民幣(下同),在經歷2024年困境後恢復盈利,並重回同店銷售增長軌道。 瑞幸表示,首季淨新增1,757家門店,總店數較2024年末增長7.9%至24,097家。其中自營門店15,598家,加盟門店8,499家。自營門店收入同比增長41.5%至64.8億元,約佔整體營收的四分之三。 首季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增長8.1%,在經歷四個季度連續收縮後,當中去年一季度曾驟降20.3%,今年首季終能重拾升勢。伴隨經營改善,公司上季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5.25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8,320萬元。 瑞幸股價周二下跌2.6%,該股年內累計漲幅仍接近4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inanciering is Linklogis' speciality

走不出房產低迷 聯易融深陷困局

由於未能減少對房地產相關客戶的依賴,首季度該公司在供應鏈融資平台上的交易量僅增長7% 重點: 一季度聯易融科技旗下平台總交易量僅增7%,遠低於2024年一季度45%和去年全年28%的增速 公司一直在嘗試減少對基礎設施和建築等房地產相關行業的依賴,但收效甚微 梁武仁 聯易融科技集團(9959.HK)在嘗試擺脫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陰影的過程中,似乎碰壁了。 公司已成為房地產長期低迷的受害者之一,因為其基於雲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嚴重依賴基礎設施和建築等相關行業客戶。鑒於房地產市場低迷看不到盡頭,公司一直在努力拓展其他領域的客戶。但上周發布的一季度業務發展公告顯示,這一努力收效甚微。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在當前動蕩的經濟環境下,聯易融科技不能單純為了追求增速和多元化而盲目拓展客戶,因它仍需篩選能夠履行還款義務的高質量用戶。 這意味和其他很多金融機構一樣,公司需要在業務增長和風險管理間找到平衡。一季度公司旗下平台總交易量,僅比上年同期增長7%至1,000億元(137億美元),或許正是它在兩者之間盡力維持平衡的印證。這個增速和2024年一季度45%的同比增長,以及去年全年28%的增長相比,大幅放緩。 在供應鏈融資中,一家公司(有時也叫「錨」)利用其欠供應商的未付賬單,幫助供應商獲得資金,這是公司用自身的信用度讓供應商獲益。錨和供應商都能從中受益,因為前者有了更多的賬單支付時間,而後者可以獲得運營資金。聯易融科技旗下的平台旨在通過數字化,從基礎資產管理到證券化的各個環節,讓供應鏈融資變得對有關各方都更加便捷。 近年來,這種供應鏈融資在中國發展迅速,部分原因是傳統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的信貸普遍不足。但聯易融科技的現狀證明,在艱難時期,比如眼下,這個融資細分領域也會感受到壓力。 如果不是「多級流轉雲」產品,該公司一季度整體交易量會大幅下降。「多級流轉雲」產品交易量增長37%,憑一己之力抵消了包括「AMS雲」和「ABS雲」在內的其他服務的下降。在聯易融科技的最新業務發展公告中,首席執行官宋群將其他平台交易量萎縮,歸因於市場情緒「低迷」以及資產支持證券(ABS)延遲發行。 營收增長乏力 聯易融科技一季度的營收增速可能會低於7%的交易量增幅,考慮到收費面臨壓力,營收甚至可能已經出現了下滑。在一季度業務發展公告中,公司並未提供實際的營收數據。但去年,公司全年營收增長19%,落後於28%的交易量增長。 具體而言,鑒於多級流轉雲服務交易量的快速增長,並未轉化成相應的營收增長,該平台的收費似乎低於AMS雲服務和ABS雲服務的收費。多級流轉雲服務是聯易融科技相對較新的一款產品,但它已成為公司的支柱業務。這項服務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將中小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交易產生的應收賬款轉換成數字憑證(Digipos)。 到2022年,多級流轉雲在交易量方面超過AMS雲,成為聯易融科技最大的產品,之後實現了幾何級增長。2023年,多級流轉雲業務的交易量激增82%,去年又增長了52%。但聯易融科技主營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在2023年實際上出現了下降,去年僅增長了約18%。 公司的獲客速度也有所放緩,反映它在為產品尋找新用戶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尤其是在房地產相關領域之外。比如,其最大的客戶群體——核心企業夥伴去年增長了45%,而就在2021年時,其增長還接近翻倍。 與此同時,去年聯易融科技對房地產相關客戶的依賴有所加深,儘管由於市場持續低迷,這類客戶的風險可能有所上升,進而吸引力有所下降。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在聯易融科技總交易量中的佔比從2023年的44%和2022年的48%,上升至去年的51%。這意味公司的很多新客戶都來自地產行業,或是來自這些領域的現有客戶,在聯易融科技的平台上變得更加活躍。鑒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蕭條,這兩種情況對聯易融來說都不是好事。 公司去年的減值損失幾乎增加了兩倍,抹去大部分毛利潤,足見其客戶壓力增大。也因此,儘管收入有所增長,但公司淨虧損卻擴大了。 雖然聯易融科技本質上是一家平台運營商,但當客戶未能支付賬單時,它確實需要承擔一些責任。這是因為公司將可證券化的供應鏈資產收集起來,如未付賬單,然後在一定時期內將其暫記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這個過程叫「倉儲」。如果一家公司在倉儲期間拖欠賬單,聯易融科技就必須以減值成本的形式,承擔由此產生的全部損失。 有互聯網巨頭騰訊支持的聯易融科技,股價自2021年上市以來已下跌逾90%,僅今年就下跌了31%,目前市銷率僅為2倍。不過,其他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估值也同樣低迷,比如信也科技(FINV.US)雖然處於盈利狀態,但市銷率僅為1倍。這表明,由於這類公司面對中國當前經濟疲軟的風險敞口,投資者對其持謹慎態度。 這意味著聯易融科技要贏得投資者青睞,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產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億美元,同比下降70.2%,股東淨虧損為7,180萬美元,較上季淨虧損1.8億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550萬美元。 首季度,公司錄得毛損8,15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毛利7,210萬美元;毛利率錄得-65.8%,去年同期為17.4%。期內,多晶硅銷量為28,008噸,按年下跌48.1%;平均售價為4.37美元,低於現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陽能光伏行業產能過剩持續存在,多晶硅價格低於現金成本水平,導致公司本季度維持淨虧損,但虧損額已環比收窄。預計第二季度將生產約2.5萬至2.8萬噸多晶硅,全年則將生產約11至14萬噸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報12.77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聯華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億

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業績,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億元。 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億元,超級市場跌9.3%至31億元,便利店則跌13.8%至4.1億元。集團沒有解釋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內聯華超過在華東地區關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區內新開的門店為34家,當中21家為加盟店。 周三聯華超市開市升7.4%報0.36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超過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