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簡訊:Temu與Shein大砍美國廣告支出 警告即將漲價
據媒體報道,中資電商平台Shein與Temu正大幅削減其在美國的廣告支出,並警告消費者即將調漲價格。這是因應美國即將開始對所有進口包裹徵收關稅的新政策,該政策取代了原本的免稅規定,過去內容物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型包裹可免關稅入境美國。 路透社援引SensorTower數據報道,截至4月13日的兩周內,Temu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Snap、X及YouTube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較前30天均值下降31%。同期Shein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及Pinterest平台的日均廣告支出縮減19%。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PDD.US)旗下國際業務板塊,Shein則是全球快時尚行業領軍企業,總部在新加坡但其大部分商品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英國《衛報》披露,這兩家電商業者已警告其美國客戶,預計下周起將上調價格。Shein在向消費者發出的公告中表示:「由於全球貿易規則與關稅政策變動,本平台的營運成本已上升」,價格調整將於4月25日生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上調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後,Shein與Temu或需繳納最高145%的稅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台積電首季淨利增六成 客戶未受關稅影響
晶片代工大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US; 2330.TW)周四公布最新業績,首季收入8,392,5億元台幣(255.3億美元),同比增長35.3%,淨利潤3,615.6億元台幣,同比增長60.3%,創歷史新高。 其中,來自高階運算業務的收入佔比,從去年同期的46%增長至59%,但智能手機業務則從38%降至28%。另外,五奈米製程業務收入比重從去年同期的37%降至36%,但三奈米製程業務則從9%增至22%。從地區看,公司有77%收入來自北美地區。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目前客戶行為並未因關稅政策有任何轉變,2025年營運展望不變,美元營收將成長24%至26%,預計AI需求仍然強勁。他提到,公司正加碼美國投資,預估將有約30%的二奈米及以上產能將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 業績公布後,台積電美股周四微漲0.05%,收報151.74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藥明合聯再遭股東減持 ADC外包龍頭受關稅拖累?
藥明康德資金流十分充裕,此次減持更像是財務投資的高位套現以及對關稅風險的提前規避 重點: 藥明合聯2024年淨利潤同比激增277%,其中約50%的收入來自北美地區 CXO企業研發階段的訂單主要以研發服務形式對美出口,整體影響較為有限 莫莉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引發全球恐慌的對等關稅後,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儘管在4月2日的對等關稅貨物清單中藥品被排除在外,但特朗普隨後對藥品徵收關稅的表態仍然讓關稅的陰雲持續籠罩醫藥行業。在此情形之下,CXO(醫藥服務外包)龍頭藥明康德(603259.SH;2359.HK)在關稅公布前一日,大手筆高位減持藥明合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268.HK)的股票,這一精準的「高拋」操作,顯示了行業龍頭對政策風險的焦慮。 