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碼零售SaaS平台申請到港股上市,但過去三年多已錄得42.3億元巨虧

重點:

  • 多點數智僅去年便虧損18.3億元,餘下現金水平不足5億元
  • 該公司絕大部分收入來自關聯實體物美集團,由於關係太過密切,讓其難以拓展物美以外的市場,限制未來增長

羅小芹   

多點數智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張文中,是中國零售業的標桿式人物,他於1994年創立經營大型超市及便利超市的北京物美商業集團,2015年為零售業務引入數碼解決方案,因此成立多點數智,但公司發展多年以來,卻並非一帆風順。

多點數智於12月7日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文件,計劃在主板上市,由瑞信和招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張文中持有多點數智58.36%股權,其他小股東不乏重量級機構,包括騰訊控股(700.HK)、興業銀行(601166.SH)、知名風險投資公司IDG,以及國資委旗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

據多點數智招股文件披露,其收入呈逐年上升態勢,從2019年的2.65億元,翻幾番到去年的10.45億元,今年首9個月再錄得11.02億元營收,按年增長50%;但伴隨收入上升的,卻是越踩越深的淨虧損,在這三年零九個月的時間,該公司已累積錄得42.3億元巨虧,其中單是去年已高達18.3億元。

現金水平遜負債

該公司的現金水平也令投資者憂慮,截至去年12月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3.69億元,比一年前大減7.66億元;雖然在融資活動支持下,其現金水平今年9月底略為回升至4.98億元,但同期流動負債總額已達6.77億元,可見公司有需要上市集資。

2019年,物美集團從傳統的IT系統,全面切換成多點數智的Dmall OS,滿足門店訂貨、收貨、揀貨、配送、陳列、庫存管理等多種作業場景,並以軟件即服務(SaaS)零售雲模式向其他公司提供服務。

由於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商業模式,SaaS雲服務需要不斷創新技術,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和特定化需求,所以具有前期投入大、但回報低的特點。雲服務商需要深耕多年才能錄得利潤,就算強如騰訊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其SaaS雲業務也是最近才轉虧為盈。若非背靠「物美系」,相信多點數智在持續虧損下,恐難繼續維持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物美系旗艦企業物美科技去年3月也曾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當時傳出集資最多10億美元(69.6億元),但招股書提交6個月後失效,便再無任何進展。與多點數智的長期虧損不同,據物美科技去年初披露的初步招股文件所示,該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26億元、3.94億元及7.26億元,雖然未能得知物美科技去年的財務表現,但張文中捨棄有盈利能力的物美科技,反而選擇泥足深陷的多點數智作為赴港上市先頭部隊,這舉措令人相當費解。

業務靠同系公司

現時多點數智擁有三個主要分部經營業務,分別為零售核心服務雲、電商服務雲,以及營銷及廣告服務雲。從收入結構看,零售服務雲快速增長,是公司收入主要增長動力,收入貢獻佔比由2019年的33.8%,逐年提升今年前9個月的58.1%,相關金額達6.4億元;營銷及廣告服務雲的收入也踏入收成期,期內收入佔比由1.7%大升至11.4%。相反,電商服務雲的收入佔比則由64.5%下降至30.5%。

事實上,在2019年至2022年首9個月期間,多點數智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關聯實體物美集團,期內收入貢獻分別為1.56億元、2.66億元、4.73億元及4.9億元,佔比達44.4%至59.1%。如果單計今年首9個月,首五大客戶的收入佔比高達78.4%,而五大客戶中有四家屬於物美系,除物美集團外,還包括同系由張文中持股的麥德龍中國重慶百貨(600729.SH)及新華百貨(600785.SH)。

可以想像,多點數智大部分收入都來自大股東張文中的關連公司,而張文中又是物美系的創始人,這讓多點數智與物美集團的業務緊密綑綁。但反過來看,正因為與物美系的密切關係,與物美集團有直接競爭關係的零售業對手,為免商業機密外泄,恐怕難以把其數碼化重任交託給多點數智,這同時會為其未來增長帶來制肘。

多點數智曾於今年11月展開C輪融資,最新估值約213億元,以該公司今年首9個月收入引伸到全年,預計約14.7億元計算,其市銷率(P/S ratio)高達14.5倍,比同業微盟集團(2013.HK)及金蝶國際(268.HK)的5.5倍與10倍都有明顯溢價。由於增長前景成疑、扭虧之路未見盡頭,加上投資者對SaaS企業的看法兩極,如果多點數智以昂貴估值上市,恐怕市場反應未必踴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手回料中期扭虧為盈 最多賺6.8億元

保險中介服務提供商手回集團有限公司(2621.HK)周四公布,預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錄得淨利潤介乎6.6億(9,200萬美元)至6.8億元,去年同期為淨虧損7,500萬元,實現轉虧為盈。 公司表示,業績轉正主要受惠於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收益,該項收益較去年同期的變動虧損增加約7.95億至8.15億元。 然而,期內經調整股東應佔淨利潤預計為5,600萬至7,600萬元,按年減少約5,000萬至7,000萬元,主要因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加大、金融消費需求放緩,以及保險業在「報行合一」政策下調整中介經紀費率所致。 上半年收入料介乎5.45億至5.65億元,按年減少約1.4億至1.6億元;成本及費用則減少約7,500萬至9,500萬元,跌幅低於收入降幅。 手回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4.93港元,升5.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7月銷售續向好 攝像頭模組同比升16%

