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在减少对平安保险资产管理依赖的同时,其投资收入也在稳固增长

重点:

  • 众安保险宣布,它与三家母公司之一的中国平安续订了资产管理服务协议
  • 在新的协议下,众安向中国平安支付的管理费上限不变,但在最近一些年,它从未达到上限

梁武仁

随着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60.HK)发展成为一家更为独立的实体,它正悄悄地脱离对三大股东之一、行业巨擎中国平安(2318.HK; 601318.SS)的依赖,宣布自立。

2013年,中国平安和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腾讯(0700.HK)合资成立众安在线。上周五,众安宣布与平安资产管理订立新的资产管理协,自1月1日起有效期三年。根据这一截至2024年年底的协议,众安将每年向中国平安支付不超过1.6亿元(2520万美元)的管理费。这一年度上限与前两年持平,而在2020年则从之前的8,000万元翻了一番。

对于没有足够资源进行投资的小保险公司来说,这类资产管理协议是有好处的。保险公司将从客户那里收取的大部分保费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服务可以帮助带来更好的回报,但它们也会从利润中分一杯羹。

但实际上,众安近年来支付的管理费从未接近协议中的上限。2019年,它向平安支付的管理费总额约为7,500万元,低于当年8,000万元的上限。它于周五披露的信息显示,它于次年支付了约1.09亿元人民币,远低于当年1.6亿元的新上限。2021年的数字将大幅下降,因为今年前11个月的金额仅为5,880万元。

众安还表示,2022年由中国平安管理的资产规模将与去年相若。虽然该公司没有提供具体数字,但因为众安整体的投资组合将继续扩大,这就意味着由平安管理的资产在其投资组合中的占比可能会缩小。截至2020年底,众安的总投资资产比上年同期膨胀了44%,去年前六个月又增长了9%。

同样,去年众安支付给中国平安的管理费占其整体投资收入的比例可能也下降了。当年前11个月,众安支付给这家保险巨头的管理费仅相当于它前六个月投资收入的0.6%。这已经比2020年全年的0.9%有所下降,如果加上下半年的投资收益,这一比例应该还会进一步下降。

归根结底,众安在资产管理方面对中国平安的依赖已经相当小,而且越来越小。

自从作为所谓保险技术领域的先驱创立以来,有着华丽身世的众安已走过了很长的路。在截至2020年底的两年里,其总资产增长了70%以上,收入在这段时间内几乎翻了一番。2020年,它实现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并在去年上半年实现了另一个首,即首次从承保中获得利润。

后者可算一个不小的成就,因为众安在一个由国有重量级企业和财大气粗的金融集团主导的行业中参与竞争。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通过推出独特的低成本产品,如需要退货时支付的运费保险,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同时不断扩大其产品范围,囊括了汽车和健康保险。

象征性的承保利润

尽管去年上半年首次实现了承保利润,但数字很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此外,对众安来说,保险承保是否会持续盈利也不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该公司严重依赖第三方合作伙伴来吸引客户,这意味着它必须从保险销售收入中拿出更大的比例,来向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合作伙伴支付管理费。

这意味着投资收入仍将是众安保险净利润的主要推动力。2021年上半年,投资收入同比增长25%。非年化的总投资收益率稳定在3.8%,但净收益率从2%降至1.3%。

虽然众安在产品开发方面很有创意,但在自己进行投资时却相当保守。截至6月底,该公司约36%的投资资产是固定收益工具,风险相对较低。只有约20%的投资是股票,股票投资通常收益率更高,但风险也更大,包括未上市的股票。

其投资组合中的“其他投资”类别约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理财产品。在中国,一些这样的投资计划以不透明和高风险而臭名昭著。但鉴于众安保险所有投资的总体收益率都不高,作为一家老练的机构投资者,它可能会远离这类承诺高回报的投机性产品。

多年来,众安一直在调整投资资产的配置。目前其投资组合的构成可能是为了提供比过去更大的稳定性,帮助遏制前几年有时很大的收入波动。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平安没有给予太多帮助的情况下,众安在资产管理方面做得很好。随着中国监管机构向互联网巨头施压,要求它们剥离资产,以遏制它们在一系列行业的主导地位,该公司可能还需要做好准备,进一步跟另外两家母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脱钩。上个月,腾讯剥离了在京东(JD.US)的大部分持股,京东是中国第二大互联网电商。据报道,阿里巴巴正在洽谈出售持有的微博(WB.US; 9898.HK)股份。

目前,众安还不像京东和微博那样属于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如果它继续成长,最终可能会大到拥有它的阿里巴巴和腾讯般,无法躲过监管机构的注意。

众安目前在业务上相当依赖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平台。去年上半年,它向这两个平台支付了近7.5亿元的产品分销和技术服务费用,约占其保险业务运营总支出的18%。

随着中国监管机构扩大对科技公司的打击范围,中国的互联网类股票近日失去了投资者的青睐。众安股票也未能幸免,自2017年上市以来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价值。

即便如此,该股目前的市盈率(P/E)仍有39倍,远高于传统的保险公司。平安的市盈率要低得多,只有7倍。众安的市盈率也远高于中国其他的金融科技公司,比如乐信(LX.US)的市盈率只有1.8倍,陆金所(LU.US)的市盈率为5倍,这两家公司都受到了中国监管机构对网络贷款机构加强管制的直接打击。

这表明,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相比,投资者对众安的未来更有信心。而众安正在证明,它不仅仅是一个因其大牌父母而成为头条新闻的“星二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停牌中的陆金所 首席风险官辞任

