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ull soars in trading debut

微牛上市變狂牛 中國風險仍揮之不去

這家在線券商的股票在借殼上市後價格飆升,但其與中國的關聯以及不斷加劇的經濟不確定性可能會成為重大風險 重點: 微牛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上市後的第二個交易日,股價飆升375%,公司市值達到300億美元 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但其起源於中國,且超過一半的員工仍在中國    梁武仁 說起上市後的強勁開局,那就不得不提微牛公司。 微牛公司(BULL.US)上周藉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而在紐約上市,首個交易日漲幅驚人。但在過去一年里,公司與中國的關聯引起多個美國政府機構的關注,更別說它在增加收入和維持盈利能力所面臨的根本性困境,這些因素可能最終會給微牛帶來麻煩。 這家在線股票經紀公司的移動應用程序主要面向美國散戶投資者,跟Robinhood Markets(HOOD.US)類似。它於4月11日通過與SK Growth Opportunities Corp合併,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次日,公司股價飆升375%,估值近300億美元。但漲勢並未持續,隨著交易量下降,該股已回吐大部分漲幅。儘管由於估值過高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但該股仍比合併完成後首日收盤價高出一倍多。 撇開上市頭幾天的戲劇性表現外,微牛借殼上市的一個技術細節可能會讓不瞭解其情況的人感到困惑。它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批准其SPAC上市,中證監於4月8日予以批准,這顯然為交易的完成和在紐約的上市交易鋪平了路。 對於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這一監管程序是強制性,但對微牛而言,似乎沒有必要,因為嚴格來說,它並非一家中國公司。它的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大部分收入來自美國。微牛公司的對外代表是一位非中國籍高管——公司總裁兼美國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德尼爾(Anthony Denier),他在領英上的資料,顯示他此前的工作經歷主要是在歐洲的金融公司。 但公司確實與中國有關連,因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湖南福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自由市場信息提供商,由阿里巴巴的前員工王安全於2016年在中國創立。 次年,微牛透過在特拉華州成立的一個實體開展經紀業務,這是其目前以美國為中心的業務模式的開端。公司網站顯示,除美國外,其在英國、南非以及香港、新加坡、日本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地區都設有辦事處,足見其未來的發展雄心,但中國並不在這些地區之列。 儘管如此,根據SK Growth上個月提交的招股說明書,微牛表示,它是自願尋求中國證監會批准的,並指出中國監管機構的規定有待解釋。SK Growth和微牛於去年2月簽署最初的合併協議,當時雙方預計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交易。 微牛尋求中國證監會支持的決定,可能是導致上市計劃延遲的原因,這在此類監管程序中並不罕見。但它確實突出了公司的中國根源,雖然公司可以在紙上淡化這段歷史,但現實情況是,公司60%以上的員工仍由其中國子公司發放工資。 與中國的關係 微牛與中國的關係也引起了美國當局的關注,因為數據安全對中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高度敏感的領域,印第安納州的總檢察長對微牛管理美國客戶數據的情況展開了跨州調查。兩個月後,田納西州禁止在所有政府發放的設備上使用該公司的應用程序。去年12月,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致信安東尼·德尼爾,表達對公司與中國存在「深厚關聯」的擔憂。 微牛表示,其所有美國客戶信息都存儲在當地。德尼爾上周四接受CNBC採訪時重申了這點,強調微牛從作為股票經紀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受到美國當局的監管。 他說:「我非常有信心,所有這些調查最終都會妥善解決。我知道我們為客戶提供了非常優質的服務,而且客戶的信息是安全的。」 在疫情期間,居家的民眾有閒有錢(政府發放的紓困支票),對炒股興趣激增,微牛的業務隨之迅速發展。據招股說明書,它的應用程序迄今已被下載超過5,000萬次,全球用戶超過2,300萬。 與Robinhood一樣,微牛對交易美股不收取佣金。相反,它通過將交易訂單轉給特定的莊家來獲取收入,這些莊家會為這項服務付費。此外,它還向客戶收取如保證金交易和做空等更高級功能的費用。 與大多數股票經紀商一樣,微牛擴大營收的能力與經濟和市場狀況直接相關,對該公司而言,這可能是比與中國聯繫更緊迫的問題,因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政策給全球經濟蒙上了巨大的陰影。公司去年前9個月的收入,實際上比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而運營費用卻有所增加。因此,它在2024年前9個月出現淨虧損,與一年前的淨利潤相比倒退了。 綜上所述,對於似乎與韓國企業集團SK集團相關聯的SK…

簡訊:鑫旭銅業申美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鑫旭銅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納斯達克的上市的申請周二獲批,據中證監 (CSRC) 網站的一份聲明,公司已完成備案。聲明稱,鑫旭銅業計劃上市出售最多345萬普通股。 據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稱,公司最早於2021年提交首批納斯達克上市的保密文件,並於去年4月首次公開提交文件。最近,公司於去年8月提交了一份更新的招股說明書,稱其計劃在上市籌集1,500萬美元。 鑫旭製造、銷售銅和銅合金產品,包括銅條、銅桿和電解銅。公司報告稱,截至2023年 12月的六個月(即其上半財年),其收入為493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77億美元下降了一半以上。該公司報告稱,截至2023年12月的六個月虧損30.1萬美元,扭轉了去年同期52 萬美元的利潤。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證監批文遠知行美國上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在美國的首次公開募股,公司計劃籌集最多4億美元,這是三年來,中國公司在紐約其中一項最大規模的上市集資。中證監周四在網站發布消息,文遠知行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最多1.59億股普通股。 中證監此前已批准文遠知行的上市申請,但因公司未能在8月份的一年期限前完成,令批准失效。新的批准意味文遠知行可恢復上市計劃。 公司之前曾表示,計劃以每股15.5美元至18.5美元出售65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 (ADS),籌集最多1.2億美元。此外,公司同時計劃進行私募籌集額外3.2億美元,其中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風險投資基金Alliance Ventures投資1億美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SRC puts the brakes on bubble tea IPOs

