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熠起文化 量子之歌攻潮玩市場
這家成人教育公司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正在增加面向老年人的產品,而且現在還通過一項新的玩具投資試水青少年市場 重點: 量子之歌收購了潮流玩具製造商Letsvan的控股權,進軍快速增長的全年齡段體驗式玩具領域 這家成人教育公司以增長中的利潤和健康的現金流,有助於支撐這項投資 譚英 量子之歌集團有限公司(QSG.US)專注於成人教育,但2023年在納斯達克首次公開募股時,它才剛剛成立4年。如今,這家年輕的公司正在通過一項收購,邁向其短暫歷程中的另一座里程碑,成為熱門的中國潮流玩具開發領域的首家美國上市公司。 資者對公司最新的玩具投資大加贊賞,量子之歌於3月底宣布將收購深圳熠起文化有限公司(又名Letsvan)的控股權,具體交易條款未披露。消息公布後的幾天內,公司股價上漲了一倍多,儘管近期市場波動導致股價有所回落,但該股目前仍比公告發布前高出約50%。 這筆投資是量子之歌繼續推進多元化發展的最新舉措,該公司已從核心的成人教育業,務拓展到其他產品和線下服務,目前主要面向中國規模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群體。 公司此前瞄准廣闊的成年人市場,現在似乎正將目光投向中國青少年市場,不過已不再局限於敏感的教育領域。Letsvan是中國體驗式玩具(也叫二次元,縮寫為ACGN)領域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這類玩具通常是動畫、漫畫、遊戲和小說等產品的衍生品。 和量子之歌一樣,Letsvan也是一家相對年輕的公司,產品組合圍繞熱門玩具IP構建,包括毛絨動物玩偶Wakuku和可愛的玩偶女孩又梨Ziyuli。後者是名創優品(MNSO.US; 9896.HK)的主打產品。名創優品是中國最大的零售商之一,目前也在嘗試進軍潮流玩具領域,以期抓住二次元熱潮。 量子之歌進入該市場,使其可能與名創優品以及泡泡瑪特(9992.HK)展開直接競爭。泡泡瑪特在潮流玩具方面的成功,使其股價在過去一年上漲了四倍多。 量子之歌創始人兼董事長李鵬表示,收購Letsvan「體現了我們部署雄厚現金儲備,以抓住消費領域結構性機遇的戰略方針」。量子之歌稱將雙方領導團隊進行整合,實行線上線下零售體驗相結合的戰略。 量子之歌核心的在線學習業務所處的市場在中國規模龐大,但也正在下滑。數據聚合機構Statista的數據顯示,預計今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404.3億美元,但按年萎縮0.89%。相比之下,2023年中國角色類玩具市場規模僅為403億元(55億美元)。但市場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與教育不同,角色類玩具市場預計將以每年17.8%的速度快速增長,到2028年達到911億元。 東吳證券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這些商品的流行反映了「口紅效應」,消費者轉向更便宜、更能提升情緒的產品。老年人也加入了這股潮流,在用戶眾多的淘寶和天貓電商平台上,面向老年人的玩具銷量飆升了124%。 挖掘「銀髮經濟」 自去年以來,量子之歌一直憑借相關產品和線下服務,逐步涉足「銀髮經濟」熱潮,試圖實現業務多元化,擺脫對於目前仍佔其收入80%以上的金融知識,及其他成人主題在線課程業務的依賴。去年8月,公司宣佈一項新的戰略願景,通過提供從健康養生項目、營養指導到科技輔助醫療保健等一系列服務,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根據中國民政部的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1億,佔總人口的22%,公司希望通過關注該群體,開拓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預計到2035年,這一群體將再增加1,000萬,屆時將佔中國GDP的9%。 據中國媒體報道,通過收購Letsvan,量子之歌不僅涉足了中國的青年文化領域,還進軍了東南亞市場。Letsvan已在泰國、越南等地參加了線下潮流玩具展會。Letsvan通過名創優品及其旗下的TOP TOY品牌門店進行銷售,並在天貓以及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平台進行線上銷售。 