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簡報:東南亞雙反稅將實施 中國光伏企業撤退
美國商務部上周五公布新的關稅裁定,將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產品課徵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稅率最高達271.2%。受到高額關稅影響,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的工廠已陸續停產或關閉。 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公告,此次制裁主要針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及其組裝產品,反傾銷稅率涵蓋0%至271.2%的區間,取決於生產國家與具體公司。 目前美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約80%來自上述四個國家,新的關稅預計將進一步影響全球太陽能產業的供應鏈格局,將鼓勵更多生產轉移至美國本土,逐步替代進口。 財新報道,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的工廠已陸續停產或關閉。有業者表示,最終只能選擇去美國設廠,儘管建廠成本和勞動力費用較高,但毛利率更高、市場潛力也更大,還能以美國為中轉點,將產品銷售至其他市場。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晶科能源季度縱扭虧為盈 按年仍大挫98%
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JKS.US; 688223.SH)周三表示,在二季度陷入虧損後,第三季度恢復盈利。但由於太陽能電池板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價格暴跌,其收入繼續下降。 根據最新財報,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3%至245億元。第三季度利潤為2,250萬元,扭轉了上季度的1.007 億元的虧損,但仍遠低於去年第三季度的13.2億元利潤。 公司最新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14.7%至25.9兆瓦,但低於上季度的36%增幅,主要是新太陽能發電場的建設近年開始放緩,期內需求也在放緩。晶科的美股在週三公佈業績後上漲近5%,但今年以來股價仍下跌了31%。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市場要聞:多晶硅價格下跌 拖累協鑫科技利潤跳水
這家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關鍵原料製造商表示,去年收入下降了6.2%,下半年虧損30億元 陽歌 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周五表示,雖然新建太陽能發電廠需求旺盛,但因主要產品多晶硅價格暴跌,不但影響公司去年收入,利潤更大幅下滑。 公司全年收入下降6.2%至337億,利潤則大跌85%至25億元。根據公司數據計算,下半年營收降至128億元,較上半年下降39%。由於營收大幅下滑,公司下半年虧損30億元。 協鑫科技股價週一在香港早盤上漲,午盤上漲 5.4%。 過去52周,該股仍下跌約28%。 過去兩年,隨著各國爭相建設新太陽能發電廠以減少碳排放,對太陽能電池板的需求激增。 與此同時,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及其上游供應商增加了大量新產能,以滿足蓬勃發展的需求。 結果是整個行業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大多數公司的利潤大幅下滑。 多晶硅價格在2022年飆升後,去年達到頂峰,此後一直在下跌。公司表示,去年多晶硅平均售價每公斤為76.8元,不到2022年每公斤228.5元的三分之一。協鑫科技競爭對手大全 (DQ.US) 上個月公布去年四季度多晶硅平均售價僅為每公斤7.97美元,較2022年同期售價每公斤37.41美元的四分之一。 由於價格下降,協鑫科技的毛利率從2022年的48.7%下降至去年的34.7%。 「2023年,多晶硅供需逆轉,全年價格震盪下行,目前已位於底部運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光伏材料業務的利潤貢獻按年大幅減少。」 公司表示,去年底其產能幾乎翻了一番,達到42萬噸,自年初以來增加了20萬噸。公司補充說,今年將繼續增加產能,使總產能達到50萬噸。隨著產能的提高,公司去年的多晶硅產量增至232,256噸,是2022年104,723噸的一倍多。 全球新增太陽能電池板安裝量在2019年至2023年間每年增長28%後,現已進入增長放緩的新階段。Wood Mackenzie預測,2024年至2028年間,新的太陽能電池板安裝量根本不會增長,其中一些年份的新安裝量甚至可能會收縮。 需求放緩,加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新增如此多的太陽能電池板產能,意味協鑫集團等公司的產品賣價至少在未來幾年內不可能大幅反彈。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多晶硅價格暴跌 大全新能源焦頭爛額