中證監突叫停 茶飲港上市碰壁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暫停批准茶飲企業在香港的新上市,影響正在申請中的蜜雪冰城和古茗 重點: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暫停批准內地茶飲企業赴香港上市,變相叫停申請中的茶飲企業 此舉可能表明中國證監會將採取更積極的方式,以調控那類中國企業可在香港或紐約上市 陽歌 最近在香港交易所上演的「茶飲派對」似乎結束了,至少目前如此。 据路透上周五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已决定勒紧茶饮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大门。路透称,中国证监会这一决定是基于今年茶饮股表现疲软,且市场情绪普遍低迷。 在我們看來,這一事態發展令人擔憂,因它會影響中國公司的境外上市。眾所周知,中國會保護上海和深圳的國內A股市場,當投資者情緒低迷時,往往會放緩或完全停止新股上市。 此類干預的最新跡象是,中國證監會在批准滬深兩地新股上市時越來越挑剔,特別偏愛北京方面優先發展的行業,如半導體和新能源。導致其他較為普通的行業(主要是消費行業)別無選擇,只能尋求通過海外IPO籌集資金。 中國證監會去年3月出台了一項制度,要所有中國公司在進行此類境外上市前,需要在中證監備案。但迄今為止,這種備案大多被視為一種例行公事,中國並未試圖用這一程序來控制上市流向其他市場。現在,這情況似在發生改變,有人可能會認為,中國為了對以市場制度為導向的香港實施更多影響而採取的舉措。 我們稍後會回到這一最新舉措的政治因素上。但首先,我們仔細研究一下中國證監會暫停茶飲企業在香港上市更直接的後果。 這決定會直接影響至少三家已提交赴港上市申請的公司,即蜜雪冰城、古茗和滬上阿姨,它們都是在1、2月份申請。蜜雪冰城和古茗是中國茶飲行業最大的參與者,兩家加起來的門店數量達到4.5萬家。 隨著蜜雪冰城、古茗、滬上阿姨、茶百道(2555.HK)等品牌利用特許經營制度,以閃電般的速度開設新店,這行業最近變得過熱。但據中金公司去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國規模達3,000億元的茶飲市場的增長預計將在今年開始放緩,增長率將從2024年的約20%降至2027年的16%。 增長乏力,加上新店數量劇增,正損害曾經強勁的盈利。根據最新財報,奈雪的茶(2150.HK)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而茶百道同期利潤驟降約一半,降至2.37億元。另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是,7月底,茶百道突然宣布取消一個月前剛剛宣佈的派息,此舉似乎是為了在財務狀況惡化之際節約現金。 表現糟糕的股票 不難看出,中國證監會為何擔心市場對茶飲股的情緒。茶百道自4月份成功上市募得3.3億美元後,股價持續下滑,按照週一收盤價5.88港元計算,已較17.5港元的發行價下跌約三分之二。如果這還不足以勸退投資者的話,今年以來,奈雪的茶股價也下跌了約58%,而自2021年IPO以來便持有該股的投資者現已損失約93%的投資。  奈雪的茶市銷率(P/S)只有0.41倍,茶百道稍好一點,為1.38倍,由此可見這些股票是如何遭投資者冷待,比率亦不符合對高增長公司的預期。這並不令人意外,因這些公司似正進入一個收入萎縮的階段,茶百道報告今年上半年收入下降了10%。 中國證監會可能還擔心,這些茶飲企業希望通過新股上市籌集大筆資金,這或影響投資者從其他香港股票中抽走資金。據報道,蜜雪冰城擬募集的資金高達10億美元,而古茗則計劃籌集多達5億美元的資金。 據路透報道中引用的Dealogic數據,這兩個數字加在一起,相當於今年迄今在香港上市的所有新股籌資額25.6億美元的近三分之二。過去兩年,香港的集資活動總體上相當疲軟,去年僅籌集了57億美元——大約是2021年創紀錄的221億美元的四分之一。 投資者對路透社報道的反應透露出了一絲樂觀,茶百道的股價周一上漲8.7%。奈雪的茶也小幅上漲了0.75%,幅度不大,但仍優於大盤恒生指數的小幅下跌。儘管如此,小幅上漲不太可能持續太久,因為它是基於監管行動,而不是任何與市場相關的因素。 這讓我們回到中國證監會干預香港股市的問題上。中國監管機構此前曾因其在上海和深圳股市的高壓策略而受到批評,但這些批評的聲音相對較小,因為這兩個市場基本上不對外國人開放。但香港的股市則不同,它被視為外國人能投資中國股票的全球主要市場之一。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也許一些國際投資者會鬆一口氣,因為面對低迷的市場情緒,中國正在採取措施支持香港市場。但從長期來看,此類舉措有可能削弱投資者信心,因為它們表明,中國監管機構可能會隨時出手干預,依據則是北京方面自己的考量,而不一定是出於對投資者最有利的考量。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