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ASY.US
Cloopen settles fraud charge with SEC

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指控這家雲服務提供商存在虛報收入,但由於該公司配合調查,未對其處以罰款

重點: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雲服務提供商容聯雲收入造假,但也對它配合調查予以認可
  • 公司於12月宣布對董事會進行大改組,但由於競爭激烈和中國經濟放緩,它的重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陽歌

它曾是這個凍結期前最後一批在紐約上市的大型集資公司,2021年2月在紐約上市時籌集了3.2億美元,中國雲服務市場被寄予厚望。但在2022年5月被曝出高達3,000萬元的銷售額造假後,原本財務業績已一般的容聯雲通訊(RAASY.US)股價,由面對一場毛毛雨變成經歷傾盆大雨。

現在,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最新公告,宣佈就對該公司的欺詐指控達成和解後,容聯雲希望把這一段算不上光彩的過往翻過去。公司想效仿同樣爆出醜聞的瑞幸咖啡(LKNCY.US),後者在2020年承認了規模更大的造假,此事令華爾街陷入震蕩,並且可能是SEC從2021年開始打壓中國公司IPO背後的一個導火線。

容聯雲一事也對同城快遞服務提供商達達(DADA.US)產生了影響,該公司上個月也剛剛承認存在類似的財務造假行為。

三個案例都值得注意,因為它們的欺詐行為是通過內部審計,而不是通過SEC發起的調查發現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SEC之前幾乎無法查閱這些公司的內部賬簿,因為它們的大部分乃至全部會計記錄都在中國,不在SEC的觸及範圍內。但這種情況在2022年發生了變化,SEC通過與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達成的一項具有里程碑的信息共享協議,獲得了查閱權限。

整體來看,所有這些事態發展應該都會讓外國投資者放心,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財報正變得更加真實可信。但目前尚不清楚容聯雲、瑞幸咖啡和達達等公司的過錯,最終是否會得到原諒,並獲准重返華爾街的主要交易所。

在分別被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摘牌後,瑞幸咖啡和容聯雲目前都只能在場外交易。達達仍在納斯達克交易,但如果無法在清理會計爛攤子的同時提交年報,它可能會面臨摘牌壓力。瑞幸咖啡此前曾表示,如果納斯達克允許,它希望重新上市,但納斯達克尚未就此事公開發表評論。

可能因為和解協議剛達成,還沒顧上考慮重新上市的可能性,容聯雲表示仍在確定下一步行動。

雖然被SEC指控欺詐顯然從來都不是啥好事,但考慮到各種情況,此次和解的條款似乎是容聯雲所能期望的最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容聯雲全力配合調查,SEC並未對它的違法行為處以罰款。這與瑞幸咖啡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因將2019年的收入誇大了22億元(相當於它當時預期年銷售額的40%左右),而在2020年被罰款1.8億美元。

SEC的認可

事實上,容聯雲對此事的處理,SEC是持認可態度的。

在上週四發表的聲明中,它表示:「證交會決定不對容聯雲實施民事處罰,因為該公司主動報告了存在的會計問題,全力配合了工作人員的調查,並迅速採取了補救措施。」SEC稱,調查發現,「面對完成嚴格的季度銷售目標的壓力,兩名高級管理人員指示手下,不恰當地確認了許多合同的收入,而這些合同要麼沒有完成,要麼有的甚至都還沒有開始執行。」

SEC聲明的語氣總體上是肯定的,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容聯雲未來如果重新上市的話,紐約證交所必定會將這種態度考慮進去。該股目前的交易價格只有0.0002美分,自去年6月宣佈退市以來,其交易價格大多低於1美分。

從那時起,該公司不僅忙於修復與SEC的關係,還忙於穩定自己的陣腳。在這方面最重要的一步是去年12月,宣佈公司董事會五名成員辭職,其中包括首席執行官孫昌勳放棄了董事長職位。其他離任的董事,包括首席財務官李亦鵬和首席產品官熊謝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孫、李、熊雖然離開了董事會,但都保留了在公司的職位。這與瑞幸咖啡截然不同,瑞幸的兩名高管在欺詐事件發生後都被趕出公司。瑞幸隨後組建了新的管理團隊,開始了一段快速增長的故事,贏回了投資者,股價從2020年的低點推高了10倍以上。