攝像頭生產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五公布7月的銷售數據,上月手機攝像頭模組售出3,783.6萬件,按年及按月均上升15.9%;指紋識別模組售出1,440.2萬件,按年及按月升2.6%及3.6%。 今年首七個月,手機攝像頭模組共售出2.2億件,按年跌10.8%,指紋識別模組累計售出1.087億件,按年大升48%。 丘鈦周五開市升0.2%報12.7港元,股價自年初以來接近倍翻。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Yeahka targets Japan

拿下日本收單牌照後 移卡能否輸出「中國模式」?

移卡攻入日本市場,獲得當地信用卡業務資格,揭示其從跨境支付走向本地商業服務的全球戰略轉型 重點: 公司獲得在日本開展線上與線下掃碼收單業務的資格 不只服務海外中國遊客,而是試圖成為當地支付市場參與者    李世達 在日本,電子支付的選擇不少,但現金依然是支付主流。根據日本總務省的統計,2024年國內無現金支付比率僅42.8%,且以信用卡(佔82.9%)為主,行動支付(如掃碼支付)僅佔9.6%,大多集中於如PayPay、LINE Pay、Rakuten Pay等本地品牌。這樣的市場特性,讓外來支付工具難以真正打入日常場景,只能在觀光區或特定商戶中擁有一席之地。 正是在這樣一個高壁壘、低轉換的市場中,來自中國的支付科技公司移卡有限公司(9923.HK)選擇正面進場。本周,移卡宣布其日本子公司Yeahpay Japan已取得日本《割賦販賣法》下的信用卡合約業務者註冊資格,並同步通過PCI DSS國際安全標準認證,正式獲得在日本開展線上與線下掃碼收單業務的資格。 牌照讓移卡得以從跨境支付「遊客模式」,晉升為具備在地清算與商戶服務能力的參與者,也揭示了其全球化布局的新階段。 本地業務「新參者」 移卡此次在日本取得的牌照,與Alipay、WeChat Pay在日本的運營模式有本質區別。Alipay、WeChat Pay主要透過當地收單合作夥伴與商戶簽約,以「跨境支付」方式接入日本商戶,也就是說,當中國旅客使用這些App掃碼付款時,實際的結算仍發生在中國本土系統,商戶透過當地收單服務商完成結匯。這是一種依賴「遊客消費」的輔助性場景,商戶也多集中在觀光區與連鎖零售。 移卡此次獲得的是一張真正的「本地經營牌照」,是進入「本地商業支付體系」的門票,可以自主與日本商戶簽約,建立收單與結算網絡,合法串接日本的信用卡支付體系,進行本地清算與商戶服務,為商戶提供一體化的收單與商業服務平台,服務日本本地消費者與中小企業,而非僅依賴中國遊客的流量輸入。 這也不難看出移卡的出海策略:不只是服務海外的中國遊客,而是試圖成為當地支付市場參與者的一員。 然而,日本支付市場遠比表面看來更複雜。日本本土市場早已由PayPay、Rakuten Pay、d払い與交通系IC卡如Suica等主導,不僅用戶數龐大,還深度整合了電商、電信與積分體系,使消費者黏性極高。與此同時,來自Square與Recruit旗下AirPay等國際與科技型平台,也憑藉簡易的POS設備與一體化的商戶解決方案,佔據中小企業市場。 平台生態聯動 移卡著眼的,是將其在中國累積的商戶服務能力、會員經營與數位廣告推廣等優勢成功移植,或許能在高度飽和的日本市場中,尋找到具備特色的利基切入點。 根據公告,移卡將與其投資企業富匙科技共同推進日本業務發展,並借助其在小紅書、大眾點評海外版等平台的運營經驗,為品牌商家提供「到店+本地生活」整合服務,輸出類似中國的商業數字操作系統。富匙科技主要為線下商戶提供數字化營運解決方案,已在東南亞地區與超過兩萬家門店建立合作關係。 更進一步看,若能以「中資電商平台出海的基礎設施商」為核心定位,綁定內容、供應鏈、支付、會員經營等多環節,或許也有望在海外市場突圍。 除了日本與東南亞,移卡在今年5月底剛拿到美國亞利桑那州Money Transmitter License(MTL)牌照,以及去年底獲得的Money Services Business(MSB)牌照,其海外布局似乎將逐漸迎來收成階段。…

簡訊:貸款中介業務拖累 樂信二季度營收微跌

線上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四公布,二季度營收微降。儘管科技賦能服務板塊強勁增長,仍未能完全抵消核心信用貸款中介業務的頹勢。 截至6月的三個月內,公司錄得營收35.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6.4億元下降1.5%。其中信用貸款中介服務營收同比縮水15%至22.7億元,科技賦能服務收入則躍升55%達8.3億元。 公司淨利潤由上年同期的2.27億元飆升至5.11億元,增長逾倍有餘,主要源於貸款及貸款擔保相關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大幅波動。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四下挫4.2%。該股年內累計漲幅約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