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5.HK

從事物業發展的遠東發展,將旗下經營博彩業的百樂皇宮分拆上市

重點:

  • 去年百樂皇宮收入近5.3億港元,賺逾4,000萬港元
  • 公司去年亦取得馬爾他的線上賭博牌照

      

劉智恒

老牌發展商遠東發展有限公司(0035.HK)上月公佈,分拆旗下的百樂皇宮控股上市,並已遞交上市申請。許多市場人士這時才知道,原來遠展竟有博彩業務,而業務更遠在捷克。

根據上市文件,百樂皇宮主要有兩項業務,分別是博彩及酒店。博彩方面,公司於捷克持有一個娛樂場度假村及兩個娛樂場,今年3月底共有部角子老虎機560部,以及賭枱59張,此外,於去年11月,集團獲得馬爾他線上博彩牌照,但暫未開始營運。至於酒店,在德國持有三間,另在奧地利則有一家。

百樂皇宮是遠展於2018年收購,作價4,200萬美元(3億元),購入後遠展進行重整,包括擴展博彩遊戲組合,加入新型老虎機,並推出撲克遊戲,將娛樂場定命為「Palasino」。可惜生不逢時,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影響賭場收益,直至去年歐洲陸續解封,業務才漸漸重回正軌。

從2021至2023年度(3月分年結),百樂皇宮收入分別是1.46億港元、3.51億港元及5.29億港元。盈利連年增長,分別是260萬港元, 4,010萬港元及4,420萬港元。表面看,2023年度增長只有10%,但2022年度因疫情獲政府資助4,220萬港元,去年度只有517萬港元,因此過去年度的增長已是相當理想。

單計博彩收益,過去三個年度分別是1.08億港元、2.78億港元及3.9億港元,反映疫後當地賭業陸續復蘇。

捷克賭業規限少

不過,看百樂皇宮前景如何,要從中歐的博彩市場開始探討。中歐博彩市場主要涵蓋捷克、德國、波蘭、奧地利及斯洛伐克,大多數的博彩項目在捷克都是合法,相反德國就禁止非體育賽事投注,奧地利禁止撲克營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瓦市,甚至禁止娛樂場及各形式的博彩。

受惠中歐多地對博彩業的限制,捷克成為中歐博彩業最繁榮的國家,德國及奧地利人,都愛到捷克博彩,因此捷克賭業發展,是有先天性的優勢,就是在區內接近獨市經營。

再看捷克市場規模有多大,據灼識諮詢研究,捷克博彩業的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08億港元,增至2022年的186億港元,復合年增長率14.5%,預期2027年將增至313億港元。由此可見,中歐市場正在發展中,預計規模會日漸壯大。

捷克有兩類博彩場地,一是娛樂場,是經營博彩遊戲及老虎機,另外是博彩大廳,只是經營老虎機。跟澳門以賭枱為博彩主要收入不同,捷克的博彩收入大部份來自老虎機,佔總博彩業務超過八成半。

2022年,捷克有逾28,000台認證老虎機,及超過4,000張賭枱。百樂皇宮共有492部老虎機,在當地市場位列第9。若公司能通過集資壯大規模,在當地發展中的博彩業,有機會爭取更佳的市場份額。

德國經濟或放緩

不過要注意,捷克博彩市場以德國及奧利地客人為主,但兩地經濟似在放緩。德國五大權威經濟研究機構上月將今年經濟發展預期,從年初預測的增長0.3%,調整為萎縮0.6%,並預計德國明年的增長為1.3%,低於先前預測的1.5%。至於奧地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在3月時為1.8%,較去年底的2.9%有所下降。經濟放緩,對捷克的博彩業或許構成影響。

另外,捷克的博彩徵稅有機會進一步提高。目前當地的博彩稅率,老虎機是按總收益的35%徵收,現場博彩遊戲稅率則是23%。捷克正討論將現場博彩遊戲稅率提高至30%,若通過會於明年4月實施。