Letsvan還積極與其他非玩具公司聯手,同香港手袋製造商Fion、茶飲品牌檸季以及騰訊旗下的QQ音樂流媒體服務等品牌進行了合作。「加入量子之歌為Letsvan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Letsvan首席執行官戰繪宇表示:「通過將我們的知識產權優勢,與量子之歌的運營能力和創業精神相結合,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潮流玩具行業的領先企業。」 在宣布收購Letsvan的幾周前,量子之歌發布了最新財報,從中可以看出該公司為何對這項新投資如此興奮。截至去年12月的三個月里,公司的收入同比下降25.9%至7.266億元,其中個人在線學習服務收入為6.01億元,佔總收入的絕對大頭,但與上一年同期的8.74億元相比,降幅更大,達到了32%。 積極的一面是,量子之歌季度內的淨利潤和註冊用戶總數,同比均增長了20%甚至更多。截至去年12月底,公司的現金從六個月前的10億元增加到了12億元,為其收購Letsvan這樣的新資產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我們……的財務表現代表了我們對業務轉型的嚴謹態度。」首席財務官謝東在公司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在這個過渡階段,我們有足夠的靈活性來仔細評估戰略機遇。」 在同一場電話會議上,量子之歌的首席執行官李鵬還表示,公司正在從流量驅動型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其面向老年人的在線書法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果。它還與北京的一家養老院合作,測試一個仍處於早期階段的線下服務策略,此外它還在開發會員系統,作為其遊學項目的一部分。 李鵬說:「通過在不同的業務領域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我們能夠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周期性挑戰。」他續稱:「這種多元化戰略有助我們降低任何單一業務領域的風險,並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環境下建立更具彈性的業務。」 目前,量子之歌的市銷率為0.46倍,不到國內同行網易有道(DAO.US)和全球競爭對手Coursera(COUR.US)市銷率的一半,這兩家公司的市銷率分別為1.05倍和1.40倍。公司或許希望,收購Letsvan的交易能使其更接近名創優品高達2.16倍的市銷率,或者泡泡瑪特驚人的12.74倍。時間會給出答案,但顯然,量子之歌正在竭盡全力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受惠奧特曼熱銷 布魯可收入升倍半
這家玩具製造商自1月上市以來,股價幾乎翻了一倍,儘管虧損持續,但去年公司收入也增長了一倍多 重點: 布魯可報告稱,2024年收入增長了156%,因它在下半年保持了強勁增長 公司的年度虧損增長了91.8%,但其中大部分是由於上市費用和股權激勵所致,經調整後該公司是盈利 譚英 投資者似乎認為,中國的消費者情緒正在好轉,至少從一些相關股票價格飆升來看是這樣。 領漲的股票包括布魯可集團有限公司(0325.HK),股價在1月10日首次公開上市時開盤即飆升,首個交易日跳漲82%。儘管公司生產的產品單價僅幾美元,但公司在上市時籌集了16億港元(2.1億美元),估值高達150億港元(19.3 億美元)。上市後的股價上漲,促使這個數字升至286億港元,表明公司不是普通玩具。 布魯可是中國領先的面向國內消費者的玩具製造商之一,這一地位為它爭取到投資者。招股說明書顯示,按商品交易總額(GMV)計算,公司在中國拼搭玩具領域名列第一,佔有30%的市場份額。其強勁的增長勢頭也令人印象深刻,包括2023年GMV增長170%。 在上周五發布的2024年財報(也是其上市後的首份財報)中,布魯可稱全年收入增長155.6%,至22.4億元(2.9 億美元)。毛利更是增長184.1%,達到11.8億元,而淨虧損也擴大了91.8%,至3.98億元。 投資者並沒有太為之所動,周一,也就是報告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布魯可股價下跌近3%。延續了連連下跌的趨勢,該股已從IPO後的高點,即3月14日的收盤價126.7港元下跌約8%。儘管如此,該股目前仍是IPO價格的近一倍。 