4月2日盤後,藥明康德發布公告稱,已經在4月1日通過大宗交易出售所持有的藥明合聯5,080萬股股票,約佔藥明合聯當前總股本的4.23%,成交金額約21.78億港元。 這是過去半年來,藥明康德第三次減持藥明合聯的股票,累計套現超過46億港元。 對於此次拋售的原因,藥明康德解釋稱,公司出售上述股票資產所獲得的現金收益,將用於加速推進全球產能及能力建設,吸引並保留優秀人才,持續強化公司獨特的一體化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CRDMO)業務模式。此次出售藥明合聯股票的投資收益約為18.47億元,佔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例超過10%。 事實上,藥明康德資金流十分充裕,截至2024年末,自由現金流達到歷史新高至79.8億元。此次對藥明合聯的減持,更像是財務投資的高位套現以及對關稅風險的提前規避。4月1日,藥明康德減持的當天,藥明合聯的股價創下自2023年11月上市以來的最高價49.5港元,在隨後的四個交易日內,由於特朗普宣布高額對等關稅,藥明合聯股價連續下挫,在恒指創下歷史性跌幅的4月7日,藥明合聯的單日跌幅甚至高達27.58%,如今股價已經跌至30港元的水平。 作為生物偶聯藥CRDMO領域的龍頭公司,藥明合聯最新公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出高增長的潛力。該年度藥明合聯的營業收入達40.52億元,同比增長90.8%;淨利潤更是同比激增277%至10.70億元,淨利潤率從13.4%提升至26.4%。 其中,來自北美地區的收入保持穩定,佔比從2023年的40%提升至50%,來自中國和歐洲地區的收入分別佔26%和16%。 從2023年11月登陸港股以來,藥明合聯的股價雖然曾在2024年經歷下行,但股價已較IPO定價20.6港元上漲超過五成。藥明合聯的動向備受資本關注,除了與其業績的高增長性有關,更因為其所處的ADC賽道正處在蓬勃發展階段。2024年,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達到1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6款ADC新藥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因此ADC外包服務需求也在水漲船高。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藥明合聯全球客戶總數擴大到499家,2024年新增154家客戶,全球收入排名前20的跨國製藥巨頭有13家是藥明合聯的客戶。 關稅風險幾何 特朗普政府對於藥品的關稅尚未出台,投行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中國的CXO企業研發階段的訂單主要以研發服務形式對美出口,而多數商業化階段訂單僅由國內企業完成前一部分,隨後會轉移至歐洲等地完成最後的合成步驟,都屬於免關稅,整體影響較為有限。 但是,進口耗材、器械等成本仍可能隨著關稅上升而增加,壓縮CXO企業的利潤。藥明康德副董事長、全球首席投資官胡正國在4月10日的業績交流會上表示,關稅對公司肯定會有影響,影響多少現在還極不明朗,「在大環境不確定的狀態下,公司抓住客戶對賦能需求的確定性,服務好客戶,最大程度降低關稅帶來的影響。」 為了應對地緣政治風險,藥明合聯也布局了全球雙廠生產戰略,在新加坡大士生物醫藥園建設了佔地面積約22,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預計將於2025年底啓動運營,該基地將開設四條生產線,用於臨床及商業化生產,包括一條生物偶聯藥物抗體中間體和原液雙功能生產線、一條原液生產線以及一條制劑生產線。 與此同時,「藥明系」服務的那些跨國藥企巨頭們也宣布了一系列回流美國的計劃,亦有可能對CXO企業的長遠訂單產生影響。例如,諾華宣布計劃在5年內對美國基礎設施投資230億美元,以確保諾華為美國患者提供的所有關鍵藥物都將在美國製造;禮來計劃投資至少27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四個新的生產基地,以滿足其暢銷減肥藥和糖尿病藥物的旺盛需求。 當前,藥明合聯的市盈率已經達到32倍,遠高於藥明康德的市盈率14倍,顯示前者有較高的溢價。