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上市入場券 八馬茶業賣點在哪?
經過先後三次申請上市受挫的八馬茶業,終獲中證監的備案通知,意味在港上市已跨進一大步 重點: 公司1月申請香港上市的文件剛過期 市場料公司快將重交上市申請,今年將可順利在港敲鑼 劉智恒 這邊廂港交所上市申請已過期,那邊廂中證監開綠燈,對於三度衝刺上市的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來說,總是喜大於悲,雖然申請香港上市要重新遞表,但得到中證監的通過,要通過港交所似乎沒甚懸念,或許可說只屬一步之遙。 據中國證監會網上公布,已向八馬茶業境外上市及境內股份全流通發出備案通知,公司將發行不超過約2,913萬股在港交所上市。同時,106位股東所持近4,399萬股,可轉為境外上市股份。 八馬茶業屬內地知名品牌,常以300年老字號自居,登上該公司網頁看,一段鍍金的歷史立時展現眼前。話說1742年時,福建名臣王士讓向乾隆皇獻上一味茶,皇帝用後大為讚賞,賜名為「鐵觀音」,王士讓因而被稱為鐵觀音的祖師爺。 自稱王士讓家族第十三代傳人的王文禮及王文彬兄弟,於1997年創立八馬茶業,當中龍頭產品就是鐵觀音,並銷售茶具、茶卓及茶食等產品。 王氏兄弟為八馬茶業鍍上金漆品牌,不但歷史悠久,名字更是皇上御賜。事實究竟是營銷手法還是真有其事,孰真孰假不知道,就當一個故事聽聽,反正我們回不到300年前去求證。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不過,八馬茶業的上市之路確實諸多波折。公司曾於新三板掛牌,但於2018年退市,後將目光投向深圳創業板,2021年遞交申請,卻在2022年撤回。隨即又申請主板上市,到2023年又再終止。 內地上市折㦸沉沙,今年就跑來香港申請上市,引來投資者注意,這家頂著乾隆皇光環的八馬茶業,又是否值得投資? 根據年初公司的上市申請文件,2023年收入21.2億元,按年增長16.8%,純利升9%至2.06億元。去年首三季度,收入16.47億元,同比升近1%,純利2.08億元,增長5.8%。但最新的資料未有,暫時未知具體情況,但去年首三季盈利增速有放緩態勢。 加盟模式的問題 反之公司的商業模式,就引來投資者擔心。截至去年9月,門店總數達3,498家,當中加盟店佔比達92%,整家公司五成收入的來自加盟店。 加盟模式最大問題是如何管理好加盟商,搞不好,對公司的經營及品牌有頗大影響。問題嚴重時,隨時涉及消費者訴訟或食品安全事故相關訴訟。在黑貓投訴平台,時不時有消費者投訴,在飲用時喝到蟲子、或茶葉泡完發藍等問題,至於投訴個別門店服務,也時有出現。更曾出現部分加盟商,將質劣的茶業混入高端產品混賣,從而謀取暴利。 此外,公司2021年申請創業板上市時,深交所曾三查詢,要公司解釋加盟商的備貨周期,進貨與銷貨量是否匹配,有沒有存在壓貨情況。 代工質量與關聯交易 另外,八馬茶業一直標榜是百年老字號,皇帝御用茶,但原來有相當產品靠第三方代工。人們會認為既然你的賣點是承襲自300年前的金漆招牌,理應有獨特技術來生產自家產品,為何部份產品由外面代工而生,那與公司所宣揚的「承傳」有點不一致。 代工也引起質量的監控,在2017年時,公司產品曾因質量問題,被央視節目批評其烏龍茶樣品質量較差,污染物超標等。 內地市場也指出,八馬茶業的部份業務,是來自姻親關係的富豪。如七匹狼持有八馬茶業2.61%股份,安踏系企業在採購茶葉方面就與王家有關連的交易,江蘇高力控股與八馬茶業在供應鏈上有合作。而所有這些企業,都是八馬茶業的親家。公司於2022年申請主板上市時,中證監曾重點關注該類關聯交易。 過去大半年,香港股市扭轉之前頽勢,茶飲賽道人潮洶湧,然而茶葉賽道就乏人問津,板塊股份每天成交寥寥可數,始終茶葉沒有性感的故事去包裝,現時上市的瀾滄古茶(6911.HK),以及相類的英記茶莊(8241.HK),仍處於虧損狀況,八馬茶業雖有盈利可言,但未見亮麗前景,在港上市暫時似缺乏賣點。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榮耀邁進上市輔導 押注AI戰略布局
