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ses after losses, when will Chenqi Technology become profitable?

虧損又虧損 如祺何時見盈利?

網約車平台如褀出行繼續錄得年度虧損,公司銳意發展的Robotaxi,暫時未見任何突破 重點: 去年持續虧損,蝕5.64億元 Robotaxi的收入乏善可陳   劉智恒 去年7月挾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概念到港上市的如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9680.HK),在港交所成功敲鑼後的一周,股價直線下插,半年後較招股定價35港元下挫近七成,傷透一眾投資者的心。 公司近日交出新一份成績表,結果教人失望,整體業績雖有改善,但虧損仍達5.64億元。 香港電影《無間道》中,梁朝偉飾演的臥底探員陳永仁一句經典對白:「三年又三年,十年也快來了?」正如這句話,如祺的投資者還要等多少年,公司才可扭虧為盈? 虧損停不了 如祺出行2019年成立,距十年還有一段時間,但何時扭虧,我們沒一個底,或許只能看看去年招股書的表述:「我們預計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將繼續產生淨虧損及經營淨現金流出。」 換言之如祺到2027年仍將錄虧損,之後能否收支平衡甚至扭虧為盈,相信今天管理層也未必可給出答案。 再看業務數據,公司去年註冊乘客3,450萬名,按年增長44%,交易金額29.8億元,上升8%,日訂單量則升15%至近31萬單。不過,每筆訂單平均交易金額,卻由2023年的28元跌至去年的26.4元。似乎訂單量及交易額的增加,是透過減低車資,或向司機讓利所致? 再者,從2021至2023年,如祺分別虧損6.85億元、6.27億元及6.93億元,連同去年,累計虧損25.7億元。雖然去年虧損收窄18%,但改善的步伐並不明顯,投資者難寄厚望。 百度做不到 如祺可做到? 如祺上市時曾高舉的Robotaxi更未成氣候, 其Robotaxi業務與順風車及推廣營銷均包含在「其它項目」內,收入僅有204萬元,相比24億元的總收入簡直微不足道,寄望如祺靠Robotaxi打翻身戰,仍是遙不可及。 當然Robotaxi若能成功,對公司來說將屬一大突破,問題是Robotaxi現仍在試行階段,別說為企業帶來盈利,何時能實際推出市場仍屬未知之數,甚至能否有效操作,也是一大疑問。 強如百度(9888.HK, BIDU.US),其無人駕駛「蘿蔔快跑」仍在摸索試行階段。現主要以武漢為試點,投放1,000輛車在路上經營自動駕駛服務。 然而「蘿蔔快跑」仍有許多未完善的問題,如不能準確到達指定上落車位置;於繁忙路段,又不懂變換路線,更偶有出問題而未能行駛。 可見Robotaxi尚有許多問題要克服,即使百度已率先進行大規模試行,至今仍未能全面投入在道路上營運;還在起步的如祺,你能相信在短期做到嗎? 資金技術落後對手 資金方面,經營網約車平台,屬輕資產模式,車輛是司機資產。相反經營Robotaxi,車輛就要由平台投資,即是說平台由輕資產變成重資產。 小馬智行(PONY.US)副總裁張寧曾對媒體說:「在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當投放量在1,000台時,運營才會達到盈虧平衡點。」 換言之要發展Robotaxi業務,關鍵是規模,所需的車輛數量動輒數千甚至上萬計,再加車輛維修保養、充電、保險、以及運營等費用,單是資金的投入隨時數以十億計。 再看如祺去年的財報,上市集資的4成金額,即約3.9億港元用於Robotaxi的研發,以這個金額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 如祺往後當然可透過資本市場融資,但以公司現時的盈利及業務狀況,要進一步集資並不容易,特別上市後股價大幅下挫,要吸引投資者就有相當難度。 或許如祺未來只專注經營Robotaxi的網約平台,不帶重資產,但你去做,別的平台如滴滴等也能做,如祺的優勢又在那?…
Zhihu does Q&A

虧損15年的知乎 靠壓成本首錄季度盈利

