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腦動極光首席執行官因病去職

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6681.HK)周五公布,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研發官王曉怡,因持續加重的抑鬱症引發的健康問題辭職,自周四起生效。 王曉怡在公告中稱,其病情在公司上市過程中加重,確認必須暫停所有工作,集中精力治療康復,此舉也有助確保公司治理穩定。公司已授權授權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首席運營官蔡龍軍代行王曉怡職務。 腦動極光總部位於浙江紹興,是中國首家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開發醫療級數碼療法產品的公司,其產品管線涵蓋由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兒童發育缺陷等。去年公司收入1.22億元(1,700萬美元),按年增82.01%,虧損1.98億元,收窄44.7%。 消息公布後,周五公司股價高開,至中午收市報6.99港元,升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provider of digital diagnostics and therapies has linked up with Chinese hospitals to detect conditions such as Alzheimer’s and brain trauma, but the business has yet to turn a profit.

腦動極光上市獲開綠燈 數碼療法長期虧損堪憂

中國首家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以開發醫療級數碼療法產品的公司,獲港交所批准上市 重點: 美國之前有兩間數碼療法領域的上市公司退市,原因是持續的財務虧損和資金短缺 實控人控股的永泰生物至今仍未有商業化產品,上市後股價縮水逾八成,令腦動極光的上市計畫添上陰影   莫莉 近期港股表現不俗,新股市場隨之回暖,不少多次遞表的公司也相繼獲得港交所入場券。來自浙江紹興的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在二次遞表港交所後,曾於8月22日通過港交所聆訊,10月底新增上半年業績數據後,第三度向港交所遞表,並迅速通過聆訊。這間主攻認知障礙數碼療法的公司,有望近期登陸港股市場。 招股文件顯示,腦動極光成立於2012年,是中國首家將腦科學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開發醫療級數碼療法產品的公司,其產品管線涵蓋由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兒童發育缺陷等誘發的廣泛認知障礙的測評和干預。 腦動極光的核心產品「腦功能資訊管理平台軟件系統」是一款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醫療級數碼療法產品,這款產品將腦科學臨床經驗與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相結合,用於評估患者病情,並能提供個性化的數碼療法治療方案。 2018年,該系統獲得湖南省藥監局發出的第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並於2020年獲批用於血管性認知障礙、失語症、阿茨海默病、抑鬱症等8種適應症的篩查、評估、康復和數據分析,是中國首款獲得監管批准的認知障礙數碼療法產品。 腦動極光主要向醫院提供軟件系統,使醫院能夠利用系統對其認知障礙患者進行測評和干預,醫院會根據患者的在院使用系統集成軟件解決方案情況及醫保目錄,協商確定的價格向公司支付費用。此外,公司也直接向院外個別患者提供系統集成軟件解決方案,價格為一個月480元。 數碼療法(Digital Therapeutics)是一種利用數碼技術預防、診斷、管理及治療疾病的醫療保健測評和干預工具。在認知障礙數碼療法領域,全球約有13家公司擁有約19款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產品,涵蓋各種適應症引起的認知障礙,中國則有約100款同類產品獲批。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數碼療法明星企業Pear Therapeutics已於去年4月申請破產保護,另一間數碼醫療企業Better Therapeutics也在去年3月退市,這兩間數碼療法公司都因為持續的財務虧損和資金短缺而難以為繼。其中,Pear Therapeutics作為曾經的「數碼療法第一股」,在2021年底登陸納斯達克時估值約16億美元,破產後,其資產僅以600萬美元的價格拍賣,投資者遭受巨額損失。 實控人中途加入 腦動極光也同樣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腦動極光分別獲得1,129萬元、6,720萬元和5,189萬元收入,呈上升趨勢,但由於研發開支高企,加上錄得明顯金融負債公平值虧損,同期分別錄得淨虧損5.02億元、3.59億元和1.14億元。事實上,該公司成立12年以來,一直都未能獲利。 或許是預見公司財務表現不佳,腦動極光的創始人之一、腦科學領域學者向華東在2020年7月辭職,並且在2020年底將持有的全部股份轉讓。2020年12月,港股另一間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永泰生物(6978.HK)的董事長譚錚開始不斷入股腦動極光,目前他已經成為腦動極光的主席和控股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25.38%。 譚錚加入後,腦動極光在資本市場的集資速度也加快。2021年9月,公司完成B+輪融資,投後估值5.13億元,2022年3月獲得安吉舜佃、天津誠業等投資方1.38億元的C輪融資,投後估值大幅躍升至26.75億元;2023年3月完成C+輪融資時,腦動極光每股股價為180.68元,投後估值為26.9億元。 讓人意外的是,在腦動極光首次申請上市前四天,即2023年8月4日,作為聯席保薦人的中金資本,突然接手大股東購入的700萬美元股份,讓公司的投後估值升至3.9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此次赴港上市,腦動極光擬將募集資金分別用於研發、推進更多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協助更多醫院建立新認知中心,以及加強公司AI技術能力等。 雖然伴隨中國老齡化,認知障礙患者人數不斷上升,相關的數碼療法或許存在廣闊前景。但不可忽視的是,譚錚掌舵的另一間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永泰生物,至今仍未有商業化產品,該公司2020年以每股11港元在港股上市後,最近股價已跌破兩港元,市值縮水逾八成。儘管腦動極光已具備一定收入能力,但其盈利前景將受投資者長期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