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許內地投資者購買港股的“港股通”安排,將來可能容許交易以人民幣計價,或有助刺激港股交投量

重點:

  • 香港特區政府將與內地監管當局商討,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以人民幣計價
  • 若港股成交量因此上升,港交所可望成爲最大受惠者

劉明

港股通引入人民幣計價迎來新進展,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上周一表示,特區政府將與內地監管當局就港股通南向交易以人民幣計價事宜進行商討,意味兩地的金融市場可望進一步融合。

港股通分爲“滬港通”與“深港通”,容許上海與深圳的投資者投資港股,目前有500多隻港股納入交易名單,涵蓋恒生綜合大型、中型、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以及在香港及滬深上市的A+H股票。對於港股通計劃引入人民幣計價,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認爲對投資者具有一定吸引力,因爲加入人民幣計價後出現的價差套利空間,令一些目前AH股溢價較大的股份受到關注。

參考恒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過去一年處於130點之上,最高曾經見過152點,反映A股比H股的溢價維持在三成以上,高峰時溢價甚至超過五成。換句話說,也就是H股相比A股存在大幅折讓,有套利空間。「但有關監管部門會否容許港股通有更多套利行爲發生?」植耀輝對此表示懷疑。

港股估值折讓大

據在香港發行人民幣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資産管理公司業務負責人估計,港股通人民幣交易的操作上,跟ETF的雙幣櫃枱很類似,但由於很多有人民幣櫃枱的ETF標的如恒指、國指、滬深300等,在內地已經有相同的ETF,不需要走來香港購買。因此,一些內地上市沒有的個股,例如騰訊(0700.HK)和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等,才對內地投資者存在吸引力。

目前ETF的“雙櫃枱”交易容許投資者可以購買以人民幣交易的ETF單位,幷於港元櫃枱出售,反之亦然。人民幣櫃枱會確保有最少一名市場莊家,由於兩種貨幣的證券可以互相轉換,莊家可以透過套利,减少兩種貨幣證券在市場交易的價格差距。此外,倘若港股通人民幣交易也設莊家制,一開始可能只會覆蓋滬深港通名單中的部分股份。

然而套利並不說明一切,事實上,就算H股對比A股有大幅折讓的個股,也不一定吸引到內地投資者追捧。同時,就算有投資者青睞,AH股價差距也不一定因此大幅收窄。根據滬深港通持股紀錄,藍籌股中國人壽(2628.HK; 601628.SH)的H股相對A股折讓超過六成,惟透過港股通持股的內地投資者,只佔中國人壽H股約3%;反觀中國太保(2601.HK; 601601.SH)的H股相對A股折讓只有約三成,但港股通持股量佔比卻超過兩成,顯示港股通內地投資者更愛買入這只股份,而不是參考股價折讓水平。

此外,像內地投資者去年的愛股、H股比A股分別折讓達六成與三成的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及贛鋒鋰業(1772.HK; 002460.SZ),今年卻遭到滬深股民拋售,港股通持股佔比從去年底的47%及23%,分別降至37%及15%。由此可見,股價折讓不是內地投資者追捧港股通的絕對原因,也會視乎市况及個股表現調整。相信一旦人民幣計價落實,更便利內地投資者透過港股通投資港股,港股通的資金流向會更具參考價值。

助降低匯兌成本

話說回來,港股通以人民幣計價的最直接好處,就是降低匯兌成本。在現有港股通機制下,內地投資者以人民幣買賣港股,需要透過閉環交易系統自動完成換匯,換句話說,買的港股以港幣計價,交收卻以人民幣資金兌換港幣;然而按機制要求,匯率要在收市後而非交易時段確認,而且當客戶買入或賣出港股通股票時,券商系統一般會預先凍結成交金額的3%作按金,以防止當天匯率大幅波動造成的結算資金不足,晚上清算後再“多退少補”,因此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日子,難免涉及額外匯兌風險,按金規定也變相令交易成本增加。如果日後能以人民幣計價及交易港股通股票,便可降低“北水南下”的匯兌風險與成本,刺激港股通交投量。

