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監管機構發布規則修訂徵求意見稿,新規將允許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審計機構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共享信息

重點:

  • 中國證監會發布規則修訂徵求意見稿,將允許中國公司的審計機構與美國證券監管機構信息共享
  • 中證監表示, 將致力於“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赴境外上市”

陽歌

新一周開始之際,幾宗小型IPO登上了新聞頭條,預示著對於已經停滯的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列車而言,啟動在望。最新提交的文件都是對之前宣布的小規模上市計劃的更新,這些公司包括鋼鐵産品製造商宏力型鋼、保險營銷商UB-X Technology Ltd.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TradeUp Global Corp. (TUGC.US)。

但真正的重大消息來自於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它在周六發布了一份文件,就一項允許中國公司的審計機構與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分享其報告的規定徵求意見。這份文件公布之前,有大量中外媒體報道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之間正接近達成協議。

鑑於這些最新進展,我們可以期待在周一看到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反彈。周一早間在香港市場,反彈的初步迹象已經開始顯現,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京東(JD.US; 9618.HK),以及搜索引擎巨頭百度(9888.HK)早盤交易都上漲了2%到5%。這三家公司最初都在紐約上市,後來又在香港進行了二次上市。

過去20年,美國和中國一直在信息共享的問題上存在分歧。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稱,它必須獲得所有在紐約交易的公司的審計記錄,以便在懷疑公司存在財務違規行爲時開展調查。但中國禁止此類共享,理由是這些審計記錄屬於“國家機密”。

爲了徹底解决這個問題,美國於2020年底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給中國三年時間建立SEC尋求的信息共享機制。若無法達成此類協議,目前在美上市的近300家中國公司將違反《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並有可能被迫退市。

中國證監會的這份最新文件在中國十分典型,中國會不時地修改規定,並在新規正式生效前徵求公衆意見。我們建議對細節感興趣的人讀一讀這份文件。不過序言很好地概括了修訂的原因。

序言中稱,此次修訂旨在“支持企業依法依規赴境外上市,提高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過程中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範化水平,推動深化跨境監管合作”。

 “國家繼續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赴境外上市,”序言中說。“相信規定修訂將進一步提升境外上市企業的合規水平,促進境外上市活動健康有序發展。”文件的日期是4月2日,意見反饋截至時間爲4月17日。這意味著最終的修訂版可能在5月或6月正式生效。

恢復上市

去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在美國提交IPO申請的情况時有發生,像是知乎(ZH.US)、BOSS直聘(BZ.US)和滿幫集團(YMM.US)等公司的IPO規模都相對較大,達到或超過1億美元。但類似優步的滴滴(DIDI.US)上市後,赴美上市就戛然而止了,由於在必須的數據安全審查之前就進行IPO,該公司受到了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的斥責。

在這之後,其他一些大型公司的赴美上市陷入停頓,有的甚至撤回申請。其中包括共享單車運營商哈囉出行、約會應用Soulgate Inc.,以及在最後一刻戲劇性叫停IPO的醫療數據公司零氪科技

上市的列車從未真正停止過,儘管它的速度確實顯著放緩。此外,去年7月之後的新上市申請大多來自非常小的公司,它們希望募集的資金也不多,通常不超過5,000萬美元。這些公司可能認爲自己的規模不足以引起數據安全方面的擔憂,儘管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它們可能在2023年面臨退市的風險。

在此期間,只有少數幾家公司完成了上市,包括生物科技公司聯拓生物(LIAN.US),以及不久前上市的一次性醫療産品製造商美華國際(MHUA.US)。現在,有兩家之前提出IPO申請的公司剛剛遞交了更新文件,或許表明,隨著中國證監會發出上市可以進行的明確信號,這些公司可能再度活躍起來。

宏力型鋼上周提交了一份更新的招股說明書,計劃融資約3,000萬美元。該公司去年12月提交了最初的計劃,更新後的計劃似乎沒有任何重大的新變化。不過,更重要的是,更新後的計劃表明,該公司的上市仍在向前推進。