此外是牌照問題,捷克的博彩牌照時間為6年,時間相對較短(澳門是10年),營運者要經常面對能否續牌的不穩定性風險。

家族曾擁娛樂皇國

能否在捷克爭取更大市場份額,是往後百樂皇宮成敗關鍵,這就要看集團領導人的能耐。人稱「老虎仔」的邱達昌,父親是六十至八十年代的電影娛樂大亨邱德根,除了擁有多家電影院外,一度是亞洲電視大股東,至於荔園遊樂場,更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可以說是該年代的迪士尼樂園。

邱達昌年紀輕輕已出道,七十年代時向滙豐銀行借款18億港元,不斷在市場收購地皮,由於作風勇進,年紀又輕,被傳媒指為初生之犢不畏虎,獲專欄作家曹仁超稱為老虎仔。

正當邱達昌躊躇滿志時,1983年中英談判導致地價下跌,集團面臨財政壓力,迫不得已偃息旗鼓。之後轉戰大馬,創立大馬置地,成為當地最大的地產商。2000年,有見香港樓市大幅回調,認為是千載難逢機會,重返香港,大手收購地產項目,事實亦證明這步棋下得奇准,2003年後香港樓市拾級而上,他的身家亦水漲船高。

2017年與新世界發展(0017.HK)主席鄭家純、富力地產(2777.HK)主席李思廉成立的永升亞洲入股有線電視。不過時移世易,電視已是夕陽工業,加上香港人口少,觀眾有限,經營幾年沒甚起色,邱達昌亦意興䦨珊,最終將股權售予鄭家純。

從邱氏家族的背境及邱達昌的經歷,及他對娛樂事業的興趣,加上早在2015年購入澳洲賭場The Star Entertainment 5%權益,可見早有籌謀要涉足博彩業務,今次若成功將百樂皇宮上市,再在資本市場助力下,將可朝著賭業大亨之路一步步邁進。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納入港股通 正力新能升勢曇花一現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一宣布被納入港股通,內地投資者將能買賣其股票。 公司表示,通過連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已於周一正式啓動。 公司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被納入港股通名單,將有助加快擴大股東基礎及提高股份流通性,並進一步提高在資本市場上的聲譽及品牌知名度。」 獲納入港股通的首個交易日,正力新能股價周一上漲6.4%;但次日回吐多數漲幅,周二收市下跌3.6%,報10.83港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7,557倍破港紀錄 大行科工首掛午收升21%

折疊自行車製造商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2543.HK)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36%報67.5港元,之後股價略回軟,中午收市報60港元,升21%。 公司發售792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售價49.5港元,錄得超額認購7,557.4倍,打破香港新股認購紀錄,國際配售超額20.65倍,集資淨額3.42億元。 集資所得三成用於生產系統現代化及擴大運營規模、三成用於強化經銷網絡及策略性品牌發展、另外三成用於研發,餘下一成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花旗銀行申請終止銀聯成員資格

中國銀聯近日公告,已終止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成員資格。銀聯方面證實,此舉為花旗中國主動申請,與其近年全面退出個人銀行業務相關。 據財新周五報道,花旗中國回應指出,隨著零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出售與關閉,銀聯成員資格已無必要,但對公業務的境內外支付和收款不受影響。該行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專注企業與機構客戶的跨境銀行需求。 自2021年花期集團(C.US)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14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以來,花旗中國已將36億美元的財富管理資產出售予滙豐,並於2024年完成零售及信用卡業務剝離。與此同時,花旗集團今年6月宣布精簡其位於上海和大連的全球技術中心,裁減約3,500名員工。 花旗中國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總資產1,761.42億元(246.9億美元),同比下降1.4%,但營收按年增長20.5%至57.96億元,淨利潤亦大增53.9%至17.55億元。 花旗退出後,至此在華持有銀聯成員資格的外資銀行僅剩八家,包括滙豐、渣打、東亞、星展、瑞穗、德意志、三菱日聯及恒生。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lack Sesame challenges Qualcomm with homegrown chip substitution advantages