這家有時被稱作「中國版Quora」的公司,正依靠一款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以改進專家針對用戶提問的答案,從而實現增長 重點: 知乎在第四季度首次實現盈利,但由於營銷和教育服務均出現大幅下滑,它的收入下降了25% 這家知識分享平台新推出的知乎直答可能取得成功,該平台使用人工智能來增強其核心的問答服務    譚英 自2010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的探索,知識分享平台知乎(2390.HK,ZH.US)終於在去年第四季度找到應對盈利挑戰的答案,讓等待突破十多年的投資者感到高興。 實現盈利之際,知乎對用戶更加挑剔,放棄利潤較低的用戶,轉而專注消費能力更強的用戶。公司還認為,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會將其知識分享內容提升到新的水平,稱其正利用這項技術,補充傳統由專家對用戶問題提供的答案。 其里程碑式的財報顯示,知乎本季度盈利8,640萬美元,扭轉去年同期淨虧損1.03億美元的局面,儘管期內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5%至8.59億元。公司扭虧為盈的部分原因,是毛利率提高了3.8個百分點達到62.9%。 收入暴跌的同時,知乎的月平均用戶數同比下降18%,從上年同期的9,900萬下降到8,140萬,反映中國企業近來呈現出的一個主題,即注重用戶質量而非數量。知乎全年仍處於虧損狀態,年度虧損1.69億元,不過相比上年同期的8.4億元虧損有很大的改善。 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周源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2024年第四季度是知乎的重要里程碑,是對我們戰略聚焦和卓越執行力的最佳證明。」 2022年2月上任的首席財務官王晗,可能是知乎實現盈利的重要推動者。除其他因素外,公司第四季度設法讓收入成本同比下降31.5%,超過了25%的收入降幅。但他也暗示盈利可能是暫時,他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知乎今年可能會「選擇暫時保持整體略微虧損,以繼續追求和抓住知乎與人工智能更深層次融合帶來的潛在機會。」 知乎將其業務分為三大領域:付費會員、面向傳統廣告商的核心營銷服務,以及較晚推出的職業培訓教育服務。第四季度,營銷服務遭受眾創,收入大幅下降,從上年同期的4.65億元下降約三分之一至3.16億元。這個下降推動付費用戶成為公司最大收入來源,儘管其付費用戶數量同比下降8%至4.2億。職業培訓表現最差,下降約一半至8,400萬元。 知乎解釋,營銷服務收入下降是因為“有意”選擇放棄一些「邊緣」用戶,並「放棄低質量收入來源。」 知乎經常被拿來與美國問答網站Quora進行比較,它試圖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知識分享這核心功能提升到新的水平,旨在通過為專業人士提供頂級的、可驗證的數據,來改造其用戶生成內容平台。公司表示,這樣的定位使其有別於同行,並且有助於吸引那些一向在尋求最新的、有針對性的方式觸達受眾的廣告商。 變現困難 董事長周源解釋,知乎知識淵博的用戶群體和深度內容,一直以來都難以在傳統的互聯網模式下變現,因為這種模式更注重高流量和用戶長時間的參與,這在以娛樂為主的平台上更為常見。 他說:「然而,在人工智能時代,這種情況已被徹底扭轉。如今,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更看重由頂級專家生成的高質量答案。」 他還堅稱,廣告商越來越關注內容的質量,以及這些內容能否在人工智能生成引擎的優化中被展示出來。 知乎從去年6月開始在其業務中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當時它推出了首個基於人工智能的搜索平台知乎直答,該平台目前已經吸引了1,000萬的月活用戶(MAU)。知乎直答擁有基於專家群體的回答,以及其他數據源生成的自有內容,用戶既可以獲得專家的意見,也可以從有數據支撐的來源獲取答案。 截至第四季度末,知乎累計擁有7,170萬內容創作者或通過回答問題提供內容的用戶,並且擁有8.746億條內容。 董事長周源表示,知乎第四季度專注於人工智能的內容創作者數量同比增長50%,其中包括 「眾多頭部企業家和行業先鋒,他們進行多維度、專業、深入的討論」。他補充說,創作者的數量同比增長了22%,知乎優先考慮吸納高科技內容創作者,包括很多播客創作者。 2月11日,知乎宣佈知乎直答接入DeepSeek的R1模型後,股價上漲了13%。此後,知乎的股價一直保持高位,不過它仍遠低於2021年3月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募股,以及一年後在香港二次上市後的歷史高點。按目前的水平來看,該股較納斯達克IPO價格下跌了一半以上,儘管該股自今年初以來已上漲了約15%。 周源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對知乎直答贊譽有加,希望向投資者和分析機構展示該技術真正改變公司的潛力。 他說:「我們實行了全新的方式讓人工智能接入我們的社區。」他續稱:「我們將繼續深化這種整合,以擴大我們專家網絡的影響力。