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打壓中國晶片發展 盛美半導體左右為難
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芯片生產設備製造商受惠於中國市場需求迅速增長,但它與中國的緊密聯繫也變得越來越棘手 重點: 總部位於美國的晶片設備製造商盛美半導體與中國關係密切,預計2025年收入將高達9.5億美元,快將達到其10億美元的目標 儘管增長前景強勁,但美國針對中國晶片行業的限制,以及盛美半導體創始人的背景,對公司的運營構成了嚴重風險 陳竹 隨著華盛頓繼續收緊對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的限制,北京發展自給自足的晶片行業的努力,已從宏觀戰略變成了迫切需要。在數十億美元的政府資金支持下,中國企業正爭分奪秒地開發西方技術的替代品,尋求打破長達數十年的依賴,這種依賴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大軟肋。 一些總部位於西方和其他亞洲國家,但在華擁有大量業務的公司,橫跨這個日益嚴峻的分歧,教它們不得不謹慎行事,以免在這種較量中受到擠壓。其中一家不太知名的公司盛美半導體(ACMR.US),似正乘著中國投資的巨大浪潮,將自己定位為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公司,通過其上海子公司在中國開展廣泛業務。 但盛美半導體可能會發現,要跨越日益擴大的美中分歧越來越困難,因為美國日益嚴格的限制措施影響它的業務,包括上個月盛美上海被列入華盛頓的實體名單。 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生產商,製造用於微晶片的精密設備,被認為是該領域最有前途的中國企業之一。公司上周在一份業務更新中表示,隨著中國對其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預計2025年的收入將達到8.5億至9.5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 根據這份業務更新的數據,公司預計2025年的收入將從2024年的7.55億美元增長到7.7億美元,增長約18%。考慮到盛美半導體在2022年制定了實現10億美元收入的長期目標,現在看起來幾乎可以提前數年實現這一目標,這一增長軌跡尤其引人注目。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預計的9.5億美元收入將是其2021年2.5億美元收入的近三倍。 這種戲劇性的擴張,很大程度源於中國努力推動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因為晶片製造商,越來越多地轉向本土供應商提供的設備。雖然可能會吸引那些希望從中國的晶片投資狂潮中獲利的美國股票買家,但這些人應該降低熱情,因該公司不同尋常的結構,其處於美中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的交匯點。 盛美半導體於1998年由中國出生的美國公民王暉(英文名David)在加州創立。2005年,盛美半導體在中國成立了子公司——盛美上海(688082.SH)。盛美上海後來成為盛美半導體的運營基石,並於2021年在中國創業板上市,比其母公司201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晚了四年。自從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隨著業務的蓬勃發展,該公司的股價上漲了兩倍多。 儘管盛美半導體保持著美國企業的身份,其高層管理人員中既有亞裔也有非亞裔,但公司幾乎所有的業務運營都在中國進行。雖然盛美半導體沒有披露地域收入的細分,但盛美上海在另外一份業務更新中披露,2024年的收入預計為56億至58.8億元(約合7.65億至7.88億美元),表明該公司絕大部分業務是由上海子公司產生。 清潔技術先驅 要理解盛美半導體的業務,一些關於晶片製造的背景知識是必不可少的。製造半導體需要一系列複雜的專門設備,從打印微觀電路圖案的光刻機,到去除材料層的蝕刻工具,以及在加工步驟之間消除污染物的清潔系統。 盛美半導體在1998年成立時,最初的目標是在化學機械平坦化(CMP)領域參與競爭,這是一項關鍵的工藝,用於平整和拋光雕刻芯片的精密晶片表面。然而,面對激烈的競爭,公司轉向了晶圓清洗領域,並憑借空間交替相移(SAPS)等技術創新開闢了一片天地,與傳統清洗方法相比,SAPS能更徹底地清洗晶圓表面的深窄溝槽。 經過多年發展,盛美半導體在清潔領域仍然落後於Screen(7735.T)、Tokyo Electron(8035.T)和LAM Research(LRCX.US)等全球領先企業。然而,根據開源證券最近的一份報告,盛美上海已成為中國主要的清洗設備供應商,並成為中國第三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收入僅次於北方華創(002371.SZ)和中微公司(688012.SS)。 雖然盛美半導體在2013年獲得首個主要國際客戶韓國SK海力士,但其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國內的芯片製造商。主要客戶包括中國領先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和華虹,以及中國最大的內存製造商長鑫存儲和長江存儲。 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預計將大幅擴張。開源證券的報告引用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晶片製造能力預計在2024年增長15%,達到每月885萬晶圓,2025年再增長14%,達到1,010萬晶圓,幾乎是全球行業預測增長率的一倍。到2025年,中國預計將佔全球半導體製造能力的約30%。 這種擴張表明,中國對新的晶片製造設備的需求巨大,國內供應商將從中國的本土化努力中受益。儘管如此,投資者評估在美上市的盛美半導體時仍應考慮幾個關鍵風險。 也許最重要的是,就在上個月,盛美上海被列入了美國商務部的「實體名單」,限制其獲得來自美國的零部件。儘管公司回應說,通過替代供應來源,影響將「最小化和可控」,但它面臨的挑戰可能仍然很大。 