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山寨版周大福」首掛 周六福午收升15%

內地珠寶零售商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6168.HK)周四在港首日掛牌,開市股價即升11%報26.7元,之後股價在此區間上落,中午收市報27.6元,升15%。 周六福公司發售4,680.8萬股,每股售價24元,錄得超額認購710倍,國際配售則錄得超額認購近13倍,集資淨額近12億元。 去年底周六福線下銷售網絡門店,包括加盟店和自營店共有4,129家;公司收入57.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1%,盈利升7.1%至7.1億元。 周六福在招股書的風險中披露,公司品牌可能會受到假冒或模仿。然而事實上周六福創立時,就有被指是「山寨版周大福」,周六福名稱疑是將周大福(1929.HK)及六福(0590.HK)兩個名字組合起來,而公司創辦人也不是姓周。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ow Tai Fook issues first convertible bonds in 14 years: What does it see for the future?

14年來首發可換股債 周大福看見了什麼?

在資金充裕、股價持續反彈時選擇發行可換股債,或許揭示周大福對下一階段增長的視野 重點: 淨籌資金87.2億港元,將用於黃金首飾的業務發展、門店升級海外擴張等 過去一年,周大福的定價黃金系列收入增長超過一倍 李世達 在全球消費環境回暖與金價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周大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1929.HK)宣布自2011年上市以來首次的股本融資,發行可換股債集資88億港元。在手上資金充裕、股價升勢迅猛的此刻發債,市場對此感到少許意外,或許揭示了周大福對下一階段增長的急迫與視野。 根據公告,周大福發行於2030年到期的88億港元0.375厘可換股債券,初始換股價為17.32港元,較上日收市價13.72港元溢價26%。周大福所得款項淨額將為約87.2億港元,資金擬用於黃金首飾業務的發展及融資、門店升級,以及國內外市場的擴充。 消息公布當日,周大福股價一度跌逾10%,最終收跌5%報12.72港元。今年以來,公司股價已上漲94.08%。 金價高 業績跌 股價漲 受環球金價大幅上漲影響,今年以來港股珠寶股漲幅顯著,除周大福外,六福集團(0590.HK)年內已漲約40.32%;周生生(0116.HK)漲35.6%,老鋪黃金(6181.HK)更大漲230%,漲幅遠超同期國際現金價漲幅45.36%。 然而,高金價亦抑制實物珠寶需求,導致「業績跌、股價漲」的行業現象。 根據數據,中國一季度黃金飾品需求同比下降近27%,多家珠寶企業業績仍在下滑。其中,六福集團截至3月底止的財年盈利下跌40%;同期周生生盈利跌逾20%;至於周大福同期也錄得17.5%的營業額跌幅,盈利則跌約9%。 儘管收入下滑,在營運效率與產品組合優化的支撐下,周大福毛利率卻逆勢上揚,全年提升5.5個百分點至29.5%,為近年罕見的高點,整體經營溢利增長9.8%至147億港元。 近期的銷售數據亦為集團未來增長添上希望。今年4月與5月,港澳市場同店銷售終止連續一年跌勢,回復1.3%增長,內地同店銷售的跌幅也大幅收窄至2.7%。這顯示消費者對高金價的適應程度提高,配合金飾產品定價制度改革與新形象店效應初現,業績似出現止跌回升的跡象。 周大福的財務狀況仍屬穩健。截至2025年3月底,手頭現金超過75億港元,自由現金流達207.5億港元創五年新高。在這樣一個銷售觸底回穩、經營效率改善的節點,周大福選擇發行可換股債集資,顯示其希望在轉型與競爭中加快步伐、主動出擊的策略思維。 新門店表現理想 根據管理層說法,此次集資將用於支持黃金首飾業務發展與融資、門店升級計畫、國內外市場的策略性擴展等,尤以推進品牌轉型與新形象店拓展為重點。過去一年,周大福在內地與香港合共開設五間新形象店,單店銷售表現普遍高於舊店30%,本年度將於中港兩地再拓展約20間,集中提升單店生產力與高價值顧客比重。 管理層也表明將進軍迪拜、泰國、澳洲等市場,此舉有助分散地緣政治與消費周期的風險,快速搶佔高端金市與婚慶珠寶市場需求更強的地區,擴大海外市場影響力。 另一方面,放眼整體市場環境,金價自去年以來持續創高,雖然短線帶來部分購買力遞延,但也推動消費者認知與購買習慣的轉變。 其中表現最亮眼的就是定價黃金產品,上年度營業額同比大增105%,佔內地零售值的比例由7.1%升至19.2%。定價黃金與傳統按克數與金價波動計價的飾品不同,而是以「一口價」銷售、計入設計與工藝價值的金飾,能夠減少價格透明化帶來的議價空間,強化品牌附加價值,利潤率更高。 同時,內地新興品牌如老鋪黃金正快速擴張,在中價位與年輕族群市場取得明顯進展。周大福作為龍頭企業,勢必要加快升級與差異化步伐,否則恐失去先發優勢,這顯然就是此次融資最重要的目標。 目前周大福市盈率約為22倍,高於周生生的7.5倍與六福集團的9.3倍,但遠低於老鋪黃金的84.6倍,相較傳統同業並不便宜,但也未反映全部潛力。考慮到高達87%的派息率與穩健的現金流,對長線投資者而言具備一定吸引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anu operates hotpot restaurants

