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的翻倍股有何特徵?
在A股市場中,今年以來的翻倍股,主要是中小型公司,而且受機構投資者冷落 買方研選 投資者買入股票,無非也是為了賺錢,能買入翻倍股,絕對是廣大股民的終極夢想。先賣個關子,猜猜今年以來的翻倍股有多少? 參考東吳證券的策略報告,截至今年8月11日,以最大漲幅大於100%為基準,中國A股由年初起,一共出現了80隻翻倍股。 這些新鮮出爐的翻倍股,到底有哪些特徵?首先被發現的共同點,可能是行業屬性。年初以來出現翻倍股個數最多的五個行業,分別為電腦/傳媒/通信/機械設備/電子,分別對應15/13/9/8/7隻翻倍股。 另一個容易被發現的共通點,可能是主題特點,如果對今年這80隻翻倍股所涉及的標籤進行整理,會發現「AI 應用」、「5G 應用」、「AI 算力」、「數碼資產」、「數據安全」、「中字頭央企」、以及「國企改革」等概念出現次數較多。 安信證券之前基於A股「一年三倍股」的研究報告中,也提到對於這類股票的捕獲,60%來自於當年市場主線。 當然,翻倍股、三倍股有相對集中的行業和主題共性,但每年的行業主線變化,卻是不爭的事實。畢竟,2022年翻倍股最多的五個行業,依次是機械設備(41隻)、電力設備(32隻)、醫藥生物(25隻)、汽車(24隻)和電子(19隻),可見「大製造板塊」是當年翻倍股的大本營。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今年的翻倍行情多發生於中小型股份,行情啟動前股票市值越小、升幅彈性越大,而且翻倍行情,主要由估值提升驅動,而非盈利增長貢獻。 不過,估值提升驅動股價大幅上漲這一點,可能並非今年的特殊情況。因為安信證券的報告中也提到,對於一年三倍股的股價驅動,業績能夠成功消化高估值的公司是比較少的,只有15%的一年三倍股的利潤實現翻三倍,而70%的三倍股,主要驅動力仍然來自估值。 此外,今年的80隻翻倍股,全部都是被機構所冷落的公司,例如不是基金重倉指數成分股,與此同時,基金重倉組合的平均最高漲幅,卻幾乎未能超越大盤。這種對比,也表明了重倉組合與今年的翻倍股存在一定背離。 也許比較理性的讀者,並沒有將捕獲「翻倍股」視為自己的目標,但總結翻倍股的特徵,卻有助於我們更理性地認識市場,對不可為的事保持應有的敬畏。 例如,投資者一旦意識到高漲幅個股的升勢集中而且短暫,整體存在「20%的時間決定持有的80%收益」,就可能會理解高追的風險;又例如,一旦意識到高漲幅個股存在「機構投資者持有倉位低」,就不應預期跟隨機構投資者操作,那就能有較大機會買入倍升股。 本文輯錄自機構投資者研究共享平台「買方研選」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