线上信贷平台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个人工作安排”辞任首席风险官职务;自10月24日起,该职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陆金所前,其职业履历涵盖京东、平安银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集团。 公告发布后,陆金所美股周五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为新审计机构,迈出重启财报披露的关键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陆金所尚未发布正式季报;但今年7月业务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偿还贷款总余额为1,934亿元,同比下降17.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创维旗下创维数字首三季净利按年减64%

电子产品制造商创维集团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亿元(9.06亿美元),同比下降2.45%,净利润8,585.9万元,同比下降63.69%。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3.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由于战略备料及客户提前备货,期末存货增至21.19亿元,较年初上升39.4%;经营活动现金流转为净流出8,362.8万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4.53亿元。 创维数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其主要业务包括智能终端、宽带设备和专业显示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已将业务扩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车联网等领域。 创维集团股价周一高开随后转跌,至中午休市报4.14港元,跌1.43%,该股过去六个月累升约31.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any make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资本市场对三一重工的迷思 是科技新贵还是老牌巨头?

这家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的首次公开募股,或成香港今年第三大IPO,募资额约15亿美元 重点: 三一重工期海外销售额已超过总营收半数,公司期望快速全球化能打动投资者 这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港交所的命运,或取决于投资者将其视为高科技成长股还是传统企业   阳歌 科技新贵还是老牌传统产业巨头?这个关键问题正萦绕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31.HK;600031.SH)。作为中国领先的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公司拟于周二登陆港交所,上市规模有望跻身今年香港第三。 上周五,三一重工宣布以每股20.30至21.30港元价格发行约5.8亿股,是次上市预计募资约120亿港元(约合15.4亿美元),将是香港近年最火爆IPO市场中规模第三的募资,仅次于5月募资45亿美元的电动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以及上月募资32亿美元的紫金黄金国际(2259.HK)。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香港募资超10亿美元的六宗IPO中,除紫金黄金国际外,均属“A+H”两地上市,这些企业在深圳或上海上市后,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再度赴港上市。三一重工完全符合这定位,其港股招股书中大篇幅宣传国际化战略。后文将详述这一点。 不过,首先需聚焦估值问题,此类两地上市公司近期呈现有趣转变:简言之,与A股估值相比,香港投资者对科技与传统经济公司的估值迥异,前者随时出现溢价,后者估值只属一般。 宁德时代是前者的典型代表,其港股市盈率达36倍,显著高于深市27倍的估值水平。另一端则是典型传统经济的海天味业,这家中国酱油龙头港股市盈率仅24倍,远低于沪市的32倍。 这意味三一重工港股估值的核心问题在于,本土投资者将其定位为科技企业抑或传统经济。公司近期业绩表现中规中矩,今年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的391亿元增至448亿元人民币(约合63亿美元),增幅约15%。与此同时,公司正加速将AI与无线通信等技术元素融入重型工程机械,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 2003年,三一重工登陆沪市,当前A股市盈率约25倍,高于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国内同业,但略低于美股巨头卡特彼勒(CAT.US)的27倍。 需注意,三一重工港股定价区间对应市盈率达27倍,与其A股估值基本持平且略高。因此,该股上市后走势,将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属性的判断。基于其国际化扩张及前述科技元素,我们预计其或获接近科技股的估值水平,但可能难及宁德时代的溢价高度。 国际增长故事 搁置估值讨论后,我们将聚焦三一重工的企业发展脉络,尤其是招股书重点凸显的国际化扩张。现阶段,其国际业务增速总体远超国内销售,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区业绩异军突起,公司归因于本土市场复苏。 创立于1994年的三一重工,曾多年受惠于中国基建地产热潮,当时全国住宅、商场、写字楼及道路建设如火如荼。但疫情冲击叠加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重挫其国内业务。更重要的是,国内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海外市场,这也成为中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从而提升盈利能力的主因。 三一重工称,早在2002年便开启设备出口,产品现已覆盖超过150个国家。2010年,公司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印度投产。此后,相继在美国、德国、印尼设立大型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坐拥16个国际制造基地,与其在华运营的30个基地规模几近平分秋色。 庞大的海外需求叠加本土市场疲软,推动国际销售额占比突破公司总营收五成。今年前四个月,海外销售贡献率达57.4%,中国区占比42.6%。 如前所述,公司海外销售毛利率远超国内,今年上半年分别达31.2%和22.1%,推动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升至27.6%。该指标自2022年的22.6%持续攀升,印证制造效率提升。 三一重工盈利能力同样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至52.9亿元人民币。其资产负债率亦稳步下降,截至今年4月已从2022年的58.4%降至50.6%,呈现健康态势。 归根结底,三一重工堪称运营良好的企业,具备值得称道的全球故事。公司计划将上市约三分之二募集资金,用于拓展全球销售及制造网络,将进一步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眼下核心问题,在于国际投资者究竟会将其视为高增长科技企业,还是又一家传统经济的代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赛力斯招股集资132亿元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927.HK; 601127.SH)周一公开招股,发售1亿股H股,一成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131.5港元,集资131.5亿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场费13,282.62港元。公司于本周五截止认购,下周三在港挂牌。 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42.69万辆,按年增长183%,旗下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已推出四款车型,去年交付量达20万辆,其中问界9成为中国市场50万元级车型的销量冠军。 赛力斯去年收入按年增长3倍至1,451亿元,并扭亏为盈取得利润59亿元。今年首六个月,收入微跌4%至62.4亿元,但纯利增长81%至29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