挑戰高通地位 黑芝麻擁國產替代優勢

黑芝麻研發的C1200系列晶片,能媲美高通高端晶片,屬業務發展的重點 重點: 黑芝麻的研發及銷售開支增,拖累中期業績見紅 公司的汽車晶片潛力大,並進軍機械人產業   白芯蕊 有中國輝達之稱的晶片設計商寒武紀(688256.SS),今年股價累升逾倍,加上國產替代憧憬下,引發市場對晶片股的熱情。在香港上市剛超過一年的自動駕駛晶片生產商黑芝麻智能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533.HK),最近也公布業績,雖然業績見紅,但2025上半年收入增長快,按年升超過四成。 黑芝麻於2016年成立,為一家汽車計算晶片設計公司,專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華山系列系統級(SoC,即System On Chip)晶片,為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高性能計算。到2021年黑芝麻通過武當系列擴大產品線,推出能夠集成多種汽車功能的跨域SoC晶片。 受惠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增加,黑芝麻2025上半年收入升40.4%至2.5億元,當中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收入達2.4億元,按年升41.6%,佔整個收入93.6%。 儘管收入增長快,但集團2025上半年業績卻要見紅,由盈轉虧蝕7.6億元,但要留意去年錄得盈利主要是向投資者發行金融工具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所致,該項目錄得19.3億元盈利。撇除上述影響,按非國際財務準則,黑芝麻2024上半年實質虧損6億元,至於2025上半年,實質虧損收窄8.3%至5.5億元。 研發開支高於收入 集團業績見紅,主要因研發開支巨大,上半年已達6.2億元,較收入高144%,還有輔助駕駛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成本上升111%至1.9億元,最終令黑芝麻上半年業績錄得虧損。 不過,智能駕駛發展空間巨大,調研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便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為436億元,隨著滲透率提升,料到2030年便擴大至超過1,550億元人民幣,主攻汽車智駕晶片的黑芝麻,將會是重大契機。 尤其是現時全球智能駕駛只是起步階段,整體上智駕大致以L0至L5劃分,L0需由駕駛員操控,L5則是完全自動化,現時普遍處於L2有條件自動化至L4高度自動化階段。黑芝麻開發的晶片,目前涵蓋L1到 L3級別的自動駕駛為主。 整個智駕系統架構高度依賴晶片,細分可分為三個重要晶片系統,包括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及執行系統。感知系統透過車上的感應器,例如激光雷達或鏡頭,收集汽車行駛時數據,收集後交由決策系統,透過晶片算法計算出行車路徑,再將結果送去執行系統,根據決策的結果作出行車線路及速度控制。 黑芝麻生產的智能駕駛晶片,便是技術關鍵所在。目前智駕普遍用上SoC晶片,SoC晶片內包含多個處理器,包括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像處理器)、ASIC(專用集成電路),其優點是體積較細,將不同處理器整合在一枚SoC晶片內,因此只需要封裝測試一次,變相可壓低成本。 客戶全屬大品牌 現時黑芝麻主要客戶包括吉利、比亞迪、東風等,今年起產品已安裝在吉利銀河系列等多款車型。黑芝麻也進軍機械人領域,為人形機械人製造商傅利葉的靈巧手,提供模組的處理能力,還與小米、宇樹科技等合作。 雖然智能駕駛晶片發展前景大,但行業競爭激烈,除了輝達外,還有特斯拉(TSLA.US)的FSD系統、高通(QCOM.US)等等,國內對手則有華為及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線(9660.HK)等。 不過,黑芝麻C1200系列座艙控制器晶片以7納米工藝設計,能夠處理多達12個高清攝像鏡頭輸入數據,對標高通現時主流的高通座艙控制器晶片,為內地僅少量能國產替代高端晶片之一,亦可佈局於機械人大腦及小腦系統,有望成為集團殺手鐧。 整體來講,目前黑芝麻雖然未錄得盈利,預期今年市銷率達9倍,估值處偏高水平,將限制股價表現,但由於與內地多間車廠合作,加上進軍藍海的機械人市場,只要收入維持高增長,在自動駕駛及機械人概念下,將有望吸引基金追入,值得長期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