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雖開上市綠燈 公司規模受制數據審查
已有80多家公司成功在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備案,申請在美國和香港上市,另有23家公司申請在歐洲發行GDR 重點: 中國最高證券監管機構表示,自去年3月推出新規以來,已有86家公司成功備案,申請在香港和美國IPO 由於數據敏感性問題,在香港和美國新上市的公司,可能主要是融資金額不足1億美元的較小公司 陽歌 今年境外中概股可能開局不算良好,但不要將其歸咎於監管機構。 上周四,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一次行業活動上表示,中國證監會「堅定推進資本市場開放,將會同各方,進一步完善境外上市機制」。在表態支持中國公司境外上市約一個半月前,美國監管機構在去年11月底也表達了類似的支持。 但這些支持性的表態,並沒有給香港和美國的中國股票投資者帶來太大鼓舞。僅在今年前兩周,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和中國ETF-iShares MSCI (MCHI.US)均下跌約5%,延續了2023年下跌超過10%的趨勢,而標普500指數去年飆升了20%以上。 我們可以反過來看,認為中概股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上漲,因為許多中概股目前的估值都非常低。去年這個時候,這種樂觀情緒似乎是有依據的,並引發海外上市中概股大幅上漲。當時中國剛剛取消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美國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都發出信號,顯示自2021年中期以來新股上市幾乎凍結的問題,都已得到解決。 就在監管障礙似已消除、疫情結束後反彈在即時,中國經濟卻成了阻礙。去年中國經濟預計增長5%左右,遠低於往年。最近很多經濟指標依然相當黯淡,沒有跡象表明房地產危機會很快得到解決。 說實話,目前中概股的低估值狀態,對價值投資者來說似乎是完美的買入機會,因為即便收入和利潤增長為零,這些股票在達到合理估值之前仍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但很多投資者去年就在等這樣的上漲,卻始終未能如願。 儘管經濟形勢低迷,但值得慶幸的是,當投資者重新發現阿里巴巴(BABA.US;9988.HK)和騰訊(0700.HK)等公司時,監管問題應該不再會成為障礙。這兩家公司一度位列全球十大市值最高公司,而現在,阿里巴巴的市值僅為1,800億美元,約是微軟(MSFT.US)2.9萬億美元市值的二十分之一,後者上周超越蘋果(AAPL.US),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美國此前曾威脅要驅逐所有在紐約上市的中國股票,但之後在與中國證監會達成信息共享協議,得以查閱中國公司的會計記錄後,美國的威脅意味大大減弱。去年3月,中國證監會還向擬赴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推出了備案管理制度,通過讓之前不受監管的流程正式化,消除了另一個重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大量IPO籌備中 讓我們回到方星海最新的支持表態,他還談到中國公司備案海外上市的最新數據。方星海說,自去年3月底實施新規以來,有51家擬在香港上市、35家擬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完成了備案。 他還說,累計核准23家上市公司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合計募資約122億美元。不少中國企業利用GDR在瑞士、德國和英國的證券交易所融資,這是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在海外融資行動的一部分。 雖然方星海表態支持,而且成功備案的公司數量也相對較多,但我們應該指出,至少到目前為止,成功拿到備案的都是規模相對較小的IPO。我們《詠竹坊》報道過一些成功備案企業,包括有家保險和墨盒製造商星圖國際,兩家的規模也比較小。到目前為止,只有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有可能籌集到1億美元以上,這通常被視作大型IPO的起步標準。 自成功在中國證監會備案以來,已有兩家公司在美國股市上市,分別是制藥商阿諾醫藥(ANL.US)和汽車保險公司車車科技(CCG.US),後者利用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借殼上市。這兩家公司上市後的表現都很糟糕,阿諾醫藥自去年10月上市以來股價下跌了一半以上,車車科技自去年9月上市以來更是下跌了三分之二。 在2021年中的IPO凍結前,醫療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基於雲計算的室內設計公司群核科技,以及和在線約會應用Soulgate等公司都曾提交申請,希望通過在美國上市融資1億美元或更多。但這些公司後來都撤回了申請。只有Soulgate曾試圖在香港重啓IPO,並於2022年年中提交了申請,但最終未能上市。 雖然與金融相關的監管障礙已經全部清除,但剩下的最大障礙似乎是數據安全。中國目前要求所有用戶超過100萬的IPO申請者都要接受數據安全審查,而且由於擔心這些公司的敏感用戶數據可能會被外國政府獲取,中國似乎並不急於批准這些公司在海外上市。 這類障礙可能會使很多中國最大的企業難以在海外上市,因為100萬用戶的門檻適用於許多公司。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在紐約和香港進行大規模IPO的日子,可能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過去。儘管如此,我們可能依然會看到一些製造商的大規模上市,比如極氪,它們的IPO應該不那麼敏感,因為不存在大量的用戶數據。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阿諾醫藥登陸美股插水 核心產品上市路遇考驗
