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dian abandons last mile delivery

趣店的最後出路:私有化?

公司表示,由於激烈競爭導致一季度營收驟降,正考慮終止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 重點: 趣店一季度營收下滑逾半,公司因激烈競爭考慮關停最後一公里物流業務 過去三年,公司流通股數量縮減約三分一,其龐大現金儲備可用於回購股票,實現私有化 陽歌 消費信貸、教育、預製食品,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有什麼共同點? 以上都是趣店集團(QD.US)過去十年涉足但最終放棄的業務,公司近年嘗試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試圖利用其在華資源,協助物流企業完成中國至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客戶的包裹遞送。 趣店最新披露,最後一公里配送業務遭遇激烈競爭,導致2025年一季度營收縮水近半。基於此,公司在一周前發布的一季報中表示,正考慮放棄此次最新業務嘗試。 我們雖不是最後一公里配送領域的專家,無法就趣店境遇作過於具體的點評,但中國配送業確實已競爭白熱化,約六家公司佔據主導地位,這些公司正加速構建全球網絡,幫助中國企業每日遞送數百萬包裹。 趣店曾助力部分企業,完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客戶的配送。然而,公司無疑面臨運營歷史更悠久、基礎設施更完善的本地對手競爭。更關鍵的是,中國物流企業也在海外自建當地基礎設施,與趣店服務迎面角逐。在多重不利因素,再疊加自身缺乏歷史積澱的背景下,趣店折戟實屬意料之中。 趣店有別於其他陷入困境的中國公司的地方,在於其龐大的現金儲備。即便經歷多次業務挫敗,該資金池仍在膨脹。這凸顯出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羅敏的投資智慧。在持續尋求可行業務注入資金及資源的同時,他正通過穩步回購公司股票,推進私有化進程。 趣店在最新公告中稱:「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最後一公里配送業務持續面臨激烈競爭。評估當前市場環境後,公司正考慮終止該業務。未來,趣店將繼續堅定推進業務轉型,同時維持審慎現金管理,保障資產負債表穩健。」 投資者對此次業務挫敗反應平淡,最新公告發布當日,趣店股價持平,隨後四個交易日亦幾無波動,顯示市場對局面並不擔憂。 雅虎財經的數據顯示,作為尚無商業模式的企業而言,趣店仍坐擁瑞銀(持股3.45%)、摩根士丹利(1.36%)、花旗(0.57%)及摩根大通(0.36%)等知名機構股東。我們推測,這些巨頭對趣店長期前景興趣有限,他們可能更期待羅敏能推進私有化,從而套現獲利。 營收大跌 2014年,羅敏創立金融科技公司時,被視為行業遠見者,其通過向學生提供智能手機、電腦消費貸款,迅速獲利。但2017年前後,中國開始整頓此類民營金融科技企業,同年趣店登陸紐交所。 整頓期間,大批金融科技貸款機構倒閉,幸存者多放棄直接放貸業務,轉型為銀行與借款人的撮合方。但憑借IPO募資及數年強勁業績積累充沛現金的趣店,選擇徹底脫離金融科技本源。此後,公司在2021至2023年試水教育及預製食品領域,終因競爭激烈,在一兩年內先後放棄。 2022年末推出Fast Horse最後一公里配送業務時,趣店以為找到突破口,並於2023年中擴大該業務規模。2024年,業務短暫爆發,錄得2.16億元(3,000萬美元)營收,較2023年增長71%,但同年第四季度開始收縮,今年一季度營收從2024年同期的5,580萬元驟降逾半至2,580萬元。 最後一公里業務虧損不足為奇,不過趣店憑借龐大現金儲備,錄得1.65億元利息收入,成功實現一季度1.5億元盈利。 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現金及受限現金達56億元,較2022年末的35億元大幅增加。似乎印證,羅敏長於投資,不擅經營。此外,趣店持續回購股票,截至3月底,公司美國存托股票(ADS)總流通量1.72億股,較2022年末的2.65億股縮減約三分之一。 趣店最新年報顯示,2024年末羅敏持股約35%。其他投資者持有約1.12億份ADS,按最新收盤價每股3美元計,價值約3.35億美元。公司龐大的現金儲備足以溢價回購全部流通股,無需維持上市公司地位,且仍有充足「彈藥」供羅敏探索新商業模式, 事實上,趣店2024年3月啓動的3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中,仍有2.5億美元額度。這使公司可加速回購股票以持續縮減流通股數量,最終發出私有化要約。此舉將再次印證羅敏的精明財技,儘管他在教育、預製食品及最後一公里配送領域,表現平平。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極兔速遞首季包裹量年增31.2%

