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瑞士信貸、摩根大通和貝萊德集團在最近幾個月紛紛減持這家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的股份

重點:

  • 幾家大牌股東在過去三個月紛紛減持微盟
  • 上個月,騰訊投資的微盟宣布了一項10億港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以緩解拋售壓力

陽歌

我們不如把2021年秋稱為微盟集團(Weimob,2013.HK)的「大退出」季。

這個與互聯網巨頭騰訊(Tencent,0700.HK)關系密切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自8月宣布回購10億港元的股票以來,一直在積極購買自己的股票。現在我們終於知道究竟是誰在出售這些股票,它們中許多位列全球A級投資者名單,曾經是微盟的追捧者。 

我們稍後會來看看這份名單,其中有幾個新近加入的值得註意,它們或許是從公司下挫的股價中嗅到了一些機會。

說實話,不難看出投資者目前不那麽看好它的原因。除了2017年和2019年有小幅盈利外,該公司在過去幾年一直虧損。今年上半年,它繼續虧損,令原本希望獲得小幅利潤的投資者感到失望。

即使以目前的股價,該公司也比一些現在盈利的同行有不錯的溢價。

最重要的是,那些在2019年初投資微盟香港IPO的人都取得了不錯的收益。該公司當年以每股2.8港元的價格發行股票,籌集了7.56億港元。此後,該股票取得了不錯的漲幅,大部分時間都處於12港元或以下的水平,在2月份中國科技股整體大漲之時,它短暫地飆升至30港元以上。

出於對國內監管收緊的擔憂,中國科技股此後普遍回落,回吐了大部分漲幅。但是,即使是以周一收盤時的12.20港元計算,該股目前的交易價格仍然是IPO發行價的三倍多。

從估值上看,基於2020年的業績,微盟的市銷率(P/S)也高達16。其競爭對手——與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關系密切的寶尊(BZ.US)盡管盈利,但市銷率卻低得多,僅為1.7倍。即使是盈利能力與寶尊相當的美國同行賽富時(Salesforce.com,CRM.US),市銷率也較低,為10倍。

微盟股價高漲的其中一個原因,很可能是其令人印象深刻的A級投資者名單,這代表了對這家公司未來的一大信任票。這個群體包括了瑞銀(UBS)、貝萊德集團(Black Rock)、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和摩根大通(JPMorgan)等。這些大機構一般很少涉足像微盟這樣的中小盤股。微盟的最新市值為317億港元(41億美元),正好處於中盤股範疇。

這個全明星粉絲俱樂部在7月失去了一個重要成員,當時瑞士信貸披露它已經將其在該公司的多頭頭寸從6.75%削減到3.79%。這家全球銀行業巨頭在去年年底持有微盟股份更多,為9.12%。在它上市後,也是微盟幾次二級股票發售的承銷商。這一消息引發了微盟股票20%的下跌,促使董事會發表聲明,稱公司一切正常。

恐慌效應

雖然在它的運營層面上可能沒有什麽問題,但該公司的許多其他大牌投資者似乎都註意到了這一點,認為現在或許是退出的好時機,並將他們首次入股以來賺取的部分利潤收入囊中。

瑞士信貸的本土競爭對手瑞銀也已將其在該公司的多頭頭寸從6月底的7.1%減持至目前的不到5%的水平——低於這個門檻,投資者就不需要報告它們的持股情況。摩根大通也減持了所持股份,從年中的9.77%降至目前的7.04%。

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是獲利套現名單上的最後一個,它的持股比例也從6月底的6.17%降至5%的門檻以下。和其他三家機構投資者曾持有大量微盟空頭頭寸不同,由於這家美國巨頭對微盟的押註基本上是做多,貝萊德的拋售行為明顯存在差異。

但對於微盟來說,也不全是壞消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8月底披露,該公司已累計持有微盟5%以上的股份,在最新一次披露中,這一數字升至5.07%。中等規模的基金管理公司布朗兄弟哈裏曼銀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也在10月7日披露,對微盟的持股比例曾一度超過5%的門檻,不過此後又回到這一水平以下。

