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veloper of drugs for advanced or recurrent cancers has already conducted nine financing rounds, but will not start generating commercial revenue before 2026, as all its products are still in the trial stages.

藥捷安康曾9輪融資 事隔三年再衝港交所

這家專注於發現及開發腫瘤、炎症及心臟代謝疾病小分子創新療法的藥企,至少要等到2026年才有望進入商業化回報階段 重點: 藥捷安康過去十年的主要業務收入來自一項對外授權合作,但該合作已於去年終止 公司2023年2月完成最後一輪D+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45.9億元,並且第二次申請在港股上市   莫莉 隨著創新藥高估值泡沫破滅,生物醫藥企業赴港上市的腳步去年曾明顯放緩。不過,在A股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不斷收緊之際,相對活躍的港股市場成為眾多內地企業、尤其醫藥公司的重要募資管道。近期,藥捷安康(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一次遞表失效三年後,第二次向港股發起衝刺。 初步招股文件顯示,藥捷安康是一家以臨床需求為導向、處於註冊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發現及開發腫瘤、炎症及心臟代謝疾病小分子創新療法,目前暫無商業化上市產品。公司擁有6款進入臨床研究階段的候選藥物管線,以及一款處於臨床前研究的管線。 其中,研發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Tinengotinib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完成在中國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此後或將提交上市申請。換言之,藥捷安康至少要等到2026年,才有望進入商業化回報階段。 這款Tinengotinib是獨特多靶點激酶(MTK)抑制劑,有潛力治療膽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膽道系統癌症等各種復發或難治、耐藥實體瘤。招股文件稱,Tinengotinib是針對膽管癌世界首個、而且唯一一個針對FGFR抑制劑復發或難治性膽管癌患者,並已進入註冊性臨床階段的研究藥物。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膽管癌患者人數約28萬人,當中約25.2%的膽管癌患者出現FGFR變異,對於一款抗癌藥來說,約7萬人的市場規模並不算大。 在這個有限的市場中,Tinengotinib還面臨其他已上市的競爭對手。目前,美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三種FGFR抑制劑用於膽管癌的治療,中國市場則僅有信達生物(1801.HK)引進的佩米替尼獲批用於治療膽管癌。招股文件稱,獲批准的FGFR抑制劑,無法解決對前代FGFR抑制劑的耐藥性,因此Tinengotinib或將滿足FGFR抑制劑耐藥後的臨床需求。 藥捷安康成立於2014年,公司現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吳永謙2016年入股公司,兩年後Tinengotinib開始啟動在美國的一期臨床試驗,此後研發進展加速。現年61歲的吳永謙擁有逾27年生物醫藥行業經驗,曾在2014年至2015年期間擔任四環醫藥(0460.HK)的首席科學家,亦有醫藥企業管理營運經驗。 收入靠對外授權 由於暫無產品收入,藥捷安康過去十年的主要業務收入,來自一項對外授權合作。2020年8月,公司與韓國LG Chem達成對外授權合作,LG Chem以總計3.5億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獲得TT-01025在中國和日本以外的全球獨家開發及商業化權利。2022年4月,TT-01025針對健康受試者的一期臨床試驗結束,試驗結果顯示其具有安全性和良好耐受性,但是LG Chem與藥捷安康在2023年終止了這項合作,招股書並未披露具體原因。 自從吳永謙2016年接手公司以來,藥捷安康的融資步伐不斷加速,幾乎每一年都引入新的投資者,共完成9輪融資。從最初的融資3,000萬元,到最高的D輪融資6.43億元。2023年2月,藥捷安康完成最後一輪D+輪融資,籌集了2.6億元,投後估值達到45.9億元。 從藥捷安康的股東背景來看,不少資金為南京的政府及產業基金,例如公司所在地的江北基金、南京鷹盟等,同時亦有中銀資本等機構投資者。 藥捷安康持續融資的原因在於缺乏穩定收入來源。在2022年和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2.4萬元和118.1萬元,由此可見,前述與LG Chem的合作並未給藥捷安康帶來太多收入。然而,2022年和2023年的虧損,分別為2.52億元和3.43億元,其虧損主要來自研發支出。截至去年底,公司手持的現金及其等價物餘額僅有4.97億元,按當前的管線進度,未來研發開支還將繼續增加。 因此,藥捷安康寄望於在港股上市後獲得更大規模的融資支持。招股文件稱,IPO融資所獲資金的61%將用於核心產品Tinengotinib的研發,20.4%將用於其他管線產品的研發,8.6%將用於元件商業化網路,其餘10%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藥捷安康尚未披露招股詳情,但港股市場對於無上市產品的未盈利生物企業的估值並不高。例如,2020年上市的嘉和生物(6998.HK)已有一款獲批上市產品,但到2023年仍沒有營收,其最新市值僅有5億港元,遠低於當年上市的115億港元。因此,藥捷安康如果希望以超越最後一輪估值的市值在港股上市,將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