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Yu is a livestream game company

直播業務今非昔比 鬥魚覓藍海再衝刺

儘管季度虧損大幅增加,但鬥魚在擺脫傳統遊戲直播業務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消息甫一公布,公司股價大漲31% 重點: 鬥魚第四季度營收下滑12%,淨虧損增加了一倍多,同時平均月活用戶下降14%至4,450萬 隨著鬥魚從最初的遊戲直播業務向多元化發展,廣告及其他收入去年增長了63.6%,收入貢獻比達28%   譚英 鬥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DOYU.US)的名字中「鬥魚」兩字意思是戰鬥的魚,眼下它可能確實在為生存而戰,因曾經讓它聲名鵲起的直播業務逐漸式微。公司上周發布的最新季報顯示,第四季度營收持續下滑,延續過去四年來的下滑態勢。與此同時,公司的季度虧損也增加了一倍多,全年陷入虧損。 但投資者對公司擺脫直播遊戲業務、實現多元化方面取得的進展感到滿意。直播遊戲業務可謂壓力重重,一方面面臨激烈的競爭,另一方面政府限制未成年人的上網時間。一些人可能正在押注,猜想鬥魚作為一家獨立公司的日子可能已屈指可數,它有機會成為潛在的並購目標,很可能將以溢價出售。 聯席首席執行官任思敏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計劃今年將更多資源放到新業務上。她說:「我們的戰略不是收縮,而是重新分配資源,從低效項目轉向高價值業務部門。」 雖然拓展這些業務是一個長期目標,但扭轉公司自2021年以來的營收下滑趨勢,才是更為緊迫的任務。第四季度,這一下滑趨勢仍在繼續,營收從去年同期的13億元降至11.4億元,同比下降12.3%。淨虧損從2023年同期的6,220萬元擴大至1.64億元。 該季度,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數(MAU)同比下降14%至4,450萬。不過,一個令人鼓舞的跡象是,最新數據較上一季度增長了5.9%。第四季度,平均付費用戶數量也出現同比下降,從2023年的370萬降至最新季度的330萬。 鬥魚試圖通過專注於「其他業務」來重啓增長,這些業務包括廣告、語音社交網絡和遊戲會員服務。第四季度,這部分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47.2%,達到4.05億元,全年增長63.6%至12億元。 投資者似乎把注意力集中在鬥魚多元化發展的強勁勢頭上,它的股價在公告發布後的兩個交易日內飆升17%。不過,股價上漲背後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線索之一是公司現金減少了35%,從2023年底的68.6億元減少到2024年底的44.7億元。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自2024年開始,鬥魚在分紅和股票回購上的支出達到6.2億元,包括今年1月的最新現金分紅。財務副總裁曹昊表示,公司的現金儲備足以將資源重新分配到不斷增長的業務中,並應對業務波動,同時「大幅」減少淨虧損。 這似乎表明,鬥魚正在把股東利益和股價穩定放在首位,同時接受大型競爭對手不可避免的崛起,尤其是抖音。 併購將至? 投資者的熱情或許還源於對鬥魚可能被私有化,或被更大競爭對手收購的新預期。其中一個潛在買家可能是領先的遊戲公司騰訊控股(0700.HK),騰訊已經是鬥魚的主要股東,持有該公司38%的股份。 騰訊最近一直在收購遊戲資產,包括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的視頻遊戲工作室,字節跳動已從該行業退出。一些人可能會猜測,騰訊也可能出價將鬥魚和競爭對手虎牙(HUYA.US)私有化,它同樣也是後者的大股東,且目前的處境與鬥魚類似。騰訊此前曾試圖促成鬥魚和虎牙的合併,但最終於2021年被中國市場監管部門以反壟斷為由否決。 跟鬥魚的情況類似,根據虎牙在周二發布的第四季度財報,營收同比下降2.3%至15億元,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2.75億元收窄至1.72億元。而且與鬥魚一樣,虎牙的直播收入也在下降,從2023年全年的65億元下降到去年的47億元。 儘管最初的鬥魚和虎牙合併計劃遭否決,但隨著遊戲直播行業因政府監管限制、抖音等新平台的競爭,以及消費者情緒低迷而陷入困境,監管機構可能會改變當初的看法。中國媒體報道稱,這樣的合併或許只是時間問題,騰訊的投資團隊去年曾與兩家公司的高管會面,討論合併計劃。 雖然鬥魚和虎牙的直播收入一直在萎縮,但鬥魚和快手(1024.HK)卻在直播領域快速擴張。快手此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1.4%至311億元,利潤同比增長49.9%至21億元。 另一個支持鬥魚和虎牙合併,或者其中一家甚至兩家被第三方收購的可能,是兩個平台最近出現的合作跡象。這種合作始於去年3月,當時鬥魚、虎牙和騰訊旗下的微信,同時直播騰訊熱門遊戲《王者榮耀》的一場直播活動。 任何涉及騰訊的此類合併,對騰訊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它資金充裕,而且已經持有鬥魚38%的股份和虎牙50%的股份。根據鬥魚最新2.65億美元的市值和虎牙8.38億美元的市值,騰訊收購鬥魚剩餘股份需支付1.62億美元,收購虎牙剩餘股份需支付4.2億美元,合計才5.8億美元左右。 鬥魚目前的市銷率(P/S)只有0.44倍,遠低於虎牙的1.02倍,因此該公司的價值看起來被低估了。這或許反映出分析師群體對鬥魚的看法不太積極,雅虎財經調查的五位分析師均給予「持有」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Tencent may join forces for Ubisoft fightback