在看了該公司最新財務報告後,就不難了解這些大投資機構減持股份的原因了。

今年前六個月,微盟的收入增長44.5%至13.8億元(2.15億美元),這個增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肯定不是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這個數字確實擊敗了寶尊,寶尊上半年的收入要高不少,達到43億元,但同比僅增長18%。賽富時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長也較為緩慢,為23%。

但正如我們之前說過的,寶尊和賽富時都是盈利的。相比之下,微盟上半年虧損5.84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5.457億元略有擴大。即使在調整後的基礎上(通常除去與員工股份薪酬相關的成本),微盟今年上半年仍錄得1.188億元的虧損,去年同期則為5230萬元的盈利。

歸根結底,知名投資機構支持微盟的時代可能要結束了,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盡管瑞銀、瑞士信貸和貝萊德可能仍將持有該公司5%以下的股份,但它們可能會繼續減持,直到有跡象表明有理由采取相反的操作。就這點來說,最重要的信號就是實現長期盈利,盡管目前還遠不清楚何時會真正實現這一點。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對衝中美關係風險 傳奇生物擬第二上市

彭博社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抗癌療法研發企業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LEGN.US)正考慮通過二次上市,潛在地點包括香港、新加坡及倫敦。 傳奇生物將成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的最新成員,多數企業選擇香港上市,以對沖中美關係風險。傳奇生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創建,後者至今仍持有其48%股權,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業務遍及中國。 傳奇生物認為二次上市或可提升估值,尤其在香港市場,恒生生物科技指數年內累計上漲逾一倍。該公司美國上市股票周五收漲3.1%至36.08美元,年內累計漲幅約1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馬智行將在卡塔爾部署自駕出租車

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PONY.US) 周五宣布,與卡塔爾最大交通服務商Mowasalat達成合作,雙方將在卡塔爾道路上共同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這是小馬智行繼杜拜後,進一步擴大中東版圖。 目前,小馬智行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已在多哈公共道路展開測試,首階段由安全員隨車,重點在於針對當地氣候、道路基礎設施及交通情況調整技術。小馬智行董事長兼CEO彭軍表示,卡塔爾為自駕車落地提供了獨特環境,與Mowasalat合作將加速打造具韌性與可擴展性的解決方案,推進區域可持續出行。 目前小馬智行在中國、中東、歐洲、中亞等16個城市,至今年底車隊規模將達1,000輛。今年第二季,公司收入按年升75.9%至2,145.5萬美元,其中自動駕駛出租車收入同比增長157.8%至150萬美元,但淨虧損也擴大72.8%至5.309.8萬美元。 消息公布後,小馬智行股價周五微升0.66%至13.71美元,今年以來股價已跌逾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百度擬發人民幣計價票據

互聯網搜索平台百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888.HK, BIDU.US)周一公布,將於美國境外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優先無擔保票據。集資所得淨額,將用於償還若干債務、支付利息,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公司表示,受市場條件及其他因素所規限,票據的本金、利率、到期日及其他條款等,將在票據發行定價時確定。 百度上月公布的第二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下跌4%至327億元,但錄得盈利73.2億元,按年升33%。 公司周一開市升2.8%報99.7港元,自今年以來股價升逾兩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railing temporarily in the water battle: Can CR Beverage turn the tide?

「水王之戰」暫落下風 華潤飲料能否力挽狂瀾?