物流運營商極兔速遞環球有限公司(1519.HK)周四公布,今年首季包裹量達66億件,按年增長31.2%;日均包裹量7,330萬件,按年升32.6%。 期內以東南亞地區包裹量增長最多,首季處理15.38億件,按年升50%,日均包裹量1,710萬件,增長51.6%。中國包裹量所佔比例依然最大,首季包裹量達49.85億件,按年增長26.5%;日均包裹量5540萬件,增27.9%。 另外,今年首季,極兔速遞的網絡合作夥伴數量為7,100個,較去年底少100個;網點數量為1.92萬個,較去年底多100個;轉運中心數量為238個,與去年底相同。 公司股價周四高開4.4%,報5.19港元,至中午休市報5.13港元,升3.2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alatech is a delivery company

新聞概要:全球業務貢獻持續增長 拉拉科技瞄準新市場

 這家同城物流企業表示,隨著國際業務成為主要增長引擎,公司計劃今年開拓中東市場,繼續擴張版圖    陽歌 物流巨頭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上周四更新的港股IPO申請文件中披露,隨著業務版圖從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走向全球,公司計劃今年進一步擴大全球布局,其中可能包括新開拓中東市場。 拉拉科技在國際市場以「Lalamove」品牌運營,公司在更新版港股IPO申請文件中披露了最新擴張計劃。數據顯示,該公司2024年繼續保持兩位數強勢增長,其中快速擴張的國際業務成為主要驅動力。 目前該公司已在全球多個市場開展業務,並宣布計劃今年向中東等更多地區擴張。 拉拉科技2013年創立於香港,最初提供同城配送服務,隨後拓展至跨城服務領域。成立次年即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後將業務版圖擴展至東南亞,並於2019年起進軍拉美等更多市場。 通過打造涵蓋下單、定價、預付款、運力匹配、訂單追蹤、支付結算與確認的全程「閉環」服務體係,公司構建了差異化優勢。根據最新上市文件,按閉環貨運總交易額(GTV)計算,拉拉科技去年以53.4%市占率成為全球最大物流交易平台。 申請文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同城貨運市場總交易額(GTV)達2,580億美元,而國際同城貨運市場規模約為其三倍,其中東南亞和拉美市場合計貢獻1,240億美元。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去年營收同比增長19%至15.9億美元(2023年為13.3億美元),同期GTV增長18%至111億美元。海外業務增速更快,去年營收從2023年的1.17億美元增長28%至1.49億美元,佔總營收比重從8.8%提升至9.3%。 截至去年,公司在全球400多個城市擁有約1,670萬月活躍商戶和170萬月活躍司機。 隨著規模和運營效率提升,拉拉科技毛利率從2022年的53.7%攀升至去年的57.8%,令公司的經調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口徑盈利,由2023年的3.91億美元,去年增至28%至5.01億美元。 詠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係我們。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T delivers lots of packages on Double 11

新聞概要:極兔速遞達成“雙十一”單日包裹攬收量里程碑 同步啓動股票回購

這家物流公司在堪比西方“黑五”的雙十一購物節高峰期間,單日攬收超 1 億件包裹    余特莉 全球物流服務運營商極兔速遞(1519.HK)在今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單日攬收了超過 1 億件包裹,展示了其處理大批量包裹的能力。目前,「雙十一」已覆蓋整個中國乃至亞洲地區,被譽為亞洲版的「黑色星期五」。 雙十一購物節也被稱為光棍節,今年從 10 月 20 日開始一直持續到 11 月 12 日,為期數周。極兔表示,在此期間中國作為其最大市場,平均單日攬收包裹量同比增長 25%,達到每天近 6,600 萬件。隨著雙十一購物節的全球影響力提升,同為該公司活躍市場的其他東南亞地區,平均單日攬收包裹量也超過了 1,500 萬件。 極兔速遞副總裁後軍儀表示:「雙十一期間全球單日攬收包裹量突破 1 億件,創下歷史新高。我們將繼續在各個市場投資基礎設施、配置資源,確保在旺季提供高效可靠的物流服務。」 公司表示,已在中國升級改造了 32 個分揀中心和餘 600 個集散點,提高營運能力,以應對中國市場包裹量的激增。同時在越南和泰國等其他主要市場也進行了類似的準備,例如擴建分揀中心、部署額外的運輸車輛以及增加自動化設備和人員,以確保及時有效地處理包裹。…