中國的消費類股票最近在港股市場呈上漲趨勢,這得益於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普遍上漲。恒生港股通非必需性消費指數,自9月以來上漲了30%以上,超過了同期恒生指數24%的漲幅。 上海的浦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消費分析師林聞嘉表示,布魯可的強勁業績,反映四面楚歌的中國消費類股票明顯復蘇,他說:「散戶投資者的熱情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基本面穩健、行業順風順水的大型消費類公司終於走出了低谷期。」他告訴《南華早報》:「如果是市場領導者,而且估值足夠便宜,人們就會蜂擁而至。」 進一步研究會發現,布魯可的虧損從去年上半年的2.02億元下降至下半年的1.44億元,而期內收入則從10億元增至12億元。年度虧損大部分來自3.59億元的股權激勵費用,以及3,340萬元的上市費用。剔除股權激勵和其他非現金項目,公司全年實現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利潤5.85億元人,較2023年的7,300萬元大幅增長。 奧特曼領跑 在布魯可的四大積木角色玩具——奧特曼、變形金剛、英雄無限和假面騎士當中,奧特曼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搖錢樹,去年銷售額達10億元,佔總收入的45%。緊隨其後的是變形金剛,銷售額為4.54億元,佔收入的20%。 雖然奧特曼是布魯可最暢銷的產品,但該系列對公司收入的貢獻已從2023年的63.5%下降。該公司根據圓谷製作株式會社的非獨家授權生產奧特曼相關玩具,奧特曼IP於中國的授權到期年份是2027年,於北美、歐洲及亞洲部分地區的授權到期年份則是今年。公司的奧特曼銷量在2022年至2023年期間增長了三倍,並在2024年再次幾乎翻了一番。 變形金剛同樣是布魯可根據孩之寶(HAS.US)的非獨家授權生產,自2023年起加入布魯可的產品陣營。當年該系列實現1.25億元的銷售額,佔公司總營收的14%,此後一直在穩步增長。布魯可自主研發的角色玩具英雄無限,佔總營收的比例從7.3%躍升至2024年的14%。另一個授權角色玩具假面騎士,於2024年7月才推出,因此其7.5%的收入佔比同樣亮眼。 與此同時,布魯可最初類似樂高積木的玩具卻在下降,銷售額從2021年的3.21億元下降到2024年的3,940萬元。 在許多零售商越來越多地轉向線上銷售時,布魯可卻反其道而行之。其線下銷售額從2023年的7.327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0億元,佔總營收的90%以上。公司海外銷售額也取得進展,不過在總銷售額中的佔比仍相對較小,約為4%。 在關注公司的四家分析機構中,有三家將其評為「買入」或「強力買入」,只有一家將其評為「賣出」,不過它的市銷率(P/S)可能有點過高,為17倍。部分原因可能是分析機構預計,該公司今年的收入將翻一番,達到略高於40億元的水平。知名收藏玩具公司泡泡瑪特(9992.HK)的市銷率更高,達到21倍,而同樣在大舉進軍玩具業的零售商名創優品(MNSO.US; 9896.HK)的市銷率則要低得多,僅為3.1倍。 隨著中國採取措施刺激消費支出以重振疲軟的經濟,這些玩具製造商與其他中國消費類股票一樣,受到投資者積極情緒的推動。茶飲連鎖龍頭企業蜜雪冰城的股價自3月3日上市以來也近乎翻了一番。但該公司的市銷率要低得多,約為6倍,因為投資者對餐飲業仍相對謹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名創優品增長靠Top Toy 投資者並不買賬
公司的TOP TOY業務和海外擴張取得了成功,但其核心的傳統零售業務板塊卻成了發展的拖累 重點: 雖然競爭激烈,但名創優品旗下的連鎖品牌Top Toy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 因為扎根於傳統零售業,這家日式門店運營商的股價承受著壓力 肖林 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會推遲買房、買蘋果手機,但似乎他們仍然願意為玩具這類價格相對較低、更能負擔得起的小確幸掏錢。 這是零售商名創優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9896.HK; MNSO.US)傳遞出的一個重要信息,它的最新財報顯示,已經成立五年、專門經營潮流玩具的子品牌TOP TOY持續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大大超過了公司的整體增長速度。