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生產基地成形 伯恩光學會否重啓IPO計劃?

港股IPO近期表現強勁,同業上市表現亮眼,或促使蘋果手機玻璃供應商伯恩光學重啓香港上市計劃
重點:
- 伯恩光學正在印度新建生產基地,並在越南進一步擴張,以響應客戶需求,實現境外製造多元化佈局
- 這家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生產玻璃配件的企業可能重啓在港的上市計劃
陽歌
2025年或將成為港股十年來IPO表現最為強勁的年份之一,同時也可能成為「玻璃之年」。
一家領先的高科技玻璃製造商、伯恩光學的競爭對手剛在港募資48億港元(6.11億美元)僅數日,市場傳聞伯恩光學也可能籌備融資額更高的IPO。因為藍思科技(300433.SZ; 6613.HK)此次登陸港股是對其深交所主板上市的補充,而若伯恩光學在港上市,則將是首次公開募股。
伯恩光學並未對此次傳聞作出任何評論。公司之前曾嘗試赴港上市,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當時報道稱其擬募資高達20億美元,約為藍思科技募資額三倍多。
伯恩光學最受矚目的是其iPhone核心供應商的地位,公司客戶還包括三星、榮耀及小米等頭部智能設備製造商。據悉,正是與蘋果的合作關係,正推動伯恩光學進軍印度市場。為了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蘋果近年加速將智能手機生產轉移至印度。
據媒體報道,蘋果這家美國科技巨頭目前約有20%的iPhone是通過富士康和塔塔電子在印度生產的,並計劃在未來兩年將比例提升至約三分之一。隨著產量提升,蘋果正鼓勵其供應商在印建立本地生產基地。
據官網信息顯示,總部位於香港的伯恩光學在全球設有八個生產基地,總投資達400億港元,其中中國與越南工廠年產能合計18.5億件,僱員總數逾7萬人。
據去年的媒體報道,伯恩光學擬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相關投資的報道最初源於去年1月,印度汽車零部件製造商Samvardhana Motherson International Ltd.表示伯恩光學將投資其電子零部件子公司Motherson Electronic Components Pvt Ltd.
去年8月,印度媒體Business Standard報道稱,該電子零部件公司將成為雙方的合資企業,投資額約250億盧比(2.9億美元),伯恩光學最終持股比例或達49%,剩餘股份由Motherson International持有。今年4月的後續報道顯示,伯恩光學已完成首期注資。
該報道同時指出合資公司將生產玻璃蓋板及其他零部件,廠址或定於泰米爾納德邦——蘋果另一家玻璃供應商康寧(GLW.US)正在當地建設新廠,預計今年底投產。據報道,伯恩光學在印度的合資企業預計前四至五年營收可達10億美元。
同樣重要的是,伯恩光學有望通過此合資項目構建其海外產能,為客戶提供更多選項,從而成為更受信賴的戰略合作夥伴,也獲得更多海外發展的機遇。
相比之下,藍思科技大部分生產仍在中國,但正通過越南及墨西哥工廠實現多元化佈局。伯恩光學進軍印度的舉措或使其佔據競爭優勢,因其印度工廠能更高效地服務蘋果及其他正將生產轉向印度的客戶群。
手機行業元老
作為元老級的中國科技公司,伯恩光學三十餘年前開始在深圳生產手錶玻璃蓋板。深圳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早期試驗田,這裡培育出微信運營商騰訊及全球最大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等科技巨頭。
據《福布斯》報道,公司創始人楊建文、林惠英夫婦於2000年代初開始研發手機玻璃屏幕,旨在替代當時普遍採用的易刮花的塑料蓋板。
伯恩的重大突破源於摩托羅拉在其暢銷的RAZR機型中採用了伯恩的玻璃蓋板。除手機外,其玻璃產品還應用於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AR/VR眼鏡及汽車等領域。
作為非上市公司,伯恩光學的公開財務信息有限。但根據其2021年提交的初步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的財年,公司營收達約300億港元。
相較而言,根據藍思科技港股招股書,其2022年營收為人民幣467億元(65億美元),約超出伯恩光學三分之二。但需要注意的是,藍思科技的整機組裝業務的利潤率相對較低,而伯恩光學憑借較高毛利率或能取得較同業更高的估值溢價。
伯恩光學若推進IPO,將恰逢香港迎來自2021年以來最強勁、十年來第二佳的IPO市場窗口期。經歷三年低迷後,今年港股以44宗新股上市、136億美元募資額重登全球榜首,其中領頭的是中國科技巨頭寧德時代——這家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5月募資了45億美元。
與寧德時代類似,藍思科技屬於「A+H」雙重上市陣營中的新成員——這些企業已在滬、深A股上市,再赴港二次上市以提升全球知名度並吸引國際投資者。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曾在訪問中表示,IPO既不僅有助於公司運營融資,更是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關鍵一步。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