遞交港上市申請 巴奴為投資者奉上「高端火鍋」

這家火鍋連鎖企業申港上市的文件揭示,在今年第一季度複雜的市場態勢下,客流量大幅攀升,但人均消費縮水 重點: 巴奴已遞交赴港上市申請,文件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及利潤雙雙實現增長 上市文件披露,中國消費者今年第一季度外出就餐頻次增加,但單次消費金額走低   陽歌 火鍋連鎖企業巴奴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新近提交的港股上市申請,折射出中國餐飲市場的複雜圖景:消費者日趨精打細算,但外出就餐熱情依然不減。 作為赴港上市餐飲企業陣營中的一員,巴奴此次港股上市擬募資額有望突破1億美元,或成該梯隊規模較大的募資項目。這家定位高端火鍋市場的企業,其客單價確實比服務大眾客群的海底撈(6862.HK)高出約40%。 定位高端能否助力企業發展,將成投資者是否認同公司上市的關鍵。去年,多數中國餐飲企業同店銷售額下滑,主因是經濟增速放緩下消費趨於謹慎,人均消費縮水。 鑒於香港上市規則僅要求企業每年披露兩次業績,今年目前的趨勢是否緩解尚不明朗。不過,零售業數據顯示,在政府刺激消費政策助推下,今年初以來,行業已重現營收與同店增長態勢。 肯德基中國運營商百勝中國(YUMC.US; 9987.HK)是為數不多披露季報的餐飲企業,公司同店銷售額去年下滑3%後趨於平穩,今年第一季度同比持平。不過,其客單價(與傳統堂食餐廳人均消費概念類似)同比下降4%。 巴奴的上市材料顯示,儘管消費者保持謹慎支出,但今年一季度外出就餐人群持續擴大。公司營收同比攀升26%至7.09億元,而上年同期為5.64億元,雖然增長很大程度源於門店擴張。截至3月底,公司全國門店達145家,較去年初的111家大幅增加。 深入分析運營指標可見,巴奴今年第一季度客流量同比激增,有效對衝人均消費下滑。當季接待顧客數同比增加40%至541萬人次(去年同期為387萬人次),翻台率從去年同期的每日3次大幅上升至3.7次。 但如前所述,當季客單價延續下行趨勢,同比下降5.3%至138元(去年同期為148元)。可比數據顯示,海底撈去年客單價97.5元,雖遠低於巴奴,但其降幅較溫和,較2023年的99.1元僅微跌1.6%。 經歷三年頻繁閉店及出行限制後,2023年中國餐飲零售業一度迎來報復性消費。然而,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就業與房地產市場疲軟,這股復蘇勢頭在當年末明顯減弱,消費行為趨於保守。 中央廚房體系 財務數據顯示,在消費疲弱環境下,巴奴在增速放緩考驗下,表現相對穩健。與同業相似,公司去年同店銷售額較2023年下滑9.9%,但今年第一季度該指標同比逆勢增長2.1%。 巴奴2001年創立於河南省,是中國最早專注火鍋品類的連鎖品牌之一,這種業態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一大餐飲形式。目前,河南仍為其門店最密集的區域,全省分布53家門店,佔總門店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在堅持高端定位的同時,巴奴深耕下沉市場的戰略成效顯著。145家門店中,近80%分布於二線及以下城市。 據第三方數據,巴奴位居中國火鍋連鎖第三大品牌,並以3.1%的市佔率成為高端細分領域龍頭。由於該市場集中度較低(前五大品牌合計份額僅8.1%),若能持續擴大規模,巴奴有望躋身行業頭部陣營。 巴奴計劃用上市籌集的資金,在未來三年大幅擴張業務版圖,預計增 177 家門店。公司表示,當中包括明年開設 52 家新店,2026 年開設 61 家,2027 年再開設 64 家。相比2022至2024年,分別開店11家、25家及35家,開店速度將大幅提升。 高度依賴中央廚房,似乎構成巴奴的核心優勢,這種模式在降本增效的同時,保障就餐體驗的穩定性。目前,公司運營5座中央廚房及專業化食材加工基地。 招股書稱:「我們高度重視精益店面運營」,又指出:「依託中央廚房與冷鏈體系支持,食材經集中加工及小份包裝,顯著降低門店對設備及人力的依賴。」 規模化效應疊加中央廚房模式,推動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餐廳經營利潤率從2023年的21.3%穩步增長至今年第一季度的23.7%,從而帶動盈利穩健上行,當季淨利潤同比激增58%至5,520萬元(上年同期為3,500萬元)。 海底撈構成估值對標的最佳參照,當前其市盈率(P/E)為16倍,市銷率(P/S)達1.74倍。若採用可比估值法,巴奴的市值區間約為20億至40億元,對港股投資者而言,不啻為一道獨具風味的餐飲投資新選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