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soy’s lofty P/E ratio: more than just a takeover

市盈率高企的維他奶 點止收購概念咁簡單

香港老派飲料維他奶剛派出一份理想的成績表,原來公司除了被收購概念外,自身業務增長也足夠支撐股價表現 重點: 維他奶去年盈利增長逾倍 黃氏家族的狙擊似暫時偃息旗鼓   劉智恒 「點止係汽水咁簡單」是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345.HK)多年前一句家傳戶曉的廣告口號。確實,經過數十年發展,維他奶的飲品組合並不簡單,維他檸檬茶更一度風行神洲大地,當年內地網上一句:「維他檸檬茶,爽過吸大麻」,讓維他產品爆紅,至今維檸檬茶仍具相當知名度,難怪信和置業的黃氏家族對維他奶起了覬覦之心。 去年黃家不斷在市場收購維他奶股份,將原本的維他奶股價不斷推升,由9月底約4.5港元,不足兩個月升急升猛漲至12.88港元,爆升1.7倍,市盈率高達100倍。其後股價回軟,即使近一個月股價在9港元至9.3港元間上落,市盈率也高達八十多倍。 盈利大升逾倍 當人人覺得股價貴得沒道理之際,近日公司公布2024及25年度業績,收入62.74億元,按年微升1%;但盈利卻能大幅上升102%至2.35億港元。按此盈利推算,市盈率馬上腰斬至40倍,估值慢慢又趨向合理水平。換言之,公司並不是光靠收購推升股價,而實際是有底氣支撐。 維他奶能在經濟疲弱下突圍而出,全賴中港市場業務轉好。中國業務上,收入只是微升,但因為透過提高營運效率、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嚴控成本,加上創新產品如草莓味及香蕉味豆奶,及無糖檸檬茶等帶來額外收入,令公司經營溢利大幅上升41%。 香港方面,雖然零售環境惡劣,但在廣泛市場覆蓋及產品創新下,銷售量增加;配合生產效率改善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帶動經營益利增長24%。 另外,澳洲及新西蘭受惠生產回穩及物流優化,業務有所好轉,因而減低了經營虧損4%。 財務上,維他奶亦相當健全,截至今年3月底止,現金高達12.68億港元,按年上升37.4%。公司的銀行借貸只是2.65億港元,淨負債比率只是10%。 收購催化股價爆升 業務與財務基本面穩健外,黃氏家族的收購,有機會再次成為股價上漲的催化劑。目前黃氏家族中,楊協成的黃志達及旗下機構已持有12.26%股權,加上信置主席,即黃志達兄長黃志祥持有的5.10%,黃家持股已超18.1%。 維他奶大股東羅友禮加上創辦人羅桂祥成立的基金,以及羅家後人持股,已超25%。不過,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及加拿大基金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是兩大家族後持股量最高的股東,其中三菱日聯一度超過10%,經過連番減持,現持股量低於5%,因而不用對外披露;市場就推測,三菱日聯的股份,是轉售予黃氏家族。 至於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仍持有維他奶5.05%股權。基金的投資講回報,有利可圖下,難保兩大基金會向黃家售股,讓後者有機奪下維他奶控股權。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面對股權有機旁落,不排除羅家會增持股份以捍衛大股東的地位,雙方爭逐下,隨時可進一步推升股價。 黃家進可攻退可守 事實上,維他奶在過去的年度,不斷進行股份回購,涉及423.2萬股。回購後註銷,換言之公司的流通股份減少,意味現有的大股東持股比例有機提升。市場也推測,此舉不失為變相增加持股比例的手法。而持續註銷回購股份,也可將每股盈利提升,對股東也是百利而無一害。 上周維他奶業績發布會上,有關黃氏家族的意圖,執行主席羅友禮指出,黃家僅回應買維他奶是長遠的投資。羅友禮則再強調:「這個真的要問他們才知」。 其實說穿了很簡單,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相中你的業務,希望通過收購可進一步壯大楊協成的發展;另外不就看中維他奶的盈利能力,長遠具投資價值。 確實,羅家的持股量加起來不足三成,控股權並非牢不可破,即使黃家最終鍛羽而歸,光是從他們密密收購開始,維他奶股價至今大升逾倍,黃家持有近兩成股權,至今已大賺一筆。…
vitasoy

