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加密貨幣礦企宣佈了「十合一」合股,以避免被除牌,但現金儲備不斷下滑對其的威脅更大

重點

  • 7月和8月籌集了2,000萬美元後,比特礦業截至9月末的現金儲備為1,250萬美元,約為三個月前的一半
  • 該公司正在加速推出一系列新的礦機,以擴大業務範圍,其現有收入來源僅為自營加密貨幣挖礦業務,不太穩定

陽歌

什麼比比特幣縮水還快?

對於這個問題,比特礦業(BTCM.US)起碼是答案之一。過去兩年,比特幣有過好時光,其價格暴漲,令中國出現了很多加密貨幣公司,比特礦業便是其中之一。當然,現在情況正相反,導致這些公司中的很多前景堪憂。而比特礦業似乎是其中最危險的之一。

週一,該公司公佈了為爭取活下去而推出的最新舉措,宣佈調整美國存托憑證(ADS)比例,相當於進行一次「十合一」合股。此舉相對來說是技術性的,旨在將股價提升到1美元(6.98元)以上,以防止被除牌,因為紐約證券交易所要求所有股票的交易價格在1美元以上。

按照週一的收市價,將於12月23日生效的此次合股,將讓比特礦業的股價升至2.33美元,至少暫時解除退市威脅。消息公佈後,其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6%,表明投資者並不為之所動。按目前股價計算,該公司估值不足2,500萬美元,僅為一年前的零頭。

大背景自然是今年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暴跌。比特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今年下跌64%。這輪暴跌目前已經拖垮了一些大公司,包括上個月備受關注的FTX崩盤。

大量像比特礦業這樣的小公司也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因為很多是礦商,其商業模式依賴高幣價。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下,這些商業模式不再有效,結果就是這些公司大部分在虧錢,不得不關停很多業務。

對比特礦業和它的很多同行來說,現在最大的問題很簡單,就是活下去。它們中的大部分現金本就在不斷減少,還在高速燒錢。在這方面,比特礦業一直很努力,在7月和8月共籌集到了2,000萬美元,包括出售子公司Loto Interactive 的50.1%股權所得的7,800萬港元(7,007萬元),和以極低價格發行新股所得的930萬美元。

老實說,我們很驚訝,比特礦業發行新股居然還能找到買家,因為它很可能倒閉,這會讓那些股票一文不值。

看看該公司的現金水平,就知道它的情況有多嚴峻了。上月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9月底,其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1,250萬美元,約為三個月前2,260萬美元的一半。但如果加上它在7月和8月籌集的2,000萬美元,就意味著該公司在那三個月的時間裏燒光了大約3,000萬美元。

不需要聰明絕頂也能意識到,按照目前的燒錢速度,比特礦業截至9月底的剩餘現金不足以覆蓋其到年底的成本。

礦機製造商?

比特礦業在中國的企業界算是相當資深的一員,歷史逾20年。它還有點像變色龍,早年主要是從事博彩業,是中國兩只國有彩票的第三方線上營運商。2018年前後,這個商業模式化為烏有,經過數年的暗示要採取叫停措施後,中國正式禁止了第三方銷售。

經過幾年的摸索,該公司認為自己終於在2020年底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當時的加密貨幣市場一片繁榮。它以礦商身份大舉進軍該領域,並短暫的見證了財富和股價的飆升。但這些收益在目前的暴跌中都被抹去,今年迄今為止,它的股價下跌了96%,成為相關的中國企業中表現最差的幾家之一。

作為維持業務的最新舉措,它宣佈了製造加密貨幣礦機的計劃。這項業務並不比它的核心業務——通過加密貨幣挖礦賺錢好多少。但從盈利角度看,這項業務經濟效益還是可以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嘉楠科技(CAN.US),儘管收入下降,它在三季度還是設法維持了盈利

比特礦業在第三季的財報中提供了正在研發的幾款礦機的最新進展,這些機器的研發者主要是它旗下的Bee Computing。其中最先進的,是一款用於挖掘狗狗幣和萊特幣的機器,該公司表示,預計將在12月或者1月完成3,300台的批量製造。

礦機計劃可能解釋了該公司最近燒錢速度加快的原因,因為新產品的研發需要大量支出。

但比特礦業的時間顯然不多了,它不僅要生產新機器,還要為它們找到買家,但目前的市場一片低迷。該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挖礦業務,從去年的3.93億美元驟降約四分之三,至9,700萬美元。該公司成功地削減了類似幅度的成本,從去年同期的4.14億美元降至1.14億美元。

總而言之,比特礦業在上季度虧損了2,22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960萬美元虧損相比略有改善。但像比特礦業這樣快速燒錢的公司,幾乎難以承受這樣的虧損。岌岌可危的狀況還反映在它的市銷率上,只有0.01倍。這與嘉楠科技的0.47倍和競爭關係的中國礦商第九城市(NCTY.US)的0.62倍相比,可謂相形見絀。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簡訊:京東物流擬收購母公司旗下兩項本地即配業務