投資者需要關注關稅等地緣政治風險對藥明合聯股價的影響,畢竟,對資本市場來說,再高的增長預期也難敵對不確定性的恐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關稅成創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月1日,中美貿易戰的號角再次吹響,美國開始向中國及香港進口的貨品加徵10%關稅,經營電動工具的創科股價即時受壓 重點: 創科表示關稅對今年業績影響微不足道 集團早已在全球各地設立製造基地,以分散分險 劉智恒 古希臘時代,敘拉古城池的大臣達摩克利斯十分羡慕城主狄奧尼修斯,一天城主讓他嘗試做一天的主人,當達摩克利斯坐上寶座後,發覺王座上方懸掛著一把金光閃閃劍,讓他十分不安心。城主對他說,頂上的劍能每分鐘提醒自己王權下時刻隱藏的危機。後人就用這個故事,寓意在權力或安逸環境下,危險時刻存在。 近日,特朗普剛上任美國總統,貿易戰的烽煙再起,雖然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加徵的25%關稅暫時延緩1個月,但中國就沒那麼幸運,美國對華加徵的10%關稅即時實行,主要市場在美國的創科實業有限公司(0669.HK),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時刻威脅到集團的業績。 關稅對一眾以美國為市場的華資企業來說,必然受到影響,問題是程度有多大。生產及銷售電動工具、戶外園藝工具、地板護理及清潔產品的創科,在面對關稅的威脅下,股價也受到一定壓力,急忘要發公告力證業務不受影響。 股價一度跌破百元 2月3日是美國開徵關稅後首個交易日,創科即下跌近5%,失守百元關口,收報99.65港元。股價突然一挫,公司不敢掉以輕心,急忙與證券界對話,而分析師對創科的回應也深表認同。 摩根大通的報告表示,美國雖佔創科去年中期收入的75%,但集團的韌性在於其供應鏈多元化,以及可快速調整生產布局。摩通認為目前股價疲弱,反倒是一個增持機會,預期去年下半年公司利潤同比升18%,給予公司「增持」評級,目標價135港元。 花旗亦認為創科可藉調整價格及供應鏈轉型,一定程度抵消相關政策影響,給予創科買入評級,目標價140港元。 證券界投下信心一票,創科股價穩定下來,並重上百元大關。公司更發出一則公告,強調對2025年的影響「微不足道」。 多元生產分散市場 創科在公告中展示了一系列的應對策略,其中集團強調,已將生產地點分散:「在過去八年間,集團在全球製造的足跡顯著地多元化,使公司能夠自信地適應特朗普政府頒布的潛在新關稅。」 其次是盡量開拓更多市場。集團說:「公司的策略性遠見,已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容許公司能自信地應對一系列的貿易局面。」 在產品方面,創科不斷推陳出新及優化改良。公司強調不斷專注於創新以超越競爭對手,並提到:「在美國擁有最先進的生產設施,以及開發用戶驅動型創新產品,相信於行業中處於最佳位置,繼續為客戶提供價值。」 中期盈利回升 事實上,創科2023年盈利雖有所回軟,全年下跌至9.76億美元,但2024年業務開始有回升態勢,上半年銷售增長6.3%至73億美元,純利增長15.7%至5.5億美元。 期內的毛利率保持平穩,接近40%,自由現金流由3億美元升至5.08億美元,負債比率更由25.7%大幅收窄至9.2%,下調16.5個百分點。 旗艦品牌MILWAUKEE 銷售額增長11.2%,RYOBI 的表現亦跑贏市場。北美業務同比增長5.6%,歐洲增長7.9%,澳洲及亞洲更錄得13%增長。 相对于相類行业的家得寶(HD.US)的28倍,以及史坦萊百得(SWK.US)的44倍,創科現時延伸市盈率約為23倍,與他們比較,創科估值並不算高。 不過,創科雖力證對今年盈利影響有限,然而特朗普的決策變幻莫測,隨時又會出現變化,倘若再與華關係再惡化,難保關稅有機再提升。畢竟長線基金講求穩定回報,當你存在著未知數,基金就會有所保留或提高戒心,投資意欲肯定打了折扣。 再者,特朗普的國際政策經常左搖右擺,飄乏不定,你猜不到他何時及向那個國家施以關稅壓力,一如近期針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縱使創科已在多點布局,說不定部分地點也有機會被波及。 因此,影響是否「微不足道」,實屬言之過早,反之關稅變化仿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對創科業務構成一項極不穩定的威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特朗普上場或增關稅 內銷疲弱的敏華前景受壓