許正宇直言,如果港股通容許內地投資者直接以人民幣購買港股,將有助促進港股市場發展。當交投量增加,最大受惠者一定是港交所(0388.HK)。據港交所業績報告,去年南向港股通成交總額達9.3萬億港元(11.3萬億元),比2020年大漲70%,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上升71%至417億港元;來自滬深港通的收入及其他收益也大漲41%至27.2億港元,連續5年創新高。

可以想像,當港股通股票直接以人民幣買賣,內地投資者不用再擔心匯兌成本及匯率波動風險,將港股作爲資產配置的意欲將可望增强。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約有300只,當中只有小部分在港股第二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隨著中概股在美國的退市壓力增加,加快回流香港上市,將吸引內地資金流向這些中概股,有利港股成交。

不過植耀輝提醒,目前符合港股通資格的內地個人投資者,是具有一定條件限制,如果零售投資者的數量沒有增加,對港股通交投量的刺激可能有限;另一方面,內地機構投資者注重長綫價值投資,並側重個股基本面和估值,所以單憑港股通可用人民幣交易,未必是增加交投量的最大因素,“最終還要看具體措施怎樣安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AI機器人開發商雲迹科技公開招股 集資6.6億

機器人服務AI賦能技術企業北京雲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70.HK)周三起至下周一公開招股,全球發售690萬股,發售價為每股95.6港元,預計集資約6.6億港元,下周四掛牌上市。 雲迹科技主要提供機器人及功能套件,輔以AI數字化系統的服務,主要專注於開發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其產品可應用於多類場景,目前收入主要來自酒店,去年收入為2億元,按年升47%,佔比達83%。去年公司收入2.4億元,按年升68.6%,淨虧損1.8億元,按年收窄三成。 公司過去已完成八輪融資,引入聯想基金、阿里巴巴、騰訊、攜程等投資者。申請文件顯示,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聯想基金、阿里、騰訊及攜程預料會於雲迹上市後分別持股3.8%、2.65%、8.18%及2.42%。 公司稱,集資所得淨額約5.9億港元,其中約60%將用於提升研發能力,約30%用於提高中國境內外商業化能力,拓展與醫療機構、工廠及商業樓宇場景的潛在客戶,餘下10%為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6,700倍 長風藥業午收升181%

長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三首日在港掛牌,開市即升219%報47元,之後股略回軟,中午收報41.5元,升181%。 公司發售近4,120萬股H股,一成公開發售,每股售價14.75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6,697倍,認購一手的中籤率只有1%;國際配售超額11.7倍,集資淨額5.25億元。 長風藥業主要專注於吸入技術及吸入藥物的研發、生產及商業化,專注於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公司今年首季度的收入按年跌2.7%至1.36億元;期內盈利按年升逾倍至1,281.5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roperty management stocks lack investment highlights; Guo Xin Service’s prospects underwhelm

