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在减少对平安保险资产管理依赖的同时,其投资收入也在稳固增长

重点:

  • 众安保险宣布,它与三家母公司之一的中国平安续订了资产管理服务协议
  • 在新的协议下,众安向中国平安支付的管理费上限不变,但在最近一些年,它从未达到上限

梁武仁

随着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60.HK)发展成为一家更为独立的实体,它正悄悄地脱离对三大股东之一、行业巨擎中国平安(2318.HK; 601318.SS)的依赖,宣布自立。

2013年,中国平安和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腾讯(0700.HK)合资成立众安在线。上周五,众安宣布与平安资产管理订立新的资产管理协,自1月1日起有效期三年。根据这一截至2024年年底的协议,众安将每年向中国平安支付不超过1.6亿元(2520万美元)的管理费。这一年度上限与前两年持平,而在2020年则从之前的8,000万元翻了一番。

对于没有足够资源进行投资的小保险公司来说,这类资产管理协议是有好处的。保险公司将从客户那里收取的大部分保费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服务可以帮助带来更好的回报,但它们也会从利润中分一杯羹。

但实际上,众安近年来支付的管理费从未接近协议中的上限。2019年,它向平安支付的管理费总额约为7,500万元,低于当年8,000万元的上限。它于周五披露的信息显示,它于次年支付了约1.09亿元人民币,远低于当年1.6亿元的新上限。2021年的数字将大幅下降,因为今年前11个月的金额仅为5,880万元。

众安还表示,2022年由中国平安管理的资产规模将与去年相若。虽然该公司没有提供具体数字,但因为众安整体的投资组合将继续扩大,这就意味着由平安管理的资产在其投资组合中的占比可能会缩小。截至2020年底,众安的总投资资产比上年同期膨胀了44%,去年前六个月又增长了9%。

同样,去年众安支付给中国平安的管理费占其整体投资收入的比例可能也下降了。当年前11个月,众安支付给这家保险巨头的管理费仅相当于它前六个月投资收入的0.6%。这已经比2020年全年的0.9%有所下降,如果加上下半年的投资收益,这一比例应该还会进一步下降。

归根结底,众安在资产管理方面对中国平安的依赖已经相当小,而且越来越小。

自从作为所谓保险技术领域的先驱创立以来,有着华丽身世的众安已走过了很长的路。在截至2020年底的两年里,其总资产增长了70%以上,收入在这段时间内几乎翻了一番。2020年,它实现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并在去年上半年实现了另一个首,即首次从承保中获得利润。

后者可算一个不小的成就,因为众安在一个由国有重量级企业和财大气粗的金融集团主导的行业中参与竞争。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通过推出独特的低成本产品,如需要退货时支付的运费保险,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同时不断扩大其产品范围,囊括了汽车和健康保险。

象征性的承保利润

尽管去年上半年首次实现了承保利润,但数字很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此外,对众安来说,保险承保是否会持续盈利也不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该公司严重依赖第三方合作伙伴来吸引客户,这意味着它必须从保险销售收入中拿出更大的比例,来向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合作伙伴支付管理费。

这意味着投资收入仍将是众安保险净利润的主要推动力。2021年上半年,投资收入同比增长25%。非年化的总投资收益率稳定在3.8%,但净收益率从2%降至1.3%。

虽然众安在产品开发方面很有创意,但在自己进行投资时却相当保守。截至6月底,该公司约36%的投资资产是固定收益工具,风险相对较低。只有约20%的投资是股票,股票投资通常收益率更高,但风险也更大,包括未上市的股票。

其投资组合中的“其他投资”类别约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理财产品。在中国,一些这样的投资计划以不透明和高风险而臭名昭著。但鉴于众安保险所有投资的总体收益率都不高,作为一家老练的机构投资者,它可能会远离这类承诺高回报的投机性产品。

多年来,众安一直在调整投资资产的配置。目前其投资组合的构成可能是为了提供比过去更大的稳定性,帮助遏制前几年有时很大的收入波动。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平安没有给予太多帮助的情况下,众安在资产管理方面做得很好。随着中国监管机构向互联网巨头施压,要求它们剥离资产,以遏制它们在一系列行业的主导地位,该公司可能还需要做好准备,进一步跟另外两家母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脱钩。上个月,腾讯剥离了在京东(JD.US)的大部分持股,京东是中国第二大互联网电商。据报道,阿里巴巴正在洽谈出售持有的微博(WB.US; 9898.HK)股份。