主打沙發市場的敏華,似未有受到內地樓市重大影響,中期業績按年微升 重點: 敏華上半財年內地收入下降,但海外收入表現強勁 毛利率再升空間低,特朗普關稅政策將左右業績表現 白芯蕊 內地樓市近年進入寒冬,各行各業大受打擊,以沙發起家的家具用品商敏華控股有限公司(1999.HK),雖然傢俬業務與樓市關聯度大,但最近公布中期業績,截至九月底的上半財年業績不跌反升,未有受內地樓市影響,維持派息率超過五成,確實相當標青。 敏華控股1992年由主席黃敏利於香港成立,之後逐步開拓內地、歐美、日本、韓國等市場,2010年在港交所掛牌,現時旗下沙發芝華仕品牌,連續5年在全球銷量第一,國內市佔率則達約60%,在美國生產商中穩居前三甲位置。 集團上半財年總收益按年跌7.1%至83.1億港元,佔總收入近六成的中國市場收益挫17.2%至49.7億港元。集團直認中國消費者信心比去年進一步下滑,市場變得沉寂,從價格及產品亦難以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反映內地市場經營艱難。 幸好敏華海外業務表現出色,減輕中國業務對集團收入影響,當中佔總收入26%的北美市場收入,上半財年按年升5.7%至21.54億港元;佔總收入8.8%的歐洲及其他海外市場表現更突出,收入達7.33億港元,按年升37.7%。 原料價跌推高毛利率 此外,內地通縮持續,十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更連跌25個月,卻變相對敏華有利好作用。由於集團原材料主要成本,包括佔總成本超過五成的真皮及鋼材,在上半財年價格按年下跌5.3%和8.3%,連同生產開支急降10.5%,令集團已售商品成本跌7.7%,帶挈期內毛利率及淨利潤率按年上升0.4和1個百分點,也令敏華中期純利力保不失,按年微增0.3%至11.39億港元。 一向派息慷慨的敏華,除了2019年及2020年派息比率低於50%外,整體派息率都高於五成。集團計劃中期業績每股派息15港仙,以中期每股盈利29.37港仙計算,派息比率達51%,與往績一致。 其實敏華近年業務對對紮實,全因功能沙發帶動。據《全民升艙白皮書II》調查顯示,七成受訪者以「躺在沙發上」為回家後首選休息方式,功能沙發產品特質是柔軟適中,舒適感比布藝及實木沙發佳,椅背傾角比傳統沙發高,達110至150度,人體重心逐漸向椅背傾斜,背部和肩部的肌肉負荷減少,類似飛機頭等艙一樣體驗。 功能沙發海外銷售佳 功能沙發主要銷售對象是海外,尤其是美國,在當地功能沙發市場滲透率近50%,北美功能沙發市場更佔全球份額54%。隨著聯儲局啟動減息,樓宇按揭息率也回落,單是美國10月二手樓銷售按月增長達3.4%,配合股市持續創新高,帶動消費意欲,敏華已表明美國需求仍然良好。 至於歐洲業務方面,集團管理層信心亦十足,隨著市場份額增加,有助抵銷單價下跌,估計歐洲市場未來6個月銷售可錄得雙位數升幅。 不過,特朗普在美國大選中勝出,明年一月重返白官,分析普遍都預期特朗普會大增中國關稅,雖然敏華表明已拓展多個海外生產基地,包括越南及墨西哥工廠,但特朗普曾在大選前點名可能向墨西哥及越南大幅徵收關稅,一旦不幸落實,無疑會對敏華有重大打擊。 內地樓市仍弱不利敏華 此外,中央雖然出招撐經濟救樓市,但內地樓市問題依然未有實質解決。評級機構惠譽博華,將明年中國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展望評為「低景氣穩定」,預計短期二手房價格下行趨勢仍將延續,新房價格調整壓力仍然較大,加上近日中港股市又再次回落,無疑會打擊中港市場消費信心,令敏華中國業務亦受影響。 另一方面,敏華管理層提到上半財年以低價買入原材料,有助推高毛利率及淨利潤率,惟管理稱原材料價格卻已見底,加上內地消費降級,產品單價亦同步下跌,故此再提升空間亦未太多。 總括來講,敏華雖然上半財年業績硬淨,但家具市場與內地樓市關聯度高,未來內房銷售及市場氣氛將左右敏華內地業務表現,海外業務則要密切留意特朗普上場後對關稅的立場變化,但集團派息高,據《彭博》數據顯示目前預期敏華股息率達6.8厘,作為出口工業股,行業平均股息率普遍低於5厘,因此現價應對敏華有一定支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歐洲加徵電動車關稅 比亞迪反成大贏家?
