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給美國資本市場帶去更純粹的奶茶
這家高端茶飲連鎖企業已提交納斯達克上市申請,並報告其2022至2024年營收增長逾20倍 重點: 霸王茶姬已申請紐約IPO,成為中國頭部高端茶飲連鎖中首家沒選擇港交所,而選擇赴美上市的企業 通過大規模擴張,公司過去兩年營收與利潤激增,但增長勢頭在去年末顯現放緩跡象 陽歌 要是問中國任何一家茶飲或咖啡連鎖品牌,他們的效仿對象是誰?最不可能出現的答案應該就是星巴克。這家美國咖啡巨頭主打舒適空間和生活方式品牌形象,與中國現制茶咖行業盛行的“即買即走”快節奏文化形成鮮明對比。 但霸王茶姬試圖打破這一傳統,想要在爭奇鬥艷的高端茶飲紅海中開闢差異化道路。公司最新的嘗試是週三首次公開提交納斯達克上市申請——近期多個高端茶飲連鎖扎堆選擇在香港上市,而霸王茶姬選擇了紐約。 霸王茶姬未披露融資目標,但據其他媒體報道,募資規模可能在5億美元左右或更高。這或將使其成為自去年11月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在納斯達克IPO融資約4億美元以來,中國企業在紐約最大規模的上市交易。 公司希望通過強勁的增長故事來吸引紐約投資者,這個群體的投資品味更挑剔、但對中資消費品牌認知度低於香港投資者。它還需要面對消費情緒日趨謹慎的擔憂——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換進入放緩期後,這種謹慎情緒正在衝擊所有企業的銷售表現。 霸王茶姬是中國高端茶飲賽道的後來者,由當時二十多歲的張俊傑於2017年創立,他的草根逆襲故事一度成為了佳話。張俊傑試圖通過聚焦中國飲茶文化本源來實現品牌差異化,主打純茶與牛奶的簡單組合,摒棄了珍珠、奶蓋和鮮果等幾乎所有其他連鎖品牌都使用的配料。 為強化傳統定位,該公司還以京劇名角虞姬的寫意畫像作為品牌標識,並在產品包裝上採用古風設計,而其所有飲品均為茶與牛奶的不同配比組合。公司將產品與菜單的簡約性視作核心競爭力之一——星巴克目前也在通過精簡菜單以提升服務和效率。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2017年創立時,我們的靈感源自國際咖啡連鎖品牌,從1970年代以來,他們成功把咖啡飲用塑造成全球生活方式與社交概念。這樣的成功讓我們相信,飲茶文化同樣需要革新——並引領我們運用科技與品牌力量,將飲茶打造為連接全世界的人和文化的現代體驗。」 招股書當中通篇沒有提及星巴克,但把咖啡飲用提升至生活方式宣言的高度,就是這家美國連鎖品牌最成功的嘗試之一。雖然霸王茶姬的門店不如星巴克那般溫馨如家,但有各地的文化元素設計,設有座位區,與許多競爭對手僅設取餐窗口、顧客通過APP點單後即取即走的空間相比,其環境顯然更宜駐足。 爆發式增長 增長方面,霸王茶姬與其他頭部友商差異不大,因為公司近期同樣通過加盟模式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公司發源於以普洱茶聞名的雲南省,不過過去三年已快速向全國擴張。 這個茶飲連鎖品牌是現年30歲的張俊傑的創意結晶。出身平凡甚至說貧寒的他最初在一家台灣茶飲連鎖工作時接觸到這個行業,從普通員工起步,僅用三年時間便晉升為區域總經理。2015年他曾短暫離開該行業,兩年後回歸創立霸王茶姬。 招股書顯示,公司門店數量從2022年第四季度的1,087家激增近六倍至去年底的6,440家。截至2024年末,加盟店佔比為97%,貢獻去年94%的營收。其門店主要在國內,但境外也有156家。 霸王茶姬未在招股書中披露海外擴張計劃。但據其他媒體報道,其將海外市場視為下一個重要增長點,計劃今年底前在全球運營1,000至1,500家門店。 4月可能在洛杉磯開設首家美國門店。 公司整體營收也隨著門店擴張同步飆升,從2022年的4.92億元(6,800萬美元)躍升至去年的124億(17億美元)。規模效應提升了運營效率,助力其材料成本佔比從2022年的59.2%降至去年的48.4%。公司於2023年首次扭虧,實現8.03億元盈利,去年該數字增長逾兩倍至25.1億元。 儘管霸王茶姬前景看來一片光明,但其無法回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消費者捂緊錢包的現實。這一事實最清晰地體現在公司同店GMV增速上:繼2023年飆升94.9%後,去年僅增長2.7%,且放緩趨勢在下半年尤為明顯。 公司表示:「隨著我們持續擴大門店網絡覆蓋範圍與密度,消費者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的同時,單店業績也自然開始回歸常態增長軌道,這體現在最近幾個季度中國區單店月均GMV下降以及季度同店GMV增速放緩或下滑。」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蜜雪冰城獲中國證監會開綠燈
