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國產化妝品集團重遞上市申請,正衝擊「港股國產美妝」第一股

重點:

  • 上海上美化妝品第二次向港交所遞表申請上市,但其銷售推廣開支佔整體收入近半,削弱公司財務表現
  • 該公司近年致力拓展多品牌路線,但新品牌未能擔大旗,依靠單一舊品牌撐起「半壁江山」

陳嘉儀

女為悅己者容,但女士們願意投資這家化妝品生產商嗎?

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曾籌備於A股上市,至今年1月改變主意,轉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但招股書在7月失效。三個月後,公司更新了今年上半年財務數據,在10月5日再度遞表,如能順利通過聆訊,有望成為「國產美妝第一股」。

上美是一個多品牌化妝品集團,專注於護膚品及母嬰護理產品的開發、製造及銷售,旗下擁有韓束、一葉子及紅色小象三個知名品牌。自2002年成立至今,該公司一直紮根三四線城市,主打大眾化妝品市場。

據初步招股文件引述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按2021年零售額計算,上美在中國大眾化妝品市場的市佔率僅1.6%,但已足夠在2015年至2021年期間,連續7年穩佔國產化妝品公司前5名,可見市場相當分散。

三大知名品牌中,2003年面世的韓束是首個自創品牌,憑一款多功能「bb霜」走紅,曾創下「40天銷售一個億」的戰績;2014年推出的一葉子是主打草本護膚的品牌,翌年創立的紅色小象則專注於母嬰護理產品,是化妝品行業近年增長快速的範疇。三個品牌收入過去兩年佔總營收比率均約92%。

在競爭激烈的國產化妝品牌中,上美稱得上是老大哥,同期的珀萊雅(603605.SH)、丸美股份(603983.SH)已登陸A股;後起的網紅品牌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YSG.US)、專注敏感肌的護膚品牌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300957.SZ也成功在美國及深圳創業板上市。上美至今才申請來港上市,已是遲來的春天。

斥巨資投放廣告

初步招股文件顯示,上美過去兩年收入增速減慢,在2020及2021年,公司營收分錄得17.6%與7%的按年增幅,但今年上半年則大跌31.1%至12.6億元,主要是反映新冠變異病毒株疫情對生產、供應鏈和需求造成的打擊。

上美近年的最大優勢,是靠電商平台和直播帶貨促銷,過去三年來自線上渠道的收入分別是15.1億元、25.4億元及27億元;即使遇上今年上半年的淡靜市況,相關渠道也錄得9.3億元收入,佔整體收益近74%。

盈利表現方面,雖然去年淨利潤大增66.5%至3.39億元,但今年上半年迅速滑坡,淨利潤大挫62.6%至6,530萬元,主要因為營銷及銷售開支沉重,雖然相關支出已按年減少22.8%至6.08億元,但仍佔期內收入高達48.3%,比例為近三年半以來新高。

砸重金打品牌,是上美的一貫風格,核心品牌韓束在創立初期,曾邀請韓國紅星崔智友擔任代言人;2015年,該公司更以刷新中國電視廣告記錄的5億元高價,冠名相親節目《非誠勿擾》;此外,集團近年也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就是街舞》等知名電視劇及綜藝節目投放廣告,因此不難解釋為何行銷費用高昂。

不過與行業內其他上市企業比較,這種燒錢行為似乎是國產化妝品牌的老毛病。目前已在A股上市的貝泰妮和珀萊雅,今年上半年的銷售費用率也高達45.4%和42.5%,主要原因也許是當前國產美妝品牌定位於中低收入和價格敏感度高的群體,由於產品壁壘低、同質化嚴重,只能靠行銷和開拓管道去推動增長。

為了與一眾新老品牌比拼,上美近年也嘗試踏上專業科研之路,從2016年開始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於日本神戶設立科研中心,是首家在上海、日本擁有雙科研中心的國產化妝品公司。在國內化妝品研發人才緊缺下,更出重金向寶潔、資生堂等國際大品牌挖角,帶來先進的基礎研究經驗。

新品牌未能接班

不過,根據初步招股文件,上美於過去三年半的研發開支合共只有3.17億元,僅佔業績報告期收入2.3%至4.1%,與貝泰妮和珀萊雅的投入相近,可見該行業「重營銷,輕研發」的態度。

