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屋營跌利增 王石代言銷售慘淡
中國最大燕窩品牌在營收承壓背景下實現盈利復蘇,預期今年上半年利潤同比增長20%至35% 重點: 燕之屋預計今年前六個月利潤將增長20%至35%,同期營收增長近乎停滯或呈負增長態勢 銷售費用下降、廈門新工廠智能製造升級和工藝改進,共同推高這家燕窩製造商的利潤空間 譚英 在經濟波動期,中國消費者發現,傳統燕窩製品的親民化轉型正降低消費門檻。 廈門燕之屋燕窩產業股份有限公司(1497.HK)上周發布的盈利預告傳遞出關鍵信息:繼去年利潤下滑後,今年上半年盈利強勁反彈。儘管平價產品策略導致營收增長乏力,投資者仍湧入購買公司股票,公告後數日,股價大漲逾7%。 燕之屋預計上半年營收區間為10億(約合1.398億美元)至10.6億元,同比小幅下滑。但利潤表現更為亮眼,預計錄得7,200萬至8,100萬元,同比增幅達20%至35%。 盈利改善並非無跡可尋,公司去年年報顯示,儘管當年下半年營收開始萎縮,利潤在經歷上半年斷崖式下跌後,於下半年企穩。 新品系列為燕之屋去年注入增長動能。以燕窩為基底、2023年推出的平價食用燕窩粥產品需求旺盛,帶動全年新品收入激增63.3%。其他的平價新品包括燕窩肽天然蘇打水、整根人參燕窩飲,單價均低於200元(約合30美元)。 傳統「純燕窩」產品線雖仍佔去年總營收的87.6%,但較2023年91.3%的佔比有所下滑。新品營收佔比從2023年的7.2%升至去年的11.3%,其中新拓展的護膚品類貢獻1.1%的營收。 燕之屋在洞燕唾液製品領域佔據重要地位,後者原料取自東南亞洞穴金絲燕,以唾液粘合樹枝築成的燕巢。 自明朝起,燕窩製品即為中國奢侈滋補品。目前,燕之屋佔據14%的國內燕窩市場份額,資產包括位於中國西北甘肅省的全球最大燕窩加工廠,並在220個城市設有700家實體門店。 即便佈局新品線與新加坡海外渠道,燕之屋盈利增長仍存變數。去年淨利潤提升部分得益於管理費用縮減12.4%,這更多源於成本管控而非業務擴張。此外,2023年拖累盈利的IPO相關費用消除,亦推高去年利潤。 新晉品牌代言人 除受益於新品矩陣外,燕之屋將盈利回升歸因於廈門總部工廠智能製造的升級和工藝改進,帶來運營效率提升,並計劃在甘肅、上海工廠推行類似改造。 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下降也被視為利潤改善動因。這一趨勢去年已初顯成效,去年下半年銷售及分銷費用增速,從上半年的同比38.5%驟降至2.3%。 為拓展男性及年輕客群,公司持續依賴品牌代言人策略。今年新聘地產巨頭萬科創始人、前董事會主席王石,後者以攀登珠峰等登山壯舉及航海探險聞名。此前,公司簽約演員鞏俐及中韓偶像團體明星王一博。 新代言人成效尚待檢驗。當前消費環境承壓,消費者正削減此類可選消費支出,燕之屋的高定價策略面臨挑戰。公司近年啓用王石、王一博等男性代言人拓展跨性別、跨代際客群的嘗試,同樣存在試錯風險。 74歲的王石代言首款產品引發市場質疑。燕之屋「總裁碗燕」含六碗燕窩,單盒售價高達3,168元(折合每158克碗裝產品528元,約75美元)。儘管有王石背書,銷售仍顯慘淡。 據媒體報道,該禮盒在天貓旗艦店上市前六日僅售出六盒。與此同時,伴隨行業價格承壓,燕之屋整體庫存風險可能加劇。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消費者日益縮減非必要開支,中國13,000多家燕窩企業正競相降價,即食燕窩單價已低至每45克碗裝產品20元。 因燕窩屬自然資源,企業多通過價格競爭與產品創新實現差異化。未上市競爭對手小仙燉,憑借鮮燉燕窩品類取得成功,連續八年蟬聯銷冠。但據中國媒體近期報道,即便小仙燉也面臨經營壓力,被迫取消獎金福利、裁員並下調業績目標。 儘管23倍市盈率表現強勁且分紅優厚,燕之屋看似優勢顯著,但鑒於產品賽道局限、溢價策略及白熱化競爭,公司需付出更多努力維繫投資者信心。其疲軟的營收增速引發擔憂,或是當前股價較2023年發行價折價約10%的一大誘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押注小鎮寶媽 母嬰電商海拍客衝刺港交所
