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Yang, who is credited with steering Haidilao into profit after the pandemic, has moved to the CEO post at the hotpot chain’s international arm, Super Hi, two months after its U.S. IPO.

海底撈換帥 功臣楊利娟轉戰特海國際

特海國際公佈,委任楊利娟為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而她正是帶領海底撈扭虧為盈的主要功臣 重點︰ 特海國際首季受到匯兌損失拖累,錄得虧損446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則為562萬美元 公司積極發展國際市場,最近更於美國上市   裴梓龍 今年5月17日,海底撈(6862.HK)老闆張勇收穫了第四個IPO,主打海外業務的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658.HK; HDL.US)繼在香港上市之後,再登上美國納斯達克,每股定價19.56美元,掛牌首日曾大漲50%,但無以為繼,當天收市僅漲14%,其後更跌破招股價。 近年,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積極擴展海外市場,今年第一季淨增加四家海底撈餐廳,海外餐廳總數增至119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市場。這次把海底撈的國際業務──特海國際安排到美國雙重上市,估計也是希望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曝光率。 特海國際上週二公佈了今年首季度業績,由於受到其他貨幣兌美元持續貶值影響,導致未變現淨匯兌損失增加1,120萬美元,拖累整體虧損446萬美元,扭轉去年同期賺562萬美元的美好開局。 其次,公司首季經營收入按年增長15.7%至約1.8億美元,公司稱是因為國際市場持續復甦、翻枱率提高和客流量增加,以及持續擴張和品牌影響力提升,其中整體平均翻枱率及同店平均翻枱率達每天3.9次,去年同期為每天3.3次。 雖然特海國際整體虧損,但經營利潤其實按年增長了9.7%至1,240萬美元。不過,令投資者較擔心的是經營利潤率,由去年的7%降至6.6%,主要因為原材料及員工成本上升、政府補助收入減少,以及上市開支影響。事實上,在持續擴張下,特海國際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按年增加16.5%,至6,280萬美元,員工成本增幅也達到19.8%,達6,360萬美元。 張勇的海底撈憑一系列特別服務,例如員工跳科目三、免費美甲、洗頭、變臉秀、拉麵表演等在中國走紅,不過新冠疫情時一度誤判形勢瘋狂開店,導致財政急速惡化,2020年底啟動大規模關店裁員的「啄木鳥計畫」。 2022年下半年疫情好轉,張勇又實施「硬骨頭計畫」,重開之前關閉的門店,最終成功從2021年的虧損41.6億元,到2022年扭虧為盈賺13.7億元。然而眾所周知,國內火鍋市場目前已經陷入「內捲」,競爭十分激烈,面對近年新興的潮汕牛肉、椰子雞等新興火鍋,加上消費降級,走高端市場的海底撈在國內也陷入苦戰,擴張海外市場正是一大出路。 預計加快海外開店 就在這時,海底撈及特海國際在6月21日突然發佈公告,成功帶領海底撈扭虧為盈的楊利娟辭任海底撈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轉任特海國際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而海底撈副總經理並負責投資業務的苟軼群升任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7月1日生效。 1995年加入海底撈的楊利娟從底層服務員開始,前後擔任過領班、店經理、社區經理及大區經理等,2018年升任海底撈首席營運官,2021年8月接下了海底撈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執行張勇的兩項計畫,絕對是海底撈一大功臣。 被張勇重用的楊利娟這次加入特海國際,瞬間引起廣泛關注,因為楊利娟分別在2012年、2013年主導海底撈進軍新加坡及美國,為集團在國際市場打下基礎,特海國際也在公告中說明了楊利娟的重要任務,就是希望她「能夠帶領集團進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更好地擴大國際市場的顧客基礎,並更加深入的開拓新市場和新賽道。」 說穿了,就是希望楊利娟能將在國內成功實行兩項計畫的經驗,複製到海外市場,這也意味張勇未來的戰略重心將轉移至海外,海外市場也將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獨立分析員鄒家華認為,特海國際在美國上市後,淨現金有兩億美元,「相信今年及明年會加快開店,加上已成國際品牌,有一定成本優勢。但是,海外火鍋市場也受到華人餐館及同業競爭,例如快樂小羊、劉一手及呷哺呷哺(0520.HK)等,外國人也未必能接受川辣這種重口味,加上第二季大多處於夏天,對火鍋的需求不大,長遠則要看新管理層如何做好在地化餐牌。」 至於國內市場,在激烈競爭下,海底撈已經開放加盟,加盟費一千萬元,「海底撈本身的物流及倉儲一直都做得不錯,走加盟路線可降低自營店的風險,同時壓縮物流及倉儲成本。」 不過鄒家華憂慮,在激烈競爭下,海底撈下半年翻枱率未必保持高水準,估計會推出更多營銷方案吸引客戶。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biotech, which obtained rights to novel drugs for use in the Chinese market, has announced a plan to wind up its business and delist from the Nasdaq just four years after being founded.