其次,人工智能會增強我們社區的很多工作流程,提升高質量內容創作分發的效率,我們相信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 首席財務官王晗承認,儘管很多人都在使用人工智能,但由於「幻覺問題」,該技術仍存在一些可信度問題,因此現實世界中的專家依然很重要。他補充說,知乎與中國其他娛樂風格的平台不同,是唯一一個專注於專家和專業人士的平台。 雅虎財經調查的七家分析機構都和周源、王晗一樣,對知乎充滿熱情,其中六家將知乎評為「買入」或「強力買入」,儘管它們預計該公司今年將重回虧損狀態。 按照大多數標準來看,該股似乎被低估,它的市銷率為0.79倍,遠低於短視頻和直播網站快手(1024.HK)的1.86倍和搜索領頭羊百度(BIDU.US; 9998.HK)的1.75倍,後者也是以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但這些競爭對手都是盈利的,知乎可能還需要證明它能夠持續盈利,投資者才會給予它更高的估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ida provides carpooling services

競爭激烈運營改變 嘀嗒出行盈收下滑

這家順風車服務提供商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開始下滑,公司解釋是「出行的消費趨勢」發生變化 重點: 受中國經濟放緩和競爭加劇的影響,嘀嗒出行去年下半年收入下降8.6%,扭轉了上半年2%的增長局面 這家網約車公司的命運,與比它大得多的滴滴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去年收入增長7.5%,其中第四季度增長了7% 陽歌 對經濟型網約車服務運營商嘀嗒出行(2559.HK)而言,中國經濟放緩猶如一把雙刃劍。 從好的方面來說,該公司價格低廉的順風車服務需求強勁,這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嘀嗒出行也毫不費力地招募到了新司機,其中很多人可能是最近失業的員工,隨著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年的快速增長後放緩,他們失去了工作。 不利的一面是,服務需求日益增長,並沒有為該公司帶來更多收入,這很可能是因為面對激烈的競爭,以及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性價比,嘀嗒出行不得不降低服務的價格。 從嘀嗒出行上周末發布的最新財報來看,是去年下半年公司的收入開始下降。 這與行業領導者滴滴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也在上周也發布了財報,顯示儘管經濟不景氣,但該公司去年仍取得了7.5%的收入增長。 所有這些都不太令人驚訝,儘管這對嘀嗒出行來說這不是個好兆頭。從理論上講,在當前環境下,該公司應該比競爭對手錶現得更好,因為它主打順風車服務,以低價服務而聞名。但滴滴也非常清楚這一點,並且一直在加速發展自己經過整改的滴滴順風車服務,該服務早前曾爆出兩名乘客死亡的醜聞,後於2019年重新推出。 與此同時,新一代平台將來自許多不同公司的網約車服務聚合在一起,為該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平台讓很多小公司得以迅速進入該行業,給嘀嗒出行等老牌大公司帶來了壓力。這些聚合平台還向嘀嗒出行等網約車服務提供商收取費用,從而侵蝕了它們每筆業務的利潤。 所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嘀嗒出行等公司的收入和利潤都受到了侵蝕,這些公司夾在規模更大的滴滴和大量新初創公司之間,後者利用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高德地圖以及百度(BIDU.US; 9998.HK)的地圖應用程序等運營的聚合平台進入市場。 嘀嗒出行在財報中總結了整個網約車行業的情況:「2024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出行的消費趨勢更加趨向於價格敏感,同時總量運力供給過剩。」 公司股價在周一,也就是公告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下跌近10%,並在本周持續下跌,截至周三收盤下跌12.6%。以當天收盤價1.21港元計算,該股自去年6月上市以來已縮水約80%。雪上加霜的是,自去年10月以來,儘管大多數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大幅上漲,但該公司股價卻下跌了約一半。 