中國證監會周二表示,蜜雪冰城已完成香港上市備案,這家全國最大茶飲店的上市通過關鍵過程。 根據證監會網站上的通知,蜜雪冰城計劃在此次上市出售最多7,300萬股普通股。12名股東還計劃將1.31億股普通股轉換為H股,這些H股有資格在香港上市交易。 蜜雪冰城是中國最大的茶飲連鎖店,截至去年9月底,在中國擁有40,000多家門店,在海外另有4,800家門店。公司最初申請於2024年初上市,由於中國證監會暫時禁止新的茶飲IPO,該計劃被推遲。監管機構上個月取消了禁令,但蜜雪冰城仍必須通過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批准才能啓動 IPO。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剛獲中證監開綠燈 古茗趕年底港上市
隨著中國解除對奶茶企業上市的禁令,這家中檔鮮果茶飲有望年底赴港上市並籌集3億美元資金 重點: 古茗重啓赴港上市計劃,報告稱今年前九個月收入和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公司的增長來自開新店,由於中國高端茶飲市場競爭激烈,其毛利率略有下降 陽歌 就在我們預測中國將解除對茶飲企業的上市禁令一周後,靴子落地了。這是古茗控股有限公司週一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的最新上市文件中的關鍵信息,而就在一周前,中國證券監管機構表示,在延遲近一年後,該公司的上市計劃可以繼續進行。 古茗在中國各地的數千家茶飲店都採用的是英文名「Good me」,其最新文件中最新財務數據,和1月份提交的文件比較,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競爭加劇,古茗和競爭對手都在繼續快速開店,儘管市場顯露出越來越多的過度飽和跡象。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在多年高速增長後放緩,中國消費者變得越來越謹慎。這對喜茶和奈雪的茶(2150.HK)等高端茶飲打擊最大,不過古茗和競爭對手茶百道(2555.HK)等中端公司也感受到壓力。 說實話,從各方面來看,古茗的最新財務數據都相對讓人放心。從整體看,今年前九個月的數據顯示,由於競爭和消費者減少支出,同店銷售額下滑。但古茗也錄得了當期收入增長——這令今年上半年上市的競爭對手奈雪的茶和茶百道望塵莫及。 話雖如此,我們會更深入地研究古茗更新上市申請期間中國茶飲市場的最新變化。首先,我們應該指出,雖然我們經常將這個群體稱為「珍珠奶茶」連鎖店,但古茗的主打產品實際上是含有水果和牛奶的新鮮茶飲料。它自稱是一家中端連鎖店,產品價格大多在10元至20元間,約合1.40美元至2.8美元。這與中國最大的運營商蜜雪冰城等更便宜的連鎖店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大部分飲料都是用粉末和預製配料製作的。 最新上市文件顯示,截至去年底,古茗所處的賽道在中國擁有66萬家門店,而古茗在這個市場的份額約為4.8%。 過去三年來,公司及其同行一直以閃電般的速度開店,大部分都採用特許經營模式。但隨著市場趨於飽和,特許經營商賺錢難度加大,這個速度也在放緩。古茗就是這一趨勢的典型代表,截至9月底,其門店數量已增至9,778家,較去年底的9,001家增長9%。雖然這個增長數字不是同比增長,但轉化成同比增長可能約為12%,與2022年底至2023年底門店數量35%的增長相比,增速明顯放緩。 同店銷售額暴跌 今年前9個月,古茗的收入增長至64.4億元,同比增長15.6%,這與其門店網絡的增幅大致相當。這表明,大部分收入增長來自新店的開業,而不是單店業績的提高。今年前9個月,它的同店商品交易總額(GMV)同比下降4.3%,就反映了這一現實。 雖然看起來令人擔憂,但實際上這個降幅比奈雪的茶和茶百道的表現要好得多。茶百道在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了10%,儘管在此期間門店數量增加了20%。奈雪的茶收入也下降了1.9%,並且出現了虧損。 