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US
BGM builds an AI company

公司在採用Salesforce式的收購和擴張策略構建AI生產力平台後,正迎來重大增長機遇

重點:

  • BGM正通過總價值逾4.6億美元的系列快速收購,從傳統制藥商向AI服務提供商加速轉型
  • 公司致力於開發低門檻的AI生產力工具集和協同生態系統,為中國初創企業及個人用戶量身定制

 

陽歌

人工智能不僅正在重塑世界,也是推動博美集團 (BGM.US)大規模轉型的核心力量。該公司正剝離其傳統藥品、甘草制劑及其他普通商品的製造業務,力爭成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晉引領者。

BGM的轉型堪稱擁有閃電一樣的速度,從去年11月開始,通過一系列總價值超過4.6億美元的快速收購,在過去六個月內推動了其市值和收入的飆升。公司通過發行新股,在沒有花費一分錢現金的情況下完成了收購,將股東權益推高至超過4.6億美元,較系列收購開始前的4,300萬美元增長了十倍多。公司表示其將力爭實現快速向AI應用市場轉型,抓住機會,在AI驅動的解決方案中建立商業模式閉環。

隨著收購的推進,其計劃覆蓋的行業範圍不斷擴大,目前包括從保險到機器人技術及其最初專注的藥品等多個領域。

公司的迅速轉型也點燃了市場熱情:年初至今,BGM股價上漲約50%,自去年11月末首次收購公告以來已近翻番。如此漲幅應屬意料之中——僅首宗保險AI資產並購,便使公司截至去年9月的財年營收從2,500萬美元接近倍增至4,800萬美元。

儘管後續收購的完整財務細節尚未披露,但預測顯示截至2025年9月的當前財年,其營收有望再度翻番,或突破1億美元大關。

BGM原本是生產甘草制劑和粗肝素鈉的制藥企業,營收從2022年的6,500萬美元驟降至截至2024年9月財年的2,500萬美元。新任CEO辛晨——新加坡國立大學理學碩士,曾任大疆創新(DJI)和吉利汽車的算法工程師——正在帶領公司向AI業務轉型,扭轉之前核心業務的頹勢。

麥肯錫報告顯示,人工智能75%的潛在價值集中於四大領域:營銷推廣、客戶運營、軟件開發及產品研發。中國個體經營者與自由職業者規模預計將突破2.5億,為面向個人及中小企業的AI生產力工具創造了廣闊空間。BGM力圖通過易用、普惠、高性能的AI生產力平台,實現企業端與消費者端的雙向商業變現。

中短期規劃中,BGM擬開發多個垂直行業大模型;提升40%模型訓練效能;降低AI應用開發門檻,使普通業務人員也能上手。同時構建流程庫、規則引擎等工具縮短解決方案交付週期30%。

從保險開始

BGM的變革始於去年11月下旬,當時它宣佈計劃收購兩家公司:榕數科技和新保投資公司,從而掌握了「度曉保」平台,該平台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提供風險與事故評估等個性化保險分析服務。

BGM通過向賣家發行7,000萬股股票支付收購費用,每股估值2美元,交易價值1.4億美元,賣家包括百度(BIDU.US; 9888.HK)和智能未來 (AIFU.US)。BGM表示,此次收購將使其能夠利用智能未來近500萬的銷售人員與1,760萬家庭客戶,以及百度的7.04億月活躍用戶來發展「度曉保」業務。BGM還計劃利用該業務實現其傳統制藥和健康業務的全球增長。

接下來,公司在今年3月宣希計劃發行4,750萬股新股,每股價值2美元,收購雅新管理有限公司,BGM稱其為“領先的智能出行技術平台”。

4月21日,公司宣布下一項收購,將發行3,810萬股,同樣每股估值2美元,收購萬龍環球國際。BGM表示,這次的收購標的擁有超過3,000噸的生、熟青磚茶。青磚茶以其藥用和歷史價值聞名,此項收購將與「度曉保」相輔相成,進一步夯實公司的大健康業務戰略。

5月,作為其AI驅動增長戰略的一部分,BGM收購了北京數搭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網星傳媒科技(深圳)有限公司。BGM將通過整合數搭的行業智能模塊和星傳媒的15萬用戶網絡,來增強其AI驅動的企業效率優化和私域營銷能力。