UB-X Technology的情况也類似,它在3月22日提交的更新招股說明書,也沒有包含與1月底提交的原計劃不同的重大新信息。UB-X的目標是通過每股4.5美元至5.5美元的價格出售600萬股,募集大約3,000萬美元。  

加密貨幣採礦運營商Saitech也有新的進展,它在去年9月宣布,將通過與TradeUp Global合並借殼上市。後者是老虎國際(TIGR.US)成立的一家空白支票公司,老虎國際是在綫券商老虎證券的營運方。TradeUp的股東們將在4月22日對擬議的合並進行投票。如果批准了這項交易(可能性似乎不小),那麽該公司將改名爲Sai.tech Global Corp.。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這三筆交易似乎都不是特別重要,因爲規模都不大。但綜合來看,加上中國證監會的最新公告表明,中國公司可能很快就會恢復在美國上市,最早可能在6月份,届時中國將最終完成規則的修改,並與美國簽署新的信息共享協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Keep Inc.預告中期虧損大幅收窄

健身科技公司Keep Inc.(3650.HK)周一公布,預計截至6月底止中期錄得淨虧損約3,600萬元(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63億元大幅收窄約78%。同期經調整淨利潤轉為正數,達1,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經調整虧損1.6億元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業績好轉主因包括業務結構調整、收入質量提升及AI技術賦能,令毛利率改善,經營效率與人效穩步提升,經營費用亦得以壓縮。不過,受產品精簡策略影響,短期內收入出現同比下滑。 公司稱,將持續聚焦於APP端AI智能化及自有品牌健身產品發展,優化運動場景與工具,以提升用戶體驗與留存率,並加強新品開發與拓展銷售渠道。 Keep Inc.周一高開4.6%,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5.45港元,跌3.3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資產減值後 華寶國際上半年盈利翻倍

電子煙產品製造商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336.HK)周五表示,年前進行多項資產減值後,公司於2025年上半年盈利約倍翻。 公司預計2025年前六個月的利潤介乎1.51億元至1.77元間,同比增幅分別為91.3%至124.3%,較2024年上半年報告的7,900萬元顯著提升。 公司表示:「該增幅主要於2024年同期確認了商譽減值約0.293億元、其他資產減值約人民幣0.202億元,以及聯營公司的投資減值撥備約0.480億元所致,而本報告期間則沒有類似減值撥備。」 在調整後,即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和減值相關損失後,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稅前利潤為2.236億元至2.496億元,同比增長1.1%至12.9%。 華寶國際股票周一開盤上漲,每股港幣3.42元,漲5.2%。該股年內已上漲54%。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核數師對恒達持續經營產生重大疑問

房地產開發商恒達集團(3616.HK)周一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截至12月底止,收入27.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22%,並錄得虧損2.7億元,2023年同期則有盈利4,094萬元。 期內集團的現金及受限制銀行存款約4.1億元,短期銀行借款為3.7億元,長期銀行借款為3.88億元。公司的槓桿比率為66.8%,較2023年底止的51.1%增加約15.7個百分點。 公司的核數師指出,恒達向第三方及一名關聯方提供的財務擔保,可能產生現金流出達68.4億元,鍳於集團現金流較低,而產生足夠現金流能力又不明朗,可能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問。 恒達自去年4月2日開始在聯交所暫停買賣,停牌前報0.26港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hipu shifts IPO strategy amid management turmoil, stiff competition

