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總部在倫敦的智能汽車技術公司與中國有著深厚的聯繫,是吉利全球汽車雄心的最新成果

重點:

  • 吉利支持的億咖通科技稱,預計將在今年底完成SPAC上市,估值約為38億美元
  • 這家成立僅五年的智能汽車技術製造商去年收入4.1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吉利及其相關公司

錢鋒

啟動引擎吧:從娛樂系統到數碼駕駛艙,對於渴望開拓發展中的汽車技術市場的投資者來說,一個新的「中國製造」選項正行駛在赴美上市的路上。

坐在司機位的是億咖通科技,該公司週一稱,之前宣佈的利用特殊目的公司Cova Acquisition Corp. 在美國上市計畫的申請聲明,已經由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宣佈生效。這使其距離成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又近了一步,Cova股東定於12月14日對該交易進行投票。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這家總部在倫敦、但與中國有密切聯繫的公司,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完成在納斯達克上市。

該交易對新上市實體的估值約為38.2億美元(273億元),包括Cova目前持有的3億美元現金。另有1.1億美元的資金承諾來自中國頂級汽車製造商之一、戰略合作夥伴吉利控股、美國圖片編輯軟件製造商Luminar、吉利旗下的蓮花汽車工程公司,以及通過購買可轉換票據提供資金的兩個香港投資者。

那麼,這家公司到底是誰,與在10多年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有何關係?

材料顯示,億咖通科技在全球擁有逾2,000名員工,在瑞典設有產品開發中心。但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國。該公司成立僅五年,由現任董事長兼CEO沈子瑜和中國著名企業家李書福在2017年共同創辦。李書福的吉利旗艦品牌在2010收購了富豪汽車,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通過與吉利和更廣泛的吉利生態系統的深入聯繫,億咖通迅速建立了業務。吉利的生態系統不僅包括核心的吉利品牌,還有國內的幾何汽車、領克汽車和極氪品牌,以及海外的蓮花和寶騰品牌。

這宗SPAC上市的介紹資料顯示,億咖通去年錄得4.15億美元收入,預計今年將增長約30%,至5.39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與吉利相關的來源,但該公司預計,與之無關的第三方品牌到2023年將佔到約四分之一。資料顯示,該公司去年錄得經調整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虧損1.22億美元,不過預計到2024年將在此基礎上盈利。

吉利顯然是億咖通的主要投資者和支持者,不過詠竹坊查閱的材料沒有包含其實際股份的資訊。除了Luminar,億咖通的其他投資者包括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BIDU.US; 9888.HK),它是自動駕駛領域的積極參與者。

億咖通的核心產品包括車載資訊娛樂主機、數碼駕駛艙、汽車晶片組解決方案,以及一個作業系統和整合式軟件堆棧。該公司表示,其技術已經整合進全世界超過370萬輛汽車,幾乎全部是吉利旗下品牌。

重塑吉利形象

總部位於上海的諮詢公司高風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ill Russo說,億咖通科技總部設在英國,而且即將在美國上市,這是李書福希望將吉利重塑為一家全球公司的最新努力。「你的民族主義色彩越少,那麼你在地緣政治環境下就會越好過,特別是在高科技競爭變得複雜的情況下。」

Russo還補充道,這樣的全球重塑使吉利及其子公司不僅更易為投資者所接受,也更易讓那些希望為其提供技術者所接受。

億咖通科技目前正在開發汽車中央計算平台、作業系統及軟件用於搭載其產品,當中包括數碼駕駛艙、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和無人駕駛系統(AD),以及各種功能安全解決方案。億咖通科技希望通過為汽車製造商提供包括中央計算平台、片上系統(SoC)核心模組和軟體在內的全棧式解決方案,從而消除當今大多數汽車對100多個電子控制單元(ECUs)的需求。

這一切都是為了在今天的車載技術中尋找優勢。去年,晶片短缺給全球汽車行業帶來重大衝擊,這個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以提高汽車安全性、舒適性或高價值娛樂的名義,再增加幾千美元的電子產品,是相當容易銷售的,」全球半導體設備巨頭阿斯麥(ASML.US)的工業科學家David Wei博士說。「汽車和半導體行業都看到了機會,它們不會錯過的。」

億咖通科技生產的產品,是中國希望成為領導者的一個領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它試圖通過創造自己的增值技術,來提升自己在價值鏈中的位置。

