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消退加沽空狙擊 創科實業遇雙重挫折

電動工具品牌Milwaukee和Ryobi的製造商去年下半年收入開始收縮,扭轉了疫情高峰時期兩年的強勁增長 重點: 創科實業去年下半年收入下滑8.7%,利潤跌幅更達到13.2% 這家電動工具製造商的股價自一周前的一場沽空狙擊以來已下跌20%,與2021年8月的高位相比,更縮水逾一半   陽歌 就叫它「疫情後的宿醉效應」吧,這就是電動工具製造商們在過去半年的感受。之前兩年,人們因為疫情而長期呆在家裏進行裝修,因此對電動工具需求強勁,推動了電動工具製造商的繁榮。 在上周遭遇沽空攻擊,導致市值被抹去四分之一後,本土電動工具製造商創科實業有限公司(0669.HK)對這種痛苦的感受比同行更為強烈。一周後,該公司剛剛發佈了最新財務報告,但對振奮投資者不會有太大作用,因為由Jehoshaphat Research發起的這場狙擊,令後者存在疑慮。 業績顯示,去年下半年,以Milwaukee和Ryobi這兩個電動工具品牌為支柱的創科實業收入和利潤雙雙收縮。該公司幾乎沒解釋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也未就看上去充滿不確定性的來年做出任何有意義的展望。 投資者似乎沒太在意,該公司股價在業績公佈後的週四早段上漲約2%,這建立在該公司交易不甚活躍的美國存托憑證(ADR)週三上漲0.6%的基礎之上。 但該股自沽空狙擊後遭受重創,週三收市時仍比攻擊前低約20%,市值縮水約300 億港元(265億元)。過去整個一周的交易量都遠高於平均水平,是以往的五倍甚至更多,這表明從該公司在疫情期間的強勁收益中獲利後,很多人可能正在拋售該股。 按目前的價格水平,該股比2021年8月的高位下跌了一半還多。 我們不會在本文深入介紹沽空機構的報告,但如果有人想看對方稱創科實業十多年來通過「操縱會計」誇大利潤的指控,可以點擊這裏。如果你點擊另外一個連結,就能看到該公司稱沽空機構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例行回覆。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該公司新發佈的年報。報告顯示,它正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危險:至少從2019年就開始的年收入增長趨勢正在終結。去年,該公司設法保住了這種趨勢,收入增長0.4%至133億美元(915億元)。但從全年數據中減去該公司上半年的收入後,創科實業下半年的收入實際上下降了8.7%。 這次收入下降並不令人震驚,因為在此之前,該公司的收入增長就已經在穩步下降,從2021年上半年的52%,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僅10%。根據雅虎財經對14家分析機構進行調查後的平均預測,該公司今年的收入將恢復到大約6%的增長。但在最新財報發佈後,它們很可能會下調自己的預測數據。 DIY業務下滑 深入研究該公司的報告就可以發現,DIY相關業務的下降,是導致收入慘淡的主因。而該公司更受專業人士青睞的Milwaukee品牌,去年的銷售額甚至比2021年增長了18.7%。 但該公司表示,它面向DIY愛好者的Ryobi品牌,去年的銷售額出現了5%左右的下降。它還說,即使在出現這種下降之後,Ryobi去年的銷售額仍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高出近50%,這表明隨著疫情的繼續消退,該品牌的銷售今年可能還會出現進一步下滑。 在成本控制方面,該公司做得還是不錯的,全年營運費用僅增長2%。同樣,它將去年的資本開支從2021年的7.47億美元削減至5.81億美元。因此,該公司的毛利率從2021年的38.8%提高到了39.3%。 儘管採取了成本控制措施,該公司去年的利潤仍下降了2%,至10.8億美元,而下半年的降幅更大,為13.2%,這可能是融資成本上升所致。 該公司對過去一年的討論很少,對情況似乎迅速惡化的下半年更是幾乎隻字不提。但競爭對手——電動工具製造商史坦萊百得(SWK.US)在一個月前發佈的第四季報告中也顯示出類似的壓力,包括該季度的收入持平,並從一年前的盈利轉向虧損。  史坦萊百得在去年底也沒有對不斷惡化的環境發表太多評論,儘管它確實指出,在進入2023年之際,該公司試圖清庫存,「為具挑戰性的需求環境做好準備」。 創科實業財報中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它對製造地點多元化的討論。跟許多品牌一樣,疫情期間,該公司也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作為製造基地的風險。因此,該公司表示已經向前邁進,將基地擴大到越南、墨西哥甚至美國,以服務北美市場,目前北美業務約佔其銷售額的四分之三。 從估值角度來看,創科實業在同行中看起來仍然相對強勁,它的市盈率為16倍。這與DIY用品零售商家得寶(HD.US)的17倍大致相若,遠高於規模較小的香港上市公司德昌電機(0179.HK)的10倍。  總而言之,因為滿足家裝市場需求的獨特地位,這些公司是少數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的群體之一。但隨著疫情逐漸遠去,它們回到以前的業務和估值水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疫情紅利結束 創科實業增長放緩

這家電動工具製造商今年上半年收入僅增長10%,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2%,因為隨著疫情的紓緩,居家DIY活動回歸疫情前的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