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HK
Budweiser's outlook dims facing sharp business decline in China

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影響,百威亞太在中國的業務下滑,影響集團業績

重點:

  • 百威亞太首九個月盈利按年跌15%
  • 公司嘗試加強向高端產品邁進

 

劉智恒

去年才迎來一份亮麗業績的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今年情況急轉彎,首三個季度業績下滑,當中最核心問題是期內中國業務持續回落,拖累整個集團盈收。

今年首三季,百威亞太共銷售71.2億公升啤酒,按年跌8.1%;收入51億美元(363億元),按年跌6.1%,股東應佔溢利更跌15%至7.8億美元。公司指出,銷量減少主要是受中國表現放緩影響,雖然韓國的表現強勁,但只能抵銷部分中國收入下滑的影響。

按地域區分,百威亞太包括東部及西部,前者分別是韓國、日本及新西蘭,後者包含中國、印度、東南亞。然而,東部在公司的收入佔比有限,相反西部佔比接近九成,雖然公司沒將中國的銷售數字及收入具體列出,但中國在西部的佔比處於主導地位,因此中國銷售的起跌,對集團的影響舉足輕重。

中國業務接連下挫

2023年底開始,百威亞太的中國業務每況愈下,去年第四季度銷售按年已下跌3.1%,今年首季度銷量進一步跌6.2%,收入則減少2.7%。第二季情況更差勁,銷量按年減少10.3%,收入大跌15.2%。

到第三季度,問題變得嚴峻,中國的銷量下跌14.2%,收入則按年跌16.1%。公司解釋,內地的消費意願疲弱,特別是餐飲渠道人流及消費均減緩。

事實上,內地整個啤酒的大環境早已出現變化。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加上人口紅利,人們消費力不斷提升,令啤酒的銷量一路高歌猛進,更超越美國成為啤酒銷售第一大國。

啤酒市場拐點:2013

經過高光時刻後,滲透率及消費力漸飽和。內地啤酒消費主要的群體是26至35歲人士,他們佔據總消費的40%,隨著內地人口老年化,而新生代的出生率又接不上,直接影響到啤酒的銷售。

除了人口結構問題,隨著人們漸富有,對於身體就更加重視,飲食要講求均衡健康,對身體不利的飲食倍加注意,因此對啤酒的銷售亦有所影響。

還有,近年許多不同類型的飲料推出市場,即使是酒,也有不同酒精度及味道的種類,令到人們選擇更多,也間接蠶食了啤酒的市場。

2013年是中國啤酒產量的見頂之年,之前啤酒產量連年上升,直至該年達至近5,000萬千升後,產量就開始呈現輕微下調。

高端偏遇消費降級

面對市場改變,啤酒企業龍頭都改變策略應對,其中就是走高端路線。早前嘉士伯中國總裁李志剛就指出,啤酒行業走高端化,漸已成為行業共識及市場趨勢。至於所謂高端,是要有創新及具品質的產品,或提升現時產品質量;另外,在包裝上也要多花功夫,讓人有高尚感覺。

雖然各大啤酒企業也深明要打高檔市場﹐但知易行難,特別今天內地經濟情況讓人擔憂,人們的消費意欲大減,盡量減低非必需品開支,對於高價值的產品未必太熱衷,在消費下沉的氛圍中,要開拓高檔啤酒市場並不容易。

目前中國內地的啤酒市場主要由五大企業佔據,分別是華潤啤酒(0291.HK)、青島啤酒(168.HK)、百威、燕京及嘉士伯,光就這五家企業就佔去92%市場份額,其中百威市佔率約兩成,位列五強的老三。

大環境不理想,除非百威能搶佔別人的市場份額,否則業務大體也跟市場同步。現時百威亞太的延伸市盈率近19倍,龍頭的華潤啤酒為17倍,青島啤酒為14倍,似乎百威亞太的估值也並非便宜。

投資銀行對百威亞太也有所保留,摩根士丹利指百威在中國啤酒市場的銷量遜預期,故將全年的銷售預測下調2%。高盛將公司的2024至2026年銷售預測,分別下調1%至3%,雖續維持「買入」評級,卻將目標價下調8.2%至10.1港元。瑞銀亦如是,雖續維持「買入」評級,卻將目標價由13.78港元降至11.72港元,降幅近1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Zijin Mining spinning off its overseas gold mining arm and taking it public,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surging gold price