研發及商業化能力不足 聯拓生物將從美股退市

這家專注藥物授權引入模式的藥企,成立四年來仍沒有一款走向市場的產品,最近更宣佈在今年底之前退市 重點: 聯拓生物將出售剩餘的管線資產,逐步停止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並從納斯達克退市,同時發放每股4.8美元的特別股息 成立四年來,聯拓生物至今沒有一款走向市場的產品,或反映研發能力不足   莫莉 作為曾經的授權引入(License-in)模式明星企業,2020年誕生的創新醫藥公司聯拓生物(LIAN.US)曾多次經歷光輝時刻,在成立僅僅兩個月後,就曾獲得3.1億美元的巨額融資;2021年,聯拓生物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再集資3.25億美元。然而,短暫的輝煌過去,聯拓生物如流星劃過夜空般快速隕落,在上週二的農曆新年期間,公司宣佈將逐步結束其業務,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退市,以及大部分關閉工作。 聯拓生物在公告中表示,董事會已經完成戰略審查,決定開始逐步縮減業務,包括出售剩餘的管線資產、從納斯達克退市,逐步停止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同時決定發放每股4.8美元的特別股息,總計金額約5.28億美元。聯拓生物表示,剩餘的管線資產一旦出售完成,公司獲得的利潤將分配給股東。與此同時,聯拓生物計畫在第一季裁員超過50人,約佔僱員總數的50%,為了避免倉促裁員導致資產低價賤賣,公司也將保留必要核心員工,預計徹底解散將於 2027 年上半年完成。 聯拓生物稱,將會在3月8日左右,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退市申請,預計在納斯達克的最後交易日,將會在3月18日。不過,仍有部分投資者趕在最後交易日前入場,聯拓生物的退市、關閉消息公佈後,低迷多日的股價在當天大漲18.8%,以4.8美元收盤,與公司擬發放的特別股息價值持平。 然而,對於聯拓生物的IPO投資者來說,這項投資的虧損比例達到70%。2021年11月,聯拓生物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的發行價為16美元,但掛牌首日即下跌14.4%,之後股價跌跌不休,2022年5月之後,已長期在3美元左右徘徊,2023年10月甚至跌至1.33美元的低價,市值僅1.4億美元。 聯拓生物公佈的2023年第三季財報顯示,截至第三季末,公司年內淨虧損為6,970萬美元,2022年同期為淨虧損9,200萬美元,持有的現金儲備為2.52億美元。去年12月初,聯拓生物因其較低的市值加上良好的現金流,也吸引了「禿鷹資本家」TANG-Capital覬覦,後者提出的收購要約,以每股4.3美元的對價加上一項或有價值權利(CRV),來獲得聯拓生物任何項目淨收益的80%,並要求在交割時,聯拓生物保證賬上有不少於5.15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最終,聯拓生物董事會以公司價值被低估為由,拒絕了該收購要約。 商業化進展緩慢 相比於TANG-Capital當時每股4.3美元的收購要約,聯拓生物這次退市發放的每股4.8美元特別股息,可算是體面退場。這與聯拓生物的創立機構及領航人──美國私募股權基金Perceptive Advisors不無關係,Perceptive Advisors專注生命科學領域投資,成立聯拓生物是希望將海外已經得到臨床驗證的優質創新藥管線引入中國,滿足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的需求。 2021年,聯拓生物在納斯達克上市之際,已經通過授權引入獲得9款產品,覆蓋心血管腎臟、腫瘤、眼科、炎症、呼吸系統等15個適應症,而且產品大多數已經處於臨床後期階段,公司只需完成在中國內地的補充臨床試驗並推進商業化,而雲頂新耀(1952.HK)、再鼎醫藥(ZLAB.US; 9688.HK)也是採用同樣的模式。 可是,成立四年來,聯拓生物至今沒有一款走向市場的產品,或反映研發能力不足。9個管線中進展最快的藥物,是2020年從MyoKardia引入的Mavacamten,該藥物引進之前已經完成全球的臨床二期試驗。2022年4月,Mavacamten在美國獲批准上市。相比於難度更高的全球臨床試驗,聯拓生物在中國的研發進度相當緩慢,直到去年8月才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 考慮到藥物獲批上市後,還需投入更多資金自建商業化團隊,聯拓生物在去年10月將Mavacamten中國區的權益返授權給了百時美施貴寶(BMY.US),獲得3.5億美元收入,減去當初引入藥物的首付款4,000萬美元,聯拓生物賺取差價約3.1億美元。除此之外,聯拓生物在2021年以1,400萬美金首付引入的RSV藥物Sisunatovi,也在2022年以2,000萬美金首付以及1.3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賣給輝瑞(PFE.US) 。 雖然幾番交易都讓聯拓生物賺取不菲差價,證明當初引入產品時高超的預見性,但也同樣暴露出公司的商業化短板。在同類模式的企業中,由生物醫藥投資基金康橋資本孵化的雲頂新耀,已經走在商業化穩步回報的道路上,擁有創新型強效抗菌藥物依拉環素、全球首個IgA腎病靶向藥物耐賦康等多個已經推向市場的重磅藥物。 從聯拓生物的短暫生命週期可以看出,授權引入模式並非失敗源頭,但對於這類企業來說,優秀的選品眼光、產品研發及商業化能力均缺一不可。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裡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 operated under a licensed-in model saw its market value halved just a few days after listing.