信置黃家要飲維他奶 羅氏家族控股權岌岌可危

急欲復蘇的香港老牌飲料企業維他奶,內地業績好轉之際,新加坡富豪卻在虎視耽耽,一場飲料大戰隱然開打 重點: 上半年維他奶多賺5%至1.7億港元,內地市場經營溢利年增15% 新加坡黃志祥家族連續增持股權,維他奶股價兩個月升1.7倍    李世達 因為三年前的一場公關危機,香港豆奶大王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345.HK)在內地市場遭受嚴重打擊,業績與股價雙雙跌落谷底。所謂「趁你病要你命」,品牌力受損的維他奶近期疑遭新加坡富豪家族敵意收購,這家老牌企業或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10月上旬開始,新加坡菊花茶品牌楊協成(Yeo Hiap Seng)開始增持維他奶股票,楊協成背後則是新加坡前首富、香港信和置業(0083.HK)主席黃志祥家族。黃志祥胞弟黃志達,透過楊協成及其家族辦公室陸續增持,截至11月底,持股比例已從一個多月前的不到5%快速升至12.26%。 黃家的大動作引起市場的收購猜想,公司股價從9月23日收市價4.52港元飆升至近期逾12港元,大增1.7倍,市值也猛增至逾132億港元。 面對這樣的變化,83歲的維他奶主席羅友禮,在業績發布會上回應:「你直接去問他(增持方),我都不知道他想做什麼」。被問到會否增持時則說:「我會向聯交所申報,到時大家就會知」,似乎意味著他們不會束手就擒。 內地市場定成敗 羅友禮的父親羅桂祥,於1940年創立維他奶,現時產品包括豆奶、檸檬茶、果汁及瓶裝水等。1994年,維他奶在香港上市,同年在深圳設廠,朝內地市場發展。2008年,內地爆發三聚氫氨毒奶粉事件,植物奶製品迎來一波高速增長,2008年至2019年,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6%,內地市場銷售額也在2016年超越香港。 2019年是公司業績的巔峰,錄得75.3億港元收入,創下新高紀錄,其中內地市場收入就高達46.3億港元,佔比超過61%。 沒想到轉折發生在兩年後,2021年,維他奶因為在香港襲警事件中發出失當聲明,引發內地輿論的強烈不滿,品牌遭消費者抵制、產品也遭商家下架,內地業績遭受重創。截至2022年3月底的財年,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收入驟降23%,公司錄得淨虧損1.59億港元,為上市26年來首虧。 在盈利層面,公司通過降本等方式在下一個財年實現扭虧,惟收入規模仍逐年下降,至2024年3月底止的年度,公司收入已萎縮至62.2億港元 為扭轉劣勢,維他奶也試圖轉型,在內地植物基飲料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公司以另一王牌產品「檸檬茶」為基點,試圖擴大茶飲市場空間,同時陸續推出無糖檸檬茶、無糖冷泡茶、無糖茉莉花茶等產品,追趕無糖茶風口。 受惠於銷售執行及產品創新,公司業務稍有好轉。截至今年9月底的上半年度,維他奶收入按年增2%至34.4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年增5%至1.7億港元。其中,內地市場收入雖然仍在下滑,但減幅已大幅收窄,同時透過降低原材料價格及嚴控成本,期內公司在內地的經營溢利增長15%至2.2億港元。 「奶」「茶」之戰 業務復蘇漸顯成果,但低迷的股價卻給人可乘之機。自2019年6月來到42.6港元的歷史高點後,維他奶股價至今年9月已下探至4.47港元,自高位下滑超過九成。 或許因為跌幅實在太大,新加坡富豪、信和置業主席黃志祥家族開始大舉買入公司股票。在最新一次增持後,黃志祥胞弟黃志達及旗下機構已持有12.26%股權,加上黃志祥持有的5.10%,黃家持股已超17.36%。 羅家方面,公司主席羅友禮持有約16.3%股權,若結合羅桂祥基金權益及羅家後人的持股,總數超過25%,仍優於黃志祥家族。因此其他股東的動向或將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目前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及加拿大基金Global Alpha Capital Management,分別持有維他奶約6.8%及5.1%股權。其中三菱日聯已陸續出售股權予黃家,若加拿大基金也倒戈,形勢將對羅家相當不利。 黃志祥家族旗下持有的楊協成飲料品牌,創立於1900年,歷史較維他奶更悠久,主要市場在東南亞,產品包括菊花茶、馬蹄爽與豆奶等,且近年有意擴大茶飲業務,收購維他奶自然成為打入中國市場的突破口。 對黃家來說,即使收購失敗,也可出售股份大賺一筆,但是對投資人來說,由於市場的過度追捧,目前公司市盈率已來到95倍,甚至高過可口可樂(KO.US)的25.4倍,一旦黃家收手,股價可能快速崩跌,有意追高者需要衡量風險。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