去年第四季度,TOP TOY的營收同比飆升逾50%,是名創優品同期整體營收增長速度22.7%的一倍多。 名創優品創始人、董事會主席葉國富在周五業績公佈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2024年是TOP TOY首個實現全年盈利的年份。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TOP TOY將在潮流玩具領域佔據更重要的地位,並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與歡樂。」 但可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中國的收藏玩具市場競爭激烈,行業領導者泡泡瑪特(9992.HK)正在利用最新的拉布布熱潮,而像52Toys這樣的小型後起之秀也在大舉擴張,以抓住年輕人中的這股最新熱潮。 從模仿無印良品到新的玩具總動員 總部位於廣州的名創優品在中國是著名的零售商,它最初從無印良品等日本零售商那裡獲得靈感,這一策略既吸引了喜歡這種風格的粉絲,也招來了指責該公司山寨的批評者。2020年12月,也就是泡泡瑪特於香港上市的同一個月,名創優品推出了爭議較少的子品牌TOP TOY。 當時,在日本的「盲盒」文化、Z世代的興趣驅動型消費,以及擁有自主開發知識產權(IP)的公司經濟不斷擴張推動下,收藏玩具(專為收藏而非休閒把玩設計的限量版、高需求產品)正在迅速成為主流熱門產品。 根據市場咨詢公司沙利文(Frost & Sullivan)預測,到2026年,中國的收藏玩具零售市場價值將達到1,100億元(152億美元),近年來的年增長率約為24%。據公司預測,到2030年,中國購買此類玩具的消費者數量,將從今年的4,000萬增加到4,900萬。 名創優品顯然想趕上這股增長浪潮,它的國際網站上,Top Toy表示希望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收藏玩具夢工廠」,目標客戶是10至40歲的消費者。 與專注於開發自己的IP形象並包裝在不透明盲盒中的泡泡瑪特不同,TOP TOY提供的產品更廣泛,從盲盒收藏品到手繪人偶,再到像《變形金剛》那樣的機甲模型,而且價格更親民。它嚴重依賴迪士尼、漫威和三麗鷗等品牌的授權IP。 在阿里巴巴旗下廣受歡迎的天貓商城,其店鋪有200多種產品可供選擇,從19元的韓國卡通海狸Zanmang Loopy的冰箱貼,到509元的迪士尼-皮克斯巴斯光年的機甲型號。泡泡瑪特的產品價格更高,天貓商城店鋪里最貴的產品售價高達5,999元。…
面對內外挑戰 52Toys借玩具風口趕上市
隨著中國收藏玩具市場迅猛發展,該公司希望通過上市為擴展籌集資金,並打造標誌性IP 重點: 52Toys已聘請投行為香港上市做準備,此前其競爭對手布魯可已於今年早些時候上市 這家收藏玩具製造商在海外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開發自有知識產權方面又落後於國內競爭對手 夏飛 一身粉毛、大鼻子、身上散髮著草莓味的草莓熊曾是迪士尼動畫片《玩具總動員3》中的大反派,現在卻成了中國年輕玩具收藏愛好者的心頭好。 草莓熊的魅力在其栩栩如生的設計——無論你走到哪裡,他的眼睛似乎都會追隨著你。一系列手掌大小的草莓熊公仔姿態各異,裝在 「盲盒」中,每個售價約10美元。購買並打開盒子後,才知道自己到手的是哪個公仔,這種興奮感為收藏愛好者增添了樂趣。 草莓熊從銀幕公仔變身為明星玩具的幕後主腦是52Toys,它是中國蓬勃發展的收藏玩具市場的一顆新星。這家公司以創意與文化潮流相結合而聞名,它正迅速在這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 一位知情人士向詠竹坊透露,目前52Toys(諧音「我愛玩具」)正在與投資銀行展開商討,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據媒體報道,公司尋求籌集高達2億美元的資金。 公司已從中金資本和國有性質的前海母基金等投資機構,籌集了8,000多萬美元,公司高管對此消息予以否認,稱其為謠言,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總部位於北京的52Toys,是最新一家在中國玩具收藏熱潮下的玩具公司,這類玩具的利潤率遠高於傳統玩具。公司的目標是挑戰更老牌的公司,如泡泡瑪特(9992.HK)和布魯可(0325.HK),前者的股價在過去一年飆升了五倍多,後者更聚焦大眾市場,自1月上市以來已上漲12%。 