古茗今年前九個月的利潤也從去年同期的10億元增至11.2億元,增幅約為12%,儘管它的毛利率略有下降,從去年同期的31%下降到30.5%。不過,這比茶百道還是要好得多,後者上半年的利潤同比下降了約一半,至2.39億元。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奈雪的茶上半年虧損約6,500萬元,逆轉了去年同期盈利4.4億元的局面。 古茗試圖讓投資者相信,由於它專注中國較小的市場,與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相比,這些市場受到的影響較小,因此它可能更能抵御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公司指出,約80%的門店位於二線及以下城市,其中38%的門店位於鄉鎮。 與茶百道相比,古茗的擴張步伐要慢得多,這也反映出它似乎對擴張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在這種亟需整合的過熱市場中,這樣的做法顯得比較謹慎。事實上,古茗指出,這種整合已經開始,截至去年年底,現制茶飲店五大品牌的市場份額,已從三年前的38.5%上升到46.8%。 最後,我們來看看古茗的估值。它的市盈率應該能達到甚至略高於茶百道的19倍,假設這個數字為20倍,那麼它的市值將達到224億元。 此前有報道稱,古茗的上市目標是融資3億美元左右,與茶百道的3.3億美元融資額大致相當。雖然茶百道的股價在上市後的幾個月內大幅下跌,損失了約四分之三的價值,但近期股價略有反彈,目前較首次公開募股價格下跌了38%。 總言之,人們對奶茶行業的情緒似乎正在改善。這可能會對古茗有利,它似乎也是上市同行中管理較好的連鎖品牌之一。這可能有助它在未來成為一個整合者,因為這些運營更好的連鎖品牌將吞併規模較小、陷入困境的品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古茗獲中證監放行 茶飲重啓上市之路
在中國證監會正式備案後,這家茶飲連鎖店有機重啓香港上市計劃 重點: 古茗赴港上市計劃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完成備案,這表明它延遲已久的上市計劃可以繼續推進了 此舉可能表明,監管機構將允許其他茶飲企業恢復上市計劃,包括行業領軍的蜜雪冰城 陽歌 今年,中國茶飲市場忽冷忽熱,既反映出市場潛力巨大,也反映競爭激烈。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的是消費者信心迅速減弱,導致許多中國人削減支出,尤其是在非必需品上,比如每杯售價高達30元,與一杯星巴克拿鐵價格相當的高端茶飲。 年初,行業內四大茶飲連鎖店紛紛在1月和2月申請在香港上市,市場熱度高漲。然而,當茶百道(2555.HK)在5月成為首家上市的公司後,其股價卻大幅下跌,市場情緒迅速轉冷。對此,有傳聞中國證監會(CSRC)在9月進行了干預,禁止新的茶飲企業赴港上市。 現在,隨著中國證監會周一正式批准古茗的香港IPO計劃,禁令似乎正在悄然解除。古茗是三家在1月和2月提交IPO申請的公司之一。 香港和中國內地各有獨立的證券監管機構,證監會是中國內地的監管機構,理論上對香港的IPO流程沒有直接發言權。然而,想要在香港或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在證監會正式備案,而證監會則可以利用這個流程來有效地延遲,甚至阻止公司的海外上市計劃。 證監會曾利用這一機制來拖延古茗及其他兩家申請者——行業領軍品牌蜜雪冰城和規模較小的滬上阿姨的上市。因此,證監會對古茗IPO申請的正式備案,似表明它已解除對茶飲企業上市的禁令,我們可能很快會看到古茗提交更新後的IPO招股說明書。 查閱港交所網站會發現,古茗最早在1月初提交的申請,因未能在提交後六個月內獲港交所批核而失效。自最早那次申請後,它尚未提交任何更新的申請,而蜜雪冰城在1月提交的IPO申請也已失效。 那麼,監管機構為何改變主意?這肯定不是因為茶飲市場好轉,因為過去幾個月,由於消費者支出迅速減弱,茶飲市場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相反,證監會似乎已成為北京方面,試圖刺激國家低迷經濟的最新武器。 路透社也在周一報道,證監會在10月份召開了兩次會議,有10多家中外主要投資銀行和律師事務所參加。在會議上,它告訴與會機構,正努力加快一些海外上市的審批,並要求與會者在這一過程中提供協助。 國內資金荒 證監會之所以加快海外上市審批,似乎是希望企業獲取資金,以此來刺激中國經濟,而近期從國內渠道獲得資金的難度大大增加。