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ya makes cosmetics

珀萊雅能否將成功經驗複製全球?

營收增速放緩之際,為提振海外擴張之勢,這家中國化妝品龍頭企業正尋求赴港二次上市 重點: 珀萊雅正籌劃赴港上市,作為對A股地位的補充,並為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企業而募集資金 儘管野心勃勃,但經歷五年強勁增長後,公司今年的核心護膚品增速已然放緩 譚英 2024年,珀萊雅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603605.SS)實現重大突破,成為首家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大關(14億美元)的中國美妝企業,這標誌著公司十年規劃取得重要進展。事實上,創始人兼董事長侯軍呈認為,要躋身全球十大化妝品企業,需要每年營收達到500億元。 然而,珀萊雅最新發布的2025半年報似乎為上述前景蒙上陰影,儘管公司披露擬通過赴港上市,作為A股上市地位的補充,並募集資金提升全球知名度,但財報顯示其營收增速放緩。市場關注焦點則恰恰完全落在增長放緩上,財報發佈後兩周內,投資者拋售導致公司股價跌幅逾10%。 許多在滬深交易所掛牌的企業,因看上香港市場的國際化而選擇再到港上市,珀萊雅若實現「A+H」上市,亦屬順應潮流。公司於2017年在A股上市,募資7.67億元,後股價累計上漲四倍,早期投資者回報豐厚。 為實現全球佈局,珀萊雅去年在巴黎設立歐洲研發中心。侯軍呈去年12月向股東透露,計劃「收購具有歷史積澱與核心技術的歐洲品牌」,瞄准總價不超過5億美元的護膚品及香水領域。 這家公司在其英文領英主頁宣稱:「赴港上市不僅能更有效觸達全球投資者、傳遞品牌價值,還將加速多品牌矩陣國際化進程。」並指 :「此舉將助力吸引亞太地區核心消費群體與優質合作夥伴,為海外業務高速擴張提供支撐。」 珀萊雅當前市值逾320億元,意味潛在港股上市募資規模可達數億美元。2024年,珀萊雅實現108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1%,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年淨利潤勁增30%至16億元。 這些增長幾乎全部來自國內市場,即使正值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捂緊錢袋。去年,這家公司在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收入僅1.406億元(佔總營收1.3%),儘管同比增幅達69%。公司在去年12月發佈會上表示:「將持續探索和試水,深耕日本和東南亞市場,打磨產品的同時逐步滲透線下渠道。」 2006年,珀萊雅發軔於下沉市場,採取數字化優先策略,避開與國際大牌正面交鋒。公司是首家在拼多多開設旗艦店的中國美妝企業,拼多多是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首選。除核心品牌珀萊雅護膚品外,該公司還培育了多個子品牌。 全球勁敵環伺 不過,面對法國歐萊雅(OR.PA)、西班牙普伊格(PUIG.MC)、日本資生堂(4911.T)等國際巨頭,已屬艱巨挑戰,更遑論本土後起之秀。珀萊雅半年報顯露增長見頂跡象,財報傳遞多重警報,營收與盈利增速驟降,核心珀萊雅護膚品線收入出現萎縮。 公司上半年營收53.6億元,同比僅增7.2%;淨利潤7.99億元,雖實現13.8%的增長,但仍遠低於歷史增速。佔營收74%的珀萊雅品牌產品,收入同比微降0.08%至39.8億元,為五年來首度下滑。同期,銷售費用增長13.64%至26.6億元,研發費用卻持平,令一些分析師擔憂,在功效型新品與細分賽道日益驅動增長的國內市場,此舉恐難支撐後續發展。 志在角逐全球市場之際,珀萊雅本土大本營正遭受國內競品日益嚴峻的挑戰。對手毛戈平(1318.HK)和上美股份(2145.HK)上半年營收與利潤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前者營收勁增31.3%至25.8億元,後者增長17.3%至41億元。 毛戈平著力佈局體驗式線下營銷,在全國120個城市設櫃並配備逾3,000名美妝顧問。反觀珀萊雅,96%收入依賴線上渠道。上美股份則收縮達人帶貨策略,憑借韓束護膚品牌,強化抖音自有內容投放。 作為行業龍頭,珀萊雅仍有底牌應對高增長對手的衝擊,收購日本洗護品牌Off & Relax,該品牌上半年營收飆升103%至2.79億元;另一宣稱「致力於打破主流敘事」的子品牌Insbaha原色波塔也表現強勁,營收增長80%至9,700萬元。 中期業績公布後,券商觀點出現分化。傑富瑞將評級由「買入」降至「持有」,目標價從115元下調至102元;中信證券則肯定珀萊雅「新品梯隊」建設與成本管控成效;招商證券維持“強烈推薦”評級,預計2025至2027年淨利潤將勉強維持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12%、13%和10%。 珀萊雅A股市盈率約為20倍,估值看似合理,但遠低於毛戈平84倍、上美股份39倍及歐萊雅35倍的水平。 縱使珀萊雅與本土競爭對手懷揣全球雄心,中國化妝品出口規模仍相對有限,今年上半年該類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2%至187億元,主要銷往美國、英國、印尼、荷蘭及日本。 中國企業應能在東南亞發揮比較優勢,當地支付生態與消費習慣與中國相似。歐睿數據顯示,2019至2024年,中國大眾彩妝出口年增速達70%,大眾護膚與面部護理品牌同期分別增長115%和111%。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逸仙電商營收增37%,彩妝品重返增長軌道