除了廣受歡迎的盲盒產品外,52Toys還擁有其他五條產品線,包括可活動娃娃、設計師收藏品和變形玩具。每個產品線都針對特定的人群:盲盒更能引起年輕女性消費者的共鳴,而以變形動物為主的猛獸匣系列的粉絲群則以男性為主。 該公司在知識產權(IP)方面採取了「雙軌並行策略」,既開發了猛獸匣系列和Kimmy & Miki等自主設計產品,也與迪士尼公主和哈利波特等知名品牌合作。 後發不利? 公司聯合創始人陳威是玩具行業資深人士,20年前大學畢業後,他開始給美國麥克法蘭玩具公司和日本萬代當代理商。2015年,他與中國流行棋盤遊戲《三國殺》的創始人黃今共同創辦了52Toys。 設計師玩具在中國年輕人中越來越受歡迎,他們越來越重視情感滿足,並通過收藏品尋求自我表達,同時,人們會交換自己喜歡的物品,從而為玩具收藏增添了社交元素。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從2022年到2026年,中國市場每年將增長24%,到2026年將超過1,100億元(138億美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此類玩具目前的客戶群約為3,000萬人,到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增長到4,900萬人。 然而,在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52Toys的動作是否迅速到足以建立自己的粉絲群體,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儘管聲稱每月開設三到五家新店,每平方米的銷售額達到1萬元(約合1,400美元),但從高德地圖上看,52Toys在上海和北京等一線城市只有六家線下商店。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創始人陳威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了一個宏偉目標——明年內在全國運營一個由100多家門店和1,000台自動售賣機組成的網絡。 與此同時,公司還在大力押注全球擴張,這也是泡泡瑪特近來流行的發展方向,因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國內需求增長乏力,泡泡瑪特希望通過地理區域的多元化來規避風險。和許多中國公司一樣,52Toys的國際化路線,也是從東南亞起步,這裡擁有大量華裔人口,並且在很多方面與中國市場相似。 2024年上半年,泡泡瑪特超過40%的海外收入來自東南亞,這是它最大的海外市場。泡泡瑪特此前曾報告稱,去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長了120%以上,中國市場增長60%,海外市場增長超過440%。泡泡瑪特還自豪地宣稱,去年上半年國內業務毛利率達到61.5%,國際業務毛利率達到70.1%,遠高於全球行業龍頭Mattel(MAT.US)過去五年約48%的毛利率。 自2017年首次進軍海外市場以來,52Toys已進入1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在,它將泰國視為一個重要市場,截至去年12月,一年內已在那裡新開10家門店。 但在中國受歡迎的產品,在其他市場可能並不吃香。在東南亞熱門電商平台Shopee上,幾款猛獸匣系列的月銷量不足100件,對於一家野心勃勃的公司來說,這樣的成績實在談不上亮眼。 過度依賴外部IP 對於52Toys來說,另一個緊迫的挑戰,是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打造出原創爆款,而不是過分依賴其他公司,比如草莓熊這樣的現成IP。該公司採用「721法則」,也就是將70%的資源分配給迎合市場的產品,20%用於前瞻性設計,10%分配給實驗性創意。到目前為止,它在自主開發IP方面的成就似乎相對有限。 在中國用戶眾多的天貓商城,52Toys只有四款產品銷量超過1萬件,其中只有一款是基於原創IP。相比之下,泡泡瑪特有27款產品超越了這一銷量里程碑,其中超過一半的產品採用的是自主開發的角色,如茉莉和拉布布。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52Toys從原創IP中獲得了多少收入,但它可能需要更多原創熱門作品來讓投資者相信,它是一個自主研發收藏品的製造商,能帶來泡泡瑪特那樣的豐厚利潤。 在TikTok上,泡泡瑪特的拉布布(一種有著尖耳朵、眼神頑皮、牙齒呈鋸齒狀的神話動物)的粉絲數量是52Toys粉絲總數的10倍。這些數字促使泡泡瑪特的市值,在最近的股價上漲後達到了亮眼的1,450億港元(187億美元),市盈率也同樣高達近90倍。雖然52Toys不太可能實現如此高的估值,但它需要擺脫對草莓熊等借用角色的依賴,專注於開發自己的爆款,才能與行業領導者競爭,並吸引投資者關注自己的收藏玩具業務。…
