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Sense amid fierce competition and limited pricing power?

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的眼睛,定價權卻掌握在車企手中,令速騰聚創暫陷入銷售的窘境

重點:

  • 過去三年股東應佔虧損持續擴大,去年虧損20.9億元。
  • 毛利率在收窄,去年更跌至- 7.4%。

    

李世達

自動駕駛技術是車企的兵家必爭之地,而實現自動駕駛技術,就要讓汽車配備一雙能夠準確偵測環境的「眼睛」。在多種技術手段中,安裝激光雷達被認為是當前主流的解決方案。

繼內地激光雷達龍頭企業禾賽科技(HSAI.US)成功赴美上市後,其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速騰聚創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功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成為「港股激光雷達第一股」。

激光雷達是一種用於獲取精確位置信息的傳感器,工作原理是向目標探測物發送探測信號(激光束),然後將目標發射回來的信號與發射信號進行比較,獲取目標的相關信息,例如,目標距離、方位、高度、速度、姿態、甚至形狀等參數,從而對目標進行探測、跟蹤和識別。

相較其他環境探測解決方案,激光雷達優點是抗干擾能力強,不受光線影響,分辨率高,體績小等。但缺點則是研發費用高、成本高等。

速騰聚創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深圳。創始人兼CEO是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的80後博士邱淳鑫。2015年,速騰發布首款靜態三維激光掃描儀,起初是應用於家裝與建築領域,隨著特斯拉引領下,自動駕駛的興起,速騰在2016年發布16線半固態激光雷達,正式進軍車規激光雷達領域,是全球最早實現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量產的公司。

除了車規激光雷達,速騰的業務還包括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的激光雷達硬件,銷售整合激光雷達硬件,及人工智能感知軟件的激光雷達感知解決方案等。

據灼識咨詢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速騰已經取得了21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合共52款車型的前裝量產定點預期訂單,位居全球第一,並與其中九家實現了13款車型的開始量產。目前他們也與全球200多家汽車整車廠和一級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歷年交付逾十萬台

出貨量方面,自成立以來,截至2023年3月31日,速騰聚創已交付超過100,000台激光雷達。如果按照車載激光雷達相關的收入計量市場份額,2022年禾賽科技以48%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速騰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約為15.42%。

不過,激光雷達是個持續不斷燒錢的產業。根據聆訊後資料,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營收分別是1.7億元、3.3億元、5.3億元。

但是三年來錄得股東應佔虧損分別是2.2億元、16.6億元及20.9億元。2023年截至6月30日亦錄得7.7億元虧損。三年半累計虧損47.4億元。在營收增加的同時,虧損也在不斷擴大。

從毛利率看,速騰從2020年及2021年的44.1%、42.4%,降至2022年的- 7.4%。為了搶佔市場,速騰不惜做賠本買賣。據招股書稱,速騰自2021年6月起量產產品價格通常低於樣件價格,其產品單價也從20,000元降至4,346元。

由於中國電動車價格整體呈下降趨勢,加上車廠龐大的定價優勢,導致激光雷達產品價格可能繼續下降。招股書稱,速騰已與若干客戶達成協議,未來以每年1%至5%的幅度減價。「若整體電動車價格繼續下降,則將難以保證整體利潤率」。

雖然速騰已經取得了21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52款車型的前裝量產定點預期訂單,位居全球第一,但轉化為實際訂單卻不多。

速騰表示已獲汽(000800.SZ)、汽(600104.SH)、汽(601238.SH,2238.HK)、吉利(0175.HK,GELYY.US )、長城(601633.SH, 2333.HK)等國內龍頭汽車廠商的定點項目。但一汽紅旗、零跑汽車(9863.HK)、長城氣車今年先後與禾賽科技達成相關合作。

訂單無法落實的原因,除了來自競爭對手的因素之外,有業內媒體也指出,速騰的M系列激光雷達選擇的MEMS路線,存在技術上的問題。

馬斯克狠批昂貴醜陋

事實上,激光雷達領域雖然普遍被看好,卻也存在一定風險因素。行業龍頭禾賽科技今年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九個月後股價已下跌超過50%,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認為在該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會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激光雷達領域可能成為地緣政治紛爭的目標。

此外,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的環境偵測解決方案,並不被所有人看好。其中之一就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馬斯克曾公開表示,「激光雷達昂貴、醜陋和沒有必要;任何使用激光雷達的公司都會完蛋。」特斯拉是純視覺自動駕駛的擁護者,透過鏡頭獲取資訊後運用AI運算來分析。除特斯拉外,豐田汽車也轉向純視覺輔助。

儘管如此,激光雷達方案目前仍是較多車企的選擇,但對高階自動駕駛技術來說,距離商用規模化落地仍有很長距離。這意味著目前眾多廠商需要在研發上持續投入,滿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進而取得更多定價權。

過去三年速騰的研發開支分別是8,153.4萬元、1.3億元、3.1億元,分別佔各期營收的47.7%、40.2%及57.7%。速騰預計上市集資7.8億至11.7億港元(約7.1億元至10.7億元),其中45%將用於研發。

對於速騰來說,爭取盡快上市能夠獲得更多資金以擺脫虧損,也是增加競爭力,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辦法。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產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億美元,同比下降70.2%,股東淨虧損為7,180萬美元,較上季淨虧損1.8億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550萬美元。 首季度,公司錄得毛損8,15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毛利7,210萬美元;毛利率錄得-65.8%,去年同期為17.4%。期內,多晶硅銷量為28,008噸,按年下跌48.1%;平均售價為4.37美元,低於現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陽能光伏行業產能過剩持續存在,多晶硅價格低於現金成本水平,導致公司本季度維持淨虧損,但虧損額已環比收窄。預計第二季度將生產約2.5萬至2.8萬噸多晶硅,全年則將生產約11至14萬噸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報12.77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聯華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億

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業績,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億元。 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億元,超級市場跌9.3%至31億元,便利店則跌13.8%至4.1億元。集團沒有解釋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內聯華超過在華東地區關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區內新開的門店為34家,當中21家為加盟店。 周三聯華超市開市升7.4%報0.36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超過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