阿諾醫藥登陸美股插水 核心產品上市路遇考驗

這間以授權引進模式為主的醫藥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數日,市值已跌去超過一半 重點: 阿諾醫藥目前尚未有產品上市銷售,過去兩年多已錄得逾1.3億美元虧損 其核心管線是一款泛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劑,正開展全球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但近年來同類藥物的上市接連遇阻   莫莉 在股市寒冬中,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難度愈來愈大,作為中概股,要在美股登陸,更是難上加難。偏偏卻有勇者選擇逆流而上,抗癌藥物研發企業阿諾醫藥(Adlai Nortye,ANL.US)在2021年衝刺港交所未果後,近期終於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阿諾醫藥在這次IPO中合共發行25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發行價定為每股23美元,總市值約8.49億美元(60億元)。在IPO發行的同時,日本製藥公司Nippon Kayaku(4272.T)認購阿諾醫藥價值4,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通過IPO發行及同步進行的私募配售,阿諾醫藥共計募資約9,750萬美元。 阿諾醫藥是一間以授權引進(License-in)模式為主的醫藥公司,曾先後從諾華(NOVN.SWX)、衛采株式會社(Eisai,4523.T)等全球醫藥巨頭手中引入腫瘤管線,公司六條研發管線中,有三條已經進入臨床階段。其中進展最快的兩款藥物均為License-in產品。 或許是投資者對阿諾醫藥的研發實力信心不足,該公司闖蕩美股的開局並不順利,9月29日掛牌首日的開市價僅為18美元,較發行價下跌21.7%,全日更大跌34.8%;隨後5天,其股價亦連續大幅下跌,上周五收報10.87美元,意味上市首6天,已蒸發近53%市值。 作為一間正處於研發階段、尚未有上市產品的醫藥公司,阿諾醫藥的財報並不好看。招股書顯示,阿諾醫藥在2021年曾與Biotime合作,獲得銷售知識產權收入4,573萬美元,之後再無任何收入。在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個月的營運虧損,分別為864.6萬美元、6,727萬美元以及1,526萬美元;淨虧損分別為5,668萬美元、5,879萬美元以及1,502萬美元。 一方面,阿諾醫藥的License-in需要支付高額費用,另一方面,其自主研發以及臨床開發的龐大支出,意味該公司必須長期依靠外部融資輸血,成立以來的累計融資額已超過2億美元。長長的投資者名單中,不僅包括CRO龍頭泰格醫藥、藥明生物產業基金等醫藥資本,也包括經緯創投、德同資本、工銀資管、聯想之星等知名投資機構。2021年7月,阿諾醫藥完成最後一輪融資,獲得9,740萬美元,投後估值約6.47億美元,但最新市值已跌至僅約4億美元。 在阿諾醫藥的候選藥物管線中,被寄予厚望的是進展最快的AN2025(Buparlisib),如今正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的18個國家和地區、180多個研究中心開展一項全球多中心、隨機分配、開放性的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患者入組。 同類藥物上市遇阻 Buparlisib是一款泛PI3K抑制劑,有望成為治療復發性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上皮細胞癌(HNSCC)的同類首創(first in class)藥物。HNSCC是全球第7大常見癌症,每年全球新增病例超過80萬宗。 但是,由於PI3K抑制劑的毒性較強,近年來同類藥物的上市接連遇阻,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不斷收緊對PI3K抑制劑的評審。去年1月,國際藥企吉利德(GILD.US)撤回了上市6年的PI3Kδ抑制劑Idelalisib的部分適應症,同期拜耳(BAYN.DE)自動撤回PI3K抑制劑Copanlisib在歐盟的一項適應症上市申請,而中國藥企信達生物(1801.HK)也在9月底主動撤回PI3K抑制劑Parsaclisib在中國的上市申請。 雖然同行紛紛撤回上市申請,讓PI3K抑制劑的競爭格局變得更加寬鬆,而Buparlisib成為了全球範圍內唯一處於三期臨床試驗中的泛PI3K抑制劑。但是,Buparlisib還在諾華手中時,就已經進入臨床二期,並且因療效數據在2016年7月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即使如此,Buparlisib還是因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等問題,被諾華以較低的價格將全球權益轉讓給了阿諾醫藥。 阿諾醫藥能否更好地解決副作用問題,將這款重磅產品成功商業化,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招股書顯示,阿諾醫藥預計在三期臨床試驗的中期分析後,即2024年上半年,向美國FDA遞交新藥上市申請(NDA)尋求快速審批,隨後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藥品管理局、日本PMDA和其他監管機構遞交進一步的上市批准申請。 另一方面,阿諾醫藥的其他管線均處於臨床早期階段,其中AN0025正在進行一期臨床試驗,有望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乳腺癌症(TNBC)等疾病,內部研發的AN4005則正在美國和中國進行一期臨床試驗。 雖然阿諾醫藥前期備受一級市場青睞,獲得大量融資支持,但是若核心管線Buparlisib未能成功上市,在如今偏淡的資本市場中,該公司恐怕難以獲得更多資金,以支持其他管線的研發。相反,若然Buparlisib可以獲得全球多地監管部門批准並成功上市,就能拿下頗為可觀的市場空間,投資者不妨再留心觀察其研發進展。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EHang Holdings said on Monday that the Nasdaq agreed to temporarily suspend trading in its 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 (ADSs) until as late as Oct. 13 pending its announcement of a “very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for the company.