簡訊:順豐通過聆訊 集資最高15億美元

內地綜合物流龍頭的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2352.SZ)上周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初步估計集資介乎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計劃本周展開上市前路演,最快本月底在港掛牌。 聆訊後的資料披露,公司上半年盈利4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15%。另外,順豐早前在深交所公布的第3季業績,收入達725億元,同比升12.1%,盈利則上升34.6%至28億元。 按2023年收入計,順豐是中國及亞洲最大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在全球則排名第四。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Lalatech relaunches Hong Kong IPO

新聞概要:拉拉科技利潤加速增長 重啓上市之路

今年上半年,這家貨運物流公司的收入增長 18%,由於效率提高,調整後利潤增長41%。 余特莉 物流巨頭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於周三重新啓動上市計劃,儘管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市場面臨經濟逆風,但集團仍能通過持續強勁的增長和可觀的利潤來吸引投資者。 受北京剛宣布的重大經濟提振措施推動,上周香港股市上漲,為去年首次申請上市的拉拉科技創造了時機。美的集團9月中旬在香港上市,首日表現良好,也帶動起市場上的樂觀情緒。 拉拉科技旗下有兩個物流品牌,在香港及海外以Lalamove營運,在中國則以貨拉拉品牌營運,其著名的橙色送貨車車隊總讓企業和個人客戶眼前一亮。公司的數據驅動平台,將商家與龐大的貨車司機網絡連接起來,實現對訂單的快速回應和具成本效益的定價。 拉拉科技新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數據顯示,按其數字平台匹配和支付的全球閉環貨運交易總值 (GTV) 計算,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佔全球53.9%的市場份額。僅在2024年上半年,拉拉科技就促成超過3.38億份訂單,全球總貨運GTV為4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0%和17%。公司期內為超過1,500萬平均月活商家提供服務,並為約140萬名平均月活司機帶來了賺取收入的機會。 拉拉科技的最新上市申請,除以持續增長和不斷提升的利潤來吸引投資外,亦正好迎來近期股市回升的熾熱氣氛。公司去年收入上升28.8%至13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延續上升態勢,同比已升18%至7.09億美元。 在最新的中期報告,公司的毛利率為59.4%。因開支控制得宜,其經營支出佔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43.5%降至37%。公司去年首次實現年度調整後利潤,(不包括員工的股票薪酬開支),今年上半年經調整後利潤按年亦急升 41%至2.13億美元。 拉拉科技於2013年在香港成立,迅速擴展到東南亞、南美和中國大陸。它是中國貨運交易平台中走向全球的先驅者。目前公司服務於包括泰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主要東南亞市場,以及墨西哥和巴西等拉美市場,並已開展日本市場的服務。 2024年上半年,拉拉科技海外貨運GTV增長至3.68億美元,海外貨運訂單量達7,900萬宗,同比分別增長26%和28%,成為公司增長的動力。上半年,其海外收入增長24%至6,620萬美元,佔總收入的9.3%。 高盛、摩根大通和美銀是此次 IPO 的保薦人。公司的競爭對手快狗打車Gogox (2246.HK) 於2022年在港上市,但一直未獲投資者的青睞,目前股價已較上市價下跌近 98%。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Dada Nexus earns first-ever non-GAAP profit