這個2020年從華為剝離的手機品牌,在上市之路邁出關鍵一步,或於明年登陸A股 重點: 榮耀正推進明年登錄A股的計劃,並重新定位為AI企業,從而吸引投資者 雖中國市場的份額遭對手侵蝕,但這家前華為旗下的企業,在歐洲和亞洲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 陳竹 智能手機廠商日益將人工智能(AI)視作增長引擎,通過漸趨成熟的產品新增互動功能來激活增長。許多企業從傳統硬件製造商轉以AI定位,這種戰略轉型有望為產品打造新賣點,並擴展功能邊界。 對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而言,這一敘事構成其核心戰略,公司今年著重塑造「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企業」形象。隨著上市進程加速,對外釋放此信號更明顯,榮耀期望借上市契機,展現AI布局,並將其打造為吸引潛在投資者的籌碼。 公司上市計劃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上周獲准開啓滬市及深市A股上市「輔導」(A股市場主要面向境內投資者)。輔導期全面審核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企業須完成此流程,方可提交正式的招股書。 若成功上市,將標誌榮耀漫長征程的圓滿收官。公司的上市傳聞可追溯至2021年,當時報道稱其正考慮借殼上市。此後類似傳言屢見不鮮,並於去年末,榮耀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再度升溫,此舉通常被視為上市的前置條件。 這家從華為剝離後的公司,上市之路仍需攻堅。中國證監會披露,其上市輔導計劃定於明年1月至3月完成,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據此時間表推測,榮耀最早有望於明年第二季度上市。 國內市場承壓 2013年創立的榮耀,屬華為旗下的高性價比子品牌,而華為的主品牌聚焦高端市場,以抗衡蘋果iPhone。2020年末,美國嚴厲制裁下,危及華為手機芯片及獲取美系的技術能力後,華為分拆榮耀,使後者能維繫美國供應商渠道,助力品牌渡過生存危機。 收購榮耀的財團是國有企業及民營資本混合體,出資方多數來自華為總部所在地深圳。 該策略使榮耀避免了華為手機業務面臨的困境,分拆後數年,榮耀發展迅猛,部分源於填補華為撤出全球市場及國內受挫後的空缺。美國制裁曾重創華為智能手機業務,近年通過替代從美國採購的零部件,逐步恢復元氣。 分拆初期,榮耀表現亮眼。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統計顯示,2022年榮耀以34%的出貨量增速,位列中國前五大手機品牌之首,市佔率達12%,躍居國內市場第二。增長勢頭延續至2024年初,當年一季度銷量增長13.2%後,以17.1%的市佔率登頂國內市場。 不過,此後增長軌跡逆轉。2024年,榮耀的中國市佔率持續下滑,從二季度的14.5%跌至四季度的13.7%。IDC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榮耀的出貨量已跌出國內前五。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榮耀出貨量下滑12.8%,國內排名第六。 榮耀市場受挫之際,恰逢國內對手強勢增長。特別是老東家華為,2023年末攜自研芯片的Mate60系列回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榮耀銷量下滑時,華為出貨量激增28.5%,小米(1810.HK)出貨量增長16.5%。 儘管國內市場承壓,在華為因無法使用谷歌Android系統而失落的海外市場上,榮耀的表現則異常強勁。去年四季度,該公司歐洲出貨量同比大漲77%,以4%的市佔率躍居該區域第四大品牌。 海外擴張構成榮耀的重要增長,有機會成為吸引投資者的核心賣點。公司在東南亞市場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雖未進入區域前五,但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榮耀今年一季度的出貨量達89.3萬台,創紀錄高位,同比增幅高達88%,展現出驚人的增速。 本土市場份額暫時流失,大可不必恐慌,榮耀仍可通過重磅新品實現市場修復。當然,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持續白熱化,且作為榮耀最核心的市場,該區域不容有失。 為突圍同質化競爭,榮耀著力打造AI驅動型的企業形象。今年3月,公司在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佈戰略藍圖,未來五年斥資100億美元投入AI研發,加速從手機製造商走向「AI終端生態公司的」轉型。 據國內媒體報道,戰略轉型伴隨重大組織架構調整。榮耀已新設AI產業部門,AI及軟件團隊也擴編至2,600人。 