儘管去年營收陷入停滯,這家母嬰電商平台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寄望投資者認可其轉型戰略 重點: 海拍客的母嬰電商平台瞄准中國下沉城市、鄉鎮及村莊,這些地區出生的新生兒佔中國整體新生兒數的85% 伴隨戰略重心從B2B電商向自營品牌直銷模式轉型,2024年公司營收持平且出現虧損 譚英 隨著生育率斷崖式下跌,導致嬰幼兒配方奶粉等乳製品需求萎縮,中國乳業黃金期或已拉上帷幕。然而,Yangtuo Technology Inc.(下稱「海拍客」)試圖向投資者證明該領域仍具潛力,宣稱其對中國下沈市場母嬰群體的理解遠超同業。 6月底,這家母嬰電商平台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保薦人為中信證券,投資方包括復星、高瓴、小米聯合創始人雷軍等,可謂全明星陣容。公司此前六輪融資累計募資近2億美元,表明此次港股IPO或將再募資至少1億美元。 公司高管團隊同樣具備深厚電商基因,核心成員多來自行業龍頭阿里巴巴。43歲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趙晨曾效力阿里九年,在天貓國際創立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首席運營官(COO)徐虹曾執掌阿里消費忠誠度計劃「淘金幣」; 首席技術官(CTO)肖建濤則是天貓聚划算初創團隊成員。 海拍客的目標市場維持低速增長,凸顯嬰幼兒營養品需求見頂。上市文件引述第三方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4年,中國家庭護理及營養品市場規模,從2.2萬億元增至2.6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僅2.9%。 佔全國銷售額近四分之三的下沉市場,是海拍客的主陣地,該細分市場由2019年的1.6萬億元增至2024年的1.9萬億元,對應3.4%的較快增速。受益於龐大客群基數及居民健康意識、消費能力提升,預計2029年下沈市場規模將突破2.4萬億元。 上市文件顯示,2024年國內一、二線以外地區人口達12億,佔全國人口的83.5%,新生兒佔全國整體新生兒數的85%。 河南、浙江及生育率全國最高的廣東,構成海拍客的核心銷售區域。公司援引研究指出,下沉市場家庭護理及營養品人均消費增速,近年以年均5.5%跑贏大城市的3.1%。 公司旗下B2B電商平台「海拍客」因連接廠商與零售終端聞名。不過,公司正轉向線下店直銷的O2O模式,突破純撮合交易中介角色。按銷售額計,海拍客在下沉市場家庭護理及營養品細分領域,以10.1%市佔率位居首位,2024年平台交易額(GMV)達86億元。 財務指標承壓 儘管市場體量巨大,但在全民消費趨謹的背景下,海拍客近年財務表現略顯疲軟。2023年至2024年營收基本持平,從10.7億元微降至10.3億元。毛利率近三年持續走低,由2022年的43.9%降至去年的32.5%。 盈利表現同樣黯淡,2023、2024年分別虧損5,210萬元和7,840萬元,逆轉2022年180萬元的盈利態勢。若剔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及股權激勵影響,經調整後近兩年均實現盈利。 公司將不振的財務表現,歸因於向供應鏈管控力增強但毛利較低的模式轉型。2015年初創立的B2B業務,主營國產奶粉品牌下沉市場分銷,而新型的O2O模式下,海拍客直接對接包括眾多夫妻店在內的採購網絡。 過去六年著力構建的自營業務,通過直營銷售強化供應商把控力,覆蓋了日益增長的自有產品線,包括兒童輔食 「喵小俠」及營養補充劑 “DoctorJepson”。 2024年,自營業務營收達8.02億元,佔總營收80%,但自有品牌業務僅貢獻2.22億元。撮合交易的平台業務營收連續兩年下滑,去年僅2.29億元,佔比縮小至22%。 重資產化轉型或加劇庫存管理風險及零售終端壞賬隱患。2022年至2024年,存貨從5,950萬元增至7,470萬元,增幅超30%;應收賬款也從320萬元攀升至1,350萬元。 儘管拼多多(PDD.US)等大型電商同樣佈局下沉市場,海拍客仍專注母嬰及家庭營養品垂直領域。公司計劃將IPO募資用於強化該領域自營能力,包括深化頭部奶粉品牌合作及增強定價管控。 母嬰領域諸多競爭者近年陷入困境。寶寶樹去年12月從港交所退市,跨境電商平台蜜芽2022年關停應用。 海拍客等企業均面臨人口警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生育率七連降後,2024年雖微升至6.77%,但主要因「龍年」生育偏好帶來的短期波動。長期下行趨勢預計仍將延續,為角逐萎縮母嬰市場的企業帶來持續挑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