BGM系列收購的最新的進展是宣布計劃收購具身智能機器人製造商星島智能及AI金融科技企業雲頂科技,推進其多智能體AI戰略。這兩筆收購將為BGM帶來300項機器人專利和金融定性技術,將公司的業務能力擴展到自動化實體和金融市場領域。公司認為這些收購將創造跨行業AI協同效應,同時完善其「感知-理解-執行」的技術閉環。

未來一、兩年間,辛晨和他的團隊將面臨諸多挑戰,最緊迫的就是整合業務多元、地域分散的並購標的。一旦這些收購標的完成整合後,預計將大幅提振BGM營收並產生協同效應。

除提高公司收入外,這一系列的收購應該還能大幅提升BGM的其他主要業務指標。其毛利,將之前收購的「度曉保」數據計算在內後,在截至2024年9月的財年中應為1,140萬美元,幾乎是公司實際報告的410萬美元的三倍;同時其毛利率應從同期報告的16.4%大幅上升至23.8%。

BGM在收購前處於虧損中,截至去年9月的財年虧損144萬美元。隨著系列收購的進行,因為很多標的仍處於相對早期階段,虧損可能繼續上升,但如果辛晨及其團隊能成功實現整合——成功概率猶未可知——BGM有望快速成長為舉足輕重的AI龍頭企業,為敢於承擔風險的早期投資者創造可觀回報。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Hengrui Pharma targets obesity drug launch