快訊:億航智能自願停牌 即將公布重大消息

最新:自動駕駛飛行器製造商億航智能(EH.US) 周一公布,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已批准了該公司暫時停止交易其美國存託股份(ADS)的請求,暫停時間不遲於2023年10月13日,直至發布重大公告為止。 利好:該公司已經基本完成了首款純電動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的開發,並向客戶交付了一些小規模的試用訂單,但仍然有待監管部門批准。如今突然宣布停牌,並聲稱將發布重大公告,似乎暗示該產品可能有好消息公布。 值得關注:上市公司主動申請停牌,在美國股票市場屬於相當罕見,可能會引起投資者的猜疑。 深度:億航智能是開發小型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全球化公司之一,這些飛行器主要用於旅遊和貨運。該公司近期動作頻繁,首先是今年7月獲韓國音樂製作人李秀滿(Lee Soo Man)旗下集團同意通過私募配售方式,向該公司投資2300萬美元(1.68億元)。上月底,它又宣布對鋰電池製造商深圳欣視界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戰略性投資,以便為其飛行器提供專門的電池來源,有助減低製造成本。該公司還表示,其自動駕駛飛行器即將獲得中國航空監管機構的批准。 市場反應:億航智能停牌前報17.1美元,處於過去52周的中上區間。 記者:歐美美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絡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快訊:未能提交財務報告 圖森未來恐遭除牌

最新:自動駕駛貨車技術公司圖森未來(TSP.US)週四表示,公司於5月5日接獲納斯達克通知,由於沒有如期提交截至去年9月底的季度報告與截至去年12月底的全年業績報告,不符合納斯達克的上市規則5250(c)(1),因此面臨退市風險。 利好:為努力提交上述財務報告,以恢復遵守上市規則,該公司宣佈聘請UHY LLP為新的獨立核數師。 值得關注:該通知指出,除非公司對除牌決定提出上訴,否則其股份將於5月15日開市時暫停交易。該公司正打算向納斯達克聽證會小組提出上訴,並請求推遲其股份的停牌時間,直到聽證會舉行之日。 深度:圖森未來在2015年成立,是一家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公司,公司去年聲稱完成了世上第一次重卡車在公開道路的全無人測試,目標是在2024年將技術投入生産。因此,它吸引了聯合包裹(UPS.US)與大眾汽車(VOW.DE)旗下Traton SE等知名企業作為開發合作夥伴。但該公司在去年10月底陷入混亂,其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突遭解僱,原因是未披露他與另一家自駕貨車公司的交易。兩周後,被解僱的董事長與圖森未來的另一位聯合創辦人,又一起解僱了公司的整個董事會和臨時首席執行官。 市場反應:公告發佈後,圖森未來的股價週四在紐約大挫29.2%至0.8美元,創歷史新低。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心懷繁華都市夢 香頌國際紐約上市

