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司透露其三分之二的收入仍然来自于与中国平安相关业务后,公司的股价在过去一周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价值

重点:

  • 金融壹账通超过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其母公司平安集团及其关联公司
  • 对于中国政府最近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的打击,金融壹账通可能会特别容易受到影响,因为它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敏感金融数据

张劼

在投资界,25%的营收增长通常来说是件好事。这很少是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肯定不至于会引发一家公司股票30%的俯冲式暴跌。但这一规律偶尔也会打破,这正是过去一周发生在金融科技软件制造商金融壹账通(OneConnect Financial Technology Co. Ltd.)身上的事。

金融服务巨头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在上周公布最近季度业绩时,报告它在今年第二季度看来取得了25%的营收增长(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字),从去年同期的7.74亿元增长到9.68亿元(1.49亿美元)。但这一消息在第二天引发了高达27%的股价暴跌,每股从7.46美元跌至5.42美元。它还没有恢复就又下跌了9%,至周三最新收盘价4.92美元。

投资者到底担心什么?

仔细查看金融壹账通的最新业绩发现,它在截至6月的最新一季出现了3.95亿元的运营亏损,而一年前的运营亏损为3.61亿元。这比去年同期扩大了9.7%,对于一家从未赚取过一分钱利润的公司来说,这实在不是什么令人安慰的事。它的毛利率也从一年前的38.4%降至34.1%,表明该公司每创造一元收入带来的回报在减少。

最大的打击之一可能来自摩根士丹利,在金融壹账通公布业绩后,它将其评级从“overweight”下调至“equal weight”,相当于从“买入”下调至“持有”。这家投资银行巨头还将其目标价格从19美元大幅削减一半以上至7.5美元。这与金融壹账通的股价走势基本一致,该公司目前的股价略低于每股5美元,仅为六个月前的四分之一。

但要理解投资者最大的担忧,关键可能是要看看金融壹账通事实上的母公司中国平安。就这个情况而言,金融壹账通似乎正极力脱离其庞大的母公司取得独立,却不怎么成功。

金融壹账通最早是中国平安的金融科技部门,2017年分拆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自那以后,它就一直非常依赖中国平安这个大客户。

金融壹账通在2019年12月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说到:

“我们和平安集团根据一项战略合作协议进行合作,协议期限到我们首次公开募股完成后的10年,只要平安集团继续持有或实际拥有我们至少30%的股份。平安集团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以及我们的主要股东。”

投资者通常会喜欢这样的分拆,因为它们的产品和服务由富裕母公司的丰富资源孵化出来,并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分拆公司的表现会优于市场总体。

但和许多其他事情一样,分拆也是一枚存在两面的硬币。金融壹账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它2017年收入中有40.5%来自中国平安,2018年为37.3%。在它上市之前,截至2019年9月的9个月里,虽然它对平安的依赖看似在减少,但它报告来自中国平安的收入增长到了总收入的43.6%。

方向错误

投资者很可能对这种过于依赖感到不安,在金融壹账通今年第二季度的9.68亿元收入中,这种依赖进一步增长至58%。此外,还有8950万元来自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这意味着平安相关来源的收入占金融壹账通上季度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金融壹账通不缺大牌客户,包括广发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联昌银行这些耳熟能详的金融机构。事实上,在首次公开募股时,金融壹账通在招股说明书中自称有3000多名客户,尽管它指出许多都是非付费客户。因此,分析师可能已经开始质疑,为什么该公司无法将更多的客户转化为付费客户。

北京方面最近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整治,也让形势雪上加霜。最新的打击行动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和公司架构上。这两个因素中的前一个因素让投资者担心,像金融壹账通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它们在为金融机构服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敏感的个人数据。

与大多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同行一样,金融壹账通也采用了一种名为可变利益实体(VIE)的公司架构,这种架构受到了中国监管机构的审查。大多数此类公司在其IPO招股说明书的“风险”部分都提到了VIE架构,金融壹账通也不例外。

“目前尚不确定中国是否会通过任何与我们这样的VIE架构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如果通过的话,它们将怎么规定,”它在2019年的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发现(该架构)不符合它对外国投资我们业务的限制,我们可能会因此受到严厉处罚,包括被禁止继续经营。”