物管股乏投資亮點 國信服務難寄厚望

房地產市場泡沫爆破後,連帶物管公司也受牽連,國信控股是近幾年首家物管公司申請上市 重點: 過去三年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今年上半年受賠償影響,盈利出現倒退   白芯蕊 港股氣氛熾熱,連近年較少投資者注意的物業管理股,也趁機部署上市;在大灣區及湖南提供物業管理及代理的中國國信服務控股有限公司,最近上載招股文件,為進軍香港上市鋪路。 國信服務由集團主席梁贊文在2006年創辦,主要業務包括為控股股東物業開發商國信控股,提供物業管理、物業代理與增值服務。國信服務總部設於佛山,為當地第四大市場參與者,在大灣區物業管理服務及代理服務市場中位列頭40名,市場份額卻只有0.08%。國信控股則主要在廣東省從事物業發展,在1995年由梁贊文成立。 大灣區物管增長快 中國城鎮化比率不斷提高,配合城市人口增長,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業主追求優質生活品味亦變相增加,推動物管服務的收益高速增長,尤其大灣區,以收益計較全國物管行業增長速度更快。2019年至2024年間,大灣區物管市場規模由1,807億元增長至4,556億元,複合增長達20.3%,遠比中國整體物業管理服務行業複合增長11.6%更快。 面對內地樓市進入寒冬,多間內地發展商及物管的業績都見紅,但國信服務業績仍錄得盈利,2022至2024年純利達2,018萬元、2,808萬元和3,733萬元。至於2025上半年卻因為一宗交通事故,需向第三方作出賠償,令其他開支大增659%,以致期內盈利按年倒退25.4%至978萬元。 集團目前有三大業務,包括物業管理、物業代理服務與增值服務,2025上半年分別錄得毛利1,320萬元、1,131萬元和514萬元,佔集團總毛利的44.5%、38.2%和17.3%。 截至今年6月底,國信服務有42項在管物業項目,面積達540萬平方米,物業管理服務包括住宅和非住宅,2025上半年毛利1,320萬中,住宅與非住宅物業佔比分別為58%和42%,值得留意是業務主要由母公司國信控股貢獻,比例高達68.3%。 收入由母企貢獻 物業代理服務依賴母公司比例更大,業務主要為內地一手樓盤提供物業代理服務,尤其專注住宅及停車位。2025上半年代理業務收益與毛利由控股集團提供,包括君御海城及君御海岸。期內並再獲母企委聘,為三個項目提供代理服務。 不過,內地樓市依然疲弱,中指研究院10月1日發布的中國百城二手房價格,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為每平方米13,381元,按月再跌0.7%,更是連續41個月按月下跌。至於第三季則跌2.3%,較第二季跌幅擴大0.14個百分點,反映內地樓市仍未見起色。 房地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便指出,雖然最近廣州與深圳分別有政策出台,包括廣州全面取消所有住宅限購,以及深圳鬆綁限購和信貸審批,但大灣區內各城市樓價走勢分歧大,該行更估計整個大灣區今年樓價最多跌5%。 龍頭PE低於10 內地樓市未走出低谷,不單止內房股受累,連物管股的估值也大受打擊,以龍頭中海物業(2669.HK)為例,上半年純利7.7億元,按年升4.3%,也因為慶祝公司上市十周年,宣布派特別股息每股1仙,但依然未能拉高估值,預期今年市盈率只得9.4倍,與過往超過30倍預期市盈率,明顯差一大截,中海物業股價在第三季跌8%,明顯跑輸恒指同期升11.6%。 曾是藍籌的碧桂園服務(6098.HK),業績表現就更差,上半年純利倒退30.8%至9.97億元,兼不派中期股息,目前預期市盈率只得8.9倍,雖然第三季公司的股價升0.8%,但表現也是遠遠落後大市。 整體來說,由於內地樓市仍未走出谷底,投資者對物業管理管熱情已過,加上國信服務不是內地行業龍頭,吸引投資者的亮點有限,以目前物管股行業龍頭預期市盈率僅10倍以下,估計國信服務估值只有更低,即使在新股熱爆的環境下,也乏短炒機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三隻松鼠香港IPO獲中國證監會放行

中國證監會上周宣布,零食製造商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已獲准赴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此舉為該公司的上市進程掃清了重大監管障礙。 根據中國證監會在國慶長假前一日(9月30日)於官網發布的公告,三隻松鼠計劃通過此次IPO發售8,150萬股。該公司已於5月9日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若未能在11月9日前完成上市,則需提交更新版的招股文件。 據該公司提交至深交所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三隻松鼠上半年營收較上年同期的50.7億元增長約8%,至54.8億元。但其同期淨利潤卻從2.9億元驟降52%至1.38億元。 作為越來越多在滬深A股上市的中國企業之一,三隻松鼠近期申請赴港第二上市以利用全球資本市場並提升國際知名度。年初至今,該公司在深交所掛牌的股價累計下跌3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