收入下滑 嘀嗒出行的收入在2023年達到8.15億元(約合1.12億美元)的峰值後,一直停滯不前。去年這個數字下降了3.4%,至7.87億元。用此前公佈的數據進行的計算顯示,公司的收入在去年下半年開始收縮,在截至12月的六個月里下降了8.6%,而2024年上半年其收入還增長了2%。 收入下降與嘀嗒出行其他很多用戶指標的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公司指受下沈市場強勁需求的推動,去年通過其平台下單的乘客數量比2023年增長了34.3%。截至去年底,公司應用程序的註冊用戶也增長了10.5%,超過3.72億人。 但是,面對這樣的增長,公司的收入卻出現下滑,這表明由於上文所述的原因,公司每次乘車費的指標面臨著巨大壓力。這反映在公司的毛利率上——從2023年的74.3%下降到去年的72.0%,嘀嗒出行將其歸因於平台合作的業務量增加以及加強技術基礎設施。 值得稱贊的是,在日益艱難的環境里,該公司仍保持了盈利。其經調整後的淨利潤(不包括股權激勵和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與上一年大致持平,為2.11億元,而2023年為2.26億元。但對全年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2024年下半年公司經調整後的利潤下降了42%,扭轉了上半年51%的增長趨勢。 相比之下,滴滴去年的收入增長7.5%,至2,068億元,是嘀嗒出行的200多倍,顯示出兩家公司在規模上的巨大差距。而且與嘀嗒出行不同的是,規模更大的滴滴全年收入增長相當穩定,第四季度收入從上年同期的494億元增長7%至529億元。 滴滴曾短暫在紐約公開上市,但IPO之前未能在中國通過必要的數據安全審查,隨後退市。公司尚未對未來的重新上市計劃發表評論,但它繼續發布季度業績報告,表明它正在計劃採取這種舉動,最有可能是在離家更近的香港上市,或者是在上海或者深圳的A股市場上市。 與此同時,規模小得多的嘀嗒出行目前市銷率(P/S)為1.52倍,仍高於1倍,所以情況還不算太糟,但仍反映出對該公司存在許多疑問。行業龍頭優步(UBER.US)的市銷率為3.7倍,東南亞市場的Grab(GRAB.US)市銷率更是高達6.6倍。陷入困境的美國同業Lyft(LYFT.US)市銷率僅為0.86倍,低於1倍這個心理關口,如果業務繼續惡化,嘀嗒出行很有可能也會陷入這樣的困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新加坡副總理熱情表態 為百度蘿蔔快跑落地獅城鋪路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周二表示歡迎百度(BIDU.US;9888.HK)將其蘿蔔快跑(Apollo Go)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引入這個東南亞城市。此舉可能成為百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全球擴張計劃的重要里程碑。 另據媒體報道,知名投資人凱西·伍德(木頭姐)近期增持了百度股票。百度是中國大語言模型和自動駕駛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 據媒體報道,王瑞傑訪問百度位於北京的Apollo Park期間會見了百度CEO李彥宏。在參觀過程中,他試乘了蘿蔔快跑第六代自動駕駛出租車。該服務採用L4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百度表示,其自動駕駛車隊迄今已累計完成1.5億公里無人員傷亡的自動駕駛里程,保險理賠率僅為人類駕駛員的1/14。 百度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和重慶等中國城市運營蘿蔔快跑服務。該公司去年底獲得香港首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後,近期已在該市啓動道路測試。 若成功進軍新加坡,將成為百度在大中華區以外的首個重要佈局。此前李彥宏曾在去年暗示公司正在為此做準備。據中國媒體報道,百度還在探索進入中東和歐洲市場。 另據其他媒體報道,由凱西·伍德旗下ARK Invest管理的兩只ETF通過增持129,451股百度股票,進一步擴大了在該公司的持倉。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美國最新「惡名市場」名單:抖音進、微信退