美妝零售商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周四公告稱,受惠於彩妝品類銷售回暖與護膚品強勁增長,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6.8%至10.9億元。 逸仙財報顯示,本季度護膚品銷售額達5.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5億元猛增78.7%。彩妝品類銷售額增長8.8%,扭轉了一季度下滑10%的頹勢。護膚類加速擴張,使其在本季度總營收佔比達到53%,超越彩妝成業績主力。 公司預計三季度營收增速將放緩至15%至30%間,當期營收預測為7.79億元至8.8億元。 二季度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8,550萬元收窄至1,950萬元。按非公認會計准則,二季度實現盈利,當季非GAAP淨利潤達1,150萬元。 財報發布後,逸仙控股周四股價上漲0.6%至9.60美元,該股年初至今累計漲幅約13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Perfect Diary makes makeup

業務重心轉移奏效 逸仙電商首季獲non-GAAP盈利

這家化妝品銷售商報告,隨著業務重心從彩妝轉向護膚品,第一季度護膚品收入增長近50% 重點: 逸仙電商一季度淨虧損大幅收窄至100萬美元以下,並取得non-GAAP淨利潤 護膚品佔公司當季淨收入的43.5%,高於去年同期的31.7%    譚英 4月,逸仙控股有限公司(YSG.US)董事長黃錦峰宣稱公司即將迎來業績拐點,僅僅一個月後,他就用數據向投資者證明瞭這一點。5月16日,這家總部位於廣州的化妝品公司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顯示其營收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增長(此前曾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同時公司連續兩季度實現季度non-GAAP盈利。 儘管公司當季仍錄得淨虧損,但虧損已不足100萬美元,同比大幅收窄。這些積極信號表明,公司近年來對研發以及申請的240項專利(主要集中在護膚品領域)的大筆投資是值得的。黃錦峰在4月接收採訪時說:「上市後,我們經歷了轉型階段。」他續稱:「2021年我們宣布將加大研發投入以擴大護膚品收入,這過程歷時三年,並非易事。如今我們終於迎來了轉變。」  逸仙電商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8%,從2024年同期的7.73億元增至8.34億元(1.149億美元);淨虧損同比收窄95.5%,從1.25億元降至560萬元。營收增長為2025年開了個好頭,因為自2020年上市以來,逸仙電商從未實現過年度營收增長。 推動業績逆轉的主要是逸仙電商的護膚品,該品類當期收入同比飆升47.4%至3.62億元。隨著護膚品增速遠超其他品類,其營收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1.7%躍升至43.5%。這一轉變帶動公司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至79.1%,並實現非GAAP淨利潤71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非GAAP淨虧損8,380萬元。 儘管逸仙電商在公佈季報的同時,宣布價值高達3,000萬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但市場對這份樂觀的財報卻反應冷淡。自上週五公告發佈後,該股在四個交易日內累計下跌逾8%。 逸仙電商目前的股價較IPO發行價跌超50%,市銷率(P/S)僅為0.99倍,遠低於已實現盈利的同行上美股份(2145.HK)的3.88倍,以及同樣處於盈利狀態的珀萊雅(603605.SH)的3.11倍。全球美妝巨頭歐萊雅(OR.PA)儘管銷售額和利潤增長停滯,但市銷率仍高達4.67倍。 逸仙電商成立於2016年,最初憑借完美日記和小奧汀等品牌,瞄准Z世代彩妝線上市場。其護膚品牌完子心選於2019年推出,但公司2020年11月上市時,該品牌的銷售額佔比僅為12.9%。就在IPO前夕的2020年10月,逸仙電商通過收購法國高端護膚品牌科蘭黎,強化了護膚品業務佈局。 收購護膚品牌起成效 此後公司又新增三個護膚品牌:達爾膚、伊芙瓏和壹安態,都是2021年收購。護膚品牌完子心選於2023年逐步停產,但即便在該品牌停產後,2024年護膚品營收仍增長至13.9億元,佔公司當年總營收33.9億元的41.1%。彩妝產品仍貢獻了19億元,佔總營收的58%。 但隨著逸仙電商更加註重護膚業務,這一佔比已在穩步下降。 業務重心轉移的原因顯而易見:護膚品是中國4,000億元化妝品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數據聚合平台Statista指出,2025年中國化妝品銷售額約為1,260億元,年增長率為4.76%。而2018至2023年間,護膚品市場更是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8年將突破7,000億元。 護膚品跑贏彩妝的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一個因素可能是中國消費者對抗衰老和美白產品的重視。在當前消費者支出謹慎的大環境下,這類產品的需求可能更為穩定,而彩妝則可能被當作可有可無的奢侈品。  中國經濟低迷已對國際美妝品牌在華業務造成衝擊,從歐萊雅到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的絲芙蘭均未能幸免。韓國品牌也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以外的市場以提振銷售,2024年韓國超越法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化妝品進口來源國。 黃錦峰表示,逸仙電商在中國高度分散的化妝品市場所佔份額只有1%。他指出,公司正努力定位為具有強大科技背景的產品銷售商。逸仙電商也未受中美關稅戰影響,因它的原材料來自國內,而且出口量有限,主要面向東南亞市場。黃錦峰將逸仙電商在當前市場的相對成功,歸因於公司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 黃錦峰在4月的採訪中表示:「中國消費者很聰明,受過良好教育,對新的創新產品有著強烈需求。」 他續稱:「他們追求前所未見的產品創新——這是我們觀察到的消費決策核心驅動力。同時他們對性價比極為敏感,但這並非追求低價,而是尋求更高價值。」   在去年的《CBE·胡潤中國美妝新勢力品牌TOP50》中,護膚品佔了25個。頂尖護膚品牌包括逸仙電商和巨子生物(2367.HK)旗下的可復美,這是一款重組膠原蛋白產品,自詡「更適合亞洲肌膚」。彩妝品牌在榜單中佔19個。  當前市值達836億港元(約合106億美元)、市銷率為14倍的巨子生物,或比傳統彩妝企業更值得逸仙電商借鑒。相比之下,逸仙當前市值僅為4.49億美元。 逸仙電商想必正以艷羨的目光注視著巨子生物的股價,自202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該股已上漲兩倍多。雅虎財經調研顯示,三家分析機構中有兩家給予逸仙電商「買入」或「強力買入」評級,表現尚可;但相較之下,跟蹤巨子生物的分析機構多達20個,且全部給予其最高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iant Biogene is China’s largest collagen skin care products maker and has grown rapidly from 957 million yuan in revenue in 2019 to 3.52 billion yuan last year.