近年中國電動車「內捲」嚴重,紛紛減價搶市場,令利潤壓縮,更導致不少新勢力持續虧損 重點︰ 歐盟向中國電動車企加徵關稅,但幅度比市場預期小,當中比亞迪被徵收的關稅最低,刺激股價一度大漲 市場估計,未來將有更多中國車企到歐洲設廠,以減低運輸及關稅成本 裴梓龍 終於,歐盟決定跟隨美國,公布對中國純電動車的臨時反補貼關稅,但比起美國拜登政府「一刀切」全部提高至100%的關稅不同,歐盟並沒有這麼激進。 根據歐盟的公布,對於三家有參與抽樣調查的車企加徵不同程度關稅,其中對比亞迪(1211.HK)加徵17.4%、吉利汽車(0175.HK)收取20%、上汽集團(600104.SH)徵收幅度高達38.1%;未被抽樣但配合調查的車企,稅率統一加徵21%;至於其他並沒有配合歐盟調查的車企,則加徵38.1%關稅。 這次加徵關稅將在7月4日正式實施,加上原本10%的關稅,意味比亞迪的關稅最低,只需27.4%。 由於歐盟加徵的關稅比市場預期低,而且比亞迪被徵收的稅率最小,其股價於消息公布後,單日一度大漲8.8%,吉利汽車股價也曾反彈4.6%,至於三大電動車新勢力蔚來(NIO.US; 9866.HK)、小鵬汽車(XPEV.US; 9868.HK)和理想汽車(LI.US; 2015.HK)的股價變動不大,反映投資者認為比亞迪在這次加徵關稅中,反而成為最受惠的中國車企。 市場大多認為歐盟這次加徵關稅,對中國電動車企影響不大,根據諮詢公司榮鼎集團的研究報告,以比亞迪為例,其出口到歐洲的Seal U車型,在中國賣20,500歐元(約15.9萬元),但在歐洲賣42,000歐元,在中國賣一輛賺約1,300歐元,在歐洲賣一輛的盈利則為14,300歐元,那麼就算關稅加至30%,也能獲得不錯的盈利,只有當關稅加至45%至55%時,中國車企在歐洲的利潤才會被抵銷。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中國車企因這次加徵關稅承受的損失不大,「關稅幅度是大家預期之內,而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估計歐美針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措施會陸續有來,但中國車企近年主要戰場在中國及東南亞,歐洲佔比不多,增加關稅後,雖然新車款在歐洲落地會稍為減慢,但整體影響不大。」 歐洲設廠避關稅 獨立股評人鄒家華也同意相關說法,他認為中國車企本來就有成本優勢,「就算歐盟加徵關稅,目前仍能賺錢,不過為了避免關稅成本,估計會有更多中國車企到歐洲設廠,減低運輸成本及未來歐美再加關稅的影響。」 經過近十年的電動車大戰,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品牌,正超越歐洲傳統車企,尤其是電池技術更領先全球,而歐洲在發展電動車的路途上,近年也越來越依賴中國。據環保遊說組織運輸與環境(Transport & Environment)的數據,在歐洲去年銷售的每5輛全電動汽車中,就有1輛來自中國,而且這個比例仍會繼續上升。 近年歐洲國家也提供優惠,積極吸引中國車企到當地設廠,一來減低對中國製造的倚賴,其次是希望參考中國技術。比亞迪去年就宣佈在匈牙利建設歐洲首間車廠,獲當地政府提供就業補貼及稅收優惠,據說匈牙利正在全力與長城汽車(2333.HK)磋商,希望吸引對方進駐。 此外,奇瑞汽車也將會與歐洲合作夥伴在今年四季度於西班牙巴塞羅那設廠,並正在與意大利等國家商討,計劃於歐洲建設第二廠房;而東風汽車(0489.HK)同樣正與意大利政府討論設廠事宜。 作為歐洲第二大汽車生產國的西班牙,四年前已推出規模達37億歐元的計劃,吸引電動車企及電池廠到當地設廠,其中中國電池企業遠景科技,已經在西班牙設立工廠,並為當地創造3,000個職位,獲得3億歐元補貼。 事實上,中國電動車企在國內「內捲」嚴重,就連美國巨頭特斯拉(TSLA.US)也要減價迎戰,由於收入遭壓縮,導致電動車新秀一直無法盈利,也促進了車企加速擴張海外,而東南亞就為另一個主戰場。 根據TrendForce的研究估計,今年中國車企在東南亞的電動車市佔率達到67.5%,並計劃加快到泰國及印尼設廠。不過,要勇闖東南亞並不容易,由於充電設備等基礎設施不足,電動車在東南亞仍處早期發展階段,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也不高;更重要是曼谷、吉隆坡和雅加達等大城市堵車問題嚴重,令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備受挑戰;再加上越南的電動車企VinFast(VFS.US)近年快速崛起,成為中國車企在東南亞的一大競爭對手。 從投資角度來看,市場仍較為看好龍頭企業比亞迪,鄒家華認為比亞迪在東南亞的發展已經成形,「例如到泰國旅遊時,已看到街上有不少比亞迪的車,加上它領先的DM5.0技術,令續航能力接近2,000公里,有助未來銷量」。他建議,投資者可在218港元買入比亞迪,目標價可達260港元。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憧憬光伏產品減關稅 古瑞瓦特力闖港交所
中國光伏逆變器供應商古瑞瓦特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畫於主板掛牌,集資最多5億美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