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男孩的「酒替」 大窯如何說好新故事
近年掀起熱潮的大窯汽水,被傳擬在香港上市,雖然公司隨即否認,但市場對這家內蒙古公司的未來仍有無限想像 重點: 2022年收入32億元,按年增50% 公司否認赴港上市傳聞,強調以經營發展為主 李世達 農曆新年到來,資本市場迎來一波餐飲行業上市潮。其中,近年成為飲料市場新寵兒的汽水品牌大窯,其生產商內蒙古大窯飲品有限公司(Inner Mongolia Dayao Beverage Co., Ltd.)也被點名擬赴港上市,不過隨即被公司否認。 據彭博報道,大窯正與顧問合作,最快下半年赴港上市,尋求籌集至多5億美元(約36.3億元)資金。不過,大窯在回應傳媒查詢時就否認有關消息,稱公司以經營發展為主,暫未考慮上市。 儘管大窯已澄清了上市傳聞,但外界對這家公司的好奇並未消減。 大窯的前身是成立於1983年的呼和浩特八一飲料廠,1996年被創始人王慶東收購後,以舊石器時代遺址的大窯文化命名,創建了大窯飲料品牌。憑借低單價大份量定位,大窯汽水快速打開市場,成為內蒙古區域飲品代表品牌之一。成立以來,公司陸續打造「大窯嘉賓」、「大窯橙諾」、「大窯荔愛」及「大窯冰暢」等不同口味的暢銷產品。 背後的男人們 與其他品牌瞄準一般消費者的策略不同,大窯的成功,離不開背後的「一群男人」。 在大窯發跡的內蒙古,男性飲酒比例超過60%,與黑龍江、遼寧等東北省份位居全國領先。東北漢子愛喝酒,酒局應酬多,王慶東卻注意到「不喝酒」的需求。 一些男性基於開車、健康等因素不能飲酒,而拿著可樂瓶碰杯面子又掛不住,於是王慶東將汽水包裝成啤酒的樣子,以綠色玻璃瓶裝、520毫升大份量為賣點,成為酒桌上的「仿真酒」,搭配「喝酒不開車,開車喝大窯」的廣告詞,大窯成功讓汽水也能喝出「微醺」的感覺。 大窯很清楚自身產品適合佐餐與社交的定位,因此鎖定餐飲渠道進行銷售。根據官方披露數據顯示,大窯85%以上的銷售額來自餐飲渠道。 然而,餐館食店一般將飲料價定得頗高,大窯為要推高銷量,選擇對餐飲業讓利,一瓶520毫升裝大窯汽水,官方零售價6元,但餐飲店提貨價不到2.5元。那麼食店在銷售時,即使提價也不會太過份,讓食客願意花費在飲料上,從而提升大窯的銷量。 2021年,大窯啓動品牌營銷升級,「大汽水、喝大窯」這句廣告詞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地鐵站循環播放。還請來電影《戰狼》男主角、深具硬漢形象的吳京作為品牌代言人,在每一瓶汽水上印著吳京的形象,讓消費者每一次舉瓶都像在與吳京碰杯。 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讓公司業績提升到新高度,據媒體披露,大窯汽水2022年營收為32億元,按年增50%,其營業額是陝西品牌冰峰的10倍、北京品牌北冰洋的3倍。 一路向南 懷著雄心壯志的大窯,目前已在內蒙古、寧夏、吉林、遼寧、安徽、陝西及山東設有七座智能工廠,一路南下朝全國市場邁進。2023年11月,大窯在官方微信號發布了向華南市場發展的計劃。2024年提出「北商南援」計劃,將依靠北方經銷商,分批次、分階段向南推進。 不過,主打低價實惠與情緒價值的大號汽水,能否搶佔更多市場份額,還有許多疑問。首先,可口可樂(KO.US)與百事可樂(PEP.US)佔據中國碳酸飲料市場份額超過八成,剩餘的兩成,大窯必須與冰峰、北冰洋、健力寶、元氣森林等品牌競爭。 另外,大窯依靠的是較低的成本與較大的讓利,與其他品牌相比,大窯汽水不含果汁,口味依靠香精調味,在健康當道的趨勢下亦較為不利。而一款北方飲料要送上南方人的餐桌,還要先過王老吉、天地壹號與椰樹椰汁這幾關。 在搞定了中年男人的需求之後,大窯正試圖說好年輕人的故事。農曆新年是餐飲消費的高峰期,大窯在北京三里屯巨幅廣告屏幕上輪流放送新春主題廣告,以電子音樂和強烈的色彩為主軸、用年輕人的語言打出新口號「有汽就出,瘋感十足」,希望將品牌知名度提升到新高點。 港股市場上,包括蜜雪冰城、古茗、滬上阿姨等新茶飲品牌正在衝刺上市,而去年上市的新茶飲品牌中,茶百道(2555.HK)目前市值約142億元、市盈率約16.8倍,但股價自上市以來已下跌近40%,顯示話題度與股價不一定成正比,這看在大窯眼中,或許是個重要的訊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成本上升利潤受壓 農夫山泉擴生產增收益