這間以授權引進模式為主的醫藥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數日,市值已跌去超過一半 重點: 阿諾醫藥目前尚未有產品上市銷售,過去兩年多已錄得逾1.3億美元虧損 其核心管線是一款泛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劑,正開展全球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但近年來同類藥物的上市接連遇阻 莫莉 在股市寒冬中,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難度愈來愈大,作為中概股,要在美股登陸,更是難上加難。偏偏卻有勇者選擇逆流而上,抗癌藥物研發企業阿諾醫藥(Adlai Nortye,ANL.US)在2021年衝刺港交所未果後,近期終於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阿諾醫藥在這次IPO中合共發行25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發行價定為每股23美元,總市值約8.49億美元(60億元)。在IPO發行的同時,日本製藥公司Nippon Kayaku(4272.T)認購阿諾醫藥價值4,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通過IPO發行及同步進行的私募配售,阿諾醫藥共計募資約9,750萬美元。 阿諾醫藥是一間以授權引進(License-in)模式為主的醫藥公司,曾先後從諾華(NOVN.SWX)、衛采株式會社(Eisai,4523.T)等全球醫藥巨頭手中引入腫瘤管線,公司六條研發管線中,有三條已經進入臨床階段。其中進展最快的兩款藥物均為License-in產品。 或許是投資者對阿諾醫藥的研發實力信心不足,該公司闖蕩美股的開局並不順利,9月29日掛牌首日的開市價僅為18美元,較發行價下跌21.7%,全日更大跌34.8%;隨後5天,其股價亦連續大幅下跌,上周五收報10.87美元,意味上市首6天,已蒸發近53%市值。 作為一間正處於研發階段、尚未有上市產品的醫藥公司,阿諾醫藥的財報並不好看。招股書顯示,阿諾醫藥在2021年曾與Biotime合作,獲得銷售知識產權收入4,573萬美元,之後再無任何收入。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個月的營運虧損,分別為864.6萬美元、6,727萬美元以及1,526萬美元;淨虧損分別為5,668萬美元、5,879萬美元以及1,502萬美元。 一方面,阿諾醫藥的License-in需要支付高額費用,另一方面,其自主研發以及臨床開發的龐大支出,意味該公司必須長期依靠外部融資輸血,成立以來的累計融資額已超過2億美元。長長的投資者名單中,不僅包括CRO龍頭泰格醫藥、藥明生物產業基金等醫藥資本,也包括經緯創投、德同資本、工銀資管、聯想之星等知名投資機構。2021年7月,阿諾醫藥完成最後一輪融資,獲得9,740萬美元,投後估值約6.47億美元,但最新市值已跌至僅約4億美元。 在阿諾醫藥的候選藥物管線中,被寄予厚望的是進展最快的AN2025(Buparlisib),如今正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180多個研究中心開展一項全球多中心、隨機分配、開放性的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患者入組。 同類藥物上市遇阻 Buparlisib是一款泛PI3K抑制劑,有望成為治療復發性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上皮細胞癌(HNSCC)的同類首創(first in class)藥物。HNSCC是全球第7大常見癌症,每年全球新增病例超過80萬宗。 但是,由於PI3K抑制劑的毒性較強,近年來同類藥物的上市接連遇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不斷收緊對PI3K抑制劑的評審。去年1月,國際藥企吉利德(GILD.US)撤回了上市6年的PI3Kδ抑制劑Idelalisib的部分適應症,同期拜耳(BAYN.DE)自動撤回PI3K抑制劑Copanlisib在歐盟的一項適應症上市申請,而中國藥企信達生物(1801.HK)也在9月底主動撤回PI3K抑制劑Parsaclisib在中國的上市申請。 雖然同行紛紛撤回上市申請,讓PI3K抑制劑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寬鬆,而Buparlisib成為了全球範圍內唯一處於三期臨床試驗中的泛PI3K抑制劑。但是,Buparlisib還在諾華手中時,就已經進入臨床二期,並且因療效數據在2016年7月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即使如此,Buparlisib還是因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等問題,被諾華以較低的價格將全球權益轉讓給了阿諾醫藥。 阿諾醫藥能否更好地解決副作用問題,將這款重磅產品成功商業化,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招股書顯示,阿諾醫藥預計在三期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後,即2024年上半年,向美國FDA遞交新藥上市申請(NDA)尋求快速審批,隨後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藥品管理局、日本PMDA和其他監管機構遞交進一步的上市批准申請。 另一方面,阿諾醫藥的其他管線均處於臨床早期階段,其中AN0025正在進行一期臨床試驗,有望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乳腺癌症(TNBC)等疾病,內部研發的AN4005則正在美國和中國進行一期臨床試驗。 雖然阿諾醫藥前期備受一級市場青睞,獲得大量融資支持,但是若核心管線Buparlisib未能成功上市,在如今偏淡的資本市場中,該公司恐怕難以獲得更多資金,以支持其他管線的研發。相反,若然Buparlisib可以獲得全球多地監管部門批准並成功上市,就能拿下頗為可觀的市場空間,投資者不妨再留心觀察其研發進展。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