這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的關鍵原料製造商報告第二季度收入下降50%,並宣佈兩名高管離職 重點: 由於產量增加不足以抵消多晶硅價格下跌近三分之二,大全新能源第二季度收入下降一半 該公司宣佈兩名高管離職,暗示可能即將發生重大變化,包括私有化 陽歌 山芋燙手? 這是多晶硅製造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DQ.US;688303.SS)宣佈兩名高管離職的一個可能的解釋。而就在這之前的半個小時,該公司公佈最新業績,顯示其所處的這個起伏不定的行業嚴重過熱。高層的重大變動可能預示著該公司未來將發生更多變化,包括它在紐約上市的潛在私有化。 你永遠猜不到這樣的私有化可能正在進行中,至少從週四公佈第二季度業績後大全的股價來看是這樣。 該股當日跌幅高達7.4%,最終收跌4.7%。該公司在紐約上市的股票過去 52 周內損失了大約一半的價值,使得大全的往績市盈率僅為1.8倍。 這種慘淡的景象與一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當時,由於多晶硅需求旺盛,大全及其同行紛紛報告收入和利潤創歷史新高。多晶硅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原料,後者正迅速成為主要電力來源。去年,旺盛的需求推動多晶硅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這看起來像是一個建立在可再生能源炒作基礎上的典型泡沫。 這個泡沫在第二季度徹底破裂。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數據是大全的多晶硅平均售價,從去年同期的每公斤33.08美元(237元)下跌近三分之二至每公斤12.33美元。哎呦。 去年,隨著多晶硅價格飆升,大全及其同行(大部分位於中國)開始大舉增加產能,這是這種熱門行業的典型做法。大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計劃在內蒙古地區建立一個新的大型生產中心,到2022年底將年產能從大約10萬噸增加兩倍以上,達到30萬噸。 「第二季度,多晶硅行業面臨的挑戰增多,價格波動幅度大,」大全首席執行官張龍根在離任告別講話中說道,聽起來像是對今年以來的輕描淡寫。「隨著多個多晶硅新項目和新進入者最終投產,其中一些項目在今年上半年達到滿產,過去兩年的多晶硅短缺局面結束了。」 這是張龍根擔任首席執行官五年來的最後一次講話,公司宣佈他因「個人原因」辭職。與此同時,該公司稱創始人徐廣福也將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但仍將留在大全董事會。該公司任命徐廣福的兒子徐翔為公司新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這意味著徐廣福很可能會繼續在大全發揮作用。徐翔之前任大全的副董事長,並在公司擔任過多個職務。 庫存出清 多晶硅價格暴跌很好地概括了大全在第二季度所感受到的痛苦。但為了想要瞭解更多信息的讀者,我們來快速回顧一些其他數據,看看情況到底多糟糕。大全第二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期的12.4億美元下降約一半,至6.367億美元,因為價格大幅下跌完全抵消了新產能投產後多晶硅銷量37%的增長。 大全的生產成本也下降了約 5%,但這仍然不足以抵消收入的暴跌。因此,該公司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76.1%下降至40.7%。 該公司詳細介紹了第二季度多晶硅的價格走勢,指出多晶硅價格在6月下半月觸底,到7月中旬又從低點反彈了 15% 至 20%。 隨著價格暴跌,大全稱它開始收到「客戶激進的定價要求」,導致買家在價格開始反彈前瘋狂搶購多晶硅。 結果,大全成功出清了幾乎所有庫存,這些庫存是在上個季度積累起來的,因為買家(主要是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等著泡沫破裂,並最終如願。「由於客戶訂單和需求旺盛,我們進一步將多晶硅庫存減少到非常健康的水平,大約相當於兩家工廠一周的產量,」 張龍根稱。 有人可能會說,這種放血是必要的,雖然很痛苦,而且大全及其同行在今年剩餘時間里情況應該會開始好轉。反映了這一點的是,大全年產19.3萬噸至19.8萬噸多晶硅的目標保持不變,這表明它對今年余下時間價格的上漲充滿信心。 話雖如此,我們最後還是要回到之前的預測,即大全的最新變動可能預示著未來將發生更多重大變化,包括可能從紐約退市。大全是2010年左右在紐約上市的那批中國太陽能公司中,最後仍留在華爾街的幾家公司之一。在歷經了美國投資者多年興趣低迷後,那些公司中大多數後來進行了私有化,並在中國重新上市。…
二代儲能系統歐洲上市 晶科能源股價獲得提振
宣佈在歐洲推出新的民用太陽能電池後的第二天,這家太陽能組件製造商的股價上漲11.8% 重點: 晶科能源宣佈在歐洲銷售一款新型電池後股價上漲,這可能反映出對該公司地緣政治麻煩的擔憂有所緩解 在這家太陽能組件製造商位於佛羅里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辦公室被突擊搜查後,投資者曾短暫拋售該股,但不久後又捲土重來 谭英 中國的太陽能組建製造商可能正在全球冉冉升起,但由於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貿易摩擦引發制裁,它們在美國依然舉步維艱。大部分製造商都在重組供應鏈,擴大地理足跡並在此過程中加強財務實力,以規避此類制裁。 上周,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的此類努力,顯示出了提振股價的跡象,雖然最近全球對其太陽能組件的需求激增,但該股依然被低估。在它的歐洲子公司宣佈將開始銷售面向當地住宅和商業用戶的第二代儲能系統後,該公司股價飆升11.8%。 晶科能源的第二代高壓儲能電池是它於2022年5月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推出的最新歐洲儲能業務的一部分。