達達集團首次實現盈利 但為市場過高預期降溫

這家同城配送服務供應商二季度首次錄得非GAAP盈利,收入增長23% 重點: 達達集團二季度首次錄得非GAAP盈利,但按淨值和營運計算依然虧損 該公司可能會受益於對食品和日用品配送的大力關注,因為在當前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中國消費者更多在家吃飯   陽歌 同城配送專家達達集團(DADA.US)首次實現調整後盈利,令投資者驚嘆不已。儘管中國經濟面臨的逆風日漸加劇,其第二季度仍錄得強勁增長。不過,由電子商務巨頭京東(JD.US;9618.HK)持有多數股權的該公司在最新季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中警告,由於當前的經濟不確定性,實現可觀盈利的道路可能會崎嶇不平。  「當然,我們預計關鍵的盈利能力和利潤率不會在短期內快速增長,尤其是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前景下,」首席財務官陳兆明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對分析師如此表示。儘管他們都對該公司取得的這座盈利里程碑讚不絕口。 投資者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告誡的言論,追蹤這家規模相對較小、市值不足15億美元(110億元)的公司的大批分析機構也是如此。據雅虎財經稱,目前關注該公司的所有18家分析機構均給予了「買入」或「強烈買入」的評級,其中10家將其評為「強烈買入」。 而且儘管該公司發出了警告,但分析機構預計達達集團的利潤將從今年的約3,100萬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4.08億美元。 週三,也就是其在收盤後發佈二季度業績的第二天,達達集團的股價上漲5.2%,並在週四繼續上漲。該股在過去52周的走勢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從去年10月的低點飆升至1月底的高點,漲幅接近四倍,但最終又回吐了大部分漲幅。在經歷了所有的起起落落之後,該股目前的交易價格略低於52周前的水平。 那麼,為什麼在達達集團自身相當謹慎的情況下,分析機構和投資者卻轉而看好這家公司呢?這種分歧並不罕見,因為企業向來不想讓投資者變得過於樂觀。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似乎確信達達集團可以利用與京東日益密切的聯繫來推動自己的業務。他們似乎還相信,它可以挖掘自己作為中國大部分排名靠前的實體連鎖超市主要送貨合作夥伴的地位,受惠於日益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不斷增長的需求。 該公司主要營運兩項服務。達達快送在中國2,000多個城市提供同城配送服務。另一項服務京東到家與京東的聯繫更為緊密,人們可以從本地商家那裏訂購商品,然後送貨上門。京東到家的業務很大一部分來自大型超市連鎖,它們利用達達集團的司機在本地送貨,從而使這些商店能夠與叮咚買菜(DDL.US)和美團(3690.HK)等只提供線上服務的雜貨商競爭。 在這兩項服務中,京東到家在過去兩年取得更大發展勢頭,特別是自從京東去年將其在達達集團的股份提高到目前的53%,獲得多數控制權。該服務目前出現在京東的大部分用戶界面上,京東到家在最近一個季度貢獻了該公司總收入的約三分之二,而2020年僅為40%。 強勁的收入增長 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份仔細看看達達集團最新的財務數據,包括其增長和實現盈利背後主要的驅動因素。 該公司的收入按年增長23%至28.1億元。管理層指出,去年同期數字相對較高,是因為去年二季度中國大範圍實施封控(包括該公司總部所在地上海為期兩個月的封控),對送貨上門服務的需求增加。因此,如果去年的收入處於更正常的水平,最新的增長數字可能會更高。 在總體收入當中,京東到家的收入同比增長25%至18.3億元,而達達快送的收入也錄得20%的增長,達到9.8億元。 京東到家強勁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是與一些超市合作夥伴開展的免費送貨試驗推廣活動。鑒於這個試驗項目的初步效果相當顯著,達達集團表示將把它推廣到其他大型連鎖超市。 這一點意義重大,因為食品雜貨配送業務已經佔到京東到家經手的商品交易總額(GMV)的近一半。在當前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消費者可能會更多在家吃飯,減少出外用膳的次數。毫無疑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歡迎免費送貨能節省更多,這將使京東到家在未來幾個季度有可能實現強勁增長。 該公司表示,預計三季度收入將保持目前的增長水平,按年增長18%至26%。 在業務蓬勃發展的同時,達達集團成功地通過大幅削減促銷支出、一般性和行政支出以及研發支出來控製成本。因此,當季總成本和支出僅增長3.8%。該公司仍報告了當季營業虧損和淨虧損,不過這兩項數據均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 但該公司最高興的顯然是宣佈了有史以來的首個非GAAP利潤,這通常不包括員工股票薪酬等一些非經營性項目。其非GAAP利潤總額為840萬元,數字不算大,扭轉了去年同期3.96億元的虧損。現在,該公司只需實現淨利潤,分析機構預計這將在第三或第四季度實現。 正如我們之前所指出的,該公司在電話會議上也多次提醒投資者和分析師不要過於興奮,因為中國經濟面臨日益強勁的逆風。其中包括近期陷入通貨緊縮、出口大幅下滑、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以及對中國房市健康狀況的擔憂與日俱增。 達達集團的投資者關係主管卡羅琳·董在電話會議上說:「從宏觀方面看,今年上半年經濟和消費溫和復蘇,我們預計下半年消費復蘇存在不確定性。」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這樣的警告性言論無疑顯得相當謹慎,並最終可能讓近期圍繞達達集團和其他公司的熱情冷靜下來。不過,至少就目前而言,該公司還是可喜可賀,因為它終於實現了盈利,即便這是在非GAAP基礎上的盈利。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