这些担忧导致了金融壹账通股票的抛售。有媒体报道,被一些人称为“牛市女皇”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凯茜·伍德(Cathie Wood),在7月底之前几乎清空了所有的中国股票。电商巨头阿里的早期投资者、本来看好中国企业的软银(SoftBank Group)日前宣布,由于许多情况目前不明朗,它将暂停在华投资。

金融壹账通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其他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也卷入了监管风暴。自6月下旬以来,网贷公司乐信的股价已经下跌了一半,而类似的信也科技的股价在这段时间也缩水了约三分之一。

股票的抛售已经将企业的估值推至低水平。乐信目前的市盈率(PE)只有5倍,信也科技略高,达到6倍。当然,金融壹账通的市盈率目前无法计算,因为在它短暂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预计短期内也不会实现盈利。

金融壹账通与实力雄厚、人脉深厚的平安联手,可能有助于它免受监管风暴的最坏影响,至少目前看是如此。但这块乌云将继续笼罩着几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投资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可能会避开金融壹账通这样的企业,因为它们不仅面临着这样的监管风险,而且还面临着更多传统的商业风险,比如过于依赖单一的客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八大基石投资者力撑 绿茶招股集资12亿

内地餐厅营运商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1.68亿股,一成公开发售,招股价每股7.19港元,集资约12.1亿港元,本月13日截止认购,16日挂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资者,当中包括无钖紫鲜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认购6.73亿元股份。 绿茶起源于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厅数目达493家,覆盖28个省市地区,去年集团收入为38.4亿元人民币,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亿元人民币。 是次集资所得,约63.3%用于扩展餐厅网络,26.3%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5.4%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5%则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国业绩拖累 百威亚太首季利润劲挫近两成

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周四公布,2025年首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5%至14.6亿美元。尽管多数市场实现稳健增长,仍难抵消中国区业务的下滑。 当季净利润同比下跌18%,由去年同期的2.87亿美元降至2.34亿美元。 中国营收同比减少12.7%,导致亚太地区西部整体营收下降11.7%。而在韩国市场双位数增长的拉动下,亚太地区东部营收同比得以增长11.7%。 公司称:“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部分抵消中国的挑战。但仍受到主要运营地区和即饮渠道持续疲软影响,而占我们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市场库存销量亦下跌。” 财报发布后,百威亚太股价周四收跌1.8%至8.31港元,目前股价处于52周波动区间中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钧达股份首挂升逾6%

光伏电池制造商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HK; 002865.SZ)周四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报22.20港元,较招股定价22.15港元高0.2%。至中午收报23.6港元,升6.54%。 公司公布,全球发售6,343.23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净筹约12.92亿港元(1.66亿美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3.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8倍认购。 钧达股份主营高效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该公司的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至约24.7%,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公司收入18.75亿元,同比下降49.52%,录得净亏损1.06亿元,亏损较去年第四季收窄约3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usy Ming operates convenience stores