如果容聯雲能夠證明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改革,SEC可能會對其重新上市持開放態度,那麼贏回投資者的一個主要障礙可能只是增長的停滯。在醜聞發生前的最後一份財報中,公司算不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2021年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44.3%,達到2.76億元。若扣除欺詐行為,實際增長率將降至30%左右,但不管怎麼說,實際金額都相對較小。

現實情況是,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正在急劇放緩,這可能會影響企業在雲服務等方面的支出。與此同時,美國的出口限制也可能影響該行業的發展,這是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最近決定放棄之前計劃將雲部門剝離為獨立公司的背後一個因素。

總的來說,容聯雲的整體前景仍然相當不明朗。SEC的肯定態度可能會為該公司重新上市鋪平道路,如果它想重新上市的話。首先它需要讓投資者相信,自己是一個有未來的企業,而在當前的經濟環境,同時在老的管理層仍然在位的情況下,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陸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營銷官

互聯網金融機構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兩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於恢復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審計機構與公司存在分歧而辭任。 由保險巨頭平安集團作為大股東的企業宣布,吉翔先生獲任聯席CEO,吳濤獲任首席營銷官。吉翔此前在麥肯錫咨詢公司任職十年,吳濤則曾擔任汽車交易服務龍頭平台汽車之家的CEO。一周前,陸金所才剛任命新的首席風險官。 因與審計機構產生糾紛,陸金所於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審計機構安永,此是恢復提交新財務報告前的必要步驟。 在美上市的陸金所仍持續交易,新任命公告後,周五股價上漲11.4%,股價年內累計漲幅達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明略科技港股掛牌 半日升逾倍

營銷軟件製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高開98%,其後維持升勢,至中午休市報286港元,較發行價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發售721.9萬股A類股份,香港公開發售獲4,451.86倍超購,國際發售錄得12.93倍超購,發行價141港元,集資淨額9.02億港元。 公司計劃將所得款項淨額用於提升技術研發能力、豐富產品組合的產品開發、營銷、品牌推廣及銷售團隊擴充及營運資金。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約6.44億元,同比增長13.9%,經調整營運利潤約為2,688萬元,扭虧為盈。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eway makes seasonings