吃穀吧! 連結二次元千億市場
穀子經濟成為中國消費市場去年最大的亮點,購買動漫周邊的年輕消費者,正在重塑消費格局 李世達 儘管宏觀經濟上看,中國消費市場仍然疲弱,但對年輕消費者來說,這不意味著他們會停止尋找「小確幸」。 2024年,「穀子經濟」一詞在中國爆火,「穀子」由英文「Goods(商品)」音譯而來,指的是帶有二次元IP的徽章、玩偶、公仔、立牌等衍生周邊產品。二次元世界指的是由二維平面圖像作品構成的世界,通常包括所謂的「ACGNC」,即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遊戲Game、小說Novel與角色扮演Cosplay。 由於具有收藏價值,一些成本僅數元的「穀子」,在二手平台上可能被炒至數千元甚至數萬元。這個市場有多火爆?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穀子經濟」市場規模達1,689億元,預計未來數年仍將呈持續增長態勢,到2029年,整體市場規模有望達3,089億元。 隨著穀子經濟的發展,一系列「行話」也油然而生。例如根據IP來源地,穀子可分為「國穀」或「日穀」;不同品類或材質,可分為「吧唧」(英文Badge音譯)、公仔、亞克力、紙製品等;購買穀子則叫「吃穀」,買穀子的地方叫「吃穀地」、「穀子店」。 對於「吃穀人」來說,「吃穀」不只是購買商品,而是獲取情緒價值。這些「穀子」成為二次元世界連接現實世界的紐帶,讓「吃穀人」在苦澀乏味的日常中,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穀子經濟顯然是2024年最大的驚喜。在A股市場,Wind數據顯示,「穀子經濟指數」從去年7月1日起穩步上揚,至去年12月漲幅達35.01%。在港股市場,潮玩代表泡泡瑪特(9992.HK) 去年狂漲3.5倍;名創優品 (9896.HK)去年也漲了一成。 近日,掌握奧特曼、變形金剛等知名IP的拼搭角色類玩具商布魯可(0325.HK)在港交所公開招股,獲得6,000倍認購,申購額度達8,774億港元,創下港股歷史第三高紀錄,可以說相當瘋狂。 從產業本質看,穀子經濟並非新事物,近年的快速崛起和年輕人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有關,「90後」、「00後」的他們更願意為情懷和熱愛買單。根據《中國二次元內容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3年二次元用戶規模達到4.9億人。隨著更多的資本運作與新玩家入場,更多IP授權被開發,這個市場相信還會持續增長。 李世達,咏竹坊編輯,他的聯絡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泡泡瑪特海外揚威 創辦人趁高位套利
這家以盲盒為銷售模式的零售企業,市值超過周大福、李寧、海底撈等藍籌股 重點︰ 泡泡瑪特第三季海外銷售大漲逾4.4倍,遠超市場預期 公司創辦人王寧乘着好消息配股,套現超過15億港元 裴梓龍 福布斯中國在今年7月公布的2024年中國最佳CEO榜單中,出現了一位只有37歲的年輕總裁,他就是以銷售潮流盲盒的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992.HK)創辦人王寧,成為該榜史上最年輕的白手興家企業家。 泡泡瑪特今年股價累漲了2.5倍,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截至上周五則約950億港元,比珠賣金飾龍頭股周大福(1929.HK)、擁有香港海港城和時代廣場的九龍倉置業(1997.HK)、以及火鍋連鎖巨頭海底撈(6862.HK)等藍籌更高,以王寧持股接近48%來說,其帳面身家直逼500億港元。 在內地消費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不少消費類企業的老闆都不好過,但泡泡瑪特的業績反而節節上升。公司最新公布的第三季業績,可以用喜出望外來形容,整體收入增長最多125%,其中中國市場增長55%至60%,港澳台及海外收入的增幅高達440%至445%。 