騰訊夥育碧大股東 謀穩股價偃息不滿

市傳騰訊與吉勒莫特家族考慮收購法國遊戲商育碧,育碧的困境反映小型遊戲商面對激烈競爭,迫切需要與大遊戲商抱團取暖 重點: 由於銷售欠佳和《刺客教條:暗影者》延後發行,9月育碧股價跌至十年多低位 吉勒莫特家族與騰訊分別持有育碧20.5%及9.2%淨投票權,屬一致行動人士 羅小芹 育碧(Ubisoft)曾經憑著《刺客教條》一系列遊戲獲市場高度關注,但公司近年表現欠佳,今年來股價一度跌達58%,市值低見13億歐元(約100.7億元)。不過,育碧在遊戲界享有獨特價值,股價低迷自然惹來潛在收購者狙擊的風險。 據彭博報道,為捍衛育碧股價,大股東吉勒莫特家族與合作夥伴騰訊控股有限公司(700.HK)商討包括聯手收購育碧等選項,但商討處於初步階段。截至4月底止,騰訊持有育碧9.2%淨投票權,而吉勒莫特家族則持約20.5%的淨投票權,在市場監管角度來看,兩者屬一致行動人士。 對於騰訊可能收購育碧的傳聞,育碧並未直接評論,只是發聲明稱,為了持份者的利益,公司會不時審查其所有戰略選擇,並適時向外披露最新進展。騰訊則迄今未有就事件置評。 投資者向大股東施壓 當9月育碧股價暴跌,包括AJ Investments、黑石集團在內等少數股東向吉勒莫特家族施壓,試圖推動將育碧私有化或出售給戰略投資者。分析認為,騰訊和吉勒莫特家族希望阻止其他收購者的狙擊,以保持公司現有管理架構。 疫情期間,育碧的遊戲制作受到干擾而收縮,儘管它一直努力克服,但新遊戲的發布遭到延後、甚至取消,以及《Star Wars Outlaws》銷售低於預期,導致育碧股價低迷。 9月育碧確認備受期待的《刺客教條:暗影者》推遲至明年2月發布,遭到券商下調評級展望,股價跌至十多年來低位9.89歐元,但在騰訊與吉勒莫特家族聯手的消息曝光後,育碧股價回穩至13.06歐元。 育碧的市值僅百多億元,對於中國最大遊戲商騰訊來說,收購育碧的財力綽綽有餘。截至6月底止,公司淨現金為717.57億元,總現金為4,152億元,上半年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為923億元,主要是視頻和遊戲業務均取得不錯表現,反映公司已經從去年谷底恢復過來。 過去十年多,遊戲產業從桌面電腦邁向移動網絡,以至最新雲遊戲的冒起,騰訊都能充份利用這些產業結構的變化而取得市場優勢,它擁有近14億微信與Wechat的合併用戶群和雄厚的金融資本,成功創造全球吸金能力最佳的遊戲如《王者榮耀》和《PUBG Mobile》,這些側重於移動平台的遊戲具備高質素、創新及長周期的特點,能為騰訊貢獻長期穩定的現金流。 騰訊的商業考量 騰訊在發行遊戲的吸金能力毌庸置疑,但它對高成本投入的3A級遊戲興趣不大,開發內地首款超3A級遊戲《黑神話:悟空》的遊戲科學原先就在是騰訊做《鬥戰神》的班底,但開發團隊的核心成員馮驥、楊奇與管理層在遊戲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結果兩人於2014年另起爐灶,但老東家也有入股5%以示支持。 騰訊為了商業上的考量,絕少收購以追求極致品質為目標的遊戲開發商,即使黑悟空取得空前成功,至今未傳出騰訊有爭取將這款遊戲移至移動網絡的動作,除了因為單機遊戲移植至多人對戰(MMORPG)的移動平台有不同技術要求外,企業文化的違和相信亦是騰訊考慮的因素之一。 同樣,騰訊於2022年入股育碧,與吉勒莫特家族結成聯盟,但雙方一直未見深化遊戲的合作,所以,即使騰訊願意協助吉勒莫特家族捍衛育碧的控制權,相信會繼續扮演被動投資者的角色,既然騰訊投資育碧並非純商業的考量,對其股價影響亦應該有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UYA seeking rebirth

騰訊瘦身 虎牙重生?