1月履新的榮耀CEO李健向國內媒體表示,智能手機已屬成熟市場,10%至20%的歷史增長率難再現。相較之下,李健將AI手機稱為「藍海市場」,榮耀多年積累的AI算法與硬件研發經驗,將轉化為競爭優勢。 需要指出的是,AI並非榮耀的專屬賽道,小米、Vivo等競爭者亦推行類似策略,行業趨勢已成。鑒於當前AI功能仍具局限性,分析師多質疑其實用性能,是否真正激發消費者換機意願。 歸根結底,AI戰略轉型或能提升榮耀估值預期,但投資者興趣終將取決於手機業務的基本面。儘管國內市場表現欠佳,榮耀在歐洲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擴張態勢,對潛在投資者仍具吸引力。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Shein以保密方式提交香港上市申請
據路透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報道,快時尚品牌Shein在衝刺英美兩地上市未果後,計劃本周以保密方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文件。 根據報道,消息人士稱公司或已於上周提交上市文件,另一名消息人士則表示預計最遲周一完成提交。報道補充,此次採取保密申報方式,打破通常公開披露的常規操作。 依據保密程序規定,在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前,Shein無需公開披露任何財務信息,只需在通過上市聆訊後兩至三周內掛牌交易。 2023年融資輪中,Shein錄得估值660億美元,較上年縮水三分之一。公司近期面臨中外競爭對手的雙重擠壓,同時因美國取消「小額豁免」條款而承壓,該條款曾允許其商品從中國直發美國時免繳進口關稅。 Shein創立於中國,至今大量服裝仍是在中國採購,但已將總部遷往新加坡。儘管如此,公司與中國的緊密聯繫下,被要求在境外上市前,必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藍思科技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手機玻璃供應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433.SZ)的香港上市已獲內地放行,中證監周二在官網公告備案通知,稱藍思科技擬發行不超過4.31億股。 藍思科技三月首次披露赴港上市意向,幾周後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公司去年營收同比增長28%至7,000萬元,淨利潤增長20%至362萬元。 湖南女商人周群飛於1993年創立藍思科技,為包括蘋果iPhone在內的許多智能移動終端提供玻璃蓋板。消息指,蘋果計劃在未來的可折疊設備上,使用藍思科技提供的超薄玻(UTG),預計藍思科技將獲得約70%的訂單。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盈收下滑的天岳先進 申港上市獲中證監備案
儘管營收在第一季度開始萎縮,這家碳化硅襯底製造商已獲中國證監會赴港上市備案 重點: 半導體企業天岳先進已獲中國證監會備案,為其推進赴港上市掃清障礙 這家碳化硅襯底製造商在2023年實現強勁營收增長後,去年增速急劇放緩,今年第一季度開始萎縮 陽歌 四個月時間,形勢已然驟變。 半導體企業山東天岳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34.SH)今年2月首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請時,公司聲稱實現強勁的兩位數營收增長,並將迎來首個全年盈利。公司週五剛獲中國證監會備案的赴港上市計劃,將與其現有科創板上市地位互補(A+H)。 中國證監會放行,為天岳先進進軍港股市場正式鋪平道路。中證監註冊文件顯示,公司計劃發行8,720萬股股票。 此次上市由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聯合保薦,顯示天岳先進新股發行將主要瞄准亞洲投資者。採取這種策略不足為奇,畢竟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正不斷出台禁令,阻止本國投資者購買中國尖端科技企業的股票,當中涵蓋應用於眾多高科技設備的微芯片等軍民兩用技術領域。 天岳先進今年2月首次提交港股上市申請並於次月更新材料時,其上市計劃仍具吸引力。但申請文件僅涵蓋截至去年9月底的財務數據,此後公司業務步入下行通道。 