來自中國西部的香頌國際將利用通過IPO籌集的資金,把剛剛起步的美國咖啡連鎖擴大到約12家門店的規模 重點: 中國烘焙連鎖品牌營運商香頌國際,通過在納斯達克IPO籌集1,360萬美元,並計畫用這筆資金擴大在紐約的業務 該公司在首次提交申請兩年後才得以成功進行IPO,反映它面臨的多重困難,包括美中監管糾紛,以及其家鄉所在城市因新冠疫情長達兩個月的封鎖   陽歌 中國西部新疆地區冷清的首府城市烏魯木齊,和紐約繁華的麥迪遜大道有什麼共同點? 答案是沒甚麼共同點,至少在本周之前是這樣的,而現在,這兩座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城市,因為香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CHSN.US)的IPO而聯繫在一起。香頌國際來自烏魯木齊,雖然它的名字聽起來很法國,但連紐約市場也被它吸引住了。該公司以每股4美元(相當於4美元至6美元價格區間的下限)的價格出售了340萬股股票,籌集資金1,360萬美元(9,360萬元),金額相對來說不算大。 不過,該股週四在紐約上市時下跌,表明投資者也許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接受這份來自中國的「紐約早餐」。 該公司將利用這筆資金擴大在紐約剛剛起步的咖啡店連鎖,後者的名字取自法語中「歌曲」這個詞,緣於創辦人兼董事長李剛這位中國人對西式糕點的熱愛。 香頌國際走到這一步不容易,雖然有很多美國投資者希望押注中國龐大的餐飲市場,但這一隻新餐飲股的上市過程遭遇了重重障礙。根據香頌國際本月提交的最新招股說明書引述的第三方資料,2020年,中國烘焙食品市場價值313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416億美元。 香頌國際最初是一個中國烘焙連鎖品牌,目前在烏魯木齊擁有33家門店,供應由中央工廠生產的烘焙食品。公司成立於2009年,其紐約之旅始於它在當地設立的子公司,2017年在23街開設了第一家Patisserie Chanson。 它目前在紐約有三家門店,其中一家剛於3月中旬開業。它預計還要在中國和美國各開7家新店,使門店總數在今年底達到50家。我們稍後再來詳細介紹該公司在中國和美國的擴張計畫。首先,我們來看看有關其漫長的上市之旅的更多細節。 該公司2021年首次申請在紐約公開上市,計畫籌集的資金額度也不大,僅為2,200萬美元。但不久後,美國和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之間就審計文件的查閱問題爆發爭執,給之前源源不斷的中國公司赴華爾街上市按下了停止鍵。 去年,雙方監管機構簽署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信息共享協議,使該問題得到解決,該協議在去年秋天的試運行期間,獲得了美國監管機構的高度評價。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證券監管機構幾乎同時就中國企業在紐約上市的法律地位發出信號,促使一些人擔心它可能會禁止這類之前處於灰色地帶的公司上市。今年初,中國監管機構發佈中國公司海外上市新規,表明將允許這些進程繼續時,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疫情的挑戰 香頌國際通往華爾街之路的最大挑戰,或許來自中國的本土市場。去年,為了遏制此起彼伏的新冠疫情,中國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零售商經常被迫數周甚至數月關閉門店。