人事動盪內捲嚴峻 陷困局的智譜謀港上市

原正在進行A股上市輔導的人工智能企業智譜,突有消息指正考慮轉往港股上市 重點: 智譜先後獲多輪融資,估值達400億 公司今年出現大地震,多位高管相繼離任 劉智恒 近期深度求索(DeepSeek)在人工智能(AI)領域大出風頭,被描述為中國力抗老外的神兵利器。然而,在美國Open AI 眼中的勁敵或許另有其人,矛頭直指甚少出現在公眾目光的低調高手—北京智譜華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penAI不諱言,智譜在中國對外拓展上扮演關鍵角色,其在海外的業務,以及與中國政府的深厚聯繫,值得國際社會關注。美國政府更在今年1月,將智譜列入貿易限制黑名單。 香港投資者未必認識智譜,但隨著近日一則消息,港股市場開始對智譜的關注。7月中彭博報道,被視為A股市場「大模型第一股」的智譜,雖已啟動內地的上市輔導,但亦考慮將上市地點從內地轉至香港,初步計劃集資3億美元。 語言模型的大神 成立於2019年的智譜,專注開發大型語言模型,創始人來自清華大學的唐傑及張鵬。智譜原屬校企,後脫離獨立,先後歷十多輪融資,投資者星光熠熠,有阿里巴巴、騰訊、紅杉、啟明創投及君明資本等。 不光如此,國家對智譜亦鼎力支持,國企珠海華發、杭州城投及成都高新區,今年3月共投入18億元。市場估計,最近一輪融資後,公司估值400億元。 在內地AI六小虎中,智譜被認為是老大哥,一來成立較早,二來屢獲國家扶持,而公司超大規模語言模型GLM-130B,是2022年亞洲唯一入選斯坦福評測的全球主流大模型。 人事大地震 2023年當Chat GPT忽然爆紅,內地私募或風險基金對AI公司趨之若鶩,爭相捧著資金來敲智譜的大門。不過AI市場的變化,一點也不遜於大模型迭代更新的速率,智譜的光環逐漸褪色,更陷入一場困局。 最近半年公司高管接連離職,本來人事變動在AI行業並非大不了的事情,但智譜的情況仿如地震,年初首席戰略官張闊及專責融資的副總裁曲藤相繼離任後,融資推進就有點困難。二月時,應用AI及合作副總裁李惠子亦離任。到上月,就連COO張帆也宣布離職,據聞是對業務重新劃分有所不滿。市場更傳出智譜AI院的負責人東昱曉也辭任,雖然公司否認,但消息仍不逕而走。 其實在人事變動前,公司的問題已開始浮現,特別是深度求索的面世,殺了專攻大型語言模型的六小虎一個措手不及,作為虎頭的智譜更是首當其衝。 DeepSeek橫空而出 深度求索推出後,市場發覺原來低成本都可以做出好東西,仍在不斷輸血的大型語言模型企業的情況就變得尷尬;投資者質疑,究竟是否仍對大型模型投入海量資金? 六小虎中的百川智能創始人王小川即時轉變戰略,不再繼續投資基礎模型,改攻醫療保健應用。前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創立的零一萬物,亦表示停止投資開發基礎模型。 事實上,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智譜也被迫走上降價之路,如GLM-4-Flash的價格每百萬tokens(模型理解和處理文本的計算單位)只收0.06元,但在一年前,每千個tokens收費為 0.5元,可想而知降價幅度是何等驚人。 今年初深度求索發布的DeepSeek-R1,讓智譜平添不少壓力,因為現時許多客戶均傾向於DeepSeek的模型,直接影響智谱的B端業務部署,令智譜要向企業拿訂單時面對更大挑戰。 一方面開源陷困局,另外節流又難做到,畢竟大模型的研發,是需要高額的投入,智譜堅持自研技術,讓情況進一步惡化,據《財經雜誌》報道,2024年公司的收入僅約3億元,但虧損達到20億元。 面對內憂外患,又未能開源節流,智譜暫只能寄望盡快拿到資本市場的上市車票,除可以融到資金外,也可提升公司層次,後續的拓展更有一個大平台支撐。碰巧香港新股市場正藉大熱,特別是AI概念股份更加成市場寵兒,有見及此,智譜除在內地續進行輔導外,也作出兩手準備,不忘香港這個窗口,始終香港都是面向國際的資本大舞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