目前,众安还不像京东和微博那样属于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如果它继续成长,最终可能会大到拥有它的阿里巴巴和腾讯般,无法躲过监管机构的注意。

众安目前在业务上相当依赖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平台。去年上半年,它向这两个平台支付了近7.5亿元的产品分销和技术服务费用,约占其保险业务运营总支出的18%。

随着中国监管机构扩大对科技公司的打击范围,中国的互联网类股票近日失去了投资者的青睐。众安股票也未能幸免,自2017年上市以来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价值。

即便如此,该股目前的市盈率(P/E)仍有39倍,远高于传统的保险公司。平安的市盈率要低得多,只有7倍。众安的市盈率也远高于中国其他的金融科技公司,比如乐信(LX.US)的市盈率只有1.8倍,陆金所(LU.US)的市盈率为5倍,这两家公司都受到了中国监管机构对网络贷款机构加强管制的直接打击。

这表明,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相比,投资者对众安的未来更有信心。而众安正在证明,它不仅仅是一个因其大牌父母而成为头条新闻的“星二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多点数智准备申请稳定币牌照

零售软件服务提供商多点数智有限公司(2586.HK)周四公告,公司正在筹备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并已通过公开市场HashKey Exchange购买比特币,其资金来源为本公司现有的现金储备。 公司称,已于今年2月与HashKey Group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公司将在HashKey Exchange开设交易帐户,双方将围绕数字资产交易、Web3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区块链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探索推出包括稳定币支付在内的技术服务,并推动稳定币在零售支付场景中的广泛应用。 消息公布后,周四多点数智股价一度升近九成,收市报11.14港元,涨23%,成交额达18亿港元(2.3亿美元)。公司去年底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首日挂牌暴跌54%至13.8港元,之后股价持续下滑,最低见4.78港元,目前股价虽有回升,仍较上市价下跌63%,市值由上市首日最高的270亿元,跌至目前约100亿港元。 多点数智主要为零售行业提供云基础数字零售SaaS平台服务,但其客户高度集中,近九成业务来自大股东张文中的物美集团系内公司。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YD supplier Cheng-Tech

比亚迪撑起九成收入 承泰科技能否靠毫米波雷达破局?