Russo說:「在中國,有一些公司懂得如何為不同類型的設備整合和聚合技術,比如億咖通科技,它有來自吉利和百度的投資,它們都涉足硬件和互聯網業務。」他還表示,億咖通科技將與有著類似血統的斑馬公司的競爭,後者得到了國有汽車巨頭上汽集團(600104.SH)和領先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支持。「這些公司誕生於數碼時代,擁有我所說的數碼DNA。」

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估計,2020 年至 2030 年間,全球智能汽車的增長將由三大引擎驅動。最大的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預計在此期間增長4.6倍,市值達到4,000億美元。汽車軟件預計將增長4.7倍,市值達到1,050億美元。而汽車晶片市場預計漲幅最大,將增長12倍,達到1,770億美元的市值。

將軟件定義的系統集成到汽車中,並非傳統的歐洲汽車製造商所擅長的,這可能為億咖通科技這樣的公司帶來機會。它的總部雖然位於歐洲,但根基在中國。Russo解釋說,億咖通科技之所以選擇歐洲作為基地,可能是因為大多數歐洲車企並非「以數碼為核心」,而吉利在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富豪。

除了富豪,吉利旗下的其他品牌還有英國的蓮花,以及與賓士合資的Smart。它還持有賓士、卡車製造商AB富豪和戴姆勒的大量股份。就在今年5月,它還購買了雷諾韓國業務35%的股份,包括其規模龐大但未充分利用的釜山裝配廠。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瑞幸咖啡一季度同店銷售重回增長

瑞幸咖啡公司(LKNCY.US)周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1.2%至88.7億元人民幣(下同),在經歷2024年困境後恢復盈利,並重回同店銷售增長軌道。 瑞幸表示,首季淨新增1,757家門店,總店數較2024年末增長7.9%至24,097家。其中自營門店15,598家,加盟門店8,499家。自營門店收入同比增長41.5%至64.8億元,約佔整體營收的四分之三。 首季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增長8.1%,在經歷四個季度連續收縮後,當中去年一季度曾驟降20.3%,今年首季終能重拾升勢。伴隨經營改善,公司上季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5.25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8,320萬元。 瑞幸股價周二下跌2.6%,該股年內累計漲幅仍接近4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inanciering is Linklogis' speciality