中国消费降级 鸣鸣很忙趁势赶上市

这家零食店运营商申请赴港上市,它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在下沉城市售卖平价零食 重点: 鸣鸣很忙集团利用持续更新的平价产品组合,吸引小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其零食,公司已申请在香港上市 这家零食店运营商在2022年至2024年间大举扩张,收入增长8倍,但去年的毛利率却非常低,仅为7.6%    谭英 如果说中国消费高昂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在当前的经济低迷时遭重创,那么折扣零食的境况则截然相反,尤其是在小城市。这些城市历来被罗森和7-Eleven等大型跨国连锁便利店所忽略,甚至也遭到了易捷、天府和昆仑好客等本土巨头的漠视。 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轻而易举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公司目前正在试水资本市场,计划在同类公司中率先登陆港股市场。公司在2023年由“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两个连锁品牌合并而成,此后其经营超低价零食加盟店这一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合并时,这两家连锁店都在快速扩张,凭借低廉的启动成本(包括廉租门店和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众多加盟合作伙伴。 鉴于联席保荐人是高盛和华泰国际,此次上市的规模可能相对较大,或将募集不低于1亿美元资金。上个月,一项涉及早期投资者红杉资本(原名红杉中国)的股权转让,对该公司的估值为100亿元(14亿美元)。 鸣鸣很忙集团售卖散装零食这个细分市场相对较新,产品以小包装称重出售,折扣力度很大,通常比传统超市价格低25%至30%。品种多样和快速销售是其商业模式的关键。据iMedia的数据,这类门店(中文叫“量贩店”)的数量从2021年底的2,500家,激增至今年的45,000家。这一爆发式增长主要归功于鸣鸣很忙集团,后者目前拥有超过14,000家门店,占全国门店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鸣鸣很忙集团明亮的黄红色调门店,在中国的县城和乡镇随处可见,售卖的零食琳琅满目,而且门店之间通常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门店的选址优先考虑住宅区、大学和工厂周边的商业区以及乡镇。 2024年,公司门店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555亿元(76.8亿美元),交易单数超过16亿笔,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公司按食品饮料GMV计算也是中国第四大连锁零售商。 该公司未进驻大城市,不过正在考虑进军北京郊区,并在广州周边的城中村开设了100家门店。每家门店面积在100至150平方米之间,过道宽敞、光线明亮的设计意在吸引顾客在各种零食之间流连忘返。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赵定喜欢在办公室墙上挂一块写着“世界和平,零食自由”的牌子,这凸显他致力提供即使是薪资最低的工人,也能享用的零食的理念。 鸣鸣很忙集团的超低价,比如一罐可乐1.8元,一包乐事薯片2.8元,常常让人联想到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PDD.US)。后者的出名之处在于产品周转迅速,并通过消除中间商和鼓励买家组团批量购买的方式压低价格。 配送便捷产品推陈出新 和拼多多一样,鸣鸣很忙凭借规模优势,以及由36个配送中心组成的网络,在压低价格的同时,还能确保产品广泛供应至各加盟店。其门店大多分布在配送中心300公里半径内,且商品运输无需冷链支持。更值得注意的是,鸣鸣很忙集团的库存周转率只有11.6天,远低于传统商超的30天甚至以上。 鸣鸣很忙的另一个榜样是蜜雪冰城(2097.HK),这是一家以价格极低著称的冰淇淋和茶饮连锁店,比如冰淇淋仅售2元。赵定此前曾宣称,他希望自己的门店能成为零食界的“蜜雪冰城”。 鸣鸣很忙集团的毛利率相当低,去年仅为7.6%,远低于蜜雪冰城的32.5%,也低于高端零食公司良品铺子(603719.SS)的27.8% 。但该公司希望投资者能忽略这一点,转而相信其快速增长的故事。 鸣鸣很忙集团在2023年合并重组后加速扩张,加盟门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1,902家激增至去年底的14,394家,增幅超七倍,业务覆盖28个省份,加盟商达7,200家。更惊人的是,同期营收从42.9亿元(约合5.93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393亿元,增速更为迅猛。 尽管利润率极低,但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去年,它的净利润为8.29亿元,几乎是2023年2.18亿元的三倍。 狂奔路上不乏劲敌。它的竞争对手包括万辰集团(300972.SZ),后者整合旗下的几个区域品牌打造出了“好想来”。好想来的门店网络规模与鸣鸣很忙集团不相上下,去年底拥有14,196家门店,零食收入为318亿元。 鸣鸣很忙集团的合并背后,是两位企业家的强强联合,他们认为合并各自的业务能让双方都变得更加强大。合并后,两人中年龄较大的晏周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他于2017年创办了“零食很忙”连锁店,该连锁店的名字灵感来自台湾流行歌手周杰伦的一首歌。到2023年中,该连锁店已扩张到3,000家门店。 赵定投身零食界的时间要早得多,早在2008年,他就在自家20平方米的店里卖各种炒货、瓜子和花生。后来,他创办了赵一鸣零食,2022年开始加盟经营时,该品牌有84家门店。到2023年中,加盟店数量增加到2,200家。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本只想养家糊口。但他洞察到,随着消费习惯改变,消费者不喜欢购买大包装的产品了。于是,他开始转型小包装策略,实现销量翻番。 2018年,29岁的赵定遇到了零食很忙的创始人晏周。后者告诉他,加盟不仅仅是让别人使用自己的品牌名称。这让赵定下定决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终他创立了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命名的赵一鸣零食,该品牌所信奉的理念是提供价格低廉、种类丰富的产品以及良好的购买体验。现在,赵定和晏周都希望说服香港的投资者相信这种体验,让鸣鸣很忙集团成为中国平价零食界的拼多多和蜜雪冰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