更複雜的風險源於盛美半導體獨特的公司結構。作為總部位於美國的盛美半導體和盛美上海的董事長,王暉可謂中美的結合體,他出生於中國,但也是美國公民,擁有中國的永久居民身份,領導著一家主要為中國晶片製造商服務的美國公司。鑒於美國法規禁止美國公民支持中國半導體製造商,未來王暉繼續領導一家中國大型半導體設備公司的能力可能會面臨限制,這可能影響盛美半導體的運營。 總言之,盛美半導體為美國投資者提供投資中國半導體設備行業的獨特機會,並有望從中國推動技術自力更生的努力中受益。然而,投資者還必須仔細權衡該公司面臨日益增加的風險,包括美國出口管制、供應鏈限制和潛在的領導層複雜性。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否保持技術競爭力的同時,應對這些複雜的地緣政治和監管挑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科技新股表現失色 卓越睿新估值難進取
卓越睿新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下半年業績通常較上半年強。 重點: 卓越睿新主打高等教育數字化市場,投資者包括新浪及百度等 知識圖譜業務增長勁,但上半年虧損擴大 白芯蕊 每年底都是企業趕上市旺季,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提供商的上海卓越睿新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更新上市申請文件,為進軍本港上市做足準備。 卓越睿新成立於2008年,由王暉及其配偶葛新在中國成立,主攻高等教育數字化業務,2013年推出「智慧樹」品牌,2016年獲新浪等投資者入股,翌年客戶服務及支持中心數量超過100個,2020年更獲得百度集團(9888.HK; BIDU.US)入股。 據上市申請文件,大股東王暉及葛新合共持有38.44%股權,新浪為第二大股東,持有17.9%股權,第三是百度,持股達10.06%。 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主要針對教學活動,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及教學評價的信息化。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表示,以總收入計算,2023年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達1,140億元,與2019年相比,複合年增長達10.4%。到2028年,整個市場規模料將擴大至1,665億元,即2023年至2028年複合年增長率為7.9%,意味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市場持續增長。 平均客戶收入增近35% 至於卓越睿新目前已開發超過33,000個數字化課程,服務及產品涵蓋教育部認可的12個學科門類及92個專業,按收入計,更是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市場的第一位。 公司主要由兩大業務組成,包括數字化教學內容服務及產品,和數字化教學環境服務及產品,集團在2023年客戶數量達1,422個,每名客戶平均收入45.92萬元,按年升34.7%,至於數字化教學內容服務及產品為該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佔集團2024上半年總收入的87.1%。 所謂數字化教學內容服務及產品,是指滿足高等教育機構需求,卓越睿新從線上課程開發開始,幫助客戶將傳統教學內容轉換為數字形式,涉及向學生提供更具互動性、吸引力及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包含數字化課程開發、知識圖譜開發及虛擬仿真開發。 此業務的收入模式,通常要求客戶支付合同總額一定比例作為預付款,在服務及產品交付及驗收後,才會支付餘額,數字化課程價格範圍約每門為10,000元至100,000元。 人工智能應用落地,也進軍數字化教學市場。卓越睿新於知識圖譜業務利用AI技術,透過雲端或線下傳輸,為客戶度身訂造所需的教學軟件,涉及工程、醫學教育等核心科目,例如為醫學生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每套課程達100,000元至150,000元,帶挈集團知識圖譜2024上半年年收入大增7.7倍。 至於第二大業務數字化教學環境服務及產品,佔卓越睿新總收入的12.8%,旗下包含雲LMS(學習管理系統)及數字化教室建設。雲LMS讓用戶根據所涉及應用場景,利用個人電腦(PC)或移動設備應用程式,以管理及創建簡單及互聯的教學流程,收費方式是以訂閱功能模塊數量來衡量,訂閱費用介乎每年50,000元至200,000元。 全年盈利機會大 不過,卓越睿新業務會受季節性影響,原因是客戶主要為中國高等教育機構,通常每年首季落實採購計劃及預算,因此只給予一定比例作為預付款,隨著客戶一般在下半年進行驗收流程,之後才支付餘額,故每年上半年確認的收入及交付服務與產品較少。 除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外,政府補助減少,也導致卓越睿新在其他收入減少。另一點要留意是該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大幅增加32.9%至1.04億元,但同時收入卻只增長18%至2.41億元,因此卓越睿新2024上半年業績「見紅」,最終令2024上半年虧損按年擴大八成至1.09億元。 其實,卓越睿新2023年也同樣出現上半年虧損情況,但到全年業績仍錄盈利,原因是前文所描述,下半年確認收入比上半年為多,按此規律下,估計2024全年集團業績仍有望錄得盈利。 整體來講,卓越睿新處高增長行業,但近期港股大市氣氛普通,新股市場表現各異,尤其科技股表現較差,最受關注是多點數智 (02586.HK),首日掛牌便大幅潛水54.3%。 更何況,總體教育股預期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在港股氣氛仍未熾熱,作為教育科技股的卓越睿新,招股估值不能太高,否則或會重蹈多點數智「深潛」的命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