快訊:明星產品銷售理想 巨子生物盈利增半

最新:美容產品製造商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367.HK)周一公布,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按年上升47.4%至9.83億元。 利好:受惠於持續擴充產品類型、深耕線上和線下渠道、打造明星單品並加強營銷,令產品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該公司期內的銷售收入大增58.2%至25.4億元。 值得關注:在收入增加的同時,其銷售及經銷開支也大增60.7%至8.92億元,主要因為線上直銷渠道快速擴張,令線上營銷費用有所增加。 深度:巨子生物主打「抗衰老」的膠原蛋白產品,作為中國最大的膠原蛋白護膚品企業,其收入近年快速增長,營業額從2019年的9.57億元,大增至去年的35.2億元,而且過去五年毛利率均超過83%,是一項利錢相當豐厚的業務。該公司於2022年5月首次向港交所申請上市並成功獲批,成爲中國的「膠原蛋白第一股」。今年5月,該公司配股集資16.27億港元,以加強核心業務的發展及生態圈佈局。 市場反應:巨子生物周二窄幅波動,中午收市軟0.2%至40.25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As the largest collagen skin care products manufacturer in China, Giant Biogene’s business has grown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快訊:巨子生物盈利大升 宣布首度派發股息

最新:美容產品製造商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367.HK)周一公布,去年的淨利潤按年上升44.9%至14.5億元,除了首次派息每股0.44元外,更派發特別股息每股0.45元。 利好:受惠於持續擴充產品類型,加上深耕線上渠道,並打造明星單品以加強營銷,該公司去年的銷售收入大增49%至35.2億元。 值得關注:由於銷售成本增加及產品類型擴充,其毛利率從2022年的84.4%下降到去年的83.6%。 深度:巨子生物主打「抗衰老」的膠原蛋白產品,作為中國最大的膠原蛋白護膚品企業,其收入近年快速增長,營業額從2019年的9.57億元大增至去年的35.2億元,期內淨利潤也從5.75億元逐步增長至14.5億元,而且過去五年毛利率均超過83%,是一項利錢相當豐厚的業務。該公司於2022年5月首次向港交所申請上市,最終一擊即中獲批上市,成爲中國的「膠原蛋白第一股」。 市場反應:巨子生物周二下跌,中午收市軟2.5%至42.2港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間水平。 記者:歐美美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