香頌國際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去年8月,它的中央工廠開始感受到當地疫情防控措施的衝擊,最終導致所有門店關閉近四個月。 隨著中國去年12月初突然取消大部分疫情防控措施,這種風險應該也已成為過去。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性通脹,該公司不得不應對麵粉價格大幅上漲的問題,麵粉是該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之一。 香頌國際招股書最新的財務數據截至去年上半年,它的收入比上年同期的674萬美元增長27%,至854萬美元,並未反映下半年因疫情封鎖帶來的壓力,我們預計,由於疫情導致的中斷,全年增長可能會收窄,甚至可能出現下降。 該公司中國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烘焙產品。由於餐飲模式的原因,它在美國門店的收入則更為多樣化,大約四分之一的收入來自烘焙食品,四分之一來自餐飲食品,一半來自飲料。 其盈利能力也相對不錯,儘管去年上半年的純利從上年同期的42.3萬美元降至22.1萬美元,降幅近一半。 該公司的最新市值約為3,100萬美元,根據其2021年的收益,它的市盈率非常高,不過隨著後新冠時代利潤的反彈,這個數字可能會降到更合理的水平。以2021年1,470萬美元的營收計算,該公司的市銷率為2.1倍。這低於在中國經營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的百勝中國 (YUMC.US; 9987.HK)的2.7倍,以及美國咖啡巨頭星巴克(SBUX.US)的3.5倍。 對於該公司的創辦人李剛來說,Patisserie Chanson並非玩票性質,2017年,他請來糕點師Rory Macdonald來領導他在紐約的第一家門店。他的影響力幫助這家店登上了《紐約時報》“Off…

快訊:萬國數據虧損減 毛利率持續收縮

最新:獨立數據中心營運商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US; 9698.HK)周三公布,去年第四季收入上升9.9%至24.04億元,淨虧損則收窄42.8%至1.81億元,是該公司2020年在港股上市以來,連續第10個季度錄得虧損。 利好:受惠於銷售與行政開支下降,該公司的淨虧損較上一個季度的3.4億元明顯減少46.8%,反映經營狀況持續改善。 值得關注:該公司的毛利率持續近年下降趨勢,去年第四季為20.3%,比一年前下跌兩個百分點,主要因為最近幾個季度有更多數據中心投入營運導致銷售成本、折舊和攤銷增加。 深度:成立於2000年的萬國數據,是一家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公司於2016年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20年再到在港交所掛牌。該公司近年擴張至東南亞市場,管理層透露在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項目,將令萬國數據成為區域數據中心,以去年新增的超過7.3萬平方米預訂量中,便有2.6萬平方米來自旗下馬來西亞柔佛州正在開發的數據中心。 市場反應:萬國數據的港股周二上升,中午收市漲3.3%至16.06港元,位處過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記者:何仲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