國產減重藥賽道競爭加劇 恒瑞醫藥新藥即將申請上市

HRS9531注射液治療中國肥胖或超重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頂線結果,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9.2%,且未達平台期 重點: 中國內地GLP-1產品的競爭格局非常激烈,超過200條GLP-1類藥物管線在研發中 恒瑞醫藥HRS9531與禮來的替爾泊肽的雙靶點相同,後者全球銷售快速增長    莫莉 自從5月實現「A+H」兩地上市後,中國醫藥行業「一哥」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在港股的表現一直強勁,其H股股價較A股存在約10%的溢價,顯示國際資本對其未來潛力的認可。不到兩月後,恆瑞再次以重磅利好消息印證了投資者的預期:公司宣布即將在近期於中國遞交GLP-1/GIP雙靶點減重藥HRS9531注射液用於長期體重管理的新藥上市申請,衝刺全球最火熱的減重藥賽道。 7月15日,恒瑞醫藥與美國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宣布,HRS9531注射液治療中國肥胖或超重受試者的Ⅲ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頂線結果。HRS9531是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肽(GIP)雙重受體激動劑,擬開發用於超重或肥胖及相關合併症、以及2型糖尿病等適應症的治療。 這項臨床研究共入組567名受試者,分別接受HRS9531注射液2mg、4mg、6mg或安慰劑每週一次治療。共同主要終點為給藥48周後體重相對基線變化的百分比,以及體重相對基線降低≥5%的受試者比例。與安慰劑相比,HRS9531所有劑量組在共同主要終點及全部關鍵次要終點上均達到優效性。具體而言,在為期48周的Ⅲ期試驗中,各組受試者的平均體重降低最高達17.7%,88%的受試者體重降低超過5%,其中6mg劑量組平均減重19.2%,且未達平台期。 HRS9531在Ⅲ期臨床中也同樣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與其他GLP-1藥物治療和HRS9531先前報道的Ⅱ期臨床數據一致。大多數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s)為輕度至中度,主要為胃腸道相關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HRS9531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已經於2024年5月被授權給一間新成立的美國Biotech公司Hercules。在這次NewCo模式的交易中,恒瑞醫藥授權了包括HRS9531在內的三款GLP-1產品組合,獲得1.1億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Hercules公司19.9%的股權,恆瑞還可獲得最高2億美元的臨床開發及監管里程碑款,以及累計不超過57.25億美元的銷售里程碑款。Hercules此後更名為Kailera Therapeutics,目前,Kailera正在大中華區之外推進HRS9531的臨床開發。 研發競爭激烈 作為GLP-1受體激動劑的代表藥物,諾和諾德研發的司美格魯肽在2021年6月獲美國FDA批准用於減重後「風靡全球」,在2024年6月於中國內地獲批減重適應症。在單靶點的司美格魯肽取得成功後,業界將目光投向多靶點GLP-1類藥物的研發。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胰高血糖素(GCG)等靶點在血糖平衡調節、脂肪代謝、食物攝入等過程中能與GLP-1發揮協同作用,提高藥物療效。 在司美格魯肽連續三年銷售破百億美元的行業神話催化下,中國內地GLP-1產品的競爭格局也非常激烈,根據醫藥魔方數據庫,國內藥企開發的GLP-1類藥物管線數量超過200條,研發方向包括GLP-1R單靶點、GLP-1R/GIPR雙靶點、GLP-1R/GCGR/GIPR三靶點等,約40家醫藥企業的GLP-1藥物進入減重適應症臨床開發階段。 其中,國產減肥新藥中進展最快的是信達生物從禮來引進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瑪仕度肽。6月27日,瑪仕度肽注射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長期體重控制,這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的GCG/GLP-1雙受體激動劑。 禮來的替爾泊肽與恒瑞醫藥HRS9531的靶點相同,作為全球首個上市的GLP-1/GIP產品,其減重和降低腰圍的效果優於司美格魯肽,2024年7月在中國獲批長期體重管理適應證。雖然司美格魯肽收入仍高於替爾泊肽,但後者的增速不容小覷。根據諾和諾德和禮來公司Q1的財報,減重版司美格魯肽Wegovy收入為173.60億丹麥克朗(194億元),同比增長83%,減重版替爾泊肽Zepbound的同期銷售額為23.1億美元(166億元),同比增長347%。 雖然中國減重藥領域主要由先行者諾和諾德和禮來主導,但是GLP-1市場規模仍在高速增長,市場空間巨大。恒瑞醫藥當前的市盈率為64倍,諾和諾德的市盈率為18倍,前者溢價明顯。不過,HRS9531有望成為中國首款上市的自研GLP-1/GIP產品,若成功獲批,其產能佈局與定價策略或重塑國內減重藥市場格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TCL電子料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增最多65%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一公布,預期2025年上半年的經調整淨利潤約在9.5億港元(1.21億美元)至10.8億港元之間,按年增幅約45%至65%。 公司表示,利潤增長主要受益於持續推進「全球化」及「中高端化」戰略,積極投資Mini LED與人工智能研發,加強全球供應鏈布局並提升品牌價值。2025年初TCL成為奧運全球合作夥伴,進一步帶動品牌影響力。同時,公司推動數字化轉型與產能優化,費用率持續下降,經營效率明顯提升。 TCL電子周三股價平開,至中午收市報9.96港元,跌3.11%。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上漲逾5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藥明合聯發盈喜淨利按年升50%

為制藥公司提供合同服務的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周二發盈喜,截至2025年六月底止,收入增長超過60%,經調整淨利潤增長超過67%,淨利潤增長逾50%,按去年中期的淨利是4.9億元人民幣,即今年盈利達7.4億元人民幣。 盈利大幅增長,主要是抗體偶聯藥物(ADC)的下游需求持續強勁,集團通過 穩固的地位及競爭優勢,獲生物偶聯藥物CRDMO的重要市場份額,以及新投產線的產能迅速爬坡,及生產設施持續保持高利用率及運營效率。 公司周三開市升9.1%報53.9港元,年初至今股價已升7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稻草熊今年中期轉盈為虧

影視製作發行商稻草熊娛樂集團(2125.HK)周二表示,由於當期播映劇集數量減少,預計公司2025年上半年業績將轉盈為虧。 公司稱,截至6月底的六個月,預計淨虧損額介於350萬元至800萬元,去年同期盈利2,990萬元。公司補充,經調整後,2025年上半年預計淨虧損約290萬元至盈利160萬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3,790萬元。 稻草熊指出:「變動主要因為集團於2025年上半年,播出集數較少的「小而美精品化」創新劇集,集數減少使收入減低,而運營成本維持相對穩定。」 稻草熊娛樂周三開盤走低,早盤下跌6.7%至0.56港元,公司年內累計漲幅約18%。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