業績一出,一眾投行估計公司有機會打破管理層早前預計的全年業績指引,野村更大讚泡泡瑪特為「中國最佳零售股」,吸引投資者蜂擁買入公司股票,在公布業績翌日高開超過13%,全天大漲18.5%至75.2港元,翌日更高見78港元,創15個月新高,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 瑞銀的報告看好公司潛在增長,指海外市場在第四季是傳統旺季,成為股價催化劑,目標價由75.5港元升至86.5港元,評級「買入」;中金更將其目標價大幅上調43%至82港元,稱國內外需求強勁,開店仍有較大空間;摩根士丹利也將該公司目標價由69港元升至81港元,認為其知識產權(IP)產品仍有很大的增長動力。 正當股價炒得熱騰騰之時,市場便傳出王寧配股的消息,而上周五開市前有一宗大手成交上板,每股71.98港元,比上一個交易日折讓約5.1%,總值約15.62億港元,估計這宗成交便是來自王寧。消息公布後,泡泡瑪特的股價當日曾急挫約7%,收市微微跌破配股價。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几直言,泡泡瑪特在如此少的折讓下,都能吸引投資者肯接貨,消息公布後股價跌幅也不太多,反映市場有一定承接力。 明星效應 泡泡瑪特今年海外市場大爆發,全靠一款來自旗下“The Monsters”系列IP中,一隻叫有尖尖大耳朵、毛茸茸身體及九粒尖牙的“Labubu”公仔爆紅,其原因無疑是受到明星效應帶動。這幾年紅爆全球的韓國女團BlackPink中的泰籍成員Lisa,原來正是Labubu的粉絲,經常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Labubu的掛飾、公仔及不同產品等,引爆Labubu在潮。 在Lisa故鄉泰國,一度掀起了泰國王室設計的Labubu炒風,一隻約100港元的Labubu公仔,在泰國一度炒高至約2,000港元,瘋狂程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在於王寧的積極出海策略,公司兩年前首次進軍新加坡,其後到馬來西亞開店,去年5月再到泰國,先攻陷東南亞市場;今年2月遠赴美國洛杉磯、5月到越南、6月再於英國零售熱點牛津街開店,截至今年6月底,集團在港澳台及海外市場的門店達92家,機器人商店162台。 泡泡瑪特在2020年12月成功在港上市,招股價每股38.5港元,首日掛牌一度大漲超過一倍,到2021年初一度晉身「紅底股」,高見107.6港元,惟其後整體大市轉弱,泡泡瑪特的股價也隨之下挫。 事實上,泡泡瑪特這種盲盒營銷模式曾惹來中國官方不滿,在其2020年12月上市後約半個月,官媒新華社便發文批評「盲盒熱」,認為盲盒是一種賭博心態引發的畸形消費,令消費者容易上癮,把不少愛好者每月花費不菲購買盲盒,形容為「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更直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模其經營模式。文章發布後,一度引發市場憂慮官方或限制盲盒消費,觸發投資者拋售公司股份。 凱基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溫傑認為,目前投資泡泡瑪特有兩個風險,首先就是官方政策,例如有關當局將來會否對盲盒模式產品銷售設限,其次就是估值太高:「該公司歷史市盈率已經來到80多倍,預測市盈率也高達37倍。由於今年業績增長很理想,市場對公司未來的業績期望或會更高,要在高基數上再有強勁增長並不容易。」 他說,除非公司再有一個新的火爆全球的IP,否則一旦業績不達預期,或影響股價表現,不建議投資者高價追入。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官媒抨擊盲盒 敲響投資泡泡瑪特的警號
在公布強勁的中期業績一周後,公司因其盲盒式销售玩具会令人上瘾而遭到官方媒體的含蓄抨擊 重點: 泡泡瑪特上半年收入增長62%,利潤增長近一倍,來自中國內地以外的收入增長了兩倍多 收藏「盲盒」玩具有機令人上癮,本周公司受到新華社的抨擊 陽歌 這是一個只在中國才會有的玩具故事。 故事來自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9992.HK),集團憑借旗下大受歡迎的收藏玩具系列,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些玩具以「盲盒」的形式銷售,買家要買完打開盒子後,才知道裡面的東西。上周,泡泡瑪特公佈了2024年上半年的傲人業績,包括收入增長62%,利潤增長近一倍,引發了公司股價上漲。 但僅過了一周,本週四中國官媒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關於盲盒玩具弊端的文章,給該公司敲響了警鐘。