天岳先進及其同行正遭受多重衝擊,公司生產的碳化硅襯底是晶圓製造的基材,最終經刻蝕製成微芯片。其產品廣泛應用於多個產業,最大的兩個應用端是光伏設備與新能源車製造領域。 為滿足蓬勃發展的光伏與新能源車產業需求,天岳先進及其競爭對手近年大肆擴張產能,釀成當下中國尖端產業的產能過剩困局,嚴重衝擊佔該公司營收逾八成的碳化硅襯底價格。 新能源車與光伏領域的類似產能過剩,是令天岳先進及其同行倍感頭痛的另一重壓力。 在經歷了兩年兩位數甚至三位數銷量飆升後,因本土市場漸趨飽和及海外市場構築貿易壁壘,中國新能源車製造商業務增速急劇放緩。價格戰硝煙四起,車企虧損加劇,迫使後者向供應商施壓降價。光伏組件廠商處境如出一轍,很多企業因生產成本超過崩跌的面板價格,紛紛陷入虧損泥潭。 價格壓力在天岳先進3月的上市申請中已顯現,此後態勢持續惡化。公司披露,去年1至9月其碳化硅襯底均價為每片4,185元(合583美元),較2023全年4,798元的均價下滑13%,相比2022年5,110元的水平跌幅近20%。但其銷售成本持續攀升,自2023年前三季度的7.10億元增長34%至去年同期的9.54億元。 營收步入萎縮區 天岳先進初始上市申請頗為亮眼,受新能源車及光伏行業需求激增推動,公司2023年營收較上年增長兩倍,並啓動最新8英吋碳化硅襯底量產。成立於2010年的天岳先進初期生產2英吋碳化硅襯底,於2015年及2021年分別新增4英吋和6英吋產品。襯底尺寸越大,微芯片產出率越高。 公司表示,去年已研發首片12英吋碳化硅襯底,但產品尚未實現量產。 當兩大核心客戶群去年初現疲態時,天岳先進並非唯一推新品擴產能的企業。多重因素疊加下,公司2024年增速急降,儘管去年前三季12.8億元的營收同比增幅達55%,仍屬可觀。 結合申請上市的文件數據與上交所年報推算,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增速驟降至14.3%。據其提交上交所的一季報顯示,這種頹勢延續至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萎縮4.25%,自去年同期的4.26億元降至4.08億元。 利潤率與盈利走勢與此趨同,公司毛利率在2023年轉正至14.6%,去年1-9月進一步升至25.5%。同期,公司亦實現扭虧為盈,去年前三季淨利潤達1.43億元,遠優於上年同期的6,820萬元淨虧損。但今年一季度利潤同比大跌82%,從去年同期的4,610萬元降至852萬元,預示企業年末或將重返虧損。 天岳先進稱研發支出增加是利潤驟降的部分原因,相關支出佔營收比重確實從去年同期的5.2%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1%。 自2022年登陸科創板以來,天岳先進的股價表現欠佳。上市初期,股價雖短暫衝高逾50%,但此後盡數回吐漲幅且深度破發。今年一季度業績暴雷引發拋售潮後,目前股價較發行價累計跌逾30%。 黯淡業績恐難提振投資者熱情,尤其是天岳先進需在香港市場與多家同行爭搶關注度。競爭對手包括自去年末上市以來漲幅約20%的英諾賽科(2577.HK),以及同樣瞄准港股上市的廣東天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瀚天天成電子科技(廈門)股份有限公司。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證監未放行 Shein上市棄英轉港
路透社周三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線快時尚零售商Shein因未獲中國證監會批准,已放棄倫敦上市計劃。報道另外稱,公司現擬轉戰港股市場,計劃在後數周內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 Shein最初計劃在紐約上市,但遭美國政界阻撓而放棄。隨後轉戰倫敦市場,在突破類似阻力後獲得進展,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已於上月批准。 中國證監會審批被認為是公司最後一道重要監管,據路透社報道,證監會最終未予放行,報道未說明具體原因。Shein創立於中國,後將其總部遷至新加坡,但其主要運營仍在中國境內,且大部分服裝產品採購自中國製造商,這可能是其需要證監會審批的原因所在。 公司在2023年完成一輪融資後估值達660億美元,由於市場競爭加劇及主要西方市場業務壁壘高築,其估值此後可能有所縮水。即便如此,其上市計劃仍有望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