去年底才上市的華潤飲料,在市場內捲及農夫山泉的狙擊下,上半年度派出一份倒退的成績表 重點: 華潤飲料中期收入跌近兩成,盈利下跌近三成 公司在飲料賽道上,遠遠落後於農夫山泉   劉智恒 中國內地飲品市場龐大,當中以飲用水的賽道最為激烈,去年華潤飲料(控股)有限公司(2460.HK)成功在香港上市,一度讓一哥農夫山泉(6823.HK)寢食難安,急祭出多項針對措施,務求要將對手扼殺於萌芽階段。 經過一番廝殺,兩大龍頭的中期業績似已告訴市場高下立判,暫時來說,農夫山泉先勝一仗,公司收入增長15.6%至256億元,賺76.2億元,同比升22%。反觀華潤飲料,期內收入下挫18.5%至62.1億元,盈利更大跌近29%至8.05億元。 若以水類產品計算,農夫山泉中期的銷售94.4億元,同比升10.7%,分部業績的表現更為亮麗,同比勁升42.8%至33.5億元。相反華潤飲料的包裝水飲品收入插水,跌23%至52.5億元。 進擊的鍾睒睒 華潤飲料包裝飲用水銷售下跌,不得不提鍾睒睒下的一步狠棋。去年為打擊華潤飲料的純淨水「怡寶」,農夫山泉在主打的「紅瓶裝天然水」外,毅然推出「綠瓶裝的純淨水」,更以9.9元12瓶的超低價去競爭,目的自然是搶奪對手的市場,打擊華潤飲料的王牌產品,以動搖對手根基。 鍾睒睒的算盤是即使農夫山泉在水的業務受影響,但在其它飲料業務上,農夫山泉一直領跑,足夠支持他去打一場水戰,不惜以本傷人,先將對手打壓下來。 面對農夫山泉的來勢洶洶,華潤飲料確實有點招架不住,鍾睒睒掀起綠水大戰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果要健康,就喝紅色的,如果要口味,就喝綠色的。」 他的潛台詞不外乎是:農夫山泉主打紅色包裝瓶的天然水,對身體有益健康,綠色的純淨水只是味道較甜;我們農夫山泉一直講的是健康,只不過消費者有不同口味,我們才再出產純淨水,將選擇權交回消費者。言下之意,是指綠色純淨水未如紅色天然水般對身體有益處,間接衝著華潤飲料旗下的皇牌怡寶純淨水而來。 經過一輪綠水之戰後,鍾睒睒見成功打擊了對手的命脈,又開始大幅減低對綠瓶的渠道補貼,將資源調回紅瓶天然水,畢竟紅瓶才是農夫山泉的拳頭產品,在公司的飲用水業務收入佔比,亦從去年下半年的70%回升至今年上半年的80%。 得水源得天下 華潤飲料除了在戰略上被農夫山泉打得有點難以招架外,農夫山泉擁有的優勢就是水的命脈—水源。包裝水只要有優質水源地,幾可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農夫山泉多年前已深耕水源布局,今年新增湖南八大公山、四川龍門山、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至今在全國布局15個主要水源地。 華潤的怡寶採取自建與代工模式,雖然已在水源上加把勁,武夷山大包裝生產線於今年首季投產,下半年計劃增設2家工廠,自建的浙江工廠預計第四季投產。但要明白,獲取優質水源是要經過許多手續及符合一系列標準,華潤飲料一時三刻難以追趕。 亦因為有自家水源,成本可以較低,加上農夫山泉銷量大,規模效益顯著,毛利率能長期優於華潤飲料,前者過去三年維持在55%至60%水平,後者始終難以超越50%。 輸掉第二增長曲線 華潤飲料在水戰上處處落下風,公司寄望第二增長曲線去推動業績,那就是飲料產品,包括茶、果汁及功能飲料等。今年上半年來自飲料產品的收入達9.55億元,同比增長21.3%,佔總收入的15.4%。 雖然期內飲料產品有明顯升幅,但仍然難望農夫山泉項背。後者今年上半年度來自茶飲的收入已達100.9億元,增長近19.7%,收入超越包裝水;功能飲料收入近29億元,同比增長13.6%,果汁收入更升21.3%至25.64億元。很明顯,在水之外的第二賽道上,農夫山泉亦是遠遠拋離華潤飲料。 事實上,論到飲料,華潤不但品類不及農夫山泉,亦沒能打造出王牌產品,相反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NFC果汁及茶等,消費者也耳熟能詳。 按目前情況,我們暫看不到華潤飲料有趕過農夫山泉的能耐,在策略、資源及第二賽道上也有不如,因此你飲水不飲農夫山泉沒問題,要買水股就似乎要買龍頭了。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