因擔心投資者情緒疲軟,證監會已大幅限制上海和深圳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 與此同時,由於擔心經濟放緩和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許多私募股權投資者也縮減了投資活動。目前無論是來自國內IPO,還是私募股權投資者的可用新資金數量都有限,而且大部分都流向了自動駕駛、新能源和半導體芯片等新興領域。 這使得像茶飲製造商這樣的普通消費品公司受到冷落,而由於激烈的競爭和消費者信心的減弱,許多公司早已面臨著極大的壓力。 奈雪的茶(2150.HK)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在2021年首次公開募股後的三年里,一直是中國唯一在香港上市的茶飲連鎖店。據其最新財報,2024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9%至25.4億元,每筆訂單的平均價格也從一年前的32.4元下降15%至27.5元。隨著業務下滑,公司虧損4.4億元,扭轉了一年前盈利6,500萬元的局面。 茶百道的表現更為疲弱,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10%至24億元,儘管門店數量增加了約20%,達到8,385家。其利潤也大幅下滑,較去年同期的5.88億元減少了一半以上,降至2.37億元。 一個略微鼓舞人心的是,茶百道上周宣布派發每股0.36港元的特別股息。五個月前,該公司突然取消了之前宣布的每股0.28元的年度股息,這不僅激怒了投資者,也表明公司可能對財務狀況感到擔憂。 茶百道和奈雪的茶的股價週一雙雙上漲,漲幅分別為9%和4.5%。但即使在反彈之後,茶百道仍較IPO價格低約40%,奈雪的茶今年則下跌了約50%。 對於古茗目前的財務狀況,我們無法做出太多評論,因為自今年1月提交IPO申請以來,公司一直沒有提交任何更新的信息。公司在2023年的表現仍然相對較好,在最初的IPO申請中報告稱,去年前9個月,其收入同比增長34%,至55.7億元,利潤增長了兩倍多,達到9.9億元,其中大部分是非經營性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說,古茗完成港股上市備案令人鼓舞,因為意味它現在可以在香港上市了,後面可能還會有蜜雪冰城和滬上阿姨。但由於這些公司的業務不斷惡化,投資者是否會對它們感興趣還遠不清楚。這意味大多數公司可能會被迫大幅削減籌資目標,而即便如此,它們可能還是難以說服投資者購買它們的股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統一企業中國 收入新高利潤挫
最新:食品生產商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220.HK)周三公布,去年收入上升12%至282.6億元,創歷史新高,但淨利潤減少19%至12.2億元。 利好:由於新冠疫情去年在中國多地頻發,不少民眾被迫留在家中,即食麵成為必備物資,期內該公司的即食麵收入大升17.9%至106.2億元。 值得關注:受到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該公司去年的整體毛利率大降3.6個百分點至29%,是繼2011年的29.2%以來,毛利率再次跌破30%水平。 深度:統一企業中國成立於1992年,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其總部位於上海,是台灣食品製造商統一企業旗下的控股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即食麵、茶飲、果汁和咖啡等。自從新冠疫情在2020年爆發後,由於民眾對方便食品的需求大增,其收入已連續三年上升,但伴隨着原材料、銷售成本及推廣開支的增加,其淨利潤卻連續兩年下降。該公司表示,今年將研發更多非油炸、無糖及減鹽產品,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健康優質食品及飲料的需求。 市場反應:統一企業中國的股價周四大漲,中午收市升8.7%至7.65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上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