走不出房產低迷 聯易融深陷困局

由於未能減少對房地產相關客戶的依賴,首季度該公司在供應鏈融資平台上的交易量僅增長7% 重點: 一季度聯易融科技旗下平台總交易量僅增7%,遠低於2024年一季度45%和去年全年28%的增速 公司一直在嘗試減少對基礎設施和建築等房地產相關行業的依賴,但收效甚微 梁武仁 聯易融科技集團(9959.HK)在嘗試擺脫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陰影的過程中,似乎碰壁了。 公司已成為房地產長期低迷的受害者之一,因為其基於雲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嚴重依賴基礎設施和建築等相關行業客戶。鑒於房地產市場低迷看不到盡頭,公司一直在努力拓展其他領域的客戶。但上周發布的一季度業務發展公告顯示,這一努力收效甚微。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在當前動蕩的經濟環境下,聯易融科技不能單純為了追求增速和多元化而盲目拓展客戶,因它仍需篩選能夠履行還款義務的高質量用戶。 這意味和其他很多金融機構一樣,公司需要在業務增長和風險管理間找到平衡。一季度公司旗下平台總交易量,僅比上年同期增長7%至1,000億元(137億美元),或許正是它在兩者之間盡力維持平衡的印證。這個增速和2024年一季度45%的同比增長,以及去年全年28%的增長相比,大幅放緩。 在供應鏈融資中,一家公司(有時也叫「錨」)利用其欠供應商的未付賬單,幫助供應商獲得資金,這是公司用自身的信用度讓供應商獲益。錨和供應商都能從中受益,因為前者有了更多的賬單支付時間,而後者可以獲得運營資金。聯易融科技旗下的平台旨在通過數字化,從基礎資產管理到證券化的各個環節,讓供應鏈融資變得對有關各方都更加便捷。 近年來,這種供應鏈融資在中國發展迅速,部分原因是傳統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的信貸普遍不足。但聯易融科技的現狀證明,在艱難時期,比如眼下,這個融資細分領域也會感受到壓力。 如果不是「多級流轉雲」產品,該公司一季度整體交易量會大幅下降。「多級流轉雲」產品交易量增長37%,憑一己之力抵消了包括「AMS雲」和「ABS雲」在內的其他服務的下降。在聯易融科技的最新業務發展公告中,首席執行官宋群將其他平台交易量萎縮,歸因於市場情緒「低迷」以及資產支持證券(ABS)延遲發行。 營收增長乏力 聯易融科技一季度的營收增速可能會低於7%的交易量增幅,考慮到收費面臨壓力,營收甚至可能已經出現了下滑。在一季度業務發展公告中,公司並未提供實際的營收數據。但去年,公司全年營收增長19%,落後於28%的交易量增長。 具體而言,鑒於多級流轉雲服務交易量的快速增長,並未轉化成相應的營收增長,該平台的收費似乎低於AMS雲服務和ABS雲服務的收費。多級流轉雲服務是聯易融科技相對較新的一款產品,但它已成為公司的支柱業務。這項服務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將中小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交易產生的應收賬款轉換成數字憑證(Digipos)。 到2022年,多級流轉雲在交易量方面超過AMS雲,成為聯易融科技最大的產品,之後實現了幾何級增長。2023年,多級流轉雲業務的交易量激增82%,去年又增長了52%。但聯易融科技主營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在2023年實際上出現了下降,去年僅增長了約18%。 公司的獲客速度也有所放緩,反映它在為產品尋找新用戶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尤其是在房地產相關領域之外。比如,其最大的客戶群體——核心企業夥伴去年增長了45%,而就在2021年時,其增長還接近翻倍。 與此同時,去年聯易融科技對房地產相關客戶的依賴有所加深,儘管由於市場持續低迷,這類客戶的風險可能有所上升,進而吸引力有所下降。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在聯易融科技總交易量中的佔比從2023年的44%和2022年的48%,上升至去年的51%。這意味公司的很多新客戶都來自地產行業,或是來自這些領域的現有客戶,在聯易融科技的平台上變得更加活躍。鑒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蕭條,這兩種情況對聯易融來說都不是好事。 公司去年的減值損失幾乎增加了兩倍,抹去大部分毛利潤,足見其客戶壓力增大。也因此,儘管收入有所增長,但公司淨虧損卻擴大了。 雖然聯易融科技本質上是一家平台運營商,但當客戶未能支付賬單時,它確實需要承擔一些責任。這是因為公司將可證券化的供應鏈資產收集起來,如未付賬單,然後在一定時期內將其暫記入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這個過程叫「倉儲」。如果一家公司在倉儲期間拖欠賬單,聯易融科技就必須以減值成本的形式,承擔由此產生的全部損失。 有互聯網巨頭騰訊支持的聯易融科技,股價自2021年上市以來已下跌逾90%,僅今年就下跌了31%,目前市銷率僅為2倍。不過,其他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估值也同樣低迷,比如信也科技(FINV.US)雖然處於盈利狀態,但市銷率僅為1倍。這表明,由於這類公司面對中國當前經濟疲軟的風險敞口,投資者對其持謹慎態度。 這意味著聯易融科技要贏得投資者青睞,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大全新能源首季收入下滑70.2%

多晶硅生產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DQ.US; 688303.SH)周二公布,首季收入1.239億美元,同比下降70.2%,股東淨虧損為7,180萬美元,較上季淨虧損1.8億美元收窄,而去年同期為盈利1,550萬美元。 首季度,公司錄得毛損8,15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毛利7,210萬美元;毛利率錄得-65.8%,去年同期為17.4%。期內,多晶硅銷量為28,008噸,按年下跌48.1%;平均售價為4.37美元,低於現金成本5.31美元。 公司表示,今年首季太陽能光伏行業產能過剩持續存在,多晶硅價格低於現金成本水平,導致公司本季度維持淨虧損,但虧損額已環比收窄。預計第二季度將生產約2.5萬至2.8萬噸多晶硅,全年則將生產約11至14萬噸多晶硅。 大全新能源美股周二下跌13.75%,收報12.77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聯華超市首季盈利倍升至1.8億

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980.HK)周二公布首季度業績,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收入59.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5%,但盈利同比大升141%至接近1.8億元。 集團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收入同比跌22%至24.5億元,超級市場跌9.3%至31億元,便利店則跌13.8%至4.1億元。集團沒有解釋收入下跌但盈利倍升的原因。 期內聯華超過在華東地區關店37家,其中32家是加盟店。區內新開的門店為34家,當中21家為加盟店。 周三聯華超市開市升7.4%報0.36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超過三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