有包裝水界「扛把子」之稱的農夫山泉,以高利潤率備受外界關注,亦令投資界有戒心。究竟公司是否值得如此高溢價,可能需要業務長期增長表現來驗證 重點: 農夫山泉與浙江省建德市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承諾投資50億元,在當地建設飲用水及飲料綜合產業基地項目 公司毛利率及淨利率分別高達六成及兩成八,拋離內地同行,只有國際品牌如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可與攀比 羅小芹 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9633.HK)與浙江省建德市政府達成投資協議,待1000畝工業用地交付後,公司將於5年內投入50億元,若有重大市況變化,投資期可再延後兩年,以其於去年6月底止246.5億元的現金及銀行結餘,單單自有資金便可滿足投資需求。 根據公司公告,建德市水加工項目分兩期多階段實施,一期面積約700畝,二期約300畝,涵蓋飲用水、飲料及相關品的生產加工製造等領域,繼續依託杭州市千島湖的天然水資源,利用公司的品牌及市場地位,進一步擴大產能。 農夫山泉於2020年9月上市,當時集資淨額為93.8億港元(85.4億元)。公司計劃用於購置生產設施及新建廠房為18.8億港元,截至去年中在這部分未動用款項為4.4億港元,預計今年底用罄,相信部分會用於建德市水加工項目。 目前內地包裝水銷量僅為總飲水量的15.5%,市場空間具有長期發展性及剛性需要,但包裝水市場競爭激烈,要獲消費者高度認可,品牌需要長年經營,品質控制更是「苦力活」,水產品質素幾乎決定它的的市場擴展空間。 作為內地包裝水市場一哥的農夫山泉,近年毛利率卻維持約六成高水平,得益於其成功打造「優質天然水」的品牌,產品類別由包裝水擴展至即飲茶類、功能飲料及果汁飲料等軟飲料。去年上半年水類產品收益佔總收益的51%,比例較2022年同期少5.6個百分點,飲茶類和功能飲料分別佔25.8%和12%,產品趨向多元化結構,享受優質品牌效應,但減少過份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 鍾睒睒蟬聯三年首富 農夫山泉另一品牌效應是其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鍾睒睒的「首富」身份,他已經蟬聯財富雜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三年榜首位置,2023年他以身家601億美元(約4,272億元)榮膺中國首富,但財富按年縮水4%。 環顧全球飲料公司,只有百年老店可口可樂(KO.US)及百事可樂(PEP.US)能與其匹敵,兩者於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的毛利率分別為61.04%及54.48%,但農夫山泉成立至今28年,對一直揚言受成本上漲壓力影響的農夫山泉,能在軟飲料產業取得國際知名品牌同樣的利潤率,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當然,在內地飲料市場取得六成毛利率,並非不可能,去年上半年奈雪的茶(2150.HK)毛利率有68.2%,但奈雪的茶的經調整淨利率僅2.7%,農夫山泉的淨利率卻達到今人欣羡的28.2%,拋離不少國內同行,能與之攀比的只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類的大品牌。 奈雪的茶經營連鎖專門營業務,或有扭曲純飲料業務之嫌,那麼參考康師傅(322.HK)及統一企業中國(220.HK)兩者的飲料業務,康師傅於去年上半年的飲品分部收益為243億元,稅後溢利近10億元,利潤率約4%;統一的飲料收益為92.6億元,分部溢利9.98億元,利潤率10.8%,兩者飲料分部表現遠遠不及農夫山泉。 不過,農夫山泉亦面對其他企業難以迴避的成本上升問題,其中之一是高油價。根據公司之前招股書,原材料和包裝材料是公司銷售成本兩大組成部分,佔比分別為58%及14.6%,原材料主要為生產瓶身的PET塑料、瓶蓋、標簽、糖、果汁等,PET塑料成本佔銷售成本的28.2%,取水及處理成本反而佔比為1.5%。 高油價影響成本 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國際油價近年於高位徘徊,PET是原油下游產品,其成本對公司利潤率構成重要影響,而水資源成本只佔銷售成本的小部分,公司擴大供應量對其優化利潤結構的幫助有限。 2022年初,農夫山泉執行董事周震華就曾披露,成本壓力已經「超過企業單方面可以去消化的水平」,農夫山泉的首選是通過提升經營效率消化成本,但市場及成本端變動大,產品有調價動作。 為應對物價、原材料、人工及運營等成本持續上漲,去年2月1日起,農夫山泉將杭州區域19升桶裝水價格由每桶20元上調至22元,早在2022年,上海地區19升桶裝水價格亦由每桶26元上調至每桶28元,加價後令農夫山泉去年中期股東應佔溢利增長25.3%,略高於總收益增長的23.3%。 外界對農夫山泉的高利潤率一直抱審慎態度,其相當於預期市盈率44倍的股價亦頗高。表面上,利潤率遠差於它的奈雪的茶,預期市盈率卻達40.5倍,似乎農夫山泉可被看高一線,但若比較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21.4倍及21倍,投資者要作出合理選擇相信不會太難吧。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