物流解決方案服務商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與其母公司京東集團(JD.US; 9618.HK)達成協議,將以2.7億美元,收購本地即時配送企業達盛與達疆。 京東物流表示,此項收購將完善現有業務矩陣、拓展運營版圖,並增強末端配送能力。達盛與達疆在今年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合併淨利潤7,520萬元,上年同期則虧損1.61億元。 京東物流稱:「目標公司過去數月業務表現,均具備商業潛力及可進一步讓我們拓展業務機會。」 受收購消息提振,京東物流股價周四收漲3.5%,公司年內累計漲幅溫和。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宜明昂科折讓13%配股籌3.5億港元

創新藥企業宜明昂科(1541.HK)周四宣布,擬配售2,420萬股新H股,約佔擴大後股本約5.61%,集資3.51億港元(4,500萬美元),每股配售價14.5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格16.66港元折讓約12.97%。 公司表示,所得款項淨額估計達約3.45億元,將用於為在中國進行IMM2510及IMM27M的單一療法及聯合療法的研發提供資金以治療實體瘤;為IMM01(替達派西普)的研發提供資金,以及為IMM0306的研發提供資金,補充營運資金與一般企業用途。 宜明昂科日前已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提交IMM2510用於治療經免疫治療耐藥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三期臨床試驗的申請。 公司股價周四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4.46港元,跌13.21%。不過今年以來公司股價仍升18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op Toy has filed for an IPO

TOP TOY能否撼動泡泡瑪特的王者地位?

日式零售企業名創優品拆分出的子公司,位列中國第三大潮流玩具零售商,在創立僅五年後已提交香港上市申請 重點: 名創優品拆分出的TOP TOY已遞交港股上市申請,借母企遍及全球的7,000餘家門店網絡,複製泡泡瑪特的成功路徑 13億美元估值及日益壯大的自有知識產權矩陣,或將提升這家潮玩企業在日趨飽和市場中的勝算 譚英 2013年,企業家葉國富創立名創優品(9896.HK, MNSO.US)連鎖專賣店時,從日本折扣連鎖店大創(Daiso)及快時尚零售商優衣庫(Uniqlo)汲取靈感。通過融合平價策略、海量品類與日式「卡哇伊」(kawaii)美學,名創優品發展為全球零售巨頭。截至今年6月末,其運用該模式構建的門店網絡,國內及海外店分別達4,305家與3,307家,規模早已超越優衣庫約2,500家門店。 如今,名創優品正遠離聚光燈,為其新生子品牌Top Toy International Group Ltd.讓路。後者於上月末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旨在押注全球藏玩手辦熱潮的持續升溫。 TOP TOY的上市計劃早有伏筆,葉國福在2022年就討論過將其分拆獨立上市。但在泡泡瑪特(9992.HK)旗下LABUBU系列大獲成功引爆潮玩收藏熱潮之際,其上市時機堪稱精准。此次上市距該公司7月完成的5,940萬美元A輪融資僅數月,該輪融資由新加坡淡馬錫旗下機構注資4,000萬美元(持股比例3.2%),使TOP TOY估值達到13億美元。 憑借淡馬錫等重量級投資者,以及摩根大通、瑞銀、中信證券等IPO承銷商的支持,葉國福正將矛頭直指泡泡瑪特,這家令人望而生畏的行業標桿。泡泡瑪特最新財報顯示,其上半年營收飆升至138億元(約合19億美元),增長兩倍;淨利潤達46億元,激增三倍。相較之下,TOP TOY同期營收增長穩健但差距顯著,同比增長60%至13.6億元,約為泡泡瑪特的十分之一。據其上市申請文件披露,其淨利潤增長30%至1.81億元。 市值方面,泡泡瑪特當前約3,400億港元(約合440億美元),在過去52周股價暴漲逾三倍後,其規模遠超TOP TOY的13億美元。 自2020年開設首家門店起,葉國福將TOP TOY定位為藏家平價超市,沿襲名創優品銷售化妝品、辦公用品等海量高性價比日雜的模式。這與泡泡瑪特形成鮮明對比,創始人王寧通過自建設計團隊及香港、韓國、北京的設計師資源,專注於開發具有市場穿透力的自有知識產權(IP)。 這種差異體現在兩家公司的毛利率上,泡泡瑪特以近半年70%的毛利率佔據壓倒性優勢,是TOP TOY同期32.4%毛利率的一倍有餘。差距主要源於TOP TOY高度依賴迪士尼、「Hello Kitty」持有方三麗鷗等第三方IP授權。反觀泡泡瑪特,則主要使用包括LABUBU在內的自有IP角色。 加註自有IP開發 TOP TOY正積極轉型,力圖在自有IP佔比與毛利率方面向追趕泡泡瑪特。採用自有IP的產品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不足40%,升至今年上半年的約50%。伴隨此進程,其毛利率從19.9%提升至32.4%。 不過,授權IP玩具仍是TOP…

簡訊:微創機器人銷售強勁 今年股價爆升2.5倍

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三公布,截至公告日止,集團旗下的腔鏡、骨科、血管介入等核心產品的訂單量,累計超過170台。 當中集團的核心產品「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的訂單已超過百台,全球裝機近80台,居國產品牌首位。公司強調,產品的商業化進程已進入全面加速階段。 圖邁是首個進入海外市場的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海外訂單突破60台,裝機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共40個國家及地區。 周四微創機器人開市跌近1%報32.86港元,年初至今公司股價升近兩倍半。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