以性价比优势切入L2级以下智驾市场的承泰科技,在比亚迪“智驾平权”的大旗下快速崛起 重点: 公司主营成本更低的毫米波雷达,较激光雷达更具性价比优势 2024年公司收入约94%来自比亚迪    李世达 在汽车行业进入严重内卷与智驾平权的时代后,低价车款开始配备功能更齐全的辅助驾驶系统,令不少激光雷达厂商陷入成本与价格的挣扎之中。有着华为技术血脉、手握比亚迪(1211.HK; 002594.SZ)订单的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选择了一个较为不同的路径——毫米波雷达。 与禾赛科技(HSAI.US)、速腾聚创(02498.HK)等瞄准L3-L4高阶辅助驾驶市场的激光雷达企业不同,承泰科技选择聚焦于L0至L2+辅助驾驶层级的毫米波雷达市场,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市场基础更广,并透过产品定制与算法整合,在细分赛道建立起自身优势。 近日,承泰科技已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18C特专科技上市申请,期望借募资扩大产能与研发投资,国泰君安为其独家保荐人。 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探测的感测技术,具备全天候、抗干扰强、成本低等特性。但相对的分辨率与精度较低,难以精准判断前方物体,使其在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中难以独当一面,需搭配其他传感器补足。不过,相较于造价动辄数千元至上万元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成本仅约数百元,且工艺并不复杂,成为推动大众化车型普及辅助驾驶功能的技术核心。 成立于2016年的承泰科技,主要专注于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发与生产,产品涵盖前向雷达、角雷达及中央计算雷达等。截至2025年6月,已推出七款核心雷达产品,覆盖L0-L2+辅助驾驶等级。 申请文件引用灼识咨询数据指出,公司2024年出货量达94.5万套,是中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占率达9.3%,并在整体毫米波雷达市占4.5%,名列全国第三 。 华为技术血脉 公司创始人背景亦颇具看点。董事长陈承文与联合创始人周珂皆出身华为,前者为华为资深产品经理,后者亦曾任职于华为技术岗位。两人将华为在射频设计与嵌入式算法领域的工程经验带入新创公司,让承泰在毫米波雷达的信号处理与硬件整合上建立了坚实基础。 财务方面,公司2022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5,765万元、1.57亿元及3.48亿元,三年间收入翻五倍,增长显著。但营运仍处于亏损阶段,过去三年累计亏损约1.97亿元,去年亏损大幅收窄77%至2,176.8万元,且实现经营盈利1,507万元,同时毛利率亦逐年上升,自2022年的28.7%升至2024年的33.9%,反映出产品成本控制与议价能力正逐步提升。 然而,公司现金流状况略显吃紧,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587万元。若未来扩产或技术升级需求迫切,将需依赖更多融资以维持运营。 比亚迪贡献94%收入 事实上,承泰科技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与比亚迪的深度合作。自2022年成为比亚迪指定供应商后,公司毫米波雷达已搭载至比亚迪旗下超过20款车型。2024年,公司来自比亚迪的收入达3.2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高达93.6%。 今年2月,比亚迪挥舞“智驾平权”大旗,喊出“高阶智能驾驶不应是高价车的专利”,旗下大量1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高阶辅助驾驶功能,承泰的4D毫米波雷达正是关键零部件之一。但这种结构性依赖意味着,只要比亚迪采购策略微调或转向其他供应商,对承泰带来的打击将极为剧烈。 其次,毫米波雷达的技术门槛相对低于激光雷达,缺乏足够护城河。同样深耕毫米波领域的还包括海康威视(002415.SZ)子公司森思泰克,该公司亦为比亚迪核心供应商,产品涵盖角雷达、前向雷达及环视雷达,其在研发、产能与资金实力上皆优于承泰科技。 而像华域汽车、长光华芯等集团背景雄厚的企业也积极布局毫米波市场,使得承泰在竞争中并不具备明显技术垄断力。中长期而言,承泰能否真正破局,在激烈竞争中构建独特优势,仍待观察。 去年5月,承泰科技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为13.2亿元,对比市值约145亿元的禾赛科技、70亿元的速腾聚创,规模自是小得多。速腾聚创上市以来股价累跌近三成,美股上市的禾赛科技也跌了17%。相比之下,主打中低阶市场的承泰科技固然面向更广泛的OEM客户,但市场天花板与议价能力相对有限,仍需警惕未来成长曲线放缓的风险。若其未来能有效拓展新客户与出口市场、强化研发技术差异化,仍有机会在智驾普及浪潮中占得一席,但投资人恐怕更应将其视为“内卷型供应商”的代表,而非高科技独角兽。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淘宝启动500亿元补贴计划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时零售平台“淘宝闪购”周三宣布,启动总额达500亿元(69.76亿美元)的补贴计划,为期12个月,将直接补贴消费者与商家,借此加速推动大消费平台建设与服务升级。 在商家端,淘宝闪购推出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补贴与免佣减佣等措施,保障利润空间、促进订单成长;在消费者端,则透过大额红包、免单卡与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强化购物吸引力。 淘宝闪购自5月上线以来成长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订单已突破6,000万单,并带动全国店家订单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区餐饮商家营业额较前一季翻倍成长,零售与花类商家亦明显受惠,吸引大量新客。另外,中国整体即时零售市场日订单亦从1亿单增长至1.6亿单,显示竞争正持续升温。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报109.4元,美股则跌2.86%,报110.71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首开即崩盘 拨康视云午收劲跌30%

眼科医药公司拨康视云有限公司(2592.HK)周四在港首日挂牌,开市股价即跌6%报9.5元,之后股价持续下跌,中午收市报7.04元,跌30%。 公司发售6,058.2万股,每股定价10.1元,录得超额认购78倍,国际配售并不足额,集资净额5.22亿元。 拨康视云2022及2023年均未有收入,至2024年则录得收入1,000万美元,去年亏损9,913万美元,按年收窄2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