分拆海外金礦業務上市 紫金礦業搶食高金價紅利

紫金礦業選在金價創新高之際,啟動海外黃金資產分拆,為長線擴張預留更大的想像空間 重點: 境外黃金產量約佔公司整體黃金產量近七成 去年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約49.64%   李世達 在資本市場上,黃金不只是貴金屬,更是一種信仰。當地緣政治不穩、利率趨降、通脹高企,全球資金往往如候鳥般湧向避風港——黃金。2025年4月,國際金價一度飆升至每盎司3,500美元歷史新高,年內漲幅逾30%,成為市場最搶手的資產。 而就在這波金價熱潮,中國最大金屬礦商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99.HK; 601899.SH)近日宣布,將位於南美、中亞、非洲與大洋洲的多個大型金礦整合至香港註冊的子公司「紫金黃金國際」,並擬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可謂「趁熱打鐵」,精準踩在金價上升周期的浪頭之上。 公司稱,此舉旨在加快國際化步伐、強化資本運作效率、擴大海外融資與併購能力。分拆完成後,紫金黃金國際仍為紫金礦業合併報表範圍內的控股子公司,確保公司對境外黃金資產的控制權不變。 業績隨金價起飛 黃金作為紫金礦業的重要業務板塊,其收入與利潤貢獻不可小覷。根據紫金礦業2024年報,黃金業務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約49.64%,為集團最大收入來源。 毛利方面,黃金貢獻亦高達30.07%,遠高於其他金屬品類。全年礦山產金量達72.94噸,年增7.7%,其中約65.5%來自海外礦場,如哥倫比亞Buriticá金礦、澳洲諾頓金田,以及蘇里南的羅斯貝爾金礦。 此外,公司產金能力及資源量也位居領先,去年礦山產金產量72.94噸,同比上升7.70%。近五年礦山產金產量年複合增長達12%。今年第一季度礦山產金產量為19.07噸,同比增長13%。公司也上調全年黃金產量目標為85噸,較去年提升16%。 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實現礦山產金298.4噸,公司礦山產金相當於中國總量的24%。截至2024年底,公司黃金資源量達3483.7噸,在全球排名第六 紫金礦業整體2024年業績亦受惠於金價飆升。全年營業收入達3,036.4億元,年增3.5%;淨利潤320.5億元,年增高達51.76%,遠超國際金價全年升幅27%,創下歷史新高。礦產品毛利率升至57.97%,較上年上升8.88個百分點,反映出金價上行對盈利能力的顯著推動。 2025年一季度,營收達789.28億元,按年增5.5%;淨利潤101.67億元,同比增長62.39%,首次單季突破百億元。同期國際金價再升約20%,4月下旬一度觸及3,500美元歷史高點。 境外金礦吸引力大 從戰略角度來看,紫金此番分拆不僅是資產重估,更是資本運作上的前瞻部署。獨立上市的紫金黃金國際,將成為公司在海外進行黃金資源併購與資本操作的主要平台,藉此可降低母公司財務負擔與地緣風險,強化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此外,在香港上市亦有利於對標國際黃金巨頭如Newmont(NEM.US)、Barrick Gold(GOLD.US),爭取更高估值與全球資本關注。 而獨立上市後的紫金黃金國際,資產底氣並不薄弱,其黃金產量接近紫金礦業總黃金產量約七成,潛在估值規模不容小覷。其中,南美洲是黃金產量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公司位於該區的四個金礦去年產量達21.6噸,佔整體約三成。若能獨立上市,料將迅速進入黃金類股投資者視野,成為黃金ETF與主題基金追蹤的熱門標的。 從股價反應亦可見市場的期待。紫金礦業在宣布分拆當日,A股與H股分別上漲1.7%與1.3%,反映資本市場對此舉正面看待。市場普遍認為,紫金此舉可釋放其海外黃金資產價值,提升整體估值,並吸引更多對黃金資產有配置需求的長線資金。 總體來看,紫金礦業選擇在金價高漲時分拆黃金資產,不僅是順勢而為的資本運作,也是對未來全球資源競爭與地緣政治變局的主動應對。對投資人而言,紫金黃金國際的上市開啟了針對中國海外黃金資源的獨立投資通道,有助於釋放黃金資產價值、提升估值彈性,並增強國際資本接觸。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元走弱預期下,黃金資產的吸引力與日俱增。而具備規模化資產、成熟產線的紫金黃金國際,將比新興金礦公司更具抗壓與盈利能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北森控股去年度虧損收窄

人力資源管理雲服務(HCM SaaS)供應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預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財政年度,虧損將介乎約1.3億元(1,800萬美元)至約1.96億元,較2024財年的虧損約32.09億元收窄。 公司表示,虧損收窄主要由於公司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較2024財年減少所致。 北森控股預期,2025財年收入將介乎約9.23億至約9.66億元,按年增長約8%至13%,年度經常性收入預料介乎約8.9億至約9.27億元,按年增加約17.7%至22.5%。 公司股價周二低開0.5%報5.8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5.97港元,跌1.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南國大折讓配股 集資不足900萬元

餐飲集團上海小南國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將以每股0.02元,配售近4.43億股,較周一收市價0.024元大幅折讓16.7%,僅集資890萬元,集資所得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小南國表示,配售可籌集額外運營資金、增強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擴大本公司的股東基礎,從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經是上海餐飲龍頭之一的小南國,近年業務每況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卻較2023年擴大80%至8,506萬元 小南國周二高開25%報0.03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