為了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上美也嘗試朝高端化進發。2019年以來,推出針對敏感肌膚的「高肌能」、孕婦專用護膚品「安彌兒」以及護髮品牌「極方」,希望能滲透更多消費群體;可惜效果暫時不明顯,多個新品牌的合計收入僅佔2019年總營收13.4%,其後更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已減至7%。

反觀核心品牌韓束繼續單天保至尊,以今年上半年收入6.04億元計算,對總營收貢獻高達47.8%;近年增長穩定的紅色小象則爬過一葉子頭,對總營收貢獻由2019年的18%增至24.2%。此外,三個主要品牌的毛利率一直在60%以上,高於新品牌的40%至50%,可見轉型之路不易。

要估計上美的上市市值,可利用同行貝泰妮與珀萊雅的預期市盈率約43.7倍及39.2倍去估算,取其平均41.5倍,以上美今年上半年淨利潤6,530萬元引伸到全年計算,估值可達54億元;但由於近期環球股市表現急轉直下,內地消費情緒也顯著放緩,該公司正式獲批上市時,市況可能會有較大變化。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六福集團3月季度營收下滑 同店銷售額跌幅擴大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上周四披露,截至3月底的三個月期間,其零售收入同比下降1%,同店銷售額則下降10%。 公司在港澳市場表現最差,三月當季零售收入同比驟降11%,同店銷售額大幅下挫14%。相較之下,中國內地業務表現較好,當季零售收入增長20%,同店銷售額亦錄得2%升幅。 報告期內,集團淨減少56間門店,總門店數從去年9月底的3,343間縮減至今年3月末的3,287間。 由於復活節假期,香港交易所上周五與本周一休市。六福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上升6.6%。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PCB設備製造商大族數控擬赴港上市

深圳上市的PCB設備製造商深圳市大族數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200.SZ)周一公布,擬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公司已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審計機構。 成立於2002年的大族數控,是中國印刷電路板(PCB)專用設備生產商之一,主要從事PCB專用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產品包括PCB鑽孔、檢測、曝光、成型設備等。其控股股東為大族激光(002008.SZ)。 公司2024年收入33.43億元,同比增長104.56%,淨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22.20。今年首季收入9.6億元,同比增加27.89%,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加83.60%。公司股價自2022年上市以來,已下跌50.3%至38.06元左右,市值約159.8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Temu與Shein大砍美國廣告支出 警告即將漲價

據媒體報道,中資電商平台Shein與Temu正大幅削減其在美國的廣告支出,並警告消費者即將調漲價格。這是因應美國即將開始對所有進口包裹徵收關稅的新政策,該政策取代了原本的免稅規定,過去內容物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型包裹可免關稅入境美國。 路透社援引SensorTower數據報道,截至4月13日的兩周內,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及YouTube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較前30天均值下降31%。同期Shein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及Pinterest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縮減19%。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旗下國際業務板塊,Shein則是全球快時尚行業領軍企業,總部在新加坡但其大部分商品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英國《衛報》披露,這兩家電商業者已警告其美國客戶,預計下周起將上調價格。Shein在向消費者發出的公告中表示:「由於全球貿易規則與關稅政策變動,本平台的營運成本已上升」,價格調整將於4月25日生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上調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後,Shein與Temu或需繳納最高145%的稅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台積電首季淨利增六成 客戶未受關稅影響

晶片代工大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US; 2330.TW)周四公布最新業績,首季收入8,392,5億元台幣(255.3億美元),同比增長35.3%,淨利潤3,615.6億元台幣,同比增長60.3%,創歷史新高。 其中,來自高階運算業務的收入佔比,從去年同期的46%增長至59%,但智能手機業務則從38%降至28%。另外,五奈米製程業務收入比重從去年同期的37%降至36%,但三奈米製程業務則從9%增至22%。從地區看,公司有77%收入來自北美地區。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目前客戶行為並未因關稅政策有任何轉變,2025年營運展望不變,美元營收將成長24%至26%,預計AI需求仍然強勁。他提到,公司正加碼美國投資,預估將有約30%的二奈米及以上產能將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 業績公布後,台積電美股周四微漲0.05%,收報151.74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