雖然這篇題為《讓未成年人遠離盲盒誘惑》的文章沒有提到任何公司的名字,但泡泡瑪特顯然是一個不言而喻的靶子。 在上周公佈業績後的幾天內,泡泡瑪特股價上漲了12%,但在新華社的文章發佈後,泡泡瑪特的股價在週四一度下跌5%,收盤時跌幅收窄至1.8%。 自泡泡瑪特公佈業績以來,該股上漲逾8%,或許反映投資者認為,新華社的文章並不預示著即將出現監管整頓行動,中國的這種整頓行動很有名。與此同時,通過快速擴張全球業務(這是它重要的多元化舉措之一),泡泡瑪特減少了對變幻莫測的中國本土市場的依賴,這或許也消除了投資者的疑慮。 接下來,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泡泡瑪特的最新業績,借此進一步瞭解泡泡瑪特的中國玩具故事,然後再去細讀新華社那篇令投資者感到震驚的文章。 公司起初是一家傳統玩具製造商,使用從其他公司獲得許可的知識產權(IP),後來發現可通過開發自己的IP賺更多的錢。在這方面,泡泡瑪特相當成功,目前的產品系列以圍繞Molly、The Monsters和Skullpanda IP開發的玩具為主。 泡泡瑪特還發現,通過把玩具包裝在盲盒中,玩具銷量會更高,並且還能營造一種對其產品的興奮感,就像西方包裝和銷售交易卡的方式一樣。 這種強大的組合幫助泡泡瑪特取得了強勁的兩位數銷售額增長,儘管在當前消費趨於謹慎的環境下,其他中國零售商的銷售停滯不前甚至開始下降。正如我們之前所指出,泡泡瑪特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從2023年同期的28.1億元增長62%至45.6億元。 雖然期內公司在中國內地的收入增長了32%——在當前環境下並非易事——但其增長背後,更重要的引擎來自它年輕但正在快速擴張的國際業務。這部分業務的規模從去年同期的3.76億元增長了兩倍多,達到13.5億元,因該公司將其全球業務從2022年底的28家實體店,擴展到6月底的92家。同期,其國際機器人商店(基本上是銷售玩具的自動售貨機)也從49家增加到162家。 提高利潤率 泡泡瑪特的玩具有收藏價值,因此能夠收取比許多競爭對手更高的價格,從而實現更高的利潤率。而且它很快發現,外國人願意為玩具收藏支付的溢價比中國愛好者高。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升至64%,高於上年同期的60.4%。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包括香港和澳門在內的國際業務,隨著這部分業務的規模擴大,其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62.9%躍升至70.1%。相比之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毛利率要低得多,同期毛利率從60.0%上升了1.5個百分點,至61.5%。 毛利率的大幅提高,加上收入的強勁增長,幫助泡泡瑪特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從去年同期的4.77億元增長近一倍至9.21億元。目前,它的市盈率(P/E)非常強勁,達到37倍,是國內競爭對手名創優品(MNSO.US; 9896.HK)17倍的一倍多。媲美全球玩具巨頭孩之寶(HAS.US)的36倍。 說了這麼多,我們來解析一下新華社的這篇文章及其影響,包括為什麼投資者似乎基本上不以為然。在警告式的標題下,這篇文章繼續將盲盒玩具比作毒品,毫無戒心的未成年人很容易上癮。它還將這種收藏比作一種令人上癮的賭博,因為如果有人買到需求量很大的稀有玩具就相當於「中了頭彩」,這些玩具的售價往往會遠超它們的標價。 這篇文章還提供了一段一分鐘的視頻,視頻中一名警察談到了這兩點,並提到了中國市場監管機構的一項現行規定,禁止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盲盒。 近年來,中國監管機構以採取措施保護未成年人,免受此類不道德企業的侵害,最近的一次是限制未成年人玩電子遊戲,這對許多遊戲公司造成了重大打擊。因此,一些人可能會將這篇來自主要官方媒體的文章,解讀為政府的新一輪打擊可能對準盲盒。 雖然存在這種可能性,但現實情況是,新華社更像路透社或美聯社這樣的新聞通訊社,在中國更多的是一家新聞傳播機構,而不是引導輿論。如果同一篇文章出現在中共黨報《人民日報》上,可能會更加令人擔憂。與此同時,泡泡瑪特的國際擴張,有助於緩解對未來可能會遭受整頓的擔憂,清楚地表明瞭對於任何一家擁有足夠資源的中國公司來說,進行地域多元化都是明智之舉。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