去年度被美國認定為涉及假冒商品的企業,中國公司仍高踞前列之位 余特莉 抖音的電商平台抖音商城,被列入美國一年一度的全球盜版商品交易高發市場名單中。與此同時,騰訊(0700.HK)旗下的熱門社交應用微信,自2022年被列入名單以來,在週三發佈的年度「惡名市場」名單中移除。 儘管騰訊被移出名單,但最新名單上還包括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百度(BIDU.US;9888.HK)和拼多多(PDD.US)等中國主要互聯網公司運營的交易平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佈的《2024年假冒和盜版惡名市場名單》,列出38個線上和33個實體市場,從事或助長侵犯知識產權和版權的活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於 2006 年首次開始發佈該名單。 上榜對公司而言,大多只是顏面掃地,實際並並無影響。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因這些商品通常在美國境外製造,公佈這份名單,旨在保護美國企業和工人,免受廉價冒牌商品的影響。 「假冒和盜版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不僅危害美國人民,也危害其他國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大使戴嘉玲說。「我敦促我們的貿易夥伴,與我們一起打擊假冒和盜版商品。」 除了中國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商城外,阿里巴巴旗下的電子商務平台淘寶也出現在最新名單上,淘寶自成立以來已多次入選。另一個受歡迎的中國社交商務平台拼多多也繼續入選,該平台也是自 2019 年以來每年都入選。百度的網盤雲存儲服務也留在名單上。另外,名單還包括中國七個假冒商品交易量龐大的實體市場。 報告稱,儘管中國平台經常聲稱已採取措施打擊假冒商品,但權利人往往認為這些努力不夠。例如,淘寶與知識產權所有者合作,加強了其反假冒工作。但人們仍擔心阿里巴巴最近的重組,減少打擊假冒商品的資源,導致大量盜版產品仍在其網站上。 中美之間持續的貿易爭端,加劇知識產權、關稅和技術方面的緊張局勢。許多人認為,惡名市場名單是美國表達對中國貿易行為不滿的工具,迫使中國改進打擊假冒和盜版的執法措施。 因列入名單可能會損害聲譽並影響業務運營,中國公司歷來都認真對待。然而,最近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人們對這份名單的動機產生懷疑,許多人認為,在更廣泛的中美貿易爭端背景下,名單背後是帶有政治動機。中國企業越來越相信,這些行動可能反映美國試圖削弱中方的競爭力,而不是真正擔心侵犯知識產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mid disappointing performance of newly-listed tech stocks, Shanghai Able Digital Science & Tech unlikely to be aggressive on valuation

科技新股表現失色 卓越睿新估值難進取

卓越睿新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下半年業績通常較上半年強。 重點: 卓越睿新主打高等教育數字化市場,投資者包括新浪及百度等 知識圖譜業務增長勁,但上半年虧損擴大   白芯蕊 每年底都是企業趕上市旺季,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商的上海卓越睿新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更新上市申請文件,為進軍本港上市做足準備。 卓越睿新成立於2008年,由王暉及其配偶葛新在中國成立,主攻高等教育數字化業務,2013年推出「智慧樹」品牌,2016年獲新浪等投資者入股,翌年客戶服務及支持中心數量超過100個,2020年更獲得百度集團(9888.HK; BIDU.US)入股。 據上市申請文件,大股東王暉及葛新合共持有38.44%股權,新浪為第二大股東,持有17.9%股權,第三是百度,持股達10.06%。 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主要針對教學活動,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及教學評價的信息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表示,以總收入計算,2023年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達1,140億元,與2019年相比,複合年增長達10.4%。