天味食品為香港火熱新股市場再添一味

菜譜式調料及火鍋調料製造商天味食品已申請赴港上市,致力成為中國龐大調味品市場的整合者 重點: 主打年輕消費者預拌調味料的四川天味食品,近日申請在港上市, 公司2022年至2024年收入年均增長約15%,但今年上半年出現收縮,公司歸因於農曆新年假期提前的影響   陽歌 在多數消費股缺乏亮點、估值平淡之際,調味品及香料製造商反而成為少數的例外。這些企業在經濟放緩時往往受惠,因為越來越多消費者減少外食、改為在家烹飪。生產菜譜式調料與火鍋調料的企業尤其佔優,迎合了重視便利、傾向簡化烹飪流程的年輕一代需求。 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3317.SH)於上周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期望憑藉其即煮菜譜調料與火鍋調料業務吸引投資者青睞,補充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現有上市地位。此舉將使天味食品成為中國第二家同時在上海與香港兩地上市的主要調味品公司,僅次於今年6月於香港掛牌的海天味業(3288.HK;603288.SH)。 稍顯不利的是,海天味業的香港股票自上市至上周五,累計下跌約13%,與同期恒生指數上升約8%的走勢相反。然而,即使股價回落,海天味業的市盈率仍達24倍,而其上海A股的市盈率更高,約達32倍。相比之下,許多零售、餐飲與消費品製造商的市盈率,如今僅勉強維持在雙位數水平。 這樣的高估值近來已成為調味品類股票的共同特徵,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消費者日益謹慎,這些公司反而因具備逆周期特性而受惠。天味食品在上海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約為24倍;另一家調味品企業千禾味業(603027.SH)則約為28倍;而提供居家火鍋食材的鍋圈(2517.HK),市盈率更高達30倍,顯示投資者對該板塊仍維持強烈信心。 這一類公司普遍以中國內需市場為核心,天味食品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公司表示,目前超過99%的收入來自中國境內。因此,天味選擇赴港申請第二上市的舉動顯得有些特別;畢竟多數已在滬深兩地上市,再赴港發行H股的企業,通常是為了提升國際知名度,並籌集資金以推進海外擴張。 天味食品在申請文件中提到海外擴張的潛力,並指公司產品目前已銷往中國以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多數中國調味品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在於,其產品風味高度本土化、針對中國消費者口味而設計,因此通常只能在華人族群的市場銷售表現良好,在其他地區的滲透率仍然有限。 儘管如此,天味食品在國內市場仍具龐大增長空間。新一代消費者偏好正在轉變,他們傾向放棄傳統繁瑣的烹飪方式,轉而選擇可快速烹調的預拌調料包。此外,中國人對火鍋的熱愛依然強勁,不僅是外出就餐的主流選擇,家庭火鍋場景的普及也日益擴大。 天味食品的兩大核心產品為火鍋調料及菜譜式調料,後者涵蓋小龍蝦、魚類、香腸與臘肉等烹飪場景。申請文件引用的第三方資料指,中國火鍋調料市場規模於去年達269億元(約38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增長率為9.1%;而菜譜式調料市場去年規模約216億元,未來五年預期年均增速將達12.5%,成長潛力強勁。 市場滲透率有限 推動此類產品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是中國預拌調料市場滲透率仍相對較低。在中國,許多50歲以上的消費者仍偏好以傳統方式烹飪,使用如醬油、辣椒碎等基礎調味品自行調配。然而,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更重視便利性,逐漸成為中國調味品市場的主導購買力量,帶動預拌調料的普及與需求上升。 公司稱,複合調味料在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的滲透率,約為整體調味品市場的 54%,是中國25.4% 滲透率的一倍以上。因此,隨著中國市場逐步追趕這些成熟經濟體,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天味食品成立於2007年,2013年正式進入食品業務領域,並先後於2015年及2017年推出菜譜式調料產品及火鍋調料產品。近年公司積極透過併購擴張業務版圖,其中包括在2023年以9.19億元收購四川食萃食品有限公司55%股權,該公司主要服務餐飲業客戶;以及於去年以1.54億元收購杭州加點滋味科技有限公司64%股權,後者在線上銷售渠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這些舉措顯示,天味食品作為中國第四大複合調味料生產商,具備在高度分散的行業中成為整合者的潛力。 公司確實具備成為行業整合者的條件,畢竟其發源地四川以麻辣鮮香的「川菜」聞名,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 在經營層面上,公司的業務仍屬傳統產業類型。2022年至2024年間維持年均約15%的低雙位數增長,收入在2024年達34.5億元。不過,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降6.2%,由上年同期的14.6億元降至13.7億元。公司將此歸因於農曆新年假期時間提前(2025年春節落在1月),而2024年則在2月。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業同樣受到假期時點影響,今年上半年仍錄得7.6%的收入增長。 天味食品的主要盈利來源為菜譜式調料業務,約佔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二;火鍋調料產品則構成其餘主要部分。公司的毛利率持續提升,從2022年的33.9%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8%,與海天味業及千禾味業的水平大致相當。公司的盈利表現仍然穩健,但在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按年下降25%至1.85億元,主要因為銷售與毛利率同時承壓所致。 總的來看,天味食品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仍屬相對穩健的投資目標,憑藉其聚焦家庭烹飪市場與預拌調味料這一高速成長類別,具備抗周期特性與長期成長潛力。若公司能持續推進策略性併購,進一步整合產業鏈,未來或有機會成長為類似美國味可美(MKC.US)與日本味之素(2802.T)般的全球調味品領導企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比亞迪上月銷售按年下跌12%

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銷售數據,十月份售出441,706輛新能源車,按年下跌12%,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只有214,297輛,按年大跌45%。 今年首十個月,公司累計售出3,701,852輛新能源車,按年上升13.88%,當中純電動車銷售理想,累計售出1,828,462輛,按年上升34.5%,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則下跌2.7%至1,827,256輛。 另外,商用車上月的銷售按年大升128%至4,850輛,今年首十個月累售46,134輛,同比大增2.4倍。 周一比亞迪平開報100.6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