該公司尚未公佈這項業務單獨的收入,這意味著它可能還未對晶科的整體收入做出重大貢獻。 相反,晶科的電池業務反映出了對市場需求的務實響應,尤其是在德國,該國是歐洲最大的太陽能市場,也是率先於2000年為太陽能制定上網電價的國家之一。2016 年,德國還推出了太陽能電池發電的上網電價,這進一步刺激了需求。 這種上網電價讓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發電自用的個人和企業,能夠將余電出售給國家電網,在獲得免費電力的同時獲得額外收入。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此類激勵措施的推動下,四分之三的德國家庭現在希望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自己發電。 投資者對晶科能源多少有些平淡無奇的公告反應熱烈,這可能與歐洲對太陽能儲能產品的需求關係不大。相反,它可能更多地與晶科能源重組供應鏈,以緩解其在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之一美國所感受到的壓力有關。針對華盛頓的擔憂,越來越多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將部分生產轉移到美國,晶科能源就是其中之一。 晶科能源是最早採取此類舉措的中國企業之一,早在2018年就在佛羅里達州設廠,開始面向美國市場生產。它還通過在馬來西亞和越南設廠,將製造足跡擴大到東南亞。 這種多元化的努力可能在上周鼓舞了投資者,促使其股價在宣佈歐洲的動作後大漲。但即便是大漲過後,該股7倍的遠期市盈率仍較低,約為美國頭部企業First Solar(FSLR.US) 23倍的三分之一。晶科能源及天合光能(688599.SH)和阿特斯太陽能(CSIQ.US)等中國同行都處於類似的估值區間,可見控制著全球一半以上市場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被普遍低估。 駐美辦公室突遭搜查 5月10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突擊搜查了晶科能源在佛羅里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辦公室,這可能反映了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在美國面臨的風險,不過迄今為止,尚無對此舉的明確解釋。據晶科能源的管理層表示,設在傑克遜維爾市的工廠使得該公司的成品距離美國客戶更近,不過它們的零部件來自東南亞。 晶科能源並不是唯一一家在美業務面臨風險的中國太陽能企業。去年11月,來自中國的1,000多批太陽能組件滯留在美國港口,接受美國海關官員更仔細的檢查,不過這批組件主要是由晶科能源的競爭對手天合光能和隆基股份(601012.SH)等公司製造,它們在美國均無生產設施。 之後,天合光能在今年1月宣佈,將其面向美國市場的太陽能硅片製造業務轉移至越南,而隆基股份在3月宣佈,將與美國太陽能發電廠運營商因夫能源(Invenergy)合作,在俄亥俄州建設一家太陽能組件廠。 儘管採取了這些舉措,晶科能源及其同行的股價在很大程度上仍處於低迷狀態——其實很多公司報稱,由於需求強勁,加上製造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料多晶硅價格回落,今年一季度收益強勁。 晶科能源的季度出貨量增長72.7%至14.49GW,收入按年增長58%至233.3億元。該公司的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2890萬元飆升27倍多,至7.887億元,毛利率同期上升2.3個百分點至17.3%。 公司董事長李仙德將利潤率的提高主要歸功於公司頂級產品N型組件銷售強勁,該組件的售價高於其他產品。李仙德表示,到2023年底,N型組件的產能將佔公司總產量的70%,到今年第二季,此類電池可能佔組件總出貨量的60%。 今年4月,晶科首席財務官在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說,由於國土安全部放行此前扣押的產品,對美國的發貨正在逐步恢復;他還透露,晶科能源的第一季與產品扣押相關的費用為3億至4億元,對毛利率產生了1.5%至2%的影響。 美國政策層面的不可預測,光伏價格的預期下跌以及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的鋰等原材料的成本高企,都將繼續打壓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的股票。但晶科能源及其同行的多元化努力,應該有助於改善它們防範此類風險的前景。 上周公告出來後,晶科能源的股價繼續上漲,過去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近15%,成交量高於往常。只有時間才能證明這一次的漲勢能否持續,此前類似的漲勢都以失敗收場。但至少該公司似乎正在採取正確的舉措,以降低其在重要的美國太陽能市場的風險。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晶科能源利潤飆升 但投資者仍未滿意
這家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之一表示,其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子公司2022年利潤增長高達159%
轉型太陽能發電商 瑞能新能源業績升
受惠於新的太陽能電站營運業務收入倍增,該公司第三季營收增長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