繼出售動漫業務後,騰訊又將旗下海外應用商店APKpure售予虎牙 重點: 虎牙計劃透過收購APKpure增強國際推廣和分銷遊戲的能力 政府持續收緊網遊監管,騰訊加速出售邊緣業務      李世達 繼兩周前出售騰訊動漫與閱文集團(0772.HK)後,騰訊控股(0700.HK)再度出手縮減非核心業務。12月22日,直播遊戲公司虎牙資訊科技有限公司(HUYA.US)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文件,披露以8,100萬美元(5.8億元)的現金對價,從騰訊手中收購一家全球移動應用服務提供商的100%股權,後續的收購價格可能會根據慣例進行調整。 雖然虎牙並未公布收購目標,但有媒體披露,收購標的是騰訊旗下的海外應用商店APKpure。 虎牙計劃透過收購移動應用服務提供商,來增強虎牙在國際推廣和分銷遊戲應用的能力,同時與公司的海外遊戲直播平台NimoTV形成協同效應。對於正在推動遊戲相關服務,及相關商業化業務轉型的虎牙來說,收購APKpure正是轉型的重要一步。虎牙此舉也受到市場歡迎。12月26日虎牙股價上漲約4% APKpure是騰訊旗下一個海外應用商店,早年間是國內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主營海外應用商店業務,主打提供最全面的應用程序、遊戲和各種程序的歷史版本。2021年被騰訊收購。 如同此前閱文接手騰訊動漫,今次虎牙收購海外應用商店平台,似乎是「物盡其用」創造雙贏。 騰訊持續脫手邊緣業務的背景,是中國官方對遊戲行業的監管持續收緊。近年來官方持續對未成年人接觸網絡遊戲進行規管。 網遊監管續收緊 最新的舉措是國家新聞出版署日前發布的《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內容提及網路遊戲不得設置每日登錄、首次充值、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同時網路遊戲出版經營單位不得以炒作、拍賣等形式提供或縱容虛擬道具高價交易行為等。 文件出台後,網易(9999.HK)股價下挫24.6%,騰訊控股跌超過12.4%,兩大遊戲巨頭市值共蒸發5,045億港元。 面對市場的激烈反應,官媒中央電視台在文件公布翌日(23日)表示,鑒於各方表達的關切和意見,政府將「認真研究」所設想的新措施,並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進」。監管機構可能會修改草案中,規定玩家帳戶充值上限和用戶每天登錄上限的條款。 無論最終落實的措施為何,騰訊已打定主意減少邊緣業務。集團總裁劉熾平上月曾指出,公司日後會聚焦增長潛力更高的業務,並削減低毛利業務,亦會持續控制支出及提升人手效率。「降本增效」一直是騰訊近兩年來的戰略目標。 騰訊不斷「降本增效」 近兩年來,騰訊旗下多款服務產品停運,包括騰訊待辦、音頻平台企鵝 FM、電商產品「QQ 小店」、遊戲直播平台企鵝電競、新聞閱讀產品看點快報等。多合一社交平台NOW直播,亦在本月底全面停止運營並下架,用戶將轉移到虎牙平台。 從去年以來,騰訊陸續關停了各種邊緣業務。投資方面,市場數據顯示,騰訊今年至今公開投資了35家公司,出手次數是近十年最低點。 至於虎牙,則是在遊戲直播退燒後尋找新的成長點。第三季財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營收為16.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3.8億元下降30.7%,較上一季度的18.2億元下降10%。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虎牙營收已連續八季度同比下滑。 虎牙營收超過九成來自直播收入,近年來因為監管因素,直撥收入持續下滑。2023年第三季度直播收入為15.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4%,季度付費用戶從550萬降至420萬,用戶規模持續倒退。 屋漏偏逢連夜雨,虎牙知名《王者榮耀》遊戲主播「張大仙」,決定轉投抖音,12月2日在抖音的首場直播吸引超過6,000萬人次觀看。大主播出走連帶讓平台流失許多用戶。 收購符合轉型目標 為了恢復增長,虎牙決定實施多元化計劃,將進軍爭議較少的遊戲相關服務,如遊戲分銷、遊戲道具銷售以及遊戲廣告等不易受到監管打擊的業務。如此看來,收購APKpure便是合理的選擇。 騰訊是虎牙的大股東,截至2023年3月31日,騰訊持股46.7%,有70.3%投票權。六個月前,騰訊副總裁林松濤接替黃凌冬出任虎牙董事長;三個月前,帶領虎牙上市的董榮傑卸任CEO職務,原高級副總裁黃俊洪和財務副總裁吳欣出任代理聯席CEO。 值得一提的是,林松濤在騰訊期間先後擔任即時通訊軟件QQ、QQ空間、開放平台與應用寶等夜的核心負責人。即使出任虎牙董事長,林松濤仍繼續在騰訊履職,負責「應用寶」業務。 林松濤曾經表示,「我們的三年計劃,將提高遊戲相關服務的收入比例,並在整個價值鏈上實現更平衡的收入組合,這將加強公司基本面,促進長期增長。」 遊戲直播平台收入持續減少,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而單一營收來源不利公司的長遠發展。 在抖音、嗶哩嗶哩(BILI.US;…