到2028年,整個市場規模料將擴大至1,665億元,即2023年至2028年複合年增長率為7.9%,意味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市場持續增長。 平均客戶收入增近35% 至於卓越睿新目前已開發超過33,000個數字化課程,服務及產品涵蓋教育部認可的12個學科門類及92個專業,按收入計,更是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市場的第一位。 公司主要由兩大業務組成,包括數字化教學內容服務及產品,和數字化教學環境服務及產品,集團在2023年客戶數量達1,422個,每名客戶平均收入45.92萬元,按年升34.7%,至於數字化教學內容服務及產品為該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佔集團2024上半年總收入的87.1%。 所謂數字化教學內容服務及產品,是指滿足高等教育機構需求,卓越睿新從線上課程開發開始,幫助客戶將傳統教學內容轉換為數字形式,涉及向學生提供更具互動性、吸引力及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包含數字化課程開發、知識圖譜開發及虛擬仿真開發。 此業務的收入模式,通常要求客戶支付合同總額一定比例作為預付款,在服務及產品交付及驗收後,才會支付餘額,數字化課程價格範圍約每門為10,000元至100,000元。 人工智能應用落地,也進軍數字化教學市場。卓越睿新於知識圖譜業務利用AI技術,透過雲端或線下傳輸,為客戶度身訂造所需的教學軟件,涉及工程、醫學教育等核心科目,例如為醫學生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每套課程達100,000元至150,000元,帶挈集團知識圖譜2024上半年年收入大增7.7倍。 至於第二大業務數字化教學環境服務及產品,佔卓越睿新總收入的12.8%,旗下包含雲LMS(學習管理系統)及數字化教室建設。雲LMS讓用戶根據所涉及應用場景,利用個人電腦(PC)或移動設備應用程式,以管理及創建簡單及互聯的教學流程,收費方式是以訂閱功能模塊數量來衡量,訂閱費用介乎每年50,000元至200,000元。 全年盈利機會大 不過,卓越睿新業務會受季節性影響,原因是客戶主要為中國高等教育機構,通常每年首季落實採購計劃及預算,因此只給予一定比例作為預付款,隨著客戶一般在下半年進行驗收流程,之後才支付餘額,故每年上半年確認的收入及交付服務與產品較少。 除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外,政府補助減少,也導致卓越睿新在其他收入減少。另一點要留意是該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大幅增加32.9%至1.04億元,但同時收入卻只增長18%至2.41億元,因此卓越睿新2024上半年業績「見紅」,最終令2024上半年虧損按年擴大八成至1.09億元。 其實,卓越睿新2023年也同樣出現上半年虧損情況,但到全年業績仍錄盈利,原因是前文所描述,下半年確認收入比上半年為多,按此規律下,估計2024全年集團業績仍有望錄得盈利。 整體來講,卓越睿新處高增長行業,但近期港股大市氣氛普通,新股市場表現各異,尤其科技股表現較差,最受關注是多點數智 (02586.HK),首日掛牌便大幅潛水54.3%。 更何況,總體教育股預期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在港股氣氛仍未熾熱,作為教育科技股的卓越睿新,招股估值不能太高,否則或會重蹈多點數智「深潛」的命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度獲得香港首個自駕車試驗許可證

香港運輸署上周五發出公告,向百度(9888.HK; BIDU.US)在港註冊的Baidu Apollo International Limited批出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允許其在北大嶼山使用10輛自動駕駛車輛進行試驗。 公告指出,在初始測試階段,任何時候只允許一輛自動駕駛車在指定路段行駛。作為安全預防措施,車上將有一名後備操作員,在必要時可以接管車輛控制。該許可證的有效期為五年,從2024年12月9日開始,直到2029年12月8日結束。 百度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Apollo Go目前在中國多個城市運營,其中在湖北武漢擁有最大的車隊,超過400輛車。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