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元保納斯達克上市集資3,000萬美元
互聯網保險分銷商元保有限公司(YB.US),周三在納斯達克首日掛牌上漲6.4%,但次日即回吐全部漲幅,周四收盤報15美元,即公司的上市定價。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公司市值為6.78億美元。 元保以每股15美元價格發行200萬份美國存托憑證(ADS),集資3,000萬美元,達到13至15美元招股區間上限。公司還同步向早期投資方啓明,協議增發100萬美元普通股。此次上市的發行雖規模不大,但承銷商陣容顯赫,包含美資大行花旗、高盛以及中資大投行中金公司。 元保去年營收從2023年的20.5億元,增長60%至32.8億元,並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4.36億元,對上一年則錄得虧損3.33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證監批一畝田納斯達克上市
根據周一在中國證監會網站上的通知,中證監已批准一畝田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將出售1.96億普通股。根據現行法規,公司必須在12個月內完成上市,否則將要重新申請。 根據其網站,一畝田是中國的農產品線上交易平台之一,成立於2011年。初期是針對B2B市場,逐漸將其範圍擴大到批發交易,現時其平台向5,600多萬企業用戶,提供15,000多種農產品的交易。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一品威客登陸納斯達克 首日收漲0.24%
眾包平台運營商一品威客(EPWK.US)周四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首個日交易日波動不大,收漲0.24%,報4.11美元。 據公司公告,首次公開發行275萬股A類普通股,發行價為每股4.10美元,共集資1,127.5萬美元。依照此價格計算,公司市值約9,000萬美元。此外,公司還授予承銷商一項期權,可在發行結束後30天內,額外最多再購買412,500股A類普通股。 總部位於福建廈門的一品威客,主要業務是幫助中小企業尋找零工。2019年到2023年的過去五年,公司平台在412萬個項目中實現了16.7億美元的商品交易總額(GMV),是中國第二大衆包在線平台。 去年10月,公司上調IPO目標,將發售股票數量由150萬股增加至275萬股,發行價格則由7至8美元降為4至6美元,最多可籌集1,650萬美元,較其最初的目標高出約三分之一。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亞盛醫藥折讓20%發售ADS 淨籌1.3億美元
生物醫藥企業亞盛醫藥(6855.HK)周五公布,將發售732.5萬股美國存託股份(ADS),1股ADS代表4股普通股,相當於發行2,930萬股相關新股。每股ADS發行價17.25美元,折合每股約33.57港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格折讓約19.6%。 同時亦授予包銷商30天期權,購買最多額外109.87萬股ADS(約439.5萬股普通股)。總數3,369.5萬股普通股,佔股份擴大後已發行普通股約9.66%。集資淨額為1.12億美元,假設將悉數行使超額配股權後則為1.3億美元(9.5億元)。 公司表示,集資所得將用於在中國尋求lisaftoclax治療r/r CLL的NDA(new drug application)批准及於中國籌備商業化上市,並推進奧雷巴替尼在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臨床開發、其他候選產品研發、開發未來的管線項目及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亞盛醫藥港股周五低開9.34%至37.85港元,跌幅一度擴大至13%,中午收報37.05港元,跌11.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創響生物反向收購登美股 開啓中國藥企出海新模式
此次合併交易預計將帶來約1.75億美元(12.77億元)的資金,其中包括7,500萬美元的超額認購私募融資 重點: 新公司將研發創響生物從和黃醫藥授權引進的單克隆抗體 IMG-007,有望治療特應性皮炎等免疫性疾病 創響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健有深厚的資本運作經驗 莫莉 在國內市場日益內卷的背景下,中國創新藥物企業紛紛將發展目光投向國際市場,儘管行業內主流的「出海」道路是與海外醫藥企業進行授權合作(license out),或是通過港股、美股IPO對接海外資本市場。不過,上周一,中國創新藥企創響生物(Inmagene Biopharmaceuticals)與美國醫藥企業 Ikena Oncology (IKNA.US)達成合併協議,創響生物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借道登上美股舞台,開啓中國 Biotech 出海的新模式。 Ikena表示,此次合併交易預計將帶來約1.75億美元(12.77億元)的資金,其中包括7,500萬美元的超額認購私募融資。參與本次私募認購的機構陣容豪華,不僅吸引了Deep Track Capital、Foresite Capital、RTW Investments等國際一線基金加入,也獲得了創響生物原有股東 BVF Partners L.P.、Blue Owl Healthcare Opportunities、Omega Funds和OrbiMed的認購。 此次合作已獲得兩家公司董事會的批准,預計於2025年年中完成。在新公司中,Ikena的股東預計持有約 34.8% 的股份,創響生物股東預計持有約…
簡訊:亞盛醫藥赴美上市獲備案
