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飛鶴發盈警 乳業市場難復當年勇
隨著近年內地出生率下降及經濟增長放緩,奶類產品出現供過於求,企業急去庫存,把資產減值,令內地乳業股表現低迷。 重點 中國飛鶴料今年上半年盈利大跌逾三成 企業最壞時刻或已過去,有機會走出谷。 鄭瑞棠 內地嬰幼兒配方奶粉龍頭企業中國飛鶴有限公司(6186.HK)近日發盈警,預計截至今年六月底半年盈利10至1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9億元大幅減少。盈利減少主要由於集團為消費者提供生育補助、降低嬰幼兒奶粉的庫存、為全脂奶粉產品進行減值及政府的補助減少等。 中國飛鶴在嬰兒配方奶粉市場連月續五年中國第一,並且連續三年全球第一。不過公司太集中於嬰幼兒市場,嬰兒配方奶粉佔公司收入逾九成,近年集團擬將業務分散至其他市場,但暫未見有成效。 至於主從事上游原料奶業務的現代牧業(1117.HK)亦發盈警,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將擴大至8至10億元,比上年同期約2億元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於公司的乳牛公平值重估出現損失,預計最高達18.5億元。 現代牧業生產牛奶,主要資產自然是乳牛,24年底公司擁有乳牛逾49萬隻,但公司主動淘汰產能較低的乳牛及原料奶價格下降,都令乳牛的公平值下降。 企業紛紛發盈警 乳業股龍頭企業蒙牛(2319.HK),去年盈利大跌九成八,只得1.05億元,純利大跌是由於集團收購貝米拉的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以及聯營公司現代牧業虧損所致。 業績報告指出,由於乳製品行業供需不平衡,消費需求不及預期,去年收入按年下跌一成。已晉身藍籌股的蒙牛近年股價低迷,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液態奶產品,去年佔公司總收入82.4%。 可見近期無論從事原奶、嬰幼兒奶粉、及液態奶的公司,盈利皆有壓力,顯示無論處於中國乳品市場產業鏈那一個位置,都面臨嚴冬。過去中國人口處高增長期,加上經濟急速發展,確是乳品市場的黃金時期,但隨著出生率急劇下降,乳製品需求大幅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出生率由2019年的10.48%(每1000人有10.48人出生),下降至2024年的6.77%。零至三歲兒童由亦由19年的4,720萬,大幅下降至24年的2,820萬。 面對行業需求急速下滑,導致市場出現供過於求情況,內地原料奶價格由21年的每公斤4.4元,大跌三成至24年底的3.1元。企業在好景時擴大產能,在市場逆轉時造成供過於求,需要積極調整產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原料奶產量約4,000萬公噸,同比降2.8%,是7年來首次下跌。 政府由以住的一孩政策,到近年鼓勵生育,去年新生嬰兒有954萬,已終止連續7年的跌勢,惟內地每年死亡人數逾一千萬,使人口總數持續下跌。近期經常有內地城市推出派錢催生的政策,例如今年三月內蒙呼和浩特公布向生育一孩、二孩及三孩的家庭,分別發放一萬、五萬及十萬元。每有鼓勵生育政策傳出,都令乳業股有短線炒作。不過,要短期內改變新一代少生孩子的觀念,也似不容易。 有望走出谷底 除嬰幼兒市場,近年經濟漸富庶及人民注重健康,成人飲用乳品也有增加。2023年中國人均乳製品年消費量約為18公斤,僅及全球平均的三分之二,相信仍有增長空間。不過由於飲食習慣差異,要達到歐美國家人均消費量逾30公斤相信較為困難 另外,期望人口老化的趨勢增加老人配方奶粉需求,可部分填補嬰兒奶粉需求下滑的缺口,這些皆是乳品市場的正面因素。 縱觀目前在港上市的中國乳業股,從事嬰幼兒奶粉以中國飛鶴規模最大,現價往績市盈率約為11倍,H&H國際(1112.HK)及中國聖牧(1432.HK)去年沒有盈利,至於主要從事液態奶生產的蒙牛由於去年盈利大跌,現價市盈率達550倍,但預計今年將回復至十多倍水平。 面對需求下滑,產能過盛,乳業公司近年積極去庫存,為資產減值,相信影響已在近期的業績中反映,現時估值處於較低水平,行業有機會走出底部,但市場基本因素已變,實在難以回到以住的黃金高增長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