生物醫藥企業亞盛醫藥(6855.HK) 周一獲得國家證監會發布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這是中國企業在境外IPO前的必要步驟。公司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不超過33,739,347股普通股。 今年6月,亞盛醫藥宣布引進日本醫藥企業武田製藥(4502.T)投資。武田製藥以7,500萬美元認購亞盛醫藥7.73%股權,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同時取得首款商業化產品奧雷巴替尼,在大中華區以及俄羅斯之外全球許可相關的獨家選擇權。 確認武田的選擇權付款後,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了自2009年成立以來的首次盈利,錄得淨利潤1.63億元,營收同比增長477%至8.24億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海底撈換帥 功臣楊利娟轉戰特海國際
特海國際公佈,委任楊利娟為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而她正是帶領海底撈扭虧為盈的主要功臣 重點︰ 特海國際首季受到匯兌損失拖累,錄得虧損446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則為562萬美元 公司積極發展國際市場,最近更於美國上市 裴梓龍 今年5月17日,海底撈(6862.HK)老闆張勇收穫了第四個IPO,主打海外業務的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658.HK; HDL.US)繼在香港上市之後,再登上美國納斯達克,每股定價19.56美元,掛牌首日曾大漲50%,但無以為繼,當天收市僅漲14%,其後更跌破招股價。 近年,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積極擴展海外市場,今年第一季淨增加四家海底撈餐廳,海外餐廳總數增至119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市場。這次把海底撈的國際業務──特海國際安排到美國雙重上市,估計也是希望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曝光率。 特海國際上週二公佈了今年首季度業績,由於受到其他貨幣兌美元持續貶值影響,導致未變現淨匯兌損失增加1,120萬美元,拖累整體虧損446萬美元,扭轉去年同期賺562萬美元的美好開局。 其次,公司首季經營收入按年增長15.7%至約1.8億美元,公司稱是因為國際市場持續復甦、翻枱率提高和客流量增加,以及持續擴張和品牌影響力提升,其中整體平均翻枱率及同店平均翻枱率達每天3.9次,去年同期為每天3.3次。 雖然特海國際整體虧損,但經營利潤其實按年增長了9.7%至1,240萬美元。不過,令投資者較擔心的是經營利潤率,由去年的7%降至6.6%,主要因為原材料及員工成本上升、政府補助收入減少,以及上市開支影響。事實上,在持續擴張下,特海國際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按年增加16.5%,至6,280萬美元,員工成本增幅也達到19.8%,達6,360萬美元。 張勇的海底撈憑一系列特別服務,例如員工跳科目三、免費美甲、洗頭、變臉秀、拉麵表演等在中國走紅,不過新冠疫情時一度誤判形勢瘋狂開店,導致財政急速惡化,2020年底啟動大規模關店裁員的「啄木鳥計畫」。 2022年下半年疫情好轉,張勇又實施「硬骨頭計畫」,重開之前關閉的門店,最終成功從2021年的虧損41.6億元,到2022年扭虧為盈賺13.7億元。然而眾所周知,國內火鍋市場目前已經陷入「內捲」,競爭十分激烈,面對近年新興的潮汕牛肉、椰子雞等新興火鍋,加上消費降級,走高端市場的海底撈在國內也陷入苦戰,擴張海外市場正是一大出路。 預計加快海外開店 就在這時,海底撈及特海國際在6月21日突然發佈公告,成功帶領海底撈扭虧為盈的楊利娟辭任海底撈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轉任特海國際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而海底撈副總經理並負責投資業務的苟軼群升任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7月1日生效。 1995年加入海底撈的楊利娟從底層服務員開始,前後擔任過領班、店經理、社區經理及大區經理等,2018年升任海底撈首席營運官,2021年8月接下了海底撈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執行張勇的兩項計畫,絕對是海底撈一大功臣。 被張勇重用的楊利娟這次加入特海國際,瞬間引起廣泛關注,因為楊利娟分別在2012年、2013年主導海底撈進軍新加坡及美國,為集團在國際市場打下基礎,特海國際也在公告中說明了楊利娟的重要任務,就是希望她「能夠帶領集團進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更好地擴大國際市場的顧客基礎,並更加深入的開拓新市場和新賽道。」 說穿了,就是希望楊利娟能將在國內成功實行兩項計畫的經驗,複製到海外市場,這也意味張勇未來的戰略重心將轉移至海外,海外市場也將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獨立分析員鄒家華認為,特海國際在美國上市後,淨現金有兩億美元,「相信今年及明年會加快開店,加上已成國際品牌,有一定成本優勢。但是,海外火鍋市場也受到華人餐館及同業競爭,例如快樂小羊、劉一手及呷哺呷哺(0520.HK)等,外國人也未必能接受川辣這種重口味,加上第二季大多處於夏天,對火鍋的需求不大,長遠則要看新管理層如何做好在地化餐牌。」 至於國內市場,在激烈競爭下,海底撈已經開放加盟,加盟費一千萬元,「海底撈本身的物流及倉儲一直都做得不錯,走加盟路線可降低自營店的風險,同時壓縮物流及倉儲成本。」 不過鄒家華憂慮,在激烈競爭下,海